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8431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踏板模拟器包括:模拟器块,在该模拟器块的上部形成有油孔,所述油孔连接至主缸以接收由驾驶员的踏板力引起的液压压力,还形成有与所述油孔连通的膛孔;第一反作用单元和第二反作用单元,它们连续地布置在所述膛孔中并且构造为被踏板力顺序地加压;以及阻尼壳体,该阻尼壳体构造为支撑所述第二反作用单元,并且安装至所述膛孔的下部同时被抑制以防旋转。致动器包括:主轴,该主轴螺接至所述阻尼壳体;以及电动机,该电动机连接至所述主轴以向所述主轴供给旋转力。通过所述主轴的前后旋转,所述阻尼壳体被线性移动并且改变位置。
【专利说明】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尤其涉及这样的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其能够通过增加和减少踏板模拟器的反作用活塞的移动距离来调节踏板感觉。

【背景技术】
[0002]通常,主动液压助力(AHB)是这样的制动器系统:当驾驶员推动踏板时该制动器系统通过借助电子控制单元感测所述推动并且操作液压产生单元向主缸供给压力来产生制动力,从而将液压制动压力传递到每个车轮的轮缸。在这种AHB的情况下,当驾驶员在正常制动期间推动制动踏板时,踏板位移传感器感测制动踏板的位移。电子控制单元操作液压广生单兀,并且控制存储在液压油te中的液压油向王缸的助力腔室的供给以在王缸中广生压力。主缸中产生的压力推压主缸中的活塞以产生液压制动压力。该液压制动压力传递至轮缸以产生制动力。
[0003]在再生制动期间主缸中的压力变化的情况下,合成力会直接传递到制动踏板,从而不利地影响踏板感觉。如果踏板感觉由此恶化,则在驾驶员于制动期间接收到的踏板感觉与施加到轮缸的制动闸片的制动盘上的实际压力水平之间会产生大的差别,导致制动过度或制动不足。因此,可能会需要频率替换一次性部件(诸如制动闸片),并且可能会发生导致交通事故的突然制动或无法制动。
[0004]在常规情况下,将踏板模拟器用于AHB,以向制动踏板提供反作用力。如韩国专利N0.10-0657576所公开的,这种踏板模拟器使用设置在其中的两个弹簧作为减震构件以吸收模拟器活塞的震动。但是,这两个弹簧仅产生沿着图1所示的直线线性变化的制动踏板感觉,无法提供所需的踏板感觉。
[0005]此外,因为弹簧在提供反作用力方面具有有限的性能,所以常规踏板模拟器无法调节驾驶员接收到的踏板感觉。
[0006]【引用文献列表】
[0007]【专利文献】
[0008]注册号为10-0657576的韩国专利(注册日:2006年12月7日)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其能够通过选择性地改变踏板模拟器的踏板行程距离来提供所需的踏板感觉,踏板模拟器构造为提供踏板感觉。
[0010]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提供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其能够通过防止突然增加踏板力来改善踏板感觉,并且通过使用两个弹簧和两个阻尼构件顺序地提高反作用力来提供软踏板感觉。
[0011]本发明的其他方案的一部分将在后续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还有一部分能够由说明书显然得到,或者可以由本发明的实践得到。
[001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调节设置在踏板模拟器中的反作用活塞的行程距离,所述踏板模拟器构造为向驾驶员提供踏板感觉,所述装置包括踏板模拟器和致动器,所述踏板模拟器包括:模拟器块,在该模拟器块的上部形成有油孔并且在其中形成有膛孔,所述油孔连接至主缸以接收由驾驶员的踏板力产生的液压压力,并且所述膛孔与所述油孔连通;第一反作用单元和第二反作用单元,它们连续布置在所述膛孔中并且构造为被踏板力顺序地加压;以及阻尼壳体,其构造为支撑所述第二反作用单元,并且安装至所述膛孔的下部同时被抑制以防旋转,所述致动器包括:主轴,其螺接至所述阻尼壳体;以及电动机,其连接至所述主轴以向所述主轴供给旋转力。通过所述主轴的前后旋转,所述阻尼壳体被线性移动并且改变位置。
[0013]所述第一反作用单元可以包括第一反作用活塞,并且所述第二反作用单元可以包括第二反作用活塞。所述第一反作用单元的所述第一反作用活塞可以通过移动第一行程距离来提供踏板感觉并且可以接触所述第二反作用单元的所述第二反作用活塞,并且被所述第一反作用活塞加压的所述第二反作用单元的所述第二反作用活塞可以通过移动第二行程距离来提供踏板感觉。所述第二反作用单元可以根据所述阻尼壳体的位置的改变来改变位置,同时所述第二行程距离保持不变,因而所述第一反作用单元的所述第一行程距离可以被调节。
