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2749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对活动面板以及遮阳部件进行开闭控制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控制装置提出有各种装置。例如,对于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控制装置,为了使天窗装置薄型化,舍去了活动面板以及遮阳部件的机械联动构造,对驱动活动面板开闭的面板开闭马达以及驱动遮阳部件开闭的遮阳部件开闭马达分别进行驱动控制。在该控制装置中,提出有如下技术:除了与活动面板朝打开方向的动作(以下也称作“打开动作”)电气联动而使遮阳部件打开动作之外,当在活动面板打开的状态下将遮阳部件开闭开关朝关闭方向操作时限制遮阳部件朝关闭方向的动作(以下也称作“关闭动作”)。根据后者,能够防止在关闭遮阳部件时忘记关闭活动面板的情况。
并且,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控制装置提出有如下的技术:当活动面板以及遮阳部件处于打开状态时,与遮阳部件的关闭动作电气联动而使活动面板关闭动作。
此外,对于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控制装置,当活动面板处于全闭状态时,通过遮阳部件用打开操作开关的操作,遮阳部件独立地进行打开动作,并且,通过活动面板用关闭操作开关的操作,遮阳部件独立地进行关闭动作。并且,该控制装置通过活动面板用打开操作开关的操作,使活动面板以及遮阳部件一起进行打开动作。或者,当活动面板处于打开状态时,无法仅使遮阳部件独立地关闭动作。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3396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173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415382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4-293617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7-276993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I 3中,基本上以活动面板以及遮阳部件处于停止状态为前提,通过操作开关的操作使活动面板以及遮阳部件的动作电气联动。因而,在活动面板以及遮阳部件开始动作之后,各动作的进展均按趋势发展。因此,活动面板以及遮阳部件的联动动作停止时,存在本来应当相对于活动面板以及遮阳部件中的任意一方的开闭位置先行移动的任意另一方的开闭位置产生延迟(以下称作“逆转”)的可能性。
并且,在专利文献3中,除了施加上述限制的状况下之外,能够通过由用户进行的对面板用打开开关、面板用关闭开关或者遮阳部件用打开开关的操作自由地使活动面板开闭动作、或者使遮阳部件打开动作。因此,在活动面板或者遮阳部件单独动作的停止时,在活动面板以及遮阳部件的两个开闭位置之间上述的逆转的位置关系成立的可能性变得更高。在专利文献I 2中,也同样地在使活动面板或者遮阳部件单独动作的情况下,当其停止时逆转的位置关系成立的可能性变得更高。另一方面,例如存在以采光性为目的而仅使遮阳部件打开动作的使用方法、或在活动面板以及遮阳部件的全开状态下以遮光性为目的而仅使遮阳部件局部关闭动作的使用方法等,对于用户来说存在各种方式的使用方法,上述单独动作必须与上述使用方法对应。
图7是对上述的逆转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在逆转的位置关系成立的状态下,与因活动面板91打开而形成的面板开口部的开口量APl相比,因遮阳部件92打开而形成的遮阳部件开口部的开口量AP2较小。因而,在关闭动作停止时,若在活动面板91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遮阳部件92到达全闭状态,则无法从车厢内目视确认活动面板91的状态。例如若用户误认为活动面板91以及遮阳部件92均已全闭、或者在活动面板91侧发生动作不良或检测到夹物,从而使活动面板91的关闭动作停止,则会在该活动面板91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放任不管,存在因雨水或尘埃而导致遮阳部件92等污损的可能性。或者,在打开动作停止时,若在遮阳部件92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活动面板91到达全开状态,则存在行驶中遮阳部件受到风的影响而产生晃动异常声音的可能性。
另外,上述的逆转位置关系是因例如活动面板91以及遮阳部件92的各个机构的马达动作速度的差异而产生的。对于该马达动作速度的差异,即便假设两个机构的马达的规格相同,也会因马达特性偏差、机械构造偏差、各动作的滑动阻力的差异、马达温度特性的差异等而产生,为了使两个马达动作速度一致需要大量的解析时间。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控制装置是使活动面板的开闭动作以及遮阳部件的开闭动作电气联动的装置,提出有如下技术:当活动面板以及遮阳部件均处于全闭状态时,从遮阳部件的打开动作开始延迟规定时间而开始活动面板的打开动作,当活动面板以及遮阳部件均处于全开状态时,从活动面板的关闭动作开始延迟规定时间而开始遮阳部件的关闭动作。由此,例如在打开动作时能够相对于活动面板而使遮阳部件先行移动,在关闭动作时能够相对于遮阳部件而使活动面板先行移动。
并且,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控制装置是使活动面板的倾斜动作/滑动动作与遮阳部件的倾斜动作/滑动动作电气联动的装置,提出有特别是在二者的倾斜动作时等设定规定的延迟时间而使二者联动的技术。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4、5中,以活动面板以及遮阳部件处于特定的状态(全闭/全开状态、倾斜状态)的情况为前提,在上述活动面板以及遮阳部件的联动动作停止时无法消除上述的逆转位置关系的成立。并且,对于活动面板或者遮阳部件的单独动作,并未提示任何用于消除逆转位置关系的成立的手段,只是以联动动作时的上述控制为目的而提出的技术。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全闭状态以及全开状态之间的任意的开闭位置抑制在活动面板以及遮阳部件的两个开闭位置之间逆转位置关系成立的控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发明的主旨在于,控制装置具备:第一驱动部,该第一驱动部驱动活动面板,该活动面板通过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而选择性地打开或者关闭设置于车辆的开口部;第一检测部,该第一检测部检测移动到上述打开位置或者关闭位置中的任一位置后的上述活动面板的状态;第二驱动部,该第二驱动部驱动遮阳部件,该遮阳部件设置于上述车辆,且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第二检测部,该第二检测部检测移动到上述打开位置或者上述关闭位置中的任一位置后的上述遮阳部件的状态;以及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上述检测到的活动面板的位置以及上述检测到的遮阳部件的位置对该上述第一驱动部或者上述第二驱动部中的任一方进行控制,以便当针对相对于上述打开位置以及上述关闭位置而存在于先行移动的位置的上述活动面板以及上述遮阳部件中的任一方,存在于追随移动的位置的上述活动面板以及上述遮阳部件中的任意另一方接近到预先设定的距离时,使存在于上述追随移动的位置的上述活动面板或者上述遮阳部件的动作停止。根据该结构,相对于先行移动方亦即上述活动面板以及上述遮阳部件中的任一方(以下仅称作“先行移动方”),追随移动方亦即上述活动面板以及上述遮阳部件中的任意另一方(以下仅称作“追随移动方”)基本上与上述距离相比无法更为接近。并且,即便假设相对于先行移动方而追随移动方已经相比上述距离接近,也无法在此基础上更加接近。因而,能够降低在先行移动方以及追随移动方的两个开闭位置之间逆转的位置关系成立的可能性。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的主旨在于,在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控制装置中,上述控制装置具备变更部,该变更部根据存在于先行移动的位置的上述活动面板以及上述遮阳部件中的任一方的打开位置或者关闭位置来变更上述距离。