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栅以及铰接式自卸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593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进气栅以及铰接式自卸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进气栅以及设置该进气栅的铰接式自卸车。
背景技术
前进气栅是工程车辆车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铰接式自卸车的前进气栅置于车辆最前端,在前进气栅的后方设有散热器,当车辆行驶时,新鲜空气由前进气栅进入发动机舱,对前进气栅的冷却器进行冷却,以保证发动机冷却系统正常工作。前进气栅的设计直接影响着铰接式自卸车的性能、造型风格、散热器空气量、空气流动方向和有效迎风面积,因此前进气栅的造型功能设计非常重要。由于铰接式自卸车工作环境恶劣、工况复杂,所以现有铰接式自卸车的前进气栅多采用网状结构,不但可以保证通风,而且可以有效防止灰尘、飞沙等进入车体内部。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网状结构前进气栅,进气口面积小,进气量不足,气动阻力大;2、现有前进气栅结构只是单独的结构性覆盖件,只是用来进气、散热,功能单一;3、现有前进气栅造型风格不美观,与整车造型不协调。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进气栅以及设置该进气栅的铰接式自卸车,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进气口面积小的技术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提供的进气栅还具有功能丰富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进气栅包括气栅框架、通风气栅以及保险杠,其中:所述气栅框架为框状,且所述通风气栅设置在所述气栅框架的外侧,所述通风气栅包括至少两条互相平行的条形板件或杆件,所述板件或杆件之间的间隙形成进气口 ;所述气栅框架的内侧固设有踩踏部,所述保险杠与所述气栅框架活动连接,且所述气栅框架能绕其与所述保险杠的活动连接处相对于所述保险杠转动至使所述踩踏部暴露出所述保险杠外侧的位置。在一个可选或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踩踏部包括至少两块互相平行的板状件或杆状件,且所述气栅框架能绕其与所述保险杠的活动连接处相对于所述保险杠转动至使所述踩踏部的板状件或杆状件暴露出所述保险杠外侧并形成阶梯或台阶的位置。在一个可选或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活动连接为销轴连接。在一个可选或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保险杠的外侧还设置有凸沿,所述凸沿上设置有牵引通孔,所述气栅框架能绕其活动连接处相对于所述保险杠转动至使所述气栅框架的外侧抵接在所述凸沿上的位置。在一个可 选或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保险杠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凸沿,且所述凸沿均匀分布在所述保险杠的外侧。在一个可选或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踩踏部的板状件或杆状件焊接在所述气栅框架上。在一个可选或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踩踏部两侧的所述气栅框架上还固设有扶手部。在一个可选或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扶手部呈钩状,且所述扶手部设置在所述气栅框架的内侧。 在一个可选或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通风气栅与所述气栅框架为一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铰接式自卸车,包括车架、防护机罩以及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进气栅,其中:所述进气栅的所述保险杠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机罩位于所述车架的上方,且所述气栅框架能绕其与所述保险杠的活动连接处相对于所述保险杠转动至使所述气栅框架的内侧抵接在所述防护机罩上的位置。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进气栅中,互相平行的条形板件或杆件形成的进气口为矩形或近似矩形的进气口,该百叶窗式进气栅与现有技术中网格状的进气口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气栅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仅在横向方向对由进气口进入的气流稍稍有所阻碍,在纵向方向对由进气口进入的气流并没有阻碍,所以进气口面积(或称:口径)更大,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进气口面积小的技术问题,并且由于进气口面积较大,所以设置该进气栅的车辆(例如:铰接式自卸车)散热过程中进气量更为充足,散热效果更为理
