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联式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782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混联式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混联式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属于汽车驱动装置【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形状复杂、控制难度大以及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前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后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车辆总控制器、发动机、制动控制器、传动轴和液压传动系统;制动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前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前桥摩擦制动器Ⅰ和前桥摩擦制动器Ⅱ以及后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后桥摩擦制动器Ⅱ和后桥摩擦制动器Ⅰ连接,发动机的输出端与传动轴连接,车辆总控制器通过接收前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前桥扭矩传感器和后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后桥扭矩传感器的扭矩值,对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进行控制,以及对液压传动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匹配调节。
【专利说明】混联式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汽车驱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联式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动力 总成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升高,石油资源日趋短缺,城市交通拥挤严重,车辆尾 气排放严重超标,上述问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社会能源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纵观汽车 发展历史可知,传统的车辆传动系统主要由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差速器以及车轮等组 成,当车辆处于减速或制动工况时,通常由制动器与车轮依靠摩擦使其减速或制动,这样将 制动能完全转化为热能损失掉,同时,该发动机驱动主轴与负载断开,造成发动机瞬间失 速,导致发动机不能处于最佳燃油经济区,造成能量损失,为此,节能型车辆系统一直是国 内外研究机构及世界各国生产厂商的关注重点。
[0003]目前,在汽车节能技术方面,液压驱动混合动力技术作为混合动力技术的重要分 支之一,由于其优越的节能潜力,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根据其动力源构成形式主 要分为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辆传动系统、并联式混合动力车辆传动系统和混联式混合动力车 辆传动系统。其中,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辆传动系统主要由发动机、高压蓄能器和低压蓄能器 构成,该系统总能耗较大,节能效果不明显,故在应用方面一直受影响;并联式混合动力车 辆传动系统主要由两个可相互独立驱动负载车辆的动力源发动机、高压蓄能器、低压蓄能 器以及大量基础液压元件构成,由于该系统液压元件较多,且在调控过程中的磨损严重,很 难保证发动机精确控制的要求,故此该系统在应用方面也有一定限制;混联式混合动力车 辆传动系统主要是串、并联式系统的综合应用,该种传动系统没有能量回收部分,造成能量 的浪费,其结构形式复杂,控制难度较大以及制造成本高等因素,限制了此项技术的研发与 推广。