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行李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1982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车辆行李舱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车辆行李舱结构。目的为限制行李舱板在车辆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移动。车辆行李舱结构包括:行李舱侧装饰件(2),其覆盖形成于行李舱的侧部的车轮罩的鼓出部(8);以及行李舱板(1),其覆盖地板表面。突起形状部(20)形成于行李舱侧装饰件(2)的下部并且向车厢内侧突出。突起形状部(20)形成于鼓出部(8)的前侧的行李舱变宽的位置、并且形成在座椅靠背(5)的下端和鼓出部(8)之间的区域中。向外侧突出的突片部(10)设置在行李舱板(1)的侧部。在突片部(20)中形成构造为与突起形状部(10)接触的接触部(31、32)。
【专利说明】车辆行李舱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行李舱板的车辆行李舱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行李舱通常设置在车辆的后部。行李舱板布置在行李舱的地板上。该行李舱板还 用作货物收纳箱的上盖,货物收纳箱设置在行李舱的地板部分的下方并且用于收纳备用轮 胎、工具等。
[0003] 在车辆行驶时行李舱板可能因为振动等而移动。因为该移动,可能在一侧形成大 的间隙,因而使外观恶化。
[0004] 作为抑制行李舱板的移动的方法,例如,已知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在该示 例中,在行李舱侧装饰件中设置突起形状以防止行李舱板的抬升并且限制行李舱板在车辆 前后方向上的位置。
[0005] [现有技术]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61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要解决的问是页
[0009] 然而,在上述示例中,虽然能够限制行李舱板的在上下方向和车辆的前后方向上 的位置,但不能限制在车辆左右方向上的位置。
[0010] 此外,由于突起形状安装到大部分突出到行李舱中的舱室内侧的车轮罩的横向 侦牝所以突起形状阻碍了大货物的装载。此外,由于突起形状布置在显眼的位置,所以还恶 化了外观。
[0011] 抑制行李舱板的移动的方法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包括例如以下方法:突起形状设置 在行李舱侧装饰件的侧面,而凹凸形状设置在行李舱板侧端,并且突起形状和凹凸形状彼 此配合,以抑制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松动。然而,该方法具有的问题是行李舱宽度在局部 小,因而恶化了装载能力和简便性。
[0012] 此外,可以设想的是,通过将设置在行李舱板侧端的凹凸形状装配到座椅铰链支 架等的突起形状来抑制前后左右方向上的松动。然而,该方法不能应用于在座椅铰链支架 等中未设置突起形状的情况。
[0013] 此外,可以设想的是,通过在地板面板中设置凹凸形状并将凹凸形状装配到行李 舱板侧端来抑制前后左右方向上的松动。然而,该方法不能应用于在行李舱板和地板之间 存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隙的情况。
[0014] 此外,可以设想的是,通过在行李舱后装饰件下端凸缘中设置向上突起形状并将 该突起形状装配到设置于行李舱板的孔来抑制前后左右方向上的松动。然而,该方法不能 应用于行李舱板的位置根据规格而变化的情况。此外,该方法不能应用于行李舱后装饰件 下端凸缘位于行李舱板上方的情况。
[0015] 已作出本发明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抑制装载量减少和外观恶化的 同时限制行李舱板在车辆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移动。
[0016]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7]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车辆行李舱结构为一种车辆行李舱结构,其包括:行 李舱侧装饰件,其覆盖形成于车辆行李舱的侧部的车轮罩的鼓出部;以及行李舱板,其覆盖 所述行李舱的地板表面,其中突起形状部形成于所述行李舱侧装饰件的下部并且向车辆宽 度方向上的内侧突出,所述突起形状部形成在与所述鼓出部相比靠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 侧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且形成在座椅靠背的下端和所述鼓出部之间的区域中, 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突出的突片部设置于所述行李舱板的侧部,并且在所述突片部形 成有与所述突起形状部接触的接触部。
[0018] 此外,在本发明的车辆行李舱结构中,所述突起形状部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 的突出量小于所述鼓出部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突出量。
