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5310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包括用来安装车辆侧窗玻璃的车辆侧部本体和以壁挂方式固定于所述车辆侧部本体的除霜器,且该除霜器处在所述车辆侧窗玻璃的下方;所述除霜器包括壳体和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冷凝散热器和风机;所述冷凝散热器由弯成螺旋型的管体构成,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一个加热装置;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车辆侧窗玻璃的出风口;所述冷凝散热器的螺旋中心线呈竖向设置,所述风机设在冷凝散热器的下方;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风机相连通的进风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体积小、重量轻、使用简单、安装方便,填补了目前客车侧窗玻璃用除霜器除霜的空白。
【专利说明】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玻璃除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不断的高速发展,客运交通工具也随之日益剧增,人们在享受客运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乘客与驾驶人员的安全一直以来是人们所关心的重中之重,为驾驶人员提供准确、方便的驾驶舒适度是保证驾乘人员安全的前提之一,在众多客运交通工具中,客车运输仍在客运行业占有一席之地。
[0003]为保证驾驶员行车安全,必须使车上的挡风玻璃和侧窗玻璃干净透明,以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然而在冬季,由于外界气温较低,清晨汽车的挡风玻璃和侧窗玻璃均会产生一层霜,若不及时清除,会干扰驾驶员的视线,而无法正常行车,而且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车厢内外的温差,挡风玻璃和侧窗玻璃也会产生雾气,同样影响驾驶员的安全行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0004]目前一般采用除霜器去除挡风玻璃上的霜和雾,除霜效率高,而由于现有除霜器体积较大,无法安装到侧窗位置,且当前安装位置距离侧窗较远,无法估计到侧窗玻璃的除霜。如图1所示即为现有除霜器的结构示意图,该除霜器安装于车辆挡风玻璃的下方,包括壳体I丨和安装在壳体I丨内部的冷凝散热器2 '和风机3 ',所述冷凝散热器2 '由弯成螺旋型的管体构成,所述壳体I ^的上端还设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车辆挡风玻璃的出风口 4',所述冷凝散热器2'的螺旋中心线呈横向设置,所述风机3 '设在冷凝散热器2'的下方;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风机的吹风方向,表示将冷凝散热器2丨的热量通过出风口4'吹到所述车辆挡风玻璃,该除霜器是采用螺钉5'向下安装固定的。由于所述冷凝散热器2 '螺旋中心线为横向设置,使该除霜器成品较厚,而司机侧窗玻璃下方的位置狭窄,无法安装现有除霜器, 因此,现有的侧窗玻璃除霜方式主要有以下方式:
[0005]一、单层玻璃外置加热丝;
[0006]二、采用中空真空玻璃;
[0007]三、侧窗窗户半关闭状态车外行车风吹。
[0008]以上三种方式的除霜效果均不彻底,会给驾乘人员带来行车安全上的影响。其除霜、雾的弊端如下:
[0009]一、单层玻璃外置加热丝弊端:
[0010]司机的侧窗玻璃采用单层玻璃外侧外置加热丝是客车行业普遍多用的除霜方式。玻璃在制作过程中,玻璃的表面晶体附有线条状金属加热体,这种金属加热体与玻璃的融合性极差,往往在车辆出厂前或出厂后短期内会产生金属加热体开裂、局部脱落现象导致加热除霜失效。由于车外温度较低,车内湿气过大,因此采用单层玻璃外侧外置加热丝方式,无法有效除去玻璃内侧的雾气,从而影响司机透过玻璃通过后视镜观察车身两侧的情况。
[0011]二、采用中空真空玻璃弊端:[0012]客车行业司机侧窗玻璃采用中空玻璃的车辆,大多运输区域都在干湿均衡,且温度不会太低的区域使用,采用中空玻璃除霜方式,在车辆行车前除霜等候时间较长,行车过程玻璃内侧会产生积水,司机在透过中空双层玻璃观察时也会产生重影视觉,同样会影响到司机透过玻璃通过后视镜观察车身两侧及后方的情况。
[0013]三、侧窗窗户半关闭状态车外行车风吹弊端:
[0014]侧窗窗户半关闭状态是指司机在行车时,车外温度较低、车内湿度较大,司机为避免玻璃内侧结雾,影响行车视线,故意将窗户拉开一条缝,利用行车速度将车外的冷风通过窗户缝隙吹散玻璃内侧的结雾,但车外进来的冷风会吹在司机的身上,降低了行车驾驶舒适感,同时在车辆行车前,车窗玻璃外侧的冰、霜无法除去,拉长发车准备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1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通过使冷凝散热器的螺旋中心线呈竖立设置以减小除霜器的厚度,解决了现有除霜器无法安装在司机侧窗玻璃下方的狭窄位置的问题,并填补了目前客车侧窗玻璃用除霜器除
霜的空白。