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混联式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系统,解决现有技 术存在的结构形状复杂、控制难度大以及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混联式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包括前桥负载 车轮传动部分、后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车辆总控制器、发动机、制动控制器、传动轴和液压 传动系统;制动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前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前桥摩擦制动器I和前桥 摩擦制动器II以及后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后桥摩擦制动器II和后桥摩擦制动器I连接, 发动机的输出端与传动轴连接,车辆总控制器通过接收前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前桥扭矩 传感器和后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后桥扭矩传感器的扭矩值,对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进行控 制,以及对液压传动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匹配调节。
[0006]所述液压传动系统包括湿式多片离合器1、单向阀1、高压蓄能器、伺服阀控缸系 统1、液压变压器、低压蓄能器、前桥负载车轮1、前桥摩擦制动器1、湿式多片离合器I1、前桥扭矩传感器、前桥差速器、湿式多片离合器II1、前桥液压泵或马达、溢流阀1、溢流阀
I1、过滤器1、前桥摩擦制动器I1、前桥负载车轮I1、单向阀I1、过滤器I1、过滤器II1、油箱、 变速箱、湿式多片离合器IV、变量液压泵或马达和伺服阀控缸系统II ;所述伺服阀控缸系 统I包括电液伺服阀I和液压油缸I,电液伺服阀I的A端口和B端口分别与液压油缸I 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连通,所述液压油缸I的活塞杆与液压变压器的配油盘铰接,所述伺服 阀控缸系统II包括液压油缸II和电液伺服阀II,电液伺服阀II的A端口和B端口分别与液 压油缸II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连通,所述液压油缸II的活塞杆与变量液压泵或马达的斜盘铰 接;前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前桥液压泵或马达的端口 A和后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后桥 液压泵或马达的端口 A与液压变压器的B端口连通,高压蓄能器的端口、液压变压器的端 口 A和电液伺服阀II出油端口 P与单向阀I的出油端口连通,单向阀II的出油端口、后桥液 压泵或马达的端口 B和前桥液压泵或马达的端口 B与液压变压器的T端口连通,变量液压 泵或马达的端口 A和溢流阀II的进油端口与单向阀I的进油端口连通,变量液压泵或马达
(28)的B、电液伺服阀II (34)的出油口 O、单向阀II的进油口和电液伺服阀I的出油口 O通 过过滤器III与油箱连通;发动机输出轴通过湿式多片离合器I和湿式多片离合器II与前桥 扭矩传感器连通;低压蓄能器的出口与溢流阀I的进口连通;溢流阀I的出口通过过滤器 I与变量液压泵或马达的B端口连通,溢流阀II的出口通过过滤器II与变量液压泵或马达 的B端口连通;变量液压泵或马达通过湿式多片离合器IV与变速箱连通。
[0007]所述前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包括前桥负载车轮1、前桥摩擦制动器1、前桥扭矩 传感器、前桥差速器、湿式多片离合器II1、前桥液压泵或马达、前桥摩擦制动器II和前桥负 载车轮II ;前桥负载车轮1、前桥负载车轮II通过轴与前桥差速器连接;前桥差速器通过 湿式多片离合器III与前桥液压泵或马达连接。
[0008]所述后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包括后桥负载车轮1、后桥摩擦制动器I1、湿式多片 离合器V、后桥液压泵或马达、后桥差速器、后桥扭矩传感器、后桥摩擦制动器I和后桥负 载车轮II ;后桥负载车轮I1、后桥负载车轮I通过轴与后桥差速器连接;后桥差速器通过 湿式多片离合器V与后桥液压泵或马达(36)连接。
[0009]当湿式多片离合器II断开时,发动机输出功率经变速箱由电液伺服阀II调节变量 液压泵或马达,使发动机赘余能量存储到高压蓄能器中。