根据该结构,例如在先行移动方的开闭位置位于逆转的位置关系难以成立的特定的位置(例如与全开状态或者全闭状态相当的开闭位置或其附近)的情况下,通过利用上述变更部将上述距离变更/设定为很少或者零,能够避免相对于先行移动方而追随移动方徒劳地分离并停止。进而,例如通过相对于处于全开状态或者全闭状态的先行移动方而使追随移动方持续进行开闭动作直至其追上先行移动方,能够使追随移动方到达全开状态或者全闭状态。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的主旨在于,在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控制装置中,上述控制装置具备:强制部,该强制部驱动上述第一驱动部或者上述第二驱动部,以便当追随移动的上述活动面板或者上述遮阳部件到达了预先设定的停止位置时,存在于上述追随移动的位置的上述活动面板或者上述遮阳部件的动作停止;以及选择部,该选择部选择上述控制部或者上述强制部,以便在上述控制部使上述活动面板或者上述遮阳部件的动作停止的位置、以及上述强制部使上述活动面板或者上述遮阳部件的动作停止的位置中的任一较早到达的打开位置或者关闭位置使上述活动面板或者上述遮阳部件的动作停止。根据该结构,即便假设在利用上述控制部使追随移动方的开闭动作停止之前该追随移动方到达了预先设定的强制动作停止位置(例如动作模式切换的特定的开闭位置等)的情况下,利用上述选择部选择上述强制部,从而能够在上述强制动作停止位置使追随移动方的开闭动作停止。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的主旨在于,在技术方案I 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控制装置中,上述控制装置具备禁止部,该禁止部选择性地驱动上述第一驱动部或者上述第二驱动部,以便当相对于存在于先行移动的位置的上述活动面板以及上述遮阳部件中的任一方,存在于追随移动的位置的上述活动面板以及上述遮阳部件中的任意另一方比上述距离更接近时,使位于上述追随移动的位置的上述活动面板或者上述遮阳部件的动作不开始。根据该结构,在相对于先行移动方而追随移动方相比上述距离接近且停止的状态下,利用上述禁止部进行控制,以便不会使上述追随移动方徒劳地开始开闭动作。因而,例如与在使追随移动方的开闭动作暂时开始之后立刻停止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逆转的位置关系成立的可能性。在本发明中,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全开状态以及全闭状态之间的任意的开闭位置抑制在活动面板以及遮阳部件的两个开闭位置之间逆转位置关系成立的控制装置。


图1的(a) (C)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面板驱动马达以及遮阳部件驱动马达的两个旋转位置的关系的说明图。图3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电气结构的框图。图4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打开动作时的控制方式的流程图。图5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关闭动作时的控制方式的流程图。图6的(a)、(b)是示出旋转位置与旋转位置偏差之间的关系的映射。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现有方式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5:活动面板;16:遮阳部件;20:面板控制装直(控制部、变更部、强制控制部、优先控制部、禁止控制部);26:面板驱动马达(面板驱动部);28:脉冲传感器(面板监视部);30:遮阳部件控制装置(控制部、变更部、强制控制部、优先控制部、禁止控制部);36:遮阳部件驱动马达(遮阳部件驱动部);38:脉冲传感器(遮阳部件监视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 图6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天窗装置10搭载于车体的顶部11,在该顶部11形成有大致四边形的开口 12,并且在该开口部12的后侧设置有由玻璃板构成的大致四边形的固定面板13。天窗装置10具备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从而对开口部12进行开闭的、例如由玻璃板构成的大致四边形的活动面板15,并且具备在开口部12以及固定面板13的下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卷取/退绕从而对开口部12等进行开闭的、例如由布料构成的大致四边形带状的遮阳部件16。活动面板15在其车辆宽度方向两侧边缘部由一对功能支架(省略图示)支承,例如当在图1的(a)所示的全闭状态下两个功能支架朝车辆后方移动时,则如图1的(b)所示活动面板15进行按照以前部为中心而后部向上移动的方式朝一个方向转动的上倾动作。进而,当两个功能支架继续朝车辆后方进一步移动时,活动面板15在固定面板13的上侧进行按照以前部为中心而后部向下移动的方式朝另一方向转动的下倾动作,直到与上述固定面板13大致平行,并在保持该姿态的情况下朝车辆后方滑动动作,直到成为图1的(c)所示的全开状态。另一方面,对于活动面板15,当在图1的(C)所示的全开状态下两个功能支架朝车辆前方移动时,活动面板15在保持其姿态的情况下朝车辆前方滑动动作到结束上述的上倾动作的位置。进而,当两个功能支架继续朝车辆前方进一步移动时,活动面板15如图1的(b)所示暂时进行上倾动作,然后进行下倾动作而成为图1的(a)所示的全闭状态。因而,各功能支架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范围是从与活动面板15的全闭状态相当的最前方位置直到与活动面板15的全开状态相当的最后方位置的范围,当功能支架在最前方位置以及最后方位置之间移动的途中,活动面板15的上倾动作/下倾动作成立。另外,活动面板15的滑动动作是在固定面板13 (顶部11)的上侧与该固定面板13大致平行地移动的、所谓的上托动作。遮阳部件16的车辆后侧的末端固定于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的卷取轴17,且车辆前侧的末端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连结于一对滑动部件18。对于遮阳部件16,例如当在图1的(a)所示的全闭状态下两个滑动部件18朝车辆后方移动时,遮阳部件16的松弛量由卷取轴17卷取,且遮阳部件16在保持与顶部11大致平行的姿态的情况下经过图1的(b)所示的状态变成图1的(c)所示的全开状态而被收纳在车辆后方。此时,开口部12以及固定面板13的设置范围敞开。另外,在卷取轴17设置有用于始终朝卷取遮阳部件16的一侧对卷取轴17施力的施力部(省略图示)。另一方面,对于遮阳部件16,当在图1的(C)所示的全开状态下两个滑动部件18朝车辆前方移动时,遮阳部件16被从卷取轴17退绕,并在保持与顶部11大致平行的姿态的情况下经过图1的(b)所示的状态变成图1的(a)所示的全闭状态而被朝车辆前方展开。此时,开口部12以及固定面板13的设定范围被遮挡。因而,各滑动部件18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范围是从与遮阳部件16的全闭状态相当的最前方位置到与遮阳部件16的全开状态相当的最后方位置的范围。其次,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与活动面板15的开闭控制相关的面板控制装置20构成为具备CPU(中央处理装置)21,以及与该CPU21电连接的驱动电路22、输入电路23、24、25以及通信电路27。另外,CPU21 —体地具有收纳与CPU21的运算处理相关的各种控制程序的ROM、临时存储各种数据(运算处理结果等)的RAM、计时器等功能。CPU21经由驱动电路22与作为面板驱动部的面板驱动马达26连接。驱动电路22基于来自CPU21的输出占空比值DUTY切换朝面板驱动马达26供给的电池电压的极性,并使供给/不供给该电池电压的接通/截止的比率(占空比)变化。即,对于面板驱动马达26,通过基于来自CPU21的输出占空比值DUTY控制所供给的电池电压的极性而对面板驱动马达26的旋转方向(正转或者反转)进行控制,并且,通过对占空比进行控制(即所谓的PWM控制)来控制所供给的平均电压亦即旋转速度Np。