,ο同时,当转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进气栅,使气栅框架绕其与保险杠的活动连接处相对于保险杠转动至使踩踏部暴露出保险杠外侧的位置时,工作人员可以以踩踏部作为阶梯或台阶攀登设置该进气栅的车辆以实现对铰接式自卸车的维修或控制,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气栅不仅可以实现与现有技术提供的进气栅相同的功能,还可以作为阶梯或台阶使用,故而功能更为丰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1、使外部空气能够均匀、充分地进入车体内部,保证发动机进气量,满足发动机燃油充分燃烧和散热所需空气量,同时减少运动中的空气阻力;2、增加前进气栅的功能性作用,不只是简单的进气、散热功能,踩踏部还可以当作车辆检修过程中的踏步梯;3、气栅框架上部的宽度尺寸大于其下部的宽度尺寸,形成了上大下小的结构,结合铰接式自卸车整体造型风格,设计与整车造型相协调的全新进气栅结构。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0033]图1为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进气栅的铰接式自卸车的一张立体示意图;图2为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进气栅的铰接式自卸车的一张平面示意图;图3为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进气栅的铰接式自卸车的又一张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1、气栅框架;2、通风气栅;21、进气口 ;3、保险杠;4、踩踏部;41、板状件;5、牵引通孔;6、扶手部;7、防护机罩;8、前大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图1 图3以及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任何技术特征、任何技术方案均是多种可选的技术特征或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描述简洁的需要本文件中无法穷举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替代的技术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术方案,也不便于每个技术特征的实施方式均强调其为可选的多种实施方式之一,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本实施例内的任何技术特征以及任何技术方案均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气口面积较大、功能比较丰富的进气栅以及设置该进气栅的铰接式自卸车。
下面结合图1 图3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或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 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进气栅包括气栅框架1、通风气栅2以及保险杠3,其中:气栅框架I为框状,且通风气栅2设置在气栅框架I的外侧(外侧可以理解为背离图1中所示驾驶室的一侧),通风气栅2包括至少两条互相平行的条形板件或杆件,板件或杆件之间的间隙形成进气口 21。气栅框架I的内侧(内侧可以理解为接近图1中所示驾驶室的一侧)固设有踩踏部4,保险杠3与气栅框架I活动连接,且气栅框架I能绕其与保险杠3的活动连接处相对于保险杠3转动至使踩踏部4暴露出保险杠3外侧的位置。互相平行的条形板件或杆件形成的进气口 21为矩形或近似矩形的进气口 21,该百叶窗式进气栅与现有技术中网格状的进气口 21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气栅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仅在横向方向对由进气口 21进入的气流稍稍有所阻碍,在纵向方向对由进气口 21进入的气流并没有阻碍,所以进气口 21面积(或称:口径)更大,进气量更为充足。同时,当转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进气栅,使气栅框架I绕其与保险杠3的活动连接处相对于保险杠3转动至使踩踏部4暴露出保险杠3外侧的位置时,工作人员可以以踩踏部4作为阶梯或台阶攀登设置该进气栅的车辆(例如:铰接式自卸车)以实现对铰接式自卸车的维修或控制,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气栅不仅可以实现与现有技术提供的进气栅相同的功能,还可以作为阶梯或台阶使用,故而功能更为丰富。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踩踏部4包括至少两块互相平行的板状件41或杆状件,且气栅框架I能绕其与保险杠3的活动连接处相对于保险杠3转动至使踩踏部4的板状件41或杆状件暴露出保险杠3外侧并形成阶梯或台阶的位置。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活动连接为销轴连接。销轴连接不仅结构简单、紧凑,而且便于实现。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保险杠3的外侧还设置有凸沿,凸沿上设置有牵引通孔5,气栅框架I能绕其活动连接处相对于保险杠3转动至使气栅框架I的外侧抵接在凸沿上的位置。设置有牵引通孔5的凸沿形成了牵引装置,使用钢丝绳穿过牵引通孔5可以实现对设置该进气栅的车辆(例如:铰接式自卸车)的牵引。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保险杠3上设置有两个凸沿,且凸沿均匀分布在保险杠3的外侧。凸沿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来设计。凸沿均匀分布在保险杠3时,各凸沿受力会比较均匀。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踩踏部4的板状件41或杆状件焊接在气栅框架I上。焊接连接强度较为可靠。当然,使用其他连接方式(例如紧固件连接或卡扣连接)以取代焊接的方式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踩踏部4两侧的气栅框架I上还固设有扶手部