[001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包括:用来安装车辆侧窗玻璃的车辆侧部本体和以壁挂方式固定于所述车辆侧部本体的除霜器,且该除霜器处在所述车辆侧窗玻璃的下方;所述除霜器包括壳体和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冷凝散热器和风机;所述冷凝散热器由弯成螺旋型的管体构成,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一个加热装置;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车辆侧窗玻璃的出风口 ;所述冷凝散热器的螺旋中心线呈竖向设置,所述风机设在冷凝散热器的下方;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风机相连通的进风口。
[0017]所述加热装置是车辆的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
[0018]所述冷凝散热器的管体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水管连接至所述加热装置。
[0019]所述冷凝散热器的管体的两端的其中一根水管通过一个水泵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水口连接。
[0020]所述壳体的进风口包括用来与车辆内部空间相连通的车内空气内循环进风口和车外循环进风口。
[0021 ] 所述车内空气内循环进风口处还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该进风口的开关装置。
[0022]所述车外循环进风口处还连接有能够通至车辆外部空间的第一空气连接管。
[0023]所述出风口处还连接有第二空气连接管。
[0024]所述壳体内还装有隔离装置,所述冷凝散热器和风机分别设在隔离装置的上下侧,所述隔离装置设有通口以连通风机与冷凝散热器。
[0025]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6]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通过将现有除霜器的冷凝散热器的螺旋中心线由横向设置改为竖向设置,使除霜器的厚度减小(体积相当于现有除霜器的五分之一左右),能够以壁挂方式固定于车辆侧部本体,解决了现有除霜器无法安装在司机侧窗玻璃下方的狭窄位置的问题。[0027]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通过采用除霜器对司机的侧窗玻璃进行除霜,填补了目前客车侧窗玻璃用除霜器除霜的空白;用除霜器除霜的效率高、除霜彻底,使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可以较舒适地透过侧窗玻璃通过后视镜,清晰地观察到车身两侧以及后方的状况,为驾乘人员的道路行车安全增添了有力的保障。
[0028]3.本实用新型中的除霜器采用6V至30V的直流电源进行工作,适合车辆资源配备,有利于驾乘人员的安全。
[0029]4.本实用新型中除霜器的除霜功能采用汽车发动机内的热水通过除霜器转换成热风的方式,既环保又实用,在解决除霜的基础上同时也减小了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负担。
[0030]5.本实用新型中的除霜器包括可选式车内空气内循环风口、车外循环风口自动转换开关,按动所述转换开关可自由切换车内空气内循环风口、车外循环风口 ;选择车内空气内循环风口时,除霜器的供热出风温度在30度至60度之间,可用来融化车窗外侧的冰霜;选择车外循环风口时,除霜器用来驱除侧窗玻璃内侧的湿度和霜雾,出风温度在28度至40度之间,可使人体舒适,能够满足驾乘人员的需求。
[0031]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不局限于实施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现有除霜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侧视);
[0034]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除霜器的结构示意图(正视);
[0035]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除霜器结构进一步改进的示意图(正视);
[0036]图5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车身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实施例,
[0038]如图2到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包括:用来安装车辆侧窗玻璃的车辆侧部本体6和以壁挂方式固定于所述车辆侧部本体6的除霜器,固定时是采用螺钉5进行固定,且该除霜器处在所述车辆侧窗玻璃的下方;所述除霜器包括壳体I和固定于所述壳体I内的冷凝散热器2和风机3 ;所述冷凝散热器2由弯成螺旋型的管体构成,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一个加热装置;所述壳体I的上端设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车辆侧窗玻璃的出风口 4 ;所述冷凝散热器2的螺旋中心线10呈竖向设置(如图5所示),所述风机3设在冷凝散热器2的下方;所述壳体I设有与所述风机3相连通的进风口 7,如图2、图4和图5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即为风机吹风致使空气流动的方向。
[0039]所述加热装置是车辆的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