[0019] 此外,在本发明的车辆行李舱结构中,所述行李舱板的所述突片部的接触部包括: 第一接触部,其与所述突起形状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部接触;第二接触部,其与所述突 起形状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端部接触。
[0020] 此外,在本发明的车辆行李舱结构中,所述行李舱板的在所述突片部的车辆前后 方向上的后部的侧部边缘与形成于所述鼓出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部的鼓出面接触。
[0021] 此外,在本发明的车辆行李舱结构中,所述突起形状部的接触面是在车辆上下方 向上延伸的垂直面。
[0022] 发明的效果
[0023]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车辆行李舱结构为一种车辆行李舱结构,其包括:行李舱侧装 饰件,其覆盖形成于车辆行李舱的侧部的车轮罩的鼓出部;以及行李舱板,其覆盖所述行李 舱的地板表面,其中突起形状部形成于所述行李舱侧装饰件的下部并且向车辆宽度方向上 的内侧突出,所述突起形状部形成在与所述鼓出部相比靠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且在车 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并且形成在座椅靠背的下端和所述鼓出部之间的区域中,向车辆宽 度方向上的外侧突出的突片部设置于所述行李舱板的侧部,并且在所述突片部形成有与所 述突起形状部接触的接触部。因此,能够在抑制装载量减少和外观恶化的同时限制行李舱 板在车辆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移动。此外,用来限制行李舱板的位置的突起形状部能 够设置于与车轮罩的鼓出部不同的位置。因此,与突起形状部设置于鼓出部的结构相比,能 够防止限制构件突出到行李舱中。因此,在装载行李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行李被突起形状部 挂住并且防止装载地板表面的减小。此外,用于限制行李舱板的位置的结构能够设置在座 椅靠背的后部和鼓出部之间的难以装载行李的死区。因此,能够充分利用行李舱的空间。此 夕卜,在从后尾门侧装载行李时,由于突起形状部隐藏在鼓出部的后方,所以当后尾门打开时 能够给出整齐的行李舱空间的视像。
[0024] 此外,在本发明的车辆行李舱结构中,所述突起形状部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 的突出量小于所述鼓出部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突出量。因此,当行李装载到座椅靠 背的下端附近的内侧时,即使沿着鼓出部将行李推到内侧,行李也不接触突起形状部,因而 能够防止装载时挂住行李。
[0025] 此外,在本发明的车辆行李舱结构中,所述行李舱板的所述突片部的接触部包括: 第一接触部,其与所述突起形状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部接触;第二接触部,其与所述突 起形状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端部接触。因此,能够对行李舱板在左、右和前方向上 进行限制。
[0026] 此外,在本发明的车辆行李舱结构中,所述行李舱板的在所述突片部的车辆前后 方向上的后部的侧部边缘与形成于所述鼓出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部的鼓出面接触。因 此,突片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介于突起形状部和鼓出面之间,从而能够对行李舱板在前后 方向上进行限制。
[0027] 此外,在本发明的车辆行李舱结构中,所述突起形状部的接触面是在车辆上下方 向上延伸的垂直面。因此,即使在行李舱板的高度因为规格的改变而改变时,也能使用相同 的行李舱侧装饰件。此外,即使在行李舱板因为车辆行驶中的振动而向上抬升时也能保持 限制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车辆行李舱结构的外观的示意性立体图。
[0029] 图2是以放大方式示出图1的突起形状部周围的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0030] 图3是图1中的行李舱的平截面图。
[0031] 图4是图3中的IV部分的放大平截面图。
[0032] 图5是示出图1的变形例的平截面图。
[0033] 附图标记说明
[0034] 1 行李舱板
[0035] 2 行李舱侧装饰件
[0036] 5 座椅靠背
[0037] 8 鼓出部
[0038] 10突片部
[0039] 11行李舱板前面
[0040] 12行李舱板前方向限制面
[0041] 13行李舱板左右后方向限制面
[0042] 14行李舱板内面
[0043] 20突起形状部
[0044] 21行李舱侧装饰件前面
[0045] 22行李舱侧装饰件前方向限制面
[0046] 23行李舱侧装饰件左右后方向限制面
[0047] 24行李舱侧装饰件内面
[0048] 31第一接触部
[0049] 32第二接触部
[0050] 40 切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以下,通过使用附图(图1至图5)说明本发明的车辆行李舱结构的实施方式。
[0052]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车辆行李舱结构的外观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是以放大方 式示出图1的突起形状部20周围的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图1中的行李舱的平截面 图。图4是图3中的IV部分的放大平截面图。图5是示出图1的变形例的平截面图。
