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高效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783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装载机高效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物理散热装置。本发明所述的装载机高效散热系统,包括发动机,风扇及导风装置,水散,液压油散和变矩器油散,还包括一个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框架,框架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液压油散,水散和变矩器油散。本发明的装载机高效散热系统降低了整机成本,充分发挥了散热器的散热能力,改善了散热系统的性能和结构。
【专利说明】装载机高效散热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理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装载机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何在提高产品性能的同时降低产品成本是生产厂家面临的一大难题。在装载机散热系统设计方面,目前主要的散热系统布置方式都是双层或多层布置,柴油机配备直驱吹风风扇。这种散热系统布置方式由于散热器风阻较大,风速较小,必然导致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为了达到散热的要求,一般会将散热器尺寸做得很大,以增大散热面积,但同时也会导致散热器的成本很高,而且双层或多层布置方式还会造成散热系统维护保养性能不好。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降低成本的装载机高效散热系统。
[0004]本发明所述的装载机高效散热系统,包括发动机,风扇及导风装置,水散,液压油散和变矩器油散,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框架,框架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液压油散,水散和变矩器油散。
[0005]优选地,所述的水散,液压油散和变矩器与框架之间均设有胶垫,并且水散,液压油散和变矩器之间也设有胶垫。
[0006]本发明的装载机高效散热系统降低了整机成本,充分发挥了散热器的散热能力,改善了散热系统的性能和结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实施一
本发明所述的装载机高效散热系统,包括发动机1,风扇及导风装置2,和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框架6,框架6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液压油散,水散和变矩器油散。所述的水散,液压油散和变矩器与框架6之间均设有胶垫,并且水散,液压油散和变矩器之间也设有胶垫。
[0009]这种布置形式相对于双层布置方式,散热系统总厚度减少了一个散热器的厚度,风阻减小,风速变大,各个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可以相应地减小(体现在芯宽减小),散热效果同样可以得到保证。相对于双层布置时后置的变矩器油散,本发明的散热系统的变矩器油散放在直接迎风的一层,进风温度大大降低,散热器散热面积也大大减小(体现在芯宽减小)。散热器尺寸减小后,散热器成本减少,经济性提高,同时由于只采用单层布置,散热系统的维护保养性能得到很大提高。散热系统占用空间减小后,也为整机其他零部件的布置提供了很大空间。由于只有一层,可以通过框架6结构将所有散热器组成散热器组件,不用焊接安装块,散热器放在框架6里面,散热器与框架6及散热器之间放置减振、密封胶垫,胶垫起到减振和防止回风的作用,然后再将整个框架6通过安装座固定到整机上。新设计的安装形式,散热器受力很小,不容易造成损坏,且散热系统各零部件之间密封也很好,能起到很好的防止回风的作用。
【权利要求】
1.装载机高效散热系统,包括发动机(1),风扇及导风装置(2),水散,液压油散和变矩器油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框架(6),框架(6)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液压油散,水散和变矩器油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高效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散,液压油散和变矩器与框架(6)之间均设有胶垫,并且水散,液压油散和变矩器之间也设有胶垫。
【文档编号】B60K11/00GK103507620SQ201310486657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7日
【发明者】王耀斌 申请人:陕西盛迈石油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