另外,面板驱动马达26与活动面板15 (功能支架)机械相连,通过驱动面板驱动马达26旋转,上述活动面板15根据面板驱动马达26的旋转方向而打开动作或者关闭动作。因而,面板驱动马达26的旋转位置Ap基本上与活动面板15的开闭状态一一对应。进而,面板驱动马达26的旋转范围是从与功能支架的最前方位置(活动面板15的全闭状态)相当的最前方旋转位置FMp直到与功能支架的最后方位置(活动面板15的全开状态)相当的最后方旋转位置RMp (>FMp)的范围。并且,CPU21经由输入电路23与面板开闭操作开关29连接,并基于来自该面板开闭操作开关29的信号检测是否存在针对活动面板15的开闭操作。进而,例如当存在面板开闭操作开关29的打开操作的情况下,CPU21对面板驱动马达26进行驱动控制,以便活动面板15打开动作。或者,当存在面板开闭操作开关29的关闭操作的情况下,CPU21对面板驱动马达26进行驱动控制,以便活动面板15关闭动作。此外,CPU21经由输入电路25与作为面板监视部的脉冲传感器28连接,并基于来自该脉冲传感器28的脉冲信号检测面板驱动马达26的旋转位置Ap以及旋转速度Np等。即,该脉冲传感器28具备与由脉冲驱动马达26驱动而旋转的环状的磁铁的、极性(N极、S极)每隔规定角度切换的外周面对置配置的一对霍尔元件,且每当该磁铁亦即脉冲驱动马达26进行每次旋转规定角度的旋转时,从上述霍尔元件输出相位相互不同的脉冲信号。因而,CPU21例如通过对任一方的脉冲信号的上升沿(或者下降沿)进行计数来检测脉冲驱动马达26的旋转位置Ap。并且,CPU21基于该上升沿(或者下降沿)的时间间隔来检测脉冲驱动马达26的旋转速度Np,并且基于两个脉冲信号的相位差来检测该脉冲驱动马达26的旋转方向(正转或者反转)。另外,自不必说,脉冲驱动马达26的旋转位置Ap、旋转速度Np以及旋转方向基本上与活动面板15的开闭状态、开闭速度以及开闭方向分别一一对应(同步)。此外,CPU21经由通信电路27连接于与遮阳部件16的开闭控制相关的遮阳部件控制装置30。即,遮阳部件控制装置30构成为具备CPU31和与该CPU31电连接的驱动电路32、输入电路33、34、35以及通信电路37。进而,CPU31在通信电路37与面板控制装置20的通信电路27连接。并且,CPU31经由驱动电路32与作为遮阳部件驱动部的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连接。驱动电路32基于来自CPU31的输出占空比值DUTY切换朝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供给的电池电压的极性,并且使供给/不供给该电池电压的接通/截止的比率(占空比)变化。即,通过基于来自CPU31的输出占空比值DUTY控制所供给的电池电压的极性来控制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方向(正转或者反转),并且,通过控制占空比来控制所供给的平均电压亦即旋转速度Ns。另外,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与遮阳部件16 (滑动部件18)机械相连,通过驱动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旋转,该遮阳部件16根据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方向而打开动作或者关闭动作。因而,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位置As基本上与遮阳部件16的开闭状态一一对应。进而,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范围是从与滑动部件18的最前方位置(遮阳部件16的全闭状态)相当的最前方旋转位置FMs到与滑动部件18的最后方位置(遮阳部件16的全开状态)相当的最后方旋转位置RMs OFMs)的范围。并且,CPU31经由输入电路33连接于遮阳部件开闭操作开关39,并基于来自该遮阳部件开闭操作开关39的信号检测是否存在针对遮阳部件16的开闭操作。进而,例如当存在遮阳部件开闭操作开关39的打开操作的情况下,CPU31对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进行驱动控制,以便遮阳部件16打开动作。或者,当存在遮阳部件开闭操作开关39的关闭操作的情况下,CPU31对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进行驱动控制,以便遮阳部件16关闭动作。此外,CPU31经由输入电路35与作为遮阳部件监视部的脉冲传感器38连接,并基于来自该脉冲传感器38的脉冲信号检测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位置As、旋转速度Ns以及旋转方向。另外,脉冲传感器38的结构与上述脉冲传感器28相同,因而,自不必说,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位置As、旋转速度Ns以及旋转方向基本上与遮阳部件16的开闭状态、开闭速度以及开闭方向分别一一对应(同步)。另外,两个CPU21、31分别经由输入电路24、34连接于联动开闭操作开关40,并基于来自该联动开闭操作开关40的信号检测是否存在针对活动面板15以及遮阳部件16的开闭操作。进而,例如当存在联动开闭操作开关40的打开操作的情况下,两个CPU21、31对脉冲驱动马达26以及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分别进行驱动控制,以便活动面板15以及遮阳部件16联动地打开动作。或者,当存在联动开闭操作开关40的关闭操作的情况下,两个CPU2U31对脉冲驱动马达26以及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分别进行驱动控制,以便活动面板15以及遮阳部件16联动地关闭动作。并且,两个CPU21、31通过通信电路27、37共享相互的信息。具体而言,面板控制装置20侧的CPU21从遮阳部件控制装置30侧的CPU31接收表示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位置As以及旋转速度Ns的各信息。另一方面,遮阳部件控制装置30侧的CPU31从脉冲控制装置20侧的CPU21接收表示脉冲驱动马达26的旋转位置Ap以及旋转速度Np的各信息。此处,CPU21对面板驱动马达26简单地进行驱动控制,以便相对于打开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朝打开侧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不会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进一步接近。另一方面,CPU31对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简单地进行驱动控制,以便在关闭动作使,相对于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朝关闭侧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应当进行追随移动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不会相比预先设定的间隔距离进一步接近。对脉冲驱动马达26以及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分别进行驱动控制,以便活动面板15的开闭状态相比遮阳部件16的开闭状态先行移动。或者,CPU21、31对面板驱动马达26以及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分别进行驱动控制,以便打开动作时的遮阳部件16的开闭状态相比活动面板15的开闭状态先行移动。以下,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起见,假定活动面板15的全闭状态以及全开状态之间的面板驱动马达26的旋转范围(即从最前方旋转位置FMp到最后方旋转位置RMp的范围)与遮阳部件16的全闭状态以及全开状态之间的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范围(即从最前方旋转位置FMs到最后方旋转位置RMs的范围)一致而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位置As和面板驱动马达26的旋转位置Ap之间的旋转位置偏差Λ(=As-Ap彡O)与遮阳部 件16和相对于遮阳部件16位于关闭侧的活动面板15之间的分离距离(或者是活动面板15和相对于活动面板15位于打开侧的遮阳部件16之间的分离距离)一一对应。