毂轮的制造方法以及车辆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81983阅读:85来源:国知局
毂轮的制造方法以及车辆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毂轮的制造方法以及车辆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车辆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毂轮的制造方法。毂轮具有密封对置面、凸缘部以及轴体部。凸缘部具有薄壁部、厚壁部、螺栓孔、薄壁部外侧面、厚壁部外侧面以及螺栓。凸缘部从轴体部朝外侧突出。厚壁部形成在凸缘部中的相比螺栓孔靠外侧的位置。薄壁部形成在凸缘部中的相比厚壁部靠内侧的位置。在毂轮的制造方法中,在将螺栓压入于凸缘部的螺栓压入工序之后,以通过对厚壁部外侧面实施研磨加工而形成的密封对置面作为基准面实施机械加工。
【专利说明】毂轮的制造方法以及车辆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
[0001]2013年2月15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专利申请号为2013-028229的公开内容,包括说明书、附图以及摘要均通过援弓I而包含于本发明。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毂轮的制造方法以及车辆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3]以往的车辆用轴承装置具有毂轮。毂轮具有凸缘部。凸缘部具有螺栓孔以及外侧面。用于与制动器转子进行固定的螺栓被压入于该螺栓孔。外侧面形成为在车轴方向上靠车外侧的面。外侧面与制动器转子接触。另外,日本特开平11-182538号公报公开了以往的车辆用轴承装置的一例。
[0004]在以往的车辆用轴承装置中,螺栓被压入于螺栓孔。因此,存在外侧面因压入而变形的情况。因此,存在产生凸缘摆动的顾虑。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凸缘摆动的毂轮的制造方法以及车辆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毂轮的制造方法,上述毂轮具有凸缘部和轴体部,上述凸缘部具有螺栓孔、外侧面以及螺栓,且形成在上述轴体部的外周,上述螺栓被压入于上述螺栓孔,上述外侧面形成上述凸缘部中的靠车轴方向的车外侧的面,其中,上述毂轮的制造方法具有螺栓压入工序、基准面加工工序以及外侧面加工工序,在上述螺栓压入工序中,将上述螺栓压入于上述螺栓孔,在上述基准面加工工序中,对上述轴体部实施研磨加工,由此在上述轴体部形成与上述车轴方向正交或者平行的基准面,在上述外侧面加工工序中,在上述螺栓压入工序之后,以上述基准面作为基准对上述外侧面实施机械加工。
[0007]通过以下的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例的说明能够清楚本发明的上述的和进一步的特征、优点,其中,相同的标号用于表不相同的部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轴承装置的剖视图。
[0009]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毂轮的俯视图。
[0010]图3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轴承装置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0011]图4是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栓压入工序的图,是在车轴方向上剖开后的毂轮的首1J视图。
[0012]图5是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准面加工工序的图,是在车轴方向上剖开后的毂轮的剖视图。
[0013]图6是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外侧面加工工序的图,是在车轴方向上剖开后的毂轮的剖视图。
[0014]图7是关于假想的第二制造方法的外侧面加工工序的图,是在车轴方向上剖开后的毂轮的剖视图。