[0014]通过控制所述电动机和形成在所述主轴的外周面处的螺纹的节距,可以调节所述阻尼壳体的移动距离。
[0015]所述阻尼壳体可以包括:支撑部,其形成为柱形形状,具有敞开的顶表面,并且与所述第二反作用活塞隔开预定距离;凸缘部,其从所述支撑部的外周面沿径向延伸;以及主体部,其形成在所述支撑部下方,并且具有位于其下中心部处用于螺纹接合所述主轴的接合孔以及用于将所述主轴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的防旋转机构。
[0016]所述防旋转机构可以包括:突起,它们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沿径向突出并且彼此隔开预定间隔;以及凹槽,它们形成在所述膛孔的与所述突起对应的位置处,同时在所述膛孔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与所述突起匹配的形状。
[0017]所述阻尼壳体绕其外周面可以设置有密封构件以密封所述膛孔的下部。
[0018]所述第一反作用单元可以包括:第一反作用活塞,其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膛孔中;第一阻尼构件,其安装至所述第一反作用活塞以与所述第一反作用活塞一起移动;以及第一反作用弹簧,其构造为被所述第一反作用活塞压缩。
[0019]所述第一反作用活塞可以具有插入凹部,所述插入凹部以凹入方式形成在所述第一反作用活塞的下端部处并且向上延伸,所述第一阻尼构件插入所述插入凹部中。所述插入凹部可以设置有阶梯部,所述阶梯部支撑所述第一反作用弹簧的上端。
[0020]所述第二反作用单元可以包括:第二反作用活塞,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膛孔中,并且与所述第一反作用活塞隔开预定距离以支撑所述第一反作用弹簧;第二反作用弹簧,其安装在所述第二反作用活塞和所述阻尼壳体之间并且构造为被所述第二反作用活塞压缩;以及第二阻尼构件,其安装在所述阻尼壳体中并且构造为由于被所述第二反作用活塞加压而弹性变形。
[0021]所述第二反作用活塞可以包括:突出部,其朝向所述第一阻尼构件突出,并且与所述第一阻尼构件隔开预定距离;以及延伸部,其从所述突出部的下端沿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突出部可以插入所述第一反作用弹簧,并且所述第一反作用弹簧的下端可以由所述延伸部支撑。
[0022]所述第一反作用弹簧的弹性模量可以小于所述第二反作用弹簧,使得当所述阻尼壳体被所述主轴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二反作用活塞由于所述第二反作用弹簧的弹力而一起移动并且压缩所述第一反作用弹簧。
[0023]所述第一阻尼构件和所述第二阻尼构件可以由可弹性变形的橡胶制成。
[0024]从上述说明明显可看出,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能够通过改变第二反作用单元的位置来选择性地改变第一反作用单元的行程距离,从而提供所需踏板感觉,第二反作用单元的行程距离保持不变。
[0025]此外,因为使用两个弹簧和两个阻尼构件顺序地供给反作用力,所以可防止踏板力的突然增加并且提供软踏板感觉,从而改善踏板感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结合附图通过实施方式的以下说明,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他方案将变得明显并且更易于理解,其中:
[0027]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的视图;
[0028]图2和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的踏板模拟器的操作的视图;
[0029]图4和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的操作的视图;以及
[0030]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的踏板行程和踏板感觉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0032]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的视图。