另外,旋转位置偏差Λ为负数的情况意味着活动面板15相对于遮阳部件16位于打开侧(或者说遮阳部件16相对于活动面板15位于关闭侧),即逆转位置关系成立。进而,例如当活动面板15的打开动作开始时,CPU21对面板驱动马达26进行驱动控制,使得不开始活动面板15的打开动作,直到旋转位置偏差Λ变为预先设定的旋转位置偏差α I(彡O)以上(禁止控制部)。即,当相对于打开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与旋转位置偏差α I对应的分离距离)接近时,CPU21禁止开始活动面板15的打开动作。并且,在活动面板15的打开动作开始后,CPU21对面板驱动马达26进行驱动控制,以便当旋转位置偏差Λ小于预先设定的旋转位置偏差α 2 O)时,停止活动面板15的打开动作(控制部)。即,当相对于打开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与旋转位置偏差α 2对应的分离距离)接近时,CPU21停止活动面板15的打开动作。由此,抑制相对于打开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接近。另外,如图6的(a)所示,旋转位置偏差α 1、α 2设定成:在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位置As与遮阳部件16的全闭状态对应的最前方旋转位置FMs及其附近、以及与遮阳部件16的全开状态对应的最后方旋转位置RMs及其附近为零,而在此之间为规定值(正数)(变更部)。因而,例如当伴随联动开闭操作开关40的打开操作而遮阳部件16从全闭状态开始打开动作时,能够与此联动地使活动面板15也立刻开始打开动作。并且,当遮阳部件16到达全开状态或其附近的情况下,能够使打开动作过程中的活动面板15不停止而到达全开状态。另一方面,例如当遮阳部件16的关闭动作开始时,CPU31对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进行驱动控制,使得不开始遮阳部件16的关闭动作,直到旋转位置偏差Λ变为预先设定的旋转位置偏差β I (彡O)以上(禁止控制部)。即,关闭动作时,当相对于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与旋转位置偏差β I对应的分离距离)接近时,CPU31禁止开始遮阳部件16的关闭动作。并且,在遮阳部件16的关闭动作开始后,CPU31对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进行驱动控制,以便当旋转位置偏差Λ小于预先设定的旋转位置偏差β 20 O)时,停止遮阳部件16的关闭动作(控制部)。即,在关闭动作时,当相对于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与旋转位置偏差β 2对应的分离距离)接近时,CPU31停止遮阳部件16的关闭动作。由此,抑制关闭动作时相对于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接近。另外,如图6的(b)所示,旋转位置偏差β 1、β 2设定成:在面板驱动马达26的旋转位置Ap与活动面板15的全闭状态对应的最前方旋转位置FMp及其附近、以及与活动面板15的全开状态对应的最后方旋转位置RMp及其附近为零,而在此之间为规定值(正数)(变更部)。因而,例如当伴随联动开闭操作开关40的关闭操作而活动面板15从全开状态开始关闭动作时,能够与此联动地使遮阳部件16也立刻开始关闭动作。另一方面,当活动面板15到达全闭状态或其附近的情况下,能够使关闭动作过程中的遮阳部件16不停止而到达全闭状态。其次,对CPU21、31对活动面板15以及遮阳部件16的开闭控制方式、即面板驱动马达26以及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驱动控制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 首先,对CPU21对活动面板15的打开动作时的控制方式进行说明。通过输入表示面板开闭操作开关29或者联动开闭操作开关40的打开操作的信号而起动该处理。另外,表示联动开闭操作开关40的打开操作的信号也一并输入至CPU31。因而,在该情况下,CPU31对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进行驱动控制,以便遮阳部件16打开动作。此时的CPU31对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驱动可以通过PWM控制进行,也可以是最大输出(即占空比为“ 100%”)。CPU31对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驱动持续进行,直到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位置As到达预先设定的作为强制动作停止位置的电气停止位置(强制控制部)、或者联动开闭操作开关40的打开操作停止。另外,电气停止位置是与遮阳部件16的全闭位置、全开位置等(SP动作模式切换的特定的开闭位置等、应当使遮阳部件16的动作暂时停止的位置)对应的旋转位置As。如图4所示,当面板控制装置20侧的CPU21的处理过渡至该程序时,在S(步骤)11中,作为面板打开动作检测的处理输入各种数据等,进而,在S12中取得旋转位置偏差α I。SP,CPU21基于当前的面板驱动马达26的旋转位置Ap以及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位置As运算旋转位置偏差Λ (=As-Ap),并且从图6的(a)所示的映射读入与该旋转位置As对应的旋转位置偏差α I。其次,CPU21在S13中判断动作开始条件Al是否成立。该动作开始条件Al是指:当前的旋转位置偏差Λ在旋转位置偏差α 以上,S卩、相对于打开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离开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与旋转位置偏差α I对 应的分离距离)以上。此处,当判断为动作开始条件Al不成立时,相对于打开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接近,因此,CPU21返回S12,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另一方面,当判断为动作开始条件Al成立时,相对于打开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离开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以上,因此,CPU21过渡至S14而开始面板驱动马达26的驱动,以便开始活动面板15的打开动作。即,直到相对于打开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离开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以上为止,禁止开始活动面板15的打开动作。另夕卜,CPU21对面板驱动马达26的驱动(旋转速度Np的控制)可以通过PWM控制进行,也可以是最大输出(即占空比为“ 100%”)。接着,CPU21过渡至S15,基于当前的面板驱动马达26的旋转位置Ap判断是否到达作为强制动作停止位置的电气停止位置。该电气停止位置是与活动面板15的全闭位置、全开位置以及上倾位置(即动作模式切换的特定的开闭位置等、应当使活动面板15的动作暂时停止的位置)对应而预先设定的旋转位置Ap。此处,当判断为到达了电气停止位置时,CPU21过渡至S22而停止面板驱动马达26的驱动,以便停止活动面板15的打开动作(优先控制部),结束此后的处理。另一方面,当判断为未到达电气停止位置时,CPU21过渡至S16,取得旋转位置偏差a2。S卩,CPU21基于当前的面板驱动马达26的旋转位置Ap以及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位置As运算旋转位置偏差Λ (=As-Ap),并从图6的(a)所示的映射读入与该旋转位置As对应的旋转位置偏差α 2。其次,CPU21在S17中判断动作停止条件Α2是否成立。该动作停止条件Α2是指:当前的旋转位置偏差Λ小于旋转位置偏差α 2,即、相对于打开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与旋转位置偏差α 2对应的分离距离)接近。