[00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混联式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系统主要是通 过车辆总控制器通过接收前桥扭矩传感器和后桥扭矩传感器的扭矩值,对发动机的输出功 率进行控制,以及液压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匹配调节,达到即能满足车辆正常行驶基本要 求,又能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燃油经济区工作的目的,从而节能减排。该系统包含了发动 机能量回收系统、液压变压器调节系统以及制动能回收系统,发动机能量回收系统主要是 由发动机、湿式多片离合器1、溢流阀I1、变速箱、湿式多片离合器IV、变量液压泵或马达、 伺服阀控缸系统II构成;液压变压器调节系统主要由伺服阀控缸系统1、电液伺服阀1、液 压油缸1、液压变压器构成;制动能回收系统主要由高压蓄能器、低压蓄能器、前桥液压泵 或马达、后桥液压泵或马达、前桥差速器、后桥差速器、湿式多片离合器II1、湿式多片离合器 V、前桥扭矩传感器、后桥扭矩传感器、溢流阀1、前桥摩擦制动器1、前桥摩擦制动器I1、 后桥摩擦制动器I1、后桥摩擦制动器I构成,通过发动机能量回收系统、液压变压器调节系 统和制动能回收系统实现能量的回收。[0011]混联式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具有合理匹配动力源发动机和液压传动 系统功率的能力,同时由于应用液压变压器关键元件对车辆启动、加速、减速以及制动过程 中的压力进行有效控制,不仅可以使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佳燃油经济区,而且可以使车辆 的制动能回收最大化,大大增强了该车辆系统的能量回收率,以及动力系统传动效率。当该 车辆系统减速或制动过程时,可通过调节变量液压泵或马达,不仅使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 佳燃油经济区,而且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完全存储到高压蓄能器中,同时通过调节液压变 压器将车轮的制动能以能量回收最大化的形式存储于高压蓄能器中,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效 率。同时,车辆在二次启动或加速过程中,通过调节液压变压器,使回收到的液压能二次有 效利用,大大改善了多工况行驶条件下的燃油经济性,降低了有害气体的排放。同时,由于 液压变压器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混联式混合动力车辆系统的基本结构,减少了大量的调控 系统元件,降低了制造成本,并减少液压系统调节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的混联式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的I局部放大图;
[0014]图3为图1中的II局部放大图;
[0015]其中:1、制动控制器,2、湿式多片离合器I,3、单向阀I,4、高压蓄能器,5、伺服阀 控缸系统I,6、电液伺服阀I,7、液压油缸I,8、液压变压器,9、低压蓄能器,10、前桥负载 车轮I,11、前桥摩擦制动器I,12、湿式多片离合器II,13、前桥扭矩传感器,14、前桥差速 器,15、湿式多片离合器III,16、前桥液压泵或马达,17、溢流阀I,18、溢流阀II,19、过滤器 I,20、前桥摩擦制动器II,21、前桥负载车轮II,22、单向阀II,23、过滤器II,24、过滤器III,
25、油箱,26、变速箱,27、湿式多片离合器IV,28、变量液压泵或马达,29、伺服阀控缸系统 II,30、后桥负载车轮I,31、后桥摩擦制动器II,32、车辆总控制器,33、液压油缸II,34、电 液伺服阀II,35、湿式多片离合器V,36、后桥液压泵或马达,37、后桥差速器,38、后桥扭矩 传感器,39、发动机,40、后桥摩擦制动器I,41、后桥负载车轮II。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7]本发明的混联式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包括前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后 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车辆总控制器、发动机、制动控制器、传动轴和液压传动系统;制动控 制器I的输出端分别与前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前桥摩擦制动器I 11和前桥摩擦制动器 II 20以及后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后桥摩擦制动器II 31和后桥摩擦制动器I 40连接,发 动机的输出端与传动轴连接,车辆总控制器32通过接收前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前桥扭 矩传感器13和后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后桥扭矩传感器38的扭矩值,对发动机39的输出 功率进行控制,以及对液压传动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匹配调节。
