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遮物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7528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遮物帘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遮物帘,包括第一软帘(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软帘(16),所述第一软帘(1)与第二软帘(16)间通过第一板体(15)连接,所述第二软帘(16)另一端还连接有第二板体(17)。本实用新型中,将原来的下板从一整块改为上下设置的第一板体(15)和第二板体(17)两块,中间部分通过质量较小的第二软帘(16)连接,减轻重量,当需要储存时,可将本实用新型卷起,便于储存。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遮物帘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物帘。
【背景技术】
[0002]很多汽车的原厂没有配置遮物帘,不仅空间利用不充分,效果不美观,最大的问题是后面放东西会被看到,大大增加了砸窗偷窃的危险。部分车子虽然有配置隔物板,当放置大件行李的时候,后备箱门就无法关上。因此可以看出,遮物帘具有及其突出的作用。
[0003]现有技术中的遮物帘,其下板通常是一个整块的密迪板,因密迪板宽度过大,其一不能被储藏于车体;其二密迪板过重,影响成品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加轻便且能够收缩的遮物帘下板。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遮物帘,包括第一软帘和第二软帘,所述第一软帘与第二软帘间通过第一板体连接,所述第二软帘另一端还连接有第二板体。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上,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第二板体上。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二板体上还设有第二卡头,其中:
[0008]-第一支撑条,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三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通过转动副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三端部设有一内凹第三卡槽;
[0009]-第二支撑条,其与所述第一支撑条相对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条包括第二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二端部通过转动副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四端部设有一内凹的第二卡槽;
[0010]-第二卡头,设有两块,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的下方,所述所述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旋转至相应的点时,所述第三卡槽和第二卡槽分别与所述第二卡头卡接。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端部还设有内凹的第一凹槽,所述第四端部设有凸出的第一卡头,所述第一支撑条与所述第二支撑条旋转至水平位置时,所述第一卡头能够卡入到所述第一卡槽中。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三端部均通过插销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上。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均为圆弧形,所述第二卡头为圆柱形。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卡槽为内圆弧形,所述第一卡头为外圆弧形。所述第一卡槽的弧度与所述第一卡头的弧度相等。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下板从一整块改为上下设置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两块,中间部分通过质量较小的第二软帘连接,减轻重量,需要储存时,可将本实用新型卷起,便于储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种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种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第一软帘;2_插销;4_第一支撑条;6_第三卡槽;8_第二卡头;10_第一卡槽;12-第一卡头;14-第二卡槽;15-第一板体;16-第二软帘;17-第二板体;18-第二支撑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软帘I,还包括第二软帘16,所述第一软帘I与第二软帘16间通过第一板体15连接,所述第二软帘16另一端还连接有第二板体17。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15上,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第二板体17上。
[0021]将下板从一整块改为上下设置的第一板体15和第二板体17两块,中间部分通过质量较小的第二软帘16连接,减轻重量,再者,采用支撑组件进行支撑,当使用时,支撑组件绕一端旋转使得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板体17上;当不使用时,支撑组件旋转离开第二板体17,此时可以将第二软帘16卷收,便于储存。
[00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条4和第二支撑条18,所述第二板体17上还设有第二卡头8,其中:
[0023]-第一支撑条4,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三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通过转动副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15上,所述第三端部设有一内凹第三卡槽6 ;
[0024]-第二支撑条18,其与所述第一支撑条4相对于所述第一板体15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条18包括第二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二端部通过转动副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15上,所述第四端部设有一内凹的第二卡槽14 ;
[0025]-第二卡头8,设有两块,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条4和第二支撑条18的下方,所述所述第一支撑条4和第二支撑条18旋转至相应的点时,所述第三卡槽6和第二卡槽14分别与所述第二卡头8卡接。
[0026]如图1所示,此时第三卡槽6和第二卡槽14分别与各种下方第二卡头8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支撑条4和第二支撑条18撑起该下板。
[00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端部还设有内凹的第一凹槽,所述第四端部设有凸出的第一卡头12,所述第一支撑条4与所述第二支撑条18旋转至水平位置时,所述第—^头12能够卡入到所述第—^槽10中。
[0028]如图2所示,此时分别绕插销2旋转第一支撑条4和第二支撑条18,使得两者水平,再将第二支撑条18中的第一卡头12卡入到第一支撑条4中的第一卡槽10中,此时便于卷起该下板,节约空间。
[00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三端部均通过插销2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15上。通过这种方式形成转动连接,结构简单可靠。
[00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二卡槽14和第三卡槽6均为圆弧形,所述第二卡头8为圆柱形。均为圆弧形接触,多次摩擦也不容易产生磨损,有利于增强使用的耐久度。
[0031 ]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卡槽10为内圆弧形,所述第一卡头12为外圆弧形。所述第一卡槽10的弧度与所述第一卡头12的弧度相等。设置成同样的弧度,卡合严密,接触更加可靠。
[003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遮物帘,包括第一软帘(I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软帘(16),所述第一软帘(I)与第二软帘(16)间通过第一板体(15)连接,所述第二软帘(16)另一端还连接有第二板体(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遮物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15)上,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第二板体(17)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遮物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条(4)和第二支撑条(18),所述第二板体(17)上还设有第二卡头(8),其中: -第一支撑条(4),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三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通过转动副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15)上,所述第三端部设有一内凹第三卡槽(6); -第二支撑条(18),其与所述第一支撑条(4)相对于所述第一板体(15)的竖直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条(18)包括第二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二端部通过转动副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15)上,所述第四端部设有一内凹的第二卡槽(14); -第二卡头(8),设有两块,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条(4)和第二支撑条(18)的下方,所述所述第一支撑条(4)和第二支撑条(18)旋转至相应的点时,所述第三卡槽(6)和第二卡槽(14)分别与所述第二卡头(8)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遮物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部还设有内凹的第一凹槽,所述第四端部设有凸出的第一卡头(12),所述第一支撑条(4)与所述第二支撑条(18)旋转至水平位置时,所述第一卡头(12)能够卡入到所述第一卡槽(10)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遮物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三端部均通过插销(2 )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体(15 )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遮物帘,其特征在于,第二卡槽(14)和第三卡槽(6)均为圆弧形,所述第二卡头(8)为圆柱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遮物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0)为内圆弧形,所述第一卡头(12)为外圆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遮物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0)的弧度与所述第一卡头(12)的弧度相等。
【文档编号】B60J1/20GK203713488SQ201320767058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9日
【发明者】刘典昌 申请人:昆山皇田汽车配件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