此处,当判断为动作停止条件Α2不成立时,相对于打开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离开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以上,因此CPU21返回S15,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另一方面,当判断为动作停止条件Α2成立时,相对于打开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活动面板15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接近,因此,CPU21过渡至S18而停止面板驱动马达26的驱动,以便停止活动面板15的打开动作。即,若相对于打开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离开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以上,则只要未到达预先设定的电气停止位置就继续进行活动面板15的打开动作。并且,当活动面板15到达电气停止位置,或者是相对于打开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接近时,停止活动面板15的打开动作。在S18中停止了面板驱动马达26的驱动后的CPU21过渡至S19而判断与活动面板15以及遮阳部件16的联动动作相关的联动开闭操作开关40是否处于打开操作中。进而,当判断为联动开闭操作开关40未处于打开操作中(即面板开闭操作开关29处于打开操作中、或者联动开闭操作开关40的打开操作停止)时,CPU21结束此后的处理。并且,当在S19中判断为联动开闭操作开关40处于打开操作中时,CPU21过渡至S20,取得旋转位置偏差α3。如图6的(a)所示,该旋转位置偏差α 3预先设定成与上述旋转位置偏差α 1、α 2同样地推移。因而,CPU21基于当前的面板驱动马达26的旋转位置Ap以及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位置As运算旋转位置偏差Λ (=As-Ap),并且从图6的Ca)所示的映射读入与该旋转位置As对应的旋转位置偏差α 3。其次,CPU21在S21中判断动作重启条件A3是否成立。该动作重启条件A3是指:当前的旋转位置偏差Λ在旋转位置偏差α 3以上,S卩、相对于打开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遮阳部件16、应当追随移动的活动面板15离开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与旋转位置偏差α 3对应的分离距离)以上。此处,当判断为动作重启条件A3不成立时,相对于打开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接近,因此,CPU21返回S19,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另一方面,当判断为动作重启条件A3成立时,相对于打开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离开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以上,因此,CPU21返回S14,开始面板驱动马达26的驱动,以便开始(重启)活动面板15的打开动作。即,直到相对于打开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离开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以上为止,禁止开始(重启)活动面板15的打开动作。接着,对CPU31对遮阳部件16的关闭动作时的控制方式进行说明。通过输入表示遮阳部件开闭操作开关39或者联动开闭操作开关40的关闭操作的信号而起动该处理。另外,表示联动开闭操作开关40的关闭操作的信号也一并输入至CPU21。因而,在该情况下,CPU21对面板驱动马达26进行驱动控制,以便活动面板15关闭动作。此时的CPU21对面板驱动马达26的驱动可以通过PWM控制进行,也可以是最大输出(即占空比为“ 100%”)。CPU21对面板驱动马达26的驱动持续进行,直到面板驱动马达26的旋转位置Ap到达上述的电气停止位置(与应当使活动面板15的动作暂时停止的位置对应的旋转位置Ap)(强制控制部)、或者联动开闭操作开关40的关闭操作停止。如图5所示,当遮阳部件控制装置30侧的CPU31的处理过渡至该程序时,在S31中,作为遮阳部件关闭动作检测的处理输入各种数据等,进而,在S32中取得旋转位置偏差β ο即,CPU31基于当前的面板驱动马达26的旋转位置Ap以及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位置As运算旋转位置偏差Λ (=As-Ap),并且从图6的(b)所示的映射读入与该旋转位置Ap对应的旋转位置偏差β I。其次,CPU31在S33中判断动作开始条件BI是否成立。该动作开始条件BI是指:当前的旋转位置偏差Λ在旋转位置偏差β 以上,即、相对于关闭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离开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与旋转位置偏差β I对应的分离距离)以上。此处,当判断为动作开始条件BI不成立时,相对于关闭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接近,因此,CPU31返回S32,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另一方面,当判断为动作开始条件BI成立时,相对于关闭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离开预先设定的分割距离以上,因此,CPU31过渡至S34而开始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驱动,以便开始遮阳部件16的关闭动作。即,直到相对于关闭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离开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以上为止,禁止开始遮阳部件16的关闭动作。另外,CPU31对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驱动(旋转速度Ns的控制)可以通过PWM控制进行,也可以是最大输出(即占空比为“100%”)。接着,CPU31过渡至S35,基于当前的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位置As判断是否到达上述的电气停止位置(与应当使遮阳部件16的动作暂时停止的位置对应的旋转位置 As)。此处,当判断为到达了电气停止位置时,CPU31过渡至S42而停止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驱动,以便停止遮阳部件16的关闭动作(优先控制部),结束此后的处理。另一方面,当判断为未到达电气停止位置时,CPU31过渡至S36,取得旋转位置偏差β2。S卩,CPU31基于当前的面板驱动马达26的旋转位置Ap以及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位置As运算旋转位置偏差Λ (=As-Ap),并从图6的(b)所示的映射读入与该旋转位置Ap对应的旋转位置偏差β 2。其次,CPU31在S37中判断动作停止条件Β2是否成立。该动作停止条件Β2是指:当前的旋转位置偏差Λ小于旋转位置偏差β 2,即、相对于打开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与旋转位置偏差β 2对应的分离距离)接近。此处,当判断为动作停止条件Β2不成立时,相对于关闭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离开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以上,因此CPU31返回S35,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另一方面,当判断为动作停止条件Β2成立时,相对于关闭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接近,因此,CPU31过渡至S38而停止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驱动,以便停止遮阳部件活动面板16的关闭动作。