[0018]参见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述液压传动系统包括湿式多片离合器I 2、单向阀
I3、高压蓄能器4、伺服阀控缸系统I 5、液压变压器8、低压蓄能器9、前桥负载车轮I 10、 前桥摩擦制动器I 11、湿式多片离合器II 12、前桥扭矩传感器13、前桥差速器14、湿式多片 离合器III 15、前桥液压泵或马达16、溢流阀I 17、溢流阀II 18、过滤器I 19、前桥摩擦制动器II 20、前桥负载车轮II 21、单向阀II 22、过滤器II 23、过滤器III 24、油箱25、变速箱26、 湿式多片离合器IV 27、变量液压泵或马达28和伺服阀控缸系统II 29 ;所述伺服阀控缸系统
I5包括电液伺服阀I 6和液压油缸I 7,电液伺服阀I 6的A端口和B端口分别与液压油 缸I 7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连通,所述液压油缸I 7的活塞杆与液压变压器8的配油盘铰接, 车辆总控制器32控制电液伺服阀I 6,使液压油缸I 7的活塞杆伸缩来改变液压变压器8 的配油盘倾角,从而改变液压变压器8的变压比,所述伺服阀控缸系统II 29包括液压油缸
II33和电液伺服阀II 34,电液伺服阀II 34的A端口和B端口分别与液压油缸II 33的进油 口和出油口连通,所述液压油缸II 33的活塞杆与变量液压泵或马达28的斜盘铰接,车辆总 控制器32控制电液伺服阀II 34,使液压油缸II 33的活塞杆伸缩来改变变量液压泵或马达 28的斜盘倾角,从而改变变量液压泵或马达28排量;前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前桥液压泵 或马达16的端口 A和后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后桥液压泵或马达36的端口 A与液压变压 器8的B端口连通,高压蓄能器4的端口、液压变压器8的端口 A和电液伺服阀II 34出油 端口 P与单向阀I 3的出油端口连通,单向阀II 22的出油端口、后桥液压泵或马达36的端 口 B和前桥液压泵或马达16的端口 B与液压变压器8的T端口连通,变量液压泵或马达28 的端口 A和溢流阀II 18的进油端口与单向阀I 3的进油端口连通,变量液压泵或马达28 的B、电液伺服阀II 34的出油口 O、单向阀II 22的进油口和电液伺服阀I 6的出油口 O通 过过滤器III 24与油箱25连通;发动机(38)输出轴通过湿式多片离合器I 2和湿式多片离 合器II 12与前桥扭矩传感器13连通;低压蓄能器9的出口与溢流阀I 17的进口连通;溢 流阀I 17的出口通过过滤器I 19与变量液压泵或马达28的B端口连通,溢流阀II 18的 出口通过过滤器II 23与变量液压泵或马达28的B端口连通;变量液压泵或马达28通过湿 式多片离合器IV 27与变速箱26连通。
[0019]所述前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包括前桥负载车轮I 10、前桥摩擦制动器I 11、前桥 扭矩传感器13、前桥差速器14、湿式多片离合器III15、前桥液压泵或马达16、前桥摩擦制动 器II 20和前桥负载车轮II 21 ;前桥负载车轮I 10、前桥负载车轮II 21通过轴与前桥差速 器14连接;前桥差速器14通过湿式多片离合器III 15与前桥液压泵或马达16连接。
[0020]所述后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包括后桥负载车轮I 30、后桥摩擦制动器II 31、湿式 多片离合器V 35、后桥液压泵或马达36、后桥差速器37、后桥扭矩传感器38、后桥摩擦制动 器I 40和后桥负载车轮II 41 ;后桥负载车轮II 41、后桥负载车轮I 30通过轴与后桥差速 器37连接;后桥差速器37通过湿式多片离合器V 35与后桥液压泵或马达36连接。
[0021]当湿式多片离合器II 12断开时,发动机39输出功率经变速箱26由电液伺服阀
II34调节变量液压泵或马达28,使发动机39赘余能量存储到高压蓄能器4中。
[0022]本发明的混联式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在以下四种工况的具体工作状 态如下:
[0023](一)车辆处于启动或加速工况;当车辆安装后初次使用时,由于高压蓄能器4中没 有液压能量存储,此时发动机39可联通湿式多片离合器I 2和湿式多片离合器IV 27,断开 湿式多片离合器II 12,将发动机39输出功率通过传动轴到达变速箱26,并经变量液压泵或 马达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存储到高压蓄能器4中,当液压能存储量超过其额定容量时, 可安全阀18将会自动打开,卸荷掉多余能量。
[0024]此后,车辆再次启动或加速时,发动机39和高压蓄能器4可以同时驱动车轮,即车辆总控制器32通过接收前桥扭矩传感器13和后桥扭矩传感器38的扭矩值,对发动机39 的输出功率进行燃油经济性能优化控制,并通过主轴将发动机输出功率流经变速箱26、前 桥差速器14作用于前桥负载车轮I 10,同时,车辆总控制器32,根据发动机39的输出功 率,通过控制电液伺服阀I 6,使液压油缸I 7的活塞杆伸缩来改变液压变压器8的配油盘 倾角,从而改变液压变压器8的变压比进行调节,使高压蓄能器4内的液压能,可经液压变 压器8升压作用进行功率放大,从而将液压能经前桥液压泵或马达16和后桥液压泵或马达 36驱动前后轮,使车辆启动或加速,实现了高压蓄能器4中存储能量的再利用。