[0015]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轴承装置的剖视图。
[0016]图9是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基准面加工工序的图,是在车轴方向上剖开后的毂轮的剖视图。
[0017]图10是其他实施方式的毂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照图1?图3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轴承装置I的结构进行说明。
[0019]如图1所示,车辆用轴承装置I具有毂轮10、内圈体40、外圈部件50、滚动体60、第一密封部件71以及第二密封部件72。另外,毂轮10以及内圈体40构成内圈部件。
[0020]毂轮10具有密封对置面11、螺栓12、轴体部20、内侧孔25、外侧孔26、凹坑部27以及凸缘部30。另外,密封对置面11相当于“外径变化面”。
[0021]轴体部20形成为相比凸缘部30朝车轴方向X的车身侧突出的部分。轴体部20具有外周面21、大径部22、小径部23以及阶梯差面24。轴体部20具有圆柱形状。另外,车轴方向X与毂轮10的轴向一致。车轴方向X的车外侧表示朝车辆用轴承装置I安装制动器转子的一侧。车轴方向X的车身侧表示车辆用轴承装置I被安装于车辆时靠近车辆的一侧。
[0022]大径部22形成在相比凸缘部30靠车轴方向X的车身侧的位置。大径部22的外周面21形成滚动体60的滚道面。小径部23形成在相比大径部22靠车轴方向X的车身侧的位置。阶梯差面24形成大径部22与小径部23的边界。阶梯差面24与车轴方向X正交。
[0023]内侧孔25形成在轴体部20中的靠车轴方向X的车身侧的端部。外侧孔26形成在轴体部20中的靠车轴方向X的车外侧的端部。凹坑部27形成为相比凸缘部30朝车轴方向X的车外侧突出的部分。
[0024]如图2所示,凸缘部30具有厚壁部31、薄壁部34、螺栓孔37以及周槽38。螺栓孔37沿车轴方向X贯通凸缘部30。螺栓12被压入于螺栓孔37。
[0025]周槽38形成于凸缘部30中的靠车轴方向X的车外侧的面。周槽38在凸缘部30的径向上形成在与螺栓孔37—致的位置。周槽38的宽度大于螺栓孔37的直径。因此,螺栓孔37整体形成在周槽38的内部。周槽38的外周形成在相比螺栓孔37靠外周侧的位置。周槽38的内周形成在相比螺栓孔37靠内周侧的位置。
[0026]如图3所示,厚壁部31具有厚壁部外侧面32以及厚壁部内侧面33。厚壁部31形成在凸缘部30中的相比螺栓孔37以及周槽38靠径向外侧的部分。厚壁部外侧面32形成厚壁部31中的靠车轴方向X的车外侧的面。厚壁部内侧面33形成厚壁部31中的靠车轴方向X的车身侧的面。
[0027]薄壁部34具有薄壁部外侧面35以及薄壁部内侧面36。薄壁部34形成在凸缘部30中的相比厚壁部31以及周槽38靠径向内侧的部分。薄壁部34在车轴方向X上的厚度比厚壁部31在车轴方向X上的厚度薄。薄壁部外侧面35形成薄壁部34中的靠车轴方向X的车外侧的面。薄壁部内侧面36形成薄壁部34中的靠车轴方向X的车身侧的面。[0028]厚壁部外侧面32形成在相比薄壁部外侧面35靠车轴方向X的车外侧的位置。当车辆用轴承装置I被安装于制动器转子(省略图示)时,厚壁部外侧面32与制动器转子接触。当车辆用轴承装置I被安装于制动器转子时,薄壁部外侧面35与制动器转子隔开间隙对置。
[0029]从周槽38的底面起到厚壁部外侧面32为止的距离HA大于从周槽38的底面起到薄壁部外侧面35为止的距离HB。距离HA与距离HB的差分例如设定成0.1mm。
[0030]如图1所示,密封对置面11形成于轴体部20。密封对置面11形成在凸缘部30与大径部22之间。密封对置面11与第一密封部件71对置。
[0031]内圈体40具有外周面41以及外侧接触面42。内圈体40被压入于小径部23。内圈体40抵靠于阶梯差面24。外侧接触面42与车轴方向X正交。外侧接触面42与阶梯差面24接触。
[0032]外圈部件50具有外周面50A、内周面50B、圆筒部51以及凸缘部52。外圈部件50具有圆筒形状。圆筒部51的内周面50B形成滚动体60的滚道面。凸缘部52朝圆筒部51的外侧突出。
[0033]滚动体60形成车外侧的列以及车身侧的列。车外侧的滚动体60的列配置在大径部22的外周面21与外圈部件50的内周面50B之间。车身侧的滚动体60的列配置在内圈体40的外周面41与外圈部件50的内周面50B之间。
