一种汽车的遮阳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163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的遮阳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种汽车的遮阳篷 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套用品领域,特别涉及汽车遮阳篷。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汽车遮阳篷分为电子电动驱动有篷架伸缩式的遮阳篷或手动无篷架的遮 阳篷,前者伸缩式的遮阳篷制造生产成本高,工艺复杂;后者使用时需要将遮阳篷布人工手 动覆盖在汽车顶部,使用非常麻烦,常常因为固定了车头而使车尾没有固定,费时费力,而 且后者在使用时是罩住整个车体,当需要打开车门或行李箱存放寻找东西时需把整个遮阳 篷打开,特别麻烦。而且罩住车体的遮阳篷会使车内空气被包裹住,使车内温度持续上升。实用新型内容[0003]鉴于现有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旨在提供一种造 价成本低且实用方便的汽车的遮阳篷。[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以如下方式实施[0005]一种汽车的遮阳篷,包括篷布及篷架,该篷布设在篷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篷架至 少包括有四个篷架单元分别为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及第四单元,所述每个篷架单 元包括中页、右页及左页,所述中页的长度>右页及左页的长度,所述中页分别与右页、左 页铰接,所述第一单元的第一中页右侧与第二单元的第二中页左侧铰接,所述第二中页右 侧与第三单元的第三中页左侧铰接,所述第三中页右侧与第四单元的第四中页的左侧铰 接,上述各铰接的位置设置在篷架单元顶部。[0006]所述篷架单元中页之间设有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分别与两侧的中页铰接,所述 第一中页与第二中页之间设置为第一连接部件,第一中页、第二中页分别与第一连接部件 铰接,所述第三中页与第四中页之间设置为第二连接部件,第三中页、第四中页分别与第二 连接部件铰接,所述第二中页与第三中页之间设置为第三连接部件,第二中页、第三中页分 别与第三连接部件铰接。[0007]所述每个篷架单元的右页的宽度与左页的宽度之和< 中页的宽度。[0008]所述篷架单元为四个,每个篷架单元的右页宽度与左页宽度之和< 中页的宽度, 第一单元的长度、宽度分别<第二单元的长度、宽度,第四单元的长度、宽度分别< 第三单 元的长度、宽度,第二单元的长度、宽度分别与第三单元的长度、宽度保持一致,所述篷架单 元的中页、右页及左页的厚度一致,第一连接部件的宽度> 中页厚度的两倍,第二连接部件 的宽度> 中页厚度的两倍,第三连接部件的宽度> 中页厚度的六倍。[0009]所述第二中页及第三中页的底部设有与汽车车顶相匹配的支承脚或吸附脚。[0010]所述吸附脚上设有吸盘或吸铁磁。[0011]所述篷架单元主要采用方形管。[0012]所述篷架单元主要采用铝合金型材或塑料型材。[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制作成本低,主要部件可以仅为管子或板材、篷布及铰接件,制作工艺简单,设计构思巧妙,折叠简单容易并且折叠后小巧可以存放于汽车行李箱内,随车携带,从而使用非常方便且非常实用,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止 /J/ O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未设置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设置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3为图2本实用新型左页、右页折叠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17]图4为图3的正视图。[0018]图5为图3折叠后再将第一单元、第四单元往里折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19]图6为图5的正视图。[0020]图7为图5折置后的再次折置的俯视结构不意图。[0021]图8为图7的的正视图。[0022]图9、图10为方案五、方案六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11为方案九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关细节。[0025]方案一参见图1,一种汽车的遮阳篷,包括篷布(图中未给出)及篷架,该篷布设在篷架上,可通过螺栓或仅靠绳子系在篷架上,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将篷布设置在篷架的顶部,该篷布可以是防晒防紫外线遮阳布,或是普通遮阳布。所述篷架至少包括有四个篷架单元分别为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及第四单元,所述每个篷架单元包括中页10、20、30、40、右页11、21、31、41及左页12、22、32、42,所述中页的长度A彡右页的长度,中页的长度A >左页的长度,可将中页、右页及左页制作成板片状,也可以制作成框架结构。