[0053] 实施方式的车辆行李舱结构包括行李舱侧装饰件2和行李舱板1。
[0054] 行李舱侧装饰件2是覆盖形成在车辆的行李舱的侧部的车轮罩的鼓出部8的内饰 构件。
[0055] 如图1和图2所示,突起形状部20形成于行李舱侧装饰件2。突起形状部20形成 于行李舱内侧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突起形状部20形成在与鼓出部8相比靠近车辆 前后方向上的前侧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并且形成在座椅靠背5的下端和鼓 出部8之间的区域。
[0056] 突起形状部20形成于行李舱侧装饰件2的下部。此外,突起形状部20形成为面 向座椅靠背5的下部。此外,突起形状部2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车厢侧突出。另外,突起 形状部20形成于车轮罩的鼓出部8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
[0057] 突片部10形成于行李舱板1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前部。各突片部10形成 有:第一接触部31,其与相应的突起形状部20的车辆后侧面接触;和第二接触部32,其与 相应的突片部10的车厢内侧的端部接触。
[0058] 参考图4说明突起形状部20、突片部10以及二者附近的形状。
[0059] 行李舱侧装饰件前面21、行李舱侧装饰件内面24和行李舱侧装饰件前方向限制 面22形成于各突起形状部20。
[0060] 行李舱侧装饰件前面21是突起形状部20的面向车辆前侧的部分。行李舱侧装饰 件内面24是从行李舱侧装饰件前面21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端朝向车辆的后方延伸的 面。行李舱侧装饰件内面24设置为面向稍后说明的行李舱板内面14。
[0061] 行李舱侧装饰件前方向限制面22形成为从行李舱侧装饰件内面24的车辆后侧端 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延伸,行李舱侧装饰件前方向限制面2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 部形成为与相应的行李舱侧装饰件2的侧面相连。行李舱侧装饰件前方向限制面22设置 为面向稍后说明的行李舱板前方向限制面12。
[0062] 此外,行李舱侧装饰件左右后方向限制面23形成于各行李舱侧装饰件2的侧面的 一部分。行李舱侧装饰件左右后方向限制面23是形成为与行李舱侧装饰件前方向限制面 22相连的面。换言之,行李舱侧装饰件左右后方向限制面23形成于行李舱侧装饰件2的表 面的车辆后侧部。
[0063] 各突片部10是形成为与行李舱板前面11相连的部分。行李舱板内面14、行李舱 板前方向限制面12和行李舱板左右后方向限制面13形成于各突片部10。
[0064] 此外,各突起形状部20的端部的向车厢内侧的突出量小于各鼓出部8的向车厢内 侧的突出量。此处,突起形状部20的端部为行李舱侧装饰件内面24。具体地,行李舱侧装 饰件内面24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在鼓出部8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最内侧面的车辆宽 度方向上的外侧。
[0065] 行李舱板前面11是行李舱板1的最前方的部分。行李舱板内面14是从行李舱板 前面11的车辆宽度方向外端朝向车辆的后方延伸的面,并且设置为面向行李舱侧装饰件 内面24。行李舱板内面14能够与行李舱侧装饰件内面24接触并且是第二接触部32。
[0066] 行李舱板前方向限制面12是从行李舱板内面14的车辆后侧端向车辆宽度方向上 的外侧延伸的面并且设置为面向行李舱侧装饰件前方向限制面22。行李舱板前方向限制面 12能够与行李舱侧装饰件前方向限制面22接触并且形成第一接触部31。
[0067] 行李舱板左右后方向限制面13是突片部10的后部的侧部边缘,并且是从行李舱 板前方向限制面1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端朝向车辆的后方弯曲而且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 内侧和朝向车辆的后方延伸的部分。行李舱板左右后方向限制面13设置为面向形成鼓出 部8的前部的鼓出面(也就是,行李舱侧装饰件左右后方向限制面23)并且与该鼓出面接 触。
[0068] 作为各突起形状部20的接触面的面(也就是,行李舱侧装饰件内面24和行李舱侧 装饰件前方向限制面22)为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面,并且与行李舱板1的面垂直。在 该示例中,面24和面22几乎是坚直的。
[0069] 注意,虽然图3的右侧的突起形状部20等在图4中示出,但是图3的左侧的突起 形状部20等也如上所述地形成。
[0070] 通过形成于行李舱侧装饰件2的突起形状部20和形成于行李舱板1的突片部10 之间的接合限制行李舱板1的移动。
[0071] 当导致行李舱板1向前移动的力作用时,作为第一接触部31的行李舱板前方向限 制面12与行李舱侧装饰件前方向限制面22接触。这防止行李舱板1向前移动。此外,接 触面作为在行李舱板1的取出过程中的转动轨迹的中心。
[0072] 当导致行李舱板1向后、向左或向右移动的力作用时,作为第二接触部32的行李 舱板内面14与行李舱侧装饰件内面24接触。此时,行李舱板左右后方向限制面13与行李 舱侧装饰件左右后方向限制面23接触。这防止行李舱板1向左、向右和向后移动。