[0034]第一密封部件71配置在外圈部件50的内周面50B与轴体部20的外周面21之间。第一密封部件71配置在相比凸缘部30靠车轴方向X的车身侧的位置。第一密封部件71与密封对置面11对置。
[0035]第二密封部件72配置在外圈部件50的内周面50B与内圈体40的外周面41之间。第二密封部件72配置在相比第一密封部件71靠车轴方向X的车身侧的位置。
[0036]参照图4?图6对车辆用轴承装置I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车辆用轴承装置I的制造方法具有部件制造工序、毂轮制造工序以及部件组装工序。内圈体40、外圈部件50、滚动体60、第一密封部件71以及第二密封部件72在部件制造工序中分别制造。毂轮10的中间构造体200通过中间制造体制造工序制造。毂轮制造工序具有中间制造体制造工序、螺栓压入工序、基准面加工工序、外侧面加工工序以及淬火工序。
[0037]中间制造体制造工序制造中间制造体200。图4示出中间制造体200的一例。对于中间制造体200,通过锻造形成密封对置面11、轴体部20以及凸缘部30。对于中间制造体200,通过车削等在凸缘部30形成厚壁部外侧面35以及周槽38。
[0038]螺栓压入工序具有图4所示的作业状态。螺栓12被压入于螺栓孔37。此时,存在厚壁部外侧面32以及薄壁部外侧面35因螺栓12的压入而变形的情况。
[0039]基准面加工工序具有图5所示的作业状态。对密封对置面11以及外周面21进行研磨加工。凹坑部27嵌入支承装置82,由此,中间制造体200被从车轴方向X的车外侧支承。旋转装置83抵靠于中间制造体200的内侧孔25。磨石81抵靠于中间制造体200的外周面21中的从密封对置面11起到阶梯差面24为止的部分。磨石具有与外周面21中的从密封对置面11起到阶梯差面24为止的部分对应的形状。对于中间制造体200,在由支承装置82支承、且与磨石81接触的状态下,利用旋转装置83使中间制造体200旋转。由此,对中间制造体200进行研磨加工。通过实施研磨加工,密封对置面11与车轴方向X正交。[0040]外侧面加工工序具有图6所示的作业状态。对厚壁部外侧面32进行车削加工。旋转装置83抵靠于中间制造体200的内侧孔25。对于中间制造体200,支承装置84的多个杆状部件84A从车轴方向X的车身侧抵靠于密封对置面11。各杆状部件84A的前端部配置在与车轴方向X正交的假想面C上。因此,对于中间制造体200,利用支承装置84维持密封对置面11与车轴方向X正交的状态。车削装置80的车削面91被按压于中间制造体200的厚壁部外侧面32。车削装置90以密封对置面11作为基准面对厚壁部外侧面32实施车削加工。车削装置90的车削面91与车轴方向X正交。此时,中间制造体200由车削面91以及杆状部件94A从车轴方向X的两侧夹持。利用旋转装置83使中间制造体200旋转。此时,利用车削装置90对中间制造体200进行车削加工。对于厚壁部外侧面32,通过实施车削加工,厚壁部外侧面32与基准面的平行度提高。另外,车削加工相当于“机械加工”。
[0041]在淬火工序中,对中间制造体200的外周面21实施高频淬火加工。利用淬火工序制造毂轮10。在部件组装工序中,内圈体40、外圈部件50、滚动体60、第一密封部件71以及第二密封部件72被安装于毂轮10。内圈体40从车轴方向X的车身侧被压入于小径部23,并抵靠于毂轮10的阶梯差面24。第一密封部件71配置在与密封对置面11对置的部分。将滚动体60以及外圈部件50配置在内圈体40以及轴体部20的外周。对于毂轮10,在内圈体40被压入于小径部23之后,车轴方向X的车身侧的端部被敛缝。由此,毂轮10的车身侧的端部变形成图1所示的形状。通过部件组装工序制造图1所示的车辆用轴承装置I。
[0042]对车辆用轴承装置I的作用进行说明。厚壁部外侧面32存在因螺栓12的压入而变形的情况。另一方面,厚壁部加工工序在螺栓压入工序之后进行。因此,因螺栓12的压入而产生的厚壁部外侧面32的变形变小。
[0043]车辆用轴承装置I及其制造方法能够起到以下的效果。
[0044](I)在毂轮10的制造方法中,在螺栓压入工序之后进行外侧面加工工序。因此,因螺栓12的压入而导致的厚壁部外侧面32的变形变小。因此,凸缘摆动得到抑制。
[0045](2)毂轮10的制造方法与假想的第一制造方法相比较能够起到有利的效果。假想的第一制造方法在以下方面与车辆用轴承装置I的制造方法不同,在其他方面具有与车辆用轴承装置I的制造方法相同的内容。在假想的第一制造方法中,以并未进行基于研磨加工的基准面加工工序的密封对置面11作为基准面对厚壁部外侧面32实施车削加工。在进行车削加工时,密封对置面11中的杆状部件84A的前端部的接触部位随着中间制造体200的旋转而变化。在以未实施研磨加工的密封对置面11作为基准面的假想的第一制造方法中,密封对置面11的凹凸大。因此,容易产生因旋转而导致的中间制造体200沿车轴方向X的移动、以及相对于车轴方向X的倾斜。