[0025](二)车辆处于正常行驶工况;当车辆处于匀速行驶时,车辆总控制器32通过控制 湿式多片离合器III15和湿式多片离合器V 35断开,保证发动机39输出转速小负荷恒定输 出,使发动机39始终工作在最佳燃油经济区及其附近。此时,车辆总控制器32可通过接收 来自前桥扭矩传感器13和后桥扭矩传感器38的扭矩值,实时监测发动机39的输出功率。 若此时发动机39提供扭矩刚好能平衡车辆行驶所需要的扭矩,则湿式多片离合器III 15、湿 式多片离合器III 27和湿式多片离合器V 35始终断开。若此时发动机39提供的输出扭矩 大于车辆行驶所需要的扭矩时,湿式多片离合器III 27立即联通,将多余发动机输出功率通 过变速箱26驱动变量液压泵或马达28工作,给高压蓄能器4补充能量。相反,当发动机39 提供的扭矩小于车辆行驶所需要的扭矩,湿式多片离合器III 15和湿式多片离合器V 35立 即联通,并且车辆总控制器32通过控制伺服阀控缸系统I 5和伺服阀控缸系统II 29,对液 压变压器8进行调节控制,使高压蓄能器4内的液压能,通过前桥液压泵或马达16和后桥 液压泵或马达36,向车辆行驶所需要的扭矩补充动力,此时高压蓄能器4处于放能状态。
[0026](三)车辆处于减速或制动工况;当车辆处于制动或减速时,湿式多片离合器III12 断开,湿式多片离合器III 15、湿式多片离合器III 27和湿式多片离合器V 35始终联通,发动 机39的输出功率,可经过变速箱26驱动变量液压泵或马达28向高压蓄能器4充能,此时 车辆总控制器32根据前桥扭矩传感器13和后桥扭矩传感器38扭矩值的监控数据,通过伺 服阀控缸系统II 29,即控制电液伺服阀II 34使液压油缸II 33的活塞杆伸缩变化,改变变量 液压泵或马达28的斜盘倾角,对变量液压泵或马达28的排量进行控制,从而使发动机39 始终工作在最佳燃油经济区。另外,由于前桥负载车轮I 10、前桥负载车轮II 21、后桥负载 车轮I 30、后桥负载车轮II 41的惯性作用,将带动前桥液压泵或马达16和后桥液压泵或马 达36以泵工况的形式工作,向液压变压器8供液压能,此时车辆总控制器32通过伺服阀控 缸系统I 5改变液压变压器8配流盘倾角,改变液压变压器8的变压比,使车辆减速时的制 动能,通过前桥液压泵或马达16和后桥液压泵或马达36转化为液压能,并经液压变压器8 功率放大调节控制,将制动能存储到高压蓄能器4中,实现制动能回收最大化。
[0027](四)车辆处于紧急制动工况;当车辆处于紧急制动工况时,制动控制器I使前桥摩 擦制动器I 11、前桥摩擦制动器II 20、后桥摩擦制动器II 31、后桥摩擦制动器I 40执行工 作,完全抱死前后桥车轮,使其紧急停车。同时,湿式多片离合器III 12断开,湿式多片离合 器III15、湿式多片离合器III 27和湿式多片离合器V 35始终联通,发动机39的输出功率,可 经过变速箱26驱动变量液压泵或马达28向高压蓄能器4充能,此时车辆总控制器32根据 前桥扭矩传感器13和后桥扭矩传感器38扭矩值的监控数据,通过伺服阀控缸系统II 29,即 控制电液伺服阀II 34使液压油缸II 33的活塞杆伸缩变化,改变变量液压泵或马达28的斜 盘倾角,对变量液压泵或马达28的排量进行控制,从而使发动机39始终工作在最佳燃油经济区。另外,由于前桥负载车轮I 10、前桥负载车轮II 21、后桥负载车轮I 30、后桥负载车 轮II 41的惯性作用,将带动前桥液压泵或马达16和后桥液压泵或马达36以泵工况的形式 工作,向液压变压器8供液压能,此时车辆总控制器32通过伺服阀控缸系统I 5改变液压 变压器8配流盘倾角,改变液压变压器8的变压比,使车辆减速时的制动能,通过前桥液压 泵或马达16和后桥液压泵或马达36转化为液压能,并经液压变压器8功率放大调节控制, 将制动能存储到高压蓄能器4中,实现制动能回收最大化。
【权利要求】
1.混联式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 后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车辆总控制器、发动机、制动控制器、传动轴和液压传动系统;制动控制器(I)的输出端分别与前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前桥摩擦制动器I (11)和前桥摩擦制动器II (20)以及后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后桥摩擦制动器II (31)和后桥摩擦制动器I(40)连接,发动机的输出端与传动轴连接,车辆总控制器(32)通过接收前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前桥扭矩传感器(13)和后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后桥扭矩传感器(38)的扭矩值, 