S卩,若相对于关闭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离开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以上,则只要未到达预先设定的电气停止位置就继续进行遮 阳部件16的关闭动作。并且,当遮阳部件16到达电气停止位置,或者是相对于关闭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接近时,停止遮阳部件16的关闭动作。在S38中停止了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驱动后的CPU31过渡至S39而判断与活动面板15以及遮阳部件16的联动动作相关的联动开闭操作开关40是否处于关闭操作中。进而,当判断为联动开闭操作开关40未处于关闭操作中(即遮阳部件开闭操作开关39处于关闭操作中、或者联动开闭操作开关40的关闭操作停止)时,CPU31结束此后的处理。并且,当在S39中判断为联动开闭操作开关40处于关闭操作中时,CPU31过渡至S40,取得旋转位置偏差β3。如图6的(b)所示,该旋转位置偏差β 3预先设定成与上述旋转位置偏差β 1、β 2同样地推移。因而,CPU31基于当前的面板驱动马达26的旋转位置Ap以及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位置As运算旋转位置偏差Λ (=As-Ap),并且从图6的(b)所示的映射读入与该旋转位置Ap对应的旋转位置偏差β 3。其次,CPU31在S41中判断动作重启条件Β3是否成立。该动作重启条件Β3是指:当前的旋转位置偏差Λ在旋转位置偏差β 3以上,S卩、相对于关闭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离开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与旋转位置偏差β 3对应的分离距离)以上。此处,当判断为动作重启条件Β3不成立时,相对于关闭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接近,因此,CPU31返回S39,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另一方面,当判断为动作重启条件Β3成立时,相对于关闭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 部件16离开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以上,因此,CPU31返回S34,开始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驱动,以便开始(重启)遮阳部件16的关闭动作。S卩,直到相对于关闭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离开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以上为止,禁止开始(重启)遮阳部件16的关闭动作。其次,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总括性地说明。首先,假设对面板开闭操作开关29或者联动开闭操作开关40进行了打开操作。此时,当相对于打开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接近的情况下,禁止开始该活动面板15的打开动作。并且,在活动面板15的打开动作中,通过该活动面板15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接近,停止其打开动作。特别地,在通过联动开闭操作开关40的打开操作进行的联动动作中,直到相对于打开动作中的遮阳部件16、停止中的活动面板15离开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以上为止,禁止开始(重启)该活动面板15的打开动作。这样,活动面板15无法相对于打开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朝打开侧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而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接近,因此,逆转配置关系成立的可能性降低。并且,若遮阳部件16处于全开状态或者全开状态附近,旋转位置偏差α被设定为零,由此,活动面板15能够持续进行打开动作,直至到达全开状态为止。此外,对于活动面板15,无论其与遮阳部件16之间的分离距离如何,都能够通过到达相应的电气停止位置而停止其打开动作。
另一方面,假设对遮阳部件开闭操作开关39或者联动开闭操作开关40进行了关闭操作。此时,当相对于关闭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应当进行追随移动的一方亦即遮阳部件16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接近的情况下,禁止开始该遮阳部件16的关闭动作。并且,在遮阳部件16的关闭动作中,通过该遮阳部件16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接近,停止其关闭动作。特别地,在通过联动开闭操作开关40的关闭操作进行的联动动作中,直到相对于关闭动作中的活动面板15、停止中的遮阳部件16离开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以上为止,禁止开始(重启)该遮阳部件16的关闭动作。这样,遮阳部件16无法相对于关闭动作时在开闭位置应当朝关闭侧先行移动的一方亦即活动面板15而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接近,因此,逆转位置关系成立的可能性降低。并且,若活动面板15处于全闭状态或者全闭状态附近,旋转位置偏差β被设定为零,由此,遮阳部件16能够持续进行关闭动作,直至到达全闭状态为止。此外,对于遮阳部件16,无论其与活动面板15之间的分离距离如何,都能够通过到达相应的电气停止位置而停止其关闭动作。如以上所详细叙述的那样,根据本 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所示的效果。(I)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开闭位置,追随移动方相对于先行移动方基本上无法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接近。并且,即便假设追随移动方相对于先行移动方已经相比上述分离距离接近,也无法进一步接近。因而,能够降低在先行移动方与追随移动方在两个开闭位置之间逆转的位置关系成立的可能性。(2)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先行移动方的开闭位置而变更上述分离距离(旋转位置偏差α、β )。即,当先行移动方的开闭位置处于逆转的位置关系难以成立的特定的位置(例如与全开状态或者全闭状态相当的开闭位置或其附近)的情况下,通过将上述分离距离变更/设定为零,能够避免相对于先行移动方而追随移动方徒劳地离开而停止。进而,例如持续进行追随移动方的开闭动作,直到追随移动方追上处于全开状态或者全闭状态的先行移动方为止,由此,能够使追随移动方到达全开状态或者全闭状态。(3)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开闭位置相对于先行移动方而追随移动方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接近之前该追随移动方到达预先设定的电气停止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在该电气停止位置使追随移动方的开闭动作停止。(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相对于先行移动方而追随移动方相比上述分离距离接近从而追随移动方停止的状态下,对该追随移动方进行控制以免其徒劳地开始开闭动作。因而,例如与在暂时开始追随移动方的开闭动作后立刻使其停止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逆转的位置关系成立的可能性。