[0046]另一方面,在毂轮10的制造方法中,以实施了研磨加工的密封对置面11作为基准面对厚壁部外侧面32实施车削加工。通过研磨加工,密封对置面11相对于与车轴方向正交的面的平行度提高。换言之,通过研磨加工,密封对置面11的凹凸降低。因此,对于毂轮10的制造方法,与假想的第一制造方法相比较,难以产生因旋转而导致的中间制造体200沿车轴方向X的移动、以及相对于车轴方向X的倾斜。因此,对于毂轮10的制造方法,与假想的第一制造方法相比较,能够提高厚壁部外侧面32相对于与车轴方向X正交的面的平行度。因此更能够抑制凸缘摆动。[0047](3)厚壁部31在凸缘部30中形成在相比螺栓孔37靠外侧的部分。因此,容易实施利用车削装置90进行的车削加工。
[0048](4)以与车轴方向X正交的密封对置面11作为基准面对厚壁部外侧面32实施机械加工。因此,厚壁部外侧面32的加工精度提高。
[0049]毂轮10的制造方法与假想的第二制造方法相比较能够起到有利的效果。假想的第二制造方法在以下方面与车辆用轴承装置I的制造方法不同,在其他方面具有与车辆用轴承装置I的制造方法相同的内容。如图7所示,在假想的第二制造方法的外侧面的加工工序中,利用支承装置184从外侧孔26的内周面把持中间制造体200。在假想的第二制造方法的外侧面的加工工序中,以由支承装置184把持的外侧孔26的内周面作为基准面对厚壁部外侧面32实施车削加工。此时,当支承装置184的外径与外侧孔26的内周面的内径存在差的情况下,在支承装置184的外周面与外侧孔26的内周面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如图7所示,存在轴体部20在车削加工中倾斜的顾虑。当在轴体部20倾斜的状态下实施车削加工的情况下,厚壁部外侧面32相对于车轴方向X倾斜。因此,存在抑制凸缘摆动的效果降低的顾虑。另外,虽然假想的第二制造方法的支承装置184把持外侧孔26的内侧面,但是,认为在把持外周面21以及内侧孔25的内周面的结构中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
[0050]另一方面,对于车辆用轴承装置I的制造方法,在外侧面加工工序中,利用杆状部件84A支承中间制造体200的密封对置面11,利用车削面91对中间构造体200的厚壁部外侧面32实施车削加工。这样,对于中间制造体200,在密封对置面11以及厚壁部外侧面32被从车轴方向X的两侧支承的状态下实施车削加工。因此,车辆用轴承装置I的制造方法与假想的第二制造方法不同,难以产生外侧面加工工序中的轴体部20的倾斜。因此,厚壁部外侧面32的加工精度提高。
[0051](5)对于因螺栓12的压入而导致的变形,越是靠近螺栓孔37的部分越大。毂轮10具有周槽38。周槽38的外周形成在相比螺栓孔37靠外周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小因螺栓12的压入而导致的厚壁部外侧面32的变形。
[0052]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轴承装置I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轴承装置I相比较在以下部分具有不同的结构,在其他部分具有相同的结构。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轴承装置I的说明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轴承装置I相同的结构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轴承装置I相同的标号。
[0053]如图8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轴承装置100具有毂轮110、内圈体140、外圈部件50、滚动体60、第一密封部件71以及第二密封部件72。
[0054]毂轮110具有内圈对置面111、螺栓12、轴体部120以及凸缘部30。轴体部120具有外周面121。轴体部120具有圆柱形状。内圈对置面111与第一密封部件71以及内圈体140对置。另外,内圈对置面111相当于“外径变化面”、“阶梯差面”以及“密封对置面”。