6。扶手部6可以保证踩在踩踏部4上的工作人员的安全。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扶手部6呈钩状,且扶手部6设置在气栅框架I的内侧。该结构扶手部6可以勾连 在设置该进气栅的车辆(例如:铰接式自卸车)的车头,从而保证进气栅可靠的连接在车头。当扶手部6勾连在设置该进气栅的车辆(例如:铰接式自卸车)的车头时,扶手部6套设在前大灯8之外。作为一种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通风气栅2与气栅框架I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各部分连接强度较为理想,而且便于采用一次成型工艺批量制造。如图1 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铰接式自卸车包括车架、防护机罩7以及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进气栅,其中:进气栅的保险杠3与车架固定连接。防护机罩7位于车架的上方,且气栅框架I能绕其与保险杠3的活动连接处相对于保险杠3转动至使气栅框架I的内侧抵接在防护机罩7上的位置。此时进气栅形成了铰接式自卸车的前进气栅,当气栅框架I的内侧抵接在防护机罩7上时,可以对铰接式自卸车的车头的前部实现防护。当然,将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进气栅应用于铰接式自卸车之外的其他车辆的技术方案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实用新型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0059]同时,上述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进气栅,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栅框架、通风气栅以及保险杠,其中: 所述气栅框架为框状,且所述通风气栅设置在所述气栅框架的外侧,所述通风气栅包括至少两条互相平行的条形板件或杆件,所述板件或杆件之间的间隙形成进气口 ; 所述气栅框架的内侧固设有踩踏部,所述保险杠与所述气栅框架活动连接,且所述气栅框架能绕其与所述保险杠的活动连接处相对于所述保险杠转动至使所述踩踏部暴露出所述保险杠外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 气栅,其特征在于,所述踩踏部包括至少两块互相平行的板状件或杆状件,且所述气栅框架能绕其与所述保险杠的活动连接处相对于所述保险杠转动至使所述踩踏部的板状件或杆状件暴露出所述保险杠外侧并形成阶梯或台阶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为销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气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的外侧还设置有凸沿,所述凸沿上设置有牵引通孔,所述气栅框架能绕其活动连接处相对于所述保险杠转动至使所述气栅框架的外侧抵接在所述凸沿上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气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凸沿,且所述凸沿均匀分布在所述保险杠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栅,其特征在于,所述踩踏部的板状件或杆状件焊接在所述气栅框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栅,其特征在于,所述踩踏部两侧的所述气栅框架上还固设有扶手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进气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部呈钩状,且所述扶手部设置在所述气栅框架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气栅与所述气栅框架为一体式结构。
10.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防护机罩以及权利要求1 一 9任一所述的进气栅,其中: 所述进气栅的所述保险杠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 所述防护机罩位于所述车架的上方,且所述气栅框架能绕其与所述保险杠的活动连接处相对于所述保险杠转动至使所述气栅框架的内侧抵接在所述防护机罩上的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进气栅以及铰接式自卸车,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进气口面积小的技术问题。该进气栅包括气栅框架、通风气栅以及保险杠,气栅框架为框状,且通风气栅设置在气栅框架的外侧,通风气栅包括至少两条互相平行的条形板件或杆件,板件或杆件之间的间隙形成进气口;气栅框架的内侧固设有踩踏部,保险杠与气栅框架活动连接,且气栅框架能绕其与保险杠的活动连接处相对于保险杠转动至使踩踏部暴露出保险杠外侧的位置。该铰接式自卸车包括车架、防护机罩以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气栅。本实用新型用于提高进气栅的散热性能。
文档编号B60R19/52GK203111090SQ201320075839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7日
发明者蹤雪梅, 周海龙, 何冰, 徐玉东, 祁玉龙, 王国宝 申请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