[0040]所述冷凝散热器的管体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水管8连接至所述加热装置,如图3和图4所示,即一根水管8向冷凝散热器进水,另一根水管8接冷凝散热器出水。
[0041]所述冷凝散热器的管体的两端的其中一根水管8通过一个水泵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水口连接,即用于进水的一根水管8是通过水泵接车辆的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另一根水管为回水管。[0042]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进风口 7包括用来与车辆内部空间相连通的车内空气内循环进风口 71和车外循环进风口 72,如图4所示。
[0043]进一步的,所述车内空气内循环进风口 71处还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该进风口 71的开关装置711,如图4所示,所述开关装置711的操作可以是手动的或自动的。
[0044]进一步的,所述车外循环进风口 72处还连接有能够通至车辆外部空间的第一空气连接管721,如图4所示。
[0045]进一步的,所述出风口 4处还连接有第二空气连接管41,如图4所示。
[004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I内还装有隔离装置9,所述冷凝散热器2和风机3分别设在隔离装置9的上下侧,所述隔离装置9设有通口以连通风机3与冷凝散热器2。
[0047]本实用新型通过使冷凝散热器的螺旋中心线10呈竖立设置(如图5所示)以减小除霜器的厚度,使除霜器能够以垂直壁挂方式安装在司机侧窗玻璃下方的狭窄位置,并使出风口对准侧窗玻璃,从而为侧窗玻璃进行除霜、除雾,如图5所示。
[0048]本实用新型的除霜器利用水泵将车辆发动机的热水通过水管8送进冷凝散热器2内;接着,热水通过冷凝散热器2的螺旋互通管体,对冷凝散热器2进行循环加热,从而当风机3吹向冷凝散热器2时,风机3的风将被冷凝散热器2释放出来的热量转换成热风;之后,所述热风将通过出风口 4进入第二空气连接管41吹向该除霜器上方的侧窗玻璃,对它进行除霜。
[0049]当行车之前需要对侧窗玻璃外侧较厚的冰霜进行快速融化时,可采取车内空气内循环方式:风机3由车内空气内循环进风口 71进风,将车内的常温暖气吸入除霜器中进行二次循环加热,以进一步提高热风的温度,从而能够快速融化玻璃外侧的冰层。
[0050]当行车过程中只需要对侧窗玻璃进行除霜除雾和清除车内人员呼吸或哈气所产生的湿气时,可采取车外空气外循环的方式:风机3由车外循环进风口 72进风;所述进风口 72通过第一空气连接管721通向车厢外部,将车外较干燥的空气吸进除霜器中,以产生高温干燥的热气,有利于去除玻璃内侧表面的湿气和霜雾。
[0051]本实用新型中除霜器的整机电路还配备有单独保险丝和电源开关。
[0052]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来安装车辆侧窗玻璃的车辆侧部本体和以壁挂方式固定于所述车辆侧部本体的除霜器,且该除霜器处在所述车辆侧窗玻璃的下方;所述除霜器包括壳体和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冷凝散热器和风机;所述冷凝散热器由弯成螺旋的管体构成,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一个加热装置;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车辆侧窗玻璃的出风口 ;所述冷凝散热器的螺旋中心线呈竖向设置,所述风机设在冷凝散热器的下方;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风机相连通的进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是车辆的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散热器的管体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水管连接至所述加热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散热器的管体的两端的其中一根水管通过一个水泵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水口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进风口包括用来与车辆内部空间相连通的车内空气内循环进风口和车外循环进风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空气内循环进风口处还设有用于开启或关闭该进风口的开关装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外循环进风口处还连接有能够通至车辆外部空间的第一空气连接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处还连接有第二空气连接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装有隔离装置,所述冷凝散热器和风机分别设在隔离装置的上下侧,所述隔离装置设有通口以连通风机与冷凝散热器。
【文档编号】B60S1/54GK203543901SQ201320641792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6日
【发明者】黄树志, 张继杰 申请人:厦门志盛工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