[0055]内圈体140具有外周面141以及外侧接触面142。内圈体140被压入于轴体部20。内圈体140抵靠于内圈对置面111。外侧接触面142与车轴方向X正交。外侧接触面142与内圈对置面111接触。
[0056]车外侧的滚动体60的列以及车身侧的滚动体60的列配置在内圈体140的外周面141与外圈部件50的内周面50B之间。第一密封部件71配置在外圈部件50的内周面50B与内圈体140的外周面141之间。第一密封部件71与内圈对置面111对置。第二密封部件72配置在外圈部件50的内周面50B与内圈体140的外周面141之间。
[0057]参照图9对车辆用轴承装置I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基准面加工工序形成图9所示的作业状态。利用磨石381、支承装置82以及旋转装置83对内圈对置面111进行研磨加工。磨石381与中间制造体300的内圈对置面111以及外周面122中的相比内圈对置面111靠车轴方向X的车身侧的部分对应。通过实施研磨加工,内圈对置面111与车轴方向X正交。
[0058]在外侧面加工工序中,利用车削装置90 (参照图9)对厚壁部外侧面32实施车削加工。各杆状部件84A(参照图8)从车轴方向X的车身侧抵靠于通过基准面加工工序形成的与车轴方向X正交的内圈对置面111。以内圈对置面111作为基准面对厚壁部外侧面32实施车削加工。通过实施车削加工,厚壁部外侧面32与基准面平行,且与车轴方向X正交。
[0059]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轴承装置I能够起到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轴承装置I所起到的⑴的效果即抑制凸缘摆动的效果、以及与⑵~(5)的效果实质上相同的效果。
[0060]本车辆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的实施方式。以下示出作为本车辆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即,以下的各变形例能够相互组合。
[0061].第一实施方式的厚壁部外侧面32以密封对置面11作为基准面实施车削加工。但是,厚壁部外侧面32的加工方法并不限于第一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内容。例如,变形例的厚壁部外侧面32以阶梯差 面24作为基准面实施车削加工。对于该阶梯差面24,通过在基准面加工工序实施研磨加工,与车轴方向X正交。
[0062]?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轴承装置I具有一个内圈体140。但是,内圈体140的结构并不限于第二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内容。例如,变形例的车辆用轴承装置I的内圈体140具有分体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具有滚动体60的车外侧的列的滚道面。第二部分具有车身侧的列的滚道面。
[0063]?各实施方式的厚壁部外侧面32以与车轴方向X正交的面作为基准面实施车削加工。但是,厚壁部外侧面32的加工方法并不限于各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内容。例如,变形例的厚壁部外侧面32以与车轴方向X平行的面作为基准面实施车削加工。作为与车轴方向X平行的面,例如使用轴体部20、120的外周面21、121。对于轴体部20、120的外周面21、121,通过在基准面加工工序中实施研磨加工,与车轴方向X平行。
[0064].各实施方式的厚壁部外侧面32在外侧面加工工序中实施车削加工。但是,厚壁部外侧面32的加工方法并不限于各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内容。例如,变形例的厚壁部外侧面32在外侧面加工工序实施研磨加工。要点在于,只要是能够减小厚壁部外侧面32的变形的机械加工即可,作为厚壁部外侧面32的加工方法能够使用任意的加工方法。