(5)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降低在追随移动方的开闭动作停止时逆转的位置关系成立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下次开始追随移动方的开闭动作时禁止开始其开闭动作的可能性(动作开始条件Al、BI不成立的可能性)。进而,能够降低赋予尽管对追随移动方进行开闭操作但该追随移动方却不开始开闭动作的不适感。或者,能够降低赋予当进行先行移动方和追随移动方的联动操作时仅该追随移动方的开闭操作无法开始的不适感的可能性。(6)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在遮阳部件16到达全开状态之前活动面板15到达全开状态。由此,在活动面板15的全开状态下,基本上遮阳部件16的朝全开状态的过渡已完成,能够抑制例如在行驶中遮阳部件16受到风的影响而产生晃动异常声音。并且,能够抑制在活动面板15到达全闭状态之前遮阳部件16到达全闭状态。由此,即便假设活动面板15的朝全闭状态的过渡不完全,通过使遮阳部件16不到达全闭状态,能够从车辆内目视确认活动面板15的状态。进而,能够抑制在活动面板15保持不完全的全闭状态的情况下放任不管,进而能够抑制因雨水、尘埃导致上述遮阳部件等的污损。(7)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存在使活动面板15开闭动作的现存构造以及使遮阳部件16开闭动作的现存构造,仅通过追加通信电路27、37并使面板控制装置20以及遮阳部件控制装置30相连的比较简单的结构变更,就能够降低逆转的位置关系成立的可能性。(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活动面板15打开动作时,在面板驱动马达26的驱动控制中无需考虑马达特性偏差、机械构造偏差、各动作的滑动阻力的差异、马达温度特性的差异等。进而,通过利用面板控制装置20监视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位置As,能够降低逆转的位置关系成立的可能性。同样,在使遮阳部件16关闭动作时,在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驱动控制中无需考虑马达特性偏差、机械构造偏差、各动作的滑动阻力的差异、马达温度特性的差异等。进而,通过利用遮阳部件控制装置30监视面板驱动马达26的旋转位置Ap,能够抑制逆转的位置关系成立的可能性。(9)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动作开始条件Al不成立(在S13中为是),则CPU21使面板驱动马达26的驱动开始待机,因此能够减轻此时的CPU21的运算负荷。同样,只要动作开始条件BI不成立(在S33中为是),则CPU31使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驱动开始待机,因此能够减轻此时的CPU31的运算负荷。(1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 联动动作中,只要动作重启条件A3不成立(在S21中为是),则CPU21使面板驱动马达26的驱动开始待机,因此能够减轻此时的CPU21的运算负荷。同样,在联动动作中,只要动作重启条件B3不成立(在S41中为是),则CPU31使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驱动开始待机,因此能够减轻此时的CPU31的运算负荷。(1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活动面板15处于上倾状态的阶段,遮阳部件16尚处于打开状态。由此,能够抑制例如行驶中遮阳部件16受到风的影响而产生晃动异常声音。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按下述方式变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位置As (遮阳部件16的开闭状态)对应的旋转位置偏差α I α 3的推移只是一例。如图6的(a)中以双点划线所示,旋转位置偏差α I α 3也可以形成为:例如在最前方旋转位置FMs (遮阳部件16的全闭状态)附近逐渐减少,以便在旋转位置As为最前方旋转位置FMs时旋转位置偏差为零,并且,在最后方旋转位置RMs (遮阳部件16的全开状态)附近逐渐减少,以便在旋转位置As为最后方旋转位置RMs时旋转位置偏差为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位置As (遮阳部件16的开闭状态)对应的旋转位置偏差α I α 3的推移也可以形成为任意两个以上互不相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面板驱动马达26的旋转位置Ap (活动面板15的开闭状态)相应的旋转位置偏差β I β 3的推移只是一例。如图6的(b)中以双点划线所示,旋转位置偏差β I β 3也可以形成为:例如在最前方旋转位置FMp (活动面板15的全闭状态)附近逐渐减少,以便在旋转位置Ap为最前方旋转位置FMp时旋转位置偏差为零,并且,在最后方旋转位置RMp (活动面板15的全开状态)附近逐渐减少,以便在旋转位置Ap为最后方旋转位置RMp时旋转位置偏差为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活动面板驱动马达26的旋转位置Ap (活动面板15的开闭状态)对应的旋转位置偏差βI β 3的推移也可以形成为任意两个以上互不相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面板控制装置20以及遮阳部件控制装置30整合成单一的控制装置。在该情况下,省略通信电路27、37,使用整合了 CPU21、31的功能的CPU。进而,将驱动电路22、32以及输入电路23 25、33 25全都连接于该CPU,从而对面板驱动马达26以及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驱动进行总括控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经由通信电路27、37使面板控制装置20以及遮阳部件控制装置30电气相连,但是,也可以利用对面板控制装置20以及遮阳部件控制装置30进行总括控制的上位的控制装置(例如主体ECU)对通信电路27、37等另外进行控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打开动作时的动作开始条件Al的判断(S13)。在该情况下,即便在相对于遮阳部件16而相比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接近的状态下暂时开始活动面板15的打开动作,通过在动作停止条件A2的判断(S17)中立刻使活动面板15的打开动作立刻停止,实质上能够降低逆转的位置关系成立的可能性。.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持续进行面板开闭操作开关29的打开作为的情况作为前提对上述的面板驱动马达26的停止控制进行了说明。因而,自不必说,可以在停止面板开闭操作开关29的打开操作的任意的时刻使面板驱动马达26停止。.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持续进行遮阳部件开闭操作开关39的关闭操作的情况作为前提对上述的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停止控制进行了说明。因而,自不必说,可以在停止遮阳部件开闭操作开关39的关闭操作的任意的时刻使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停止。.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无论单独动作或者联动动作,都以使得相对于先行移动方而追随移动方不会相比分离距离接近的方式进行追随移动方的停止控制等。与此相对,也可以仅在单独动作时以使得相对于先行移动方而追随移动方不会相比分离距离接近的方式进行追随移动方的停止控制。在该情况下,例如对追随移动方的动作开始时刻进行延迟处理,以使得在联动动作开始时追随移动方不会超越先行移动方。此时,只要基本上处于单独动作后的停止状态,基本上通过相对于先行移动方而使追随移动方离开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以上,能够减少在随后的联动动作时所需要的延迟处理的时间或省略延迟处理。