对发动机(39)的输出功率进行控制,以及对液压传动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匹配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联式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传动系统包括湿式多片离合器I (2)、单向阀I (3)、高压蓄能器(4)、伺服阀控缸系统I(5)、液压变压器(8)、低压蓄能器(9)、前桥负载车轮I (10)、前桥摩擦制动器I (11)、 湿式多片离合器II (12)、前桥扭矩传感器(13)、前桥差速器(14)、湿式多片离合器IIK15)、 前桥液压泵或马达(16)、溢流阀I (17)、溢流阀II (18)、过滤器I (19)、前桥摩擦制动器II(20)、前桥负载车轮II (21)、单向阀II (22)、过滤器II (23)、过滤器111(24)、油箱(25)、变速箱(26)、湿式多片离合器IV(27)、变量液压泵或马达(28)和伺服阀控缸系统II (29);所述伺服阀控缸系统I (5)包括电液伺服阀I (6)和液压油缸I (7),电液伺服阀I (6)的A端口和B端口分别与液压油缸I (7)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连通,所述液压油缸I (7)的活塞杆与液压变压器(8)的配油盘铰接,所述伺服阀控缸系统II (29)包括液压油缸II (33)和电液伺服阀II (34),电液伺服阀II (34)的A端口和B端口分别与液压油缸II (33)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连通,所述液压油缸II (33)的活塞杆与变量液压泵或马达(28)的斜盘铰接;前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前桥液压泵或马达(16)的端口 A和后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的后桥液压泵或马达(36)的端口 A与液压变压器(8)的B端口连通,高压蓄能器(4)的端口、液压变压器(8)的端口 A和电液伺服阀II (34)出油端口 P与单向阀I (3)的出油端口连通,单向阀II(22)的出油端口、后桥液压泵或马达(36)的端口 B和前桥液压泵或马达(16)的端口 B 与液压变压器(8)的T端口连通,变量液压泵或马达(28)的端口 `A和溢流阀II (18)的进油端口与单向阀I (3)的进油端口连通,变量液压泵或马达(28)的B、电液伺服阀II (34)的出油口 O、单向阀II (22)的进油口和电液伺服阀I (6)的出油口 O通过过滤器111(24)与油箱(25)连通;发动机(38)输出轴通过湿式多片离合器I (2)和湿式多片离合器II (12)与前桥扭矩传感器(13)连通;低压蓄能器(9)的出口与溢流阀I (17)的进口连通;溢流阀I(17)的出口通过过滤器I (19)与变量液压泵或马达(28)的B端口连通,溢流阀II (18)的出口通过过滤器II (23)与变量液压泵或马达(28)的B端口连通;变量液压泵或马达(28) 通过湿式多片离合器IV (27)与变速箱(26)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联式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包括前桥负载车轮I (10)、前桥摩擦制动器I (11)、前桥扭矩传感器(13)、前桥差速器(14)、湿式多片离合器111(15)、前桥液压泵或马达(16)、前桥摩擦制动器II (20)和前桥负载车轮II (21);前桥负载车轮I (10)、前桥负载车轮II (21)通过轴与前桥差速器(14)连接;前桥差速器(14)通过湿式多片离合器III(15)与前桥液压泵或马达(1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联式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负载车轮传动部分包括后桥负载车轮I (30)、后桥摩擦制动器II (31)、湿式多片离合器V (35)、后桥液压泵或马达(36)、后桥差速器(37)、后桥扭矩传感器(38)、后桥摩擦制动器I (40)和后桥负载车轮II (41);后桥负载车轮II (41)、后桥负载车轮I (30)通过轴与后桥差速器(37)连接;后桥差速器(37)通过湿式多片离合器V (35)与后桥液压泵或马达(3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联式液驱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湿式多片离合器II (12)断开时,发动机(39)输出功率经变速箱(26)由电液伺服阀II (34)调节变量液压泵或马达(28),使发动机(39)赘余能量存储到高压蓄能器(4)中。`
【文档编号】B60W20/00GK103552454SQ201310485726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6日
【发明者】陈延礼, 吴文健, 隋航, 傿伟利, 杨嵩, 苗淼 申请人:吉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