[0065].在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轴承装置I的制造方法中,支承装置82嵌入凹坑部27,旋转装置83插入于内侧孔25。但是,车辆用轴承装置I的制造方法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变形例的车辆用轴承装置I的制造方法中,支承装置82插入于内侧孔25,旋转装置83嵌入于凹坑部27。要点在于,只要是能够对中间构造体200、300进行支承并使其旋转的结构即可,支承装置82以及旋转装置83的结构能够适当变更。
[0066]?各实施方式的凸缘部30具有圆形状。但是,凸缘部30的形状并不限于各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内容。例如,图10所示的变形例的凸缘部30具有减重部。减重部在凸缘部30的周方向上形成在相邻的螺栓孔37之间的部分。
[0067]本毂轮的制造方法以及车辆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能够抑制凸缘摆动。
【权利要求】
1.一种毂轮的制造方法, 所述毂轮具有凸缘部和轴体部,所述凸缘部具有螺栓孔、外侧面以及螺栓,且形成在所述轴体部的外周,所述螺栓被压入于所述螺栓孔,所述外侧面形成所述凸缘部中的靠车轴方向的车外侧的面, 所述毂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毂轮的制造方法具有螺栓压入工序、基准面加工工序以及外侧面加工工序, 在所述螺栓压入工序中,将所述螺栓压入于所述螺栓孔, 在所述基准面加工工序中,对所述轴体部实施研磨加工,由此在所述轴体部形成与所述车轴方向正交或者平行的基准面, 在所述外侧面加工工序中,在所述螺栓压入工序之后,以所述基准面作为基准对所述外侧面实施机械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毂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毂轮的制造方法制造的所述毂轮在相比所述凸缘部靠所述车轴方向的车外侧的位置具有外径变小的外径变化面,在所述基准面加工工序中,通过对所述外径变化面实施所述研磨加工来形成与所述车轴方向正交的所述基准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毂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部具有厚壁部和薄壁部,所述外侧面具有厚壁部外侧面和薄壁部外侧面,所述厚壁部形成在所述凸缘部中的相比所述螺栓孔靠外侧的部分,所述薄壁部形成在所述凸缘部中的相比所述厚壁部靠内侧的部分,且在车轴方向上的厚度比所述厚壁部在车轴方向上的厚度薄,所述薄壁部外侧面形成所述厚壁部中的靠所述车轴方向的车外侧的面,所述厚壁部外侧面形成所述薄壁部中的靠所述车轴方向的车外侧的面,在所述外侧面加工工序中,在所述螺栓压入工序之后以所述基准面作为基准对所述厚壁部外侧面实施机械加工。
4.一种车辆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 所述车辆用轴承装置具有毂轮、内圈体、外圈部件、滚动体以及密封部件,所述毂轮具有凸缘部、轴体部、阶梯差面以及密封对置面,所述凸缘部具有螺栓孔、外侧面以及螺栓,且形成在所述轴体部的外周,所述外侧面形成所述凸缘部中的靠车轴方向的车外侧的面, 所述车辆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毂轮制造工序和部件组装工序, 所述毂轮制造工序具有螺栓压入工序、基准面加工工序以及外侧面加工工序, 在所述螺栓压入工序中,将所述螺栓压入于所述螺栓孔, 在所述基准面加工工序中,对所述密封对置面或者所述阶梯差面实施研磨加工,由此在所述轴体部形成与所述车轴方向正交的基准面, 在所述外侧面加工工序中,在所述螺栓压入工序之后,以所述基准面作为基准对所述外侧面实施机械加工, 在所述部件组装工序中,将所述内圈体从所述车轴方向抵靠于通过所述毂轮制造工序制造的毂轮的所述阶梯差面,将所述密封部件配置在与所述密封对置面对置的部分,将所述滚动体以及所述外圈部件配置在所述内圈体以及所述轴体部的外周。
【文档编号】B60B27/00GK103991332SQ201410049712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5日
【发明者】森田贤一, 胜山裕, 小谷亮一朗, 小松裕宜, 佐佐木亨 申请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