所述中页分别与右页、左页铰接,所述第一单元的第一中页10右侧与第二单元的第二中页20左侧铰接,所述第二中页20右侧与第三单元的第三中页30左侧铰接,所述第三中页30右侧与第四单元的第四中页40的左侧铰接,上述各铰接的位置设置在篷架单元顶部,铰接方式可以为通过合页连接,铰接在篷架单元的顶部可以使单元之间的折叠方向一致,进而可以收拢这个篷架。如此就可以将每个单元的左页、右页往中页方向折,然后再将折好的第一单元向第二单元折,以及将折好的第四单元向第三单元折,最后将合在一起的第一单元及第二单元折向已经折好的第三单元与第四单元。这样可以将整个遮阳篷折叠收拢,操作简单, 使用方便且实用。从制作工艺上讲,主要部件可以仅为管子或板材、篷布及铰接件,且构思巧妙,折叠简单,因此制造成本低。[0026]方案二 参见如图2,在方案一的基础上,所述篷架单元中页之间设有连接部件5、6、7,该连接部件分别与两侧的中页铰接,所述第一中页10与第二中页20之间设置为第一连接部件5,第一中页、第二中页分别与第一连接部件铰接,所述第三中页30与第四中页40 之间设置为第二连接部件6,第三中页、第四中页分别与第二连接部件铰接,所述第二中页 20与第三中页30之间设置为第三连接部件7,第二中页、第三中页分别与第三连接部件铰接。该连接部件可以为连接板或连接条,如此,可以通过篷架单元之间的连接部件可以使折叠之后的篷架单元之间留有预留位供左页、右页甚至供篷架单元本身占用。进而使篷架单元之间折叠后更加紧凑。进一步可将第一连接部件5的宽度至少设置成第一左页12或第一右页11的最大厚度加上第二左页22或第二右页21的最大厚度;第二连接部件6的宽度至少设置成第三左页32或第三右页31的最大厚度加上第四左页42或第四右页41的最大厚度;而第三连接部件7的宽度至少设置成第一连接部件5的宽度加上第二连接部件6的宽度再加上第一中页10的厚度和第四中页40的厚度。[0027]方案三在方案一的基础上,所述每个篷架单元的右页宽度D与左页宽度B之和< 中页的宽度C,如此各单元上的右页左页不会出现叠加的情况。[0028]方案四在方案二的基础上,所述篷架单元为四个,第一单元的长度、宽度分别< 第二单元的长度、宽度,第四单元的长度、宽度分别 <第三单元的长度、宽度,第二单元的长度、宽度分别与第三单元的长度、宽度保持一致。所述每个篷架单元的右页宽度D与左页宽度B之和< 中页的宽度C,这样做的目的同方案三。所述篷架单元的中页10、20、30、40、右页11、21、31、41及左页12、22、32、42的厚度一致,第一连接部件5的宽度E彡中页厚度的两倍,第二连接部件6的宽度G >中页厚度的两倍,第三连接部件7的宽度F >中页厚度的六倍,如此可以使折叠后各单元之间几乎没有张开,占据空间最小,特别是在第一连接部件 5以及第二连接部件6的宽度都是中页厚度的两倍,第三连接部件7的宽度是六倍的中页厚度,非常紧凑贴合平整。其折叠过程为结合图3及图4,首先将每个单元的左页、右页往中页方向折,因为每个篷架单元的右页宽度D与左页宽度B之和<中页的宽度C,所以左页、右页分别与中页非常贴合平整;结合图5及图6,然后将折叠好的第一单元折向第二单元,将折叠好的第四单元折向第三单元,因为所述篷架单元的中页10、20、30、40、右页11、21、31、 41及左页12、22、32、42的厚度一致,第一连接部件的宽度ES中页厚度的两倍,第二连接部件的宽度GS中页厚度的两倍,所以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之间、第三单元与第四单元之间非常贴合、平整;结合图7及图8,最后将折叠好的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折向折叠好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因为第三连接部件7的宽度F >中页厚度的六倍,所以第三单元与第二单元之间非常贴合、紧凑、平整;因此本实用新型折叠后非常贴合紧凑以及平整。[0029]方案五参见附图9、图10,在上述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中页及第三中页的底部设有与汽车车顶相匹配的支承脚或吸附脚8。设置时可将支撑脚或吸附脚8分设在中页左右两侧,增加支承脚或吸附脚可以使整个遮阳篷更加贴合在汽车顶部,因为汽车顶部为弧形设置的,而遮阳篷是·平面设置的,同时支撑脚或吸附脚8可以使本实用新型的篷架架设在车顶上。同时很关键的是当设置支撑脚或吸附脚8的时候可以使整个篷架与汽车车顶之间有一定空间供空气对流,起到散热的作用,特别是将支撑脚或吸附脚8设置到 5 15厘米的时候,其对流效果佳,更加凉爽,如此可以使本实用新型的遮阳效果显著提高, 因为以往的遮阳篷是将篷布覆盖在车顶上,使车体处于相对密封的环境下,车内温度将持续升高,本实用新型则有利的克服这个缺点。[0030]方案六在方案五的基础上,所述吸附脚8上设有吸盘或吸铁磁,当然还可以为其它能够起相同作用,让本实用新型能够固定在车顶,同时还可以方便拆卸的部件,支撑脚上还可以设置防滑垫增加与车顶的摩擦力。[0031]方案七在上述一至四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篷架单元主要采用方形管为原料。 可采用空心方形管,方形管取材方便,其结构非常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需要,特别是方形管的管面为平面,两根管之间贴在一起可以相互支撑非常有利本实用新型篷架的打开支撑。所 述篷架单元主要采用铝合金型材。[0032]方案八在上述一至四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篷架单元主要采用铝合金型材或 塑料型材。