[0073] 如上所述地构造车辆行李舱能够将用来限制行李舱板1的位置的突起形状部20 设置在与车轮罩的鼓出部8不同的位置。因此,与突起形状部20设置于鼓出部8的结构相 t匕,能够防止作为限制构件的突起形状部20向行李舱侧突出。因此,在装载行李的情况下, 能够防止突起形状部20挂住行李并且防止装载地板表面的减小。此外,在车轮罩部分之间 的整个宽度上能够获得平坦的行李舱。
[0074] 此外,由于能够将限制移动用的结构设置在座椅靠背5的后部和各车轮罩的鼓出 部8之间的难以装载行李的死区中,所以能够充分利用行李舱中的空间。
[0075] 此外,在从后尾门侧装载行李时,由于突起形状部20隐藏在车轮罩的鼓出部8的 后方,所以当后尾门打开时能够给出整齐的行李舱空间的视像,并改善了外观。
[0076] 另外,当行李装载到座椅靠背5的下端附近的内侧时,即使沿着车轮罩的鼓出部8 将行李推到内侧,行李也不接触突起形状部20,并且能够在装载时防止挂住行李。此外,能 够在左右前后方向上限制行李舱板1。
[0077] 此外,由于突起形状部20的接触面如上所述地垂直,所以即使在行李舱板1的高 度因为规格的改变而改变时,也能使用相同的行李舱侧装饰件2 (后侧围装饰件)。此外,即 使在行李舱板1因为行驶中的振动而向上抬升时也能保持限制效果。
[0078] 另外,当地毯放置在行李舱板1上时,在前述限制位置用的部分中地毯能够向车 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尖锐地突出。因为该构造,通过把地毯的尖锐区域放置到车轮罩的前 面和突起形状部20的后面之间的空间中能够在车轮罩的倾斜表面处防止地毯朝向后方的 位移,无需再将地毯的切口与小突起配合。
[0079] 从上述说明清楚可知,实施方式在抑制装载量减小和外观恶化的同时,能够抑制 行李舱板1在车辆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移动。
[0080] 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示出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示例而非局限于权利要求所描述的 发明。此外,本发明中的各部分的构造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造,可以在权利要求所描 述的技术范围之内做出各种变形。
[0081] 例如,如图5所示,当能够确保座椅靠背5和各车轮罩之间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空 间时,能够使行李舱板1向前延伸并且将切口 40形成为接触部。
[0082] 行李舱侧装饰件内面24和行李舱侧装饰件前面21具有直线式延伸的形状,但不 限于这种形状。例如,面24和面21可以具有曲线形状。此外,行李舱板内面14和行李舱 板前面11可以具有除了上述那些形状以外的形状并且可以是弯曲的。
【权利要求】
1. 一种车辆行李舱结构,其包括: 行李舱侧装饰件,其覆盖形成于车辆行李舱的侧部的车轮罩的鼓出部;以及 行李舱板,其覆盖所述行李舱的地板表面,其中 突起形状部形成于所述行李舱侧装饰件的下部并且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突出, 所述突起形状部形成在与所述鼓出部相比靠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且在车辆宽度 方向上的外侧,并且形成在座椅靠背的下端和所述鼓出部之间的区域中, 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突出的突片部设置于所述行李舱板的侧部,并且 在所述突片部形成有与所述突起形状部接触的接触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行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形状部向车辆宽度 方向上的内侧的突出量小于所述鼓出部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突出量。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行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舱板的所述突片 部的接触部包括:第一接触部,其与所述突起形状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部接触;第二 接触部,其与所述突起形状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端部接触。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行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舱板 的在所述突片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部的侧部边缘与形成于所述鼓出部的车辆前后方 向上的前部的鼓出面接触。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行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形状 部的接触面是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垂直面。
【文档编号】B60R5/04GK104097582SQ201410049703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5日
【发明者】河野政芳 申请人:铃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