进而,能够降低赋予在先行移动方以及追随移动方的联动动作时仅该追随移动方的开闭动作无法开始的不适感的可能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起见,活动面板15的全闭状态以及全开状态之间的面板驱动马达26的转动范围(即从最前方旋转位置FMp到最后方旋转位置RMp为止的范围)、和遮阳部件16的全闭状态以及全开状态之间的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转动范围(SP从最前方旋转位置FMs到最后方旋转位置RMs为止的范围)一致,但当然也可以使二者不一致。例如可以使从最前方旋转位置FMs到最后方旋转位置RMs位置的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范围大于从最前方旋转位置FMp到最后方旋转位置RMp为止的面板驱动马达26的旋转范围。在该情况下,只要从外观上使二者缩小以使二者一致,并考虑该缩小量而以图2的关系成立的方式对面板驱动马达26以及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进行驱动控制即可。或者,即便是在使从最前方旋转位置FMs到最后方旋转位置RMs位置为止的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范围大于从最前方旋转位置FMp到最后方旋转位置RMp为止的面板驱动马达26的旋转范围的情况下,只要在该情况下以图2的关系成立的方式对面板驱动马达26以及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进行驱动控制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PWM控制来进行驱动马达26、36的驱动控制,但是,如果能够根据所需要的旋转方向来切换极性的话,则也可以仅通过通电/非通电(接通/截止)的切换控制来进行。在该情况下,能够减轻与驱动马达26、36的驱动控制相关的CPU21、31的运算负荷。.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于利用脉冲传感器28进行的对面板驱动马达26的旋转位置Ap的检测来进行活动面板15的开闭状态的检测,但是,也可以利用能够以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监视从全闭状态到全开状态为止的活动面板15的开闭状态(包括倾斜状态)的适当的传感器(包括开关)进行。同样,基于利用脉冲传感器38进行的对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位置As的检测来进行遮阳部件16的开闭状态的检测,但是,也可以利用能够以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监视从全闭状态到全开状态为止的遮阳部件16的开闭状态的适当的传感器(包括开关)进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别定义了活动面板15侧的电气停止位置以及遮阳部件16侧的电气停止位置。与此相对,也可以仅定义活动面板15侧以及遮阳部件16侧的任一方的电气停止位置,并利用在该电气停止位置停止的活动面板15侧或者遮阳部件16来定义任意另一方的电气停止位置。.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于利用脉冲传感器28进行的对面板驱动马达26的旋转位置Ap的检测来进行活动面板15的开闭状态的检测,但是,当仅搭载有用于检测活动面板15的开闭速度或者面板驱动马达26的旋转速度的传感器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所检测到的开闭速度等检测活动面板15的 开闭状态。同样,基于利用脉冲传感器38进行的对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位置As的检测来进行遮阳部件16的开闭状态的检测,但是,当仅搭载有用于检测遮阳部件16的开闭速度或者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速度的传感器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所检测到的开闭速度等检测遮阳部件16的开闭状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与联动动作相关的联动开闭操作开关40,仅借助由面板开闭操作开关29进行的活动面板15单独的开闭动作以及由遮阳部件开闭操作开关39进行的遮阳部件16单独的开闭动作进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使活动面板15弹出动作的天窗装置10,但是,例如也可以是使遮阳部件15在保持上倾状态的情况下滑动动作的天窗装置、使活动面板15在固定面板13的下侧滑动动作(所谓的内部滑动动作)的天窗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卷取式的遮阳部件16,但例如也可以是由板材构成的滑动式的遮阳部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天窗装置10的活动面板15,但例如也可以是电动车窗装置的活动面板(即窗玻璃)。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驱动部,该第一驱动部驱动活动面板,该活动面板通过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而选择性地打开或者关闭设置于车辆的开口部; 第一检测部,该第一检测部检测移动到上述打开位置或者关闭位置中的任一位置后的上述活动面板的状态; 第二驱动部,该第二驱动部驱动遮阳部件,其中,该遮阳部件设置于上述车辆并且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第二检测部,该第二检测部检测移动到上述打开位置或者上述关闭位置中的任一位置后的上述遮阳部件的状态;以及 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上述检测到的活动面板的位置以及上述检测到的遮阳部件的位置对上述第一驱动部或者上述第二驱动部中的任一方进行控制,以便当针对相对于上述打开位置以及上述关闭位置而存在于先行移动的位置的上述活动面板以及上述遮阳部件中的任一方,存在于追随移动的位置的上述活动面板以及上述遮阳部件中的任意另一方接近到预先设定的距离时,使存在于该追随移动的位置的上述活动面板或者上述遮阳部件的动作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装置具备变更部,该变更部根据存在于先行移动的位置的上述活动面板以及上述遮阳部件 中的任一方的打开位置或者关闭位置来变更上述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强制部,该强制部驱动上述第一驱动部或者上述第二驱动部,以便当追随移动的上述活动面板或者上述遮阳部件到达了预先设定的停止位置时,使存在于该追随移动的位置的上述活动面板或者上述遮阳部件的动作停止;以及 选择部,该选择部选择上述控制部或者上述强制部,以便在上述控制部使上述活动面板或者上述遮阳部件的动作停止的位置、以及上述强制部使上述活动面板或者上述遮阳部件的动作停止的位置中的任一较早到达的打开位置或者关闭位置使上述活动面板或者上述遮阳部件的动作停止。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禁止部,该禁止部选择性地驱动上述第一驱动部或者上述第二驱动部,以便当相对于存在于先行移动的位置的上述活动面板以及上述遮阳部件中的任一方,存在于追随移动的位置的上述活动面板以及上述遮阳部件中的任意另一方比上述距离更接近时,不开始位于该追随移动的位置的上述活动面板或者上述遮阳部件的动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全闭状态以及全开状态之间的任意的开闭位置抑制在活动面板以及遮阳部件的两个开闭位置之间逆转位置关系成立的开闭体控制装置。CPU(21)基于利用脉冲传感器(28)检测到的面板驱动马达(26)的旋转位置以及利用脉冲传感器(38)检测到的遮阳部件驱动马达(36)的旋转位置对面板驱动马达(26)进行驱动控制,以便当针对在开闭位置先行移动方亦即遮阳部件(16)而追随移动方亦即活动面板(15)接近到预先设定的分离距离时,使上述追随移动方亦即活动面板(15)的开闭动作停止。
文档编号B60J7/057GK103213480SQ20131002002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0日
发明者长濑浩司, 别所伸康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