铝合金型材或塑料型材取材方便,材料轻,进而使整个实用新型重量减轻,使用 不需费力,且方便,而且加工铝合金型材的工艺方便。[0033]方案九参见图11,在方案八的基础上,为了兼顾美观性和省料,可以将最前面单 元以及最后面单元的左页和右页裁剪掉一个角,并在最第一中页10前面设置前沿弧圈9, 因此需将第一中页的宽度进行裁剪,使第一中页的长度加前沿弧圈9的径向长度等于第二 中页长度。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的遮阳篷,包括篷布及篷架,该篷布设在篷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篷架至少包括有四个篷架单元,分别为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及第四单元,所述每个篷架单元包括中页(10、20、30、40)、右页(11、21、31、41)及左页(12、22、32、42),所述中页的长度(A) >右页及左页的长度,所述中页分别与右页、左页铰接,所述第一单元的第一中页(10)右侧与第二单元的第二中页(20)左侧铰接,所述第二中页(20)右侧与第三单元的第三中页(30)左侧铰接,所述第三中页(30)右侧与第四单元的第四中页(40)的左侧铰接,上述各铰接的位置设置在篷架单元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的遮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篷架单元中页之间设有连接部件(5、6、7),该连接部件分别与两侧的中页铰接,所述第一中页(10)与第二中页(20)之间设置为第一连接部件(5),第一中页、第二中页分别与第一连接部件铰接,所述第三中页(30)与第四中页(40)之间设置为第二连接部件(6),第三中页、第四中页分别与第二连接部件铰接,所述第二中页(20)与第三中页(30)之间设置为第三连接部件(7),第二中页、第三中页分别与第三连接部件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的遮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篷架单元的右页宽度(D)与左页宽度(B)之和<中页的宽度(C)。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的遮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篷架单元为四个,每个篷架单元的右页宽度(D)与左页宽度(B)之和<中页的宽度(C),第一单元和第四单元的长度和宽度 < 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的长度和宽度,所述篷架单元的中页(10、20、30、40)、右页(11、21、31、41)及左页(12、22、32、42)的厚度一致,第一连接部件(5)的宽度(E)彡中页厚度的两倍,第二连接部件(6)的宽度(F) >中页厚度的两倍,第三连接部件(7)的宽度(F)>中页厚度的六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汽车的遮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页(20)及第三中页(30)的底部设有与汽车车顶相匹配的支承脚或吸附脚(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的遮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脚(8)上设有吸盘或吸铁磁。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汽车的遮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篷架单元主要采用方形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汽车的遮阳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篷架单元主要采用铝合金型材或塑料型材。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的遮阳篷,涉及汽车配套用品领域,特别涉及汽车遮阳篷,包括篷布及篷架,该篷布设在篷架上,其特征在于篷架至少包括有四个篷架单元,分别为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及第四单元,每个篷架单元包括中页(10、20、30、40)、右页(11、21、31、41)及左页(12、22、32、42),所述中页长度(A)≥右页及左页的长度,所述中页分别与右页、左页铰接,第一中页(10)与第二中页(20)铰接,第二中页(20)与第三中页(30)铰接,第三中页(30)与第四中页(40)铰接,各铰接的位置设在篷架顶部,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简单容易地折叠,且折叠后小巧可存放于汽车行李箱内随车携带。
文档编号B60J11/04GK202827091SQ20122054485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4日
发明者蒋秀清 申请人:蒋秀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