[0033]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包括:踏板模拟器100,用以向驾驶员提供踏板感觉;以及致动器400,其供给驱动力以改变踏板模拟器100的反作用活塞的行程距离。
[0034]踏板模拟器100包括:安装至主缸10的模拟器块100’,其构造为通过制动踏板12产生液压制动压力以将来自主缸10的油收纳于其中;第一反作用单元和第二反作用单元,它们安装至模拟器块100’以提供踏板感觉;以及阻尼壳体300,其构造为支撑第二反作用单元并且执行滑动运动。第一反作用单元和第二反作用单元设置在形成于模拟器块100’中并且连续地布置的膛孔中。
[0035]模拟器块100’的上部形成有油孔103以允许来自主缸10的液压压力的流入,并且形成有与油孔103连通的膛孔。形成在模拟器块100’中的膛孔包括供第一反作用单元布置的第一膛孔101以及供第二反作用单元布置的第二膛孔102。参考图1,第一膛孔101的直径小于第二膛孔102。从而,膛孔具有阶梯形状。
[0036]阻尼壳体300构造为密封膛孔的下端部,并且被抑制以防旋转。阻尼壳体300安装至第二膛孔102的下端部,并且绕其外周面设置有密封构件340,从而通过第二膛孔102与密封构件340之间的接触来密封膛孔的内部。此处,阻尼壳体300用于支撑第二反作用单元,并且还通过滑动运动同时被抑制以防旋转来改变第二反作用单元的位置,稍后将详细描述。
[0037]第一反作用单元包括:第一反作用活塞110,其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膛孔101中;第一阻尼构件130,其安装至第一反作用活塞110以与其一起移动;以及第一反作用弹簧120,其构造为被第一反作用活塞110压缩。
[0038]当液压压力通过位于第一反作用活塞110上方的油孔103被引入时,第一反作用活塞I1向下移动。此处,插入凹部113以凹入方式形成在第一反作用活塞110的下端部处并且向上延伸。插入凹部113设置有阶梯部112,阶梯部112的直径从第一反作用活塞110的下端部向上端部减小。第一阻尼构件130插入到插入凹部113中,并且位于阶梯部112上方,并且第一反作用弹簧120的上端部由阶梯部112支撑。因此,第一阻尼构件130与第一反作用活塞110 —起移动,并且在第一反作用活塞110移动期间,第一反作用弹簧120提供反作用力。
[0039]第一反作用弹簧120形成为线圈形状以向制动踏板12提供反作用力。此处,第一反作用弹簧120的下端由第二反作用活塞210支撑,稍后将对其进行描述。
[0040]第一阻尼构件130由可弹性变形的橡胶制成。第一阻尼构件130用于当被第二反作用活塞210接触并加压时向制动踏板12提供反作用力。
[0041]第二反作用单元包括:第二反作用活塞210,其设置在第二膛孔102中以滑动;第二反作用弹簧220,其安装在第二反作用活塞210和阻尼壳体300之间以被第二反作用活塞210压缩;以及第二阻尼构件230,其安装在阻尼壳体300中以被阻尼壳体支撑。
[0042]第二反作用活塞210与第一反作用活塞110隔开预定距离以支撑第一反作用弹簧120的下端。更具体来说,第二反作用活塞210包括:突出部212,其设置在与插入凹部113相对的位置并且朝向第一阻尼构件130突出;以及延伸部214,其从突出部212的下端沿径向向外延伸。
[0043]如图所示,突出部212朝向第一膛孔101突出。从而,突出部212定位在第一反作用活塞I1中并且与第一阻尼构件130隔开预定距离。此处,突出部212布置成插入第一反作用弹簧120中以允许第一反作用弹簧120的下端由延伸部214支撑。
[0044]延伸部214布置在第二膛孔102中,并且用于支撑第一反作用弹簧120的下端和第二反作用弹簧220的上端。此处,延伸部214构造为加压定位在其下方的第二阻尼构件230。相应地,延伸部214的底表面可以具有扁平形状。此外,延伸部214的直径对应于第二膛孔102的直径,以在滑动运动期间被第二膛孔102所引导。
[0045]第二反作用弹簧220形成为线圈形状以向制动踏板12提供反作用力。也即,当第二反作用活塞210移动时,第二反作用弹簧220被压缩以供给反作用力。此处,第二反作用弹簧220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一反作用弹簧120。从而,在第一反作用活塞110被推动之后,第二反作用活塞210被推动。
[0046]第二阻尼构件230由可弹性变形的橡胶制成。第二阻尼构件230用于当被第二反作用活塞210接触并加压时向制动踏板12提供反作用力。第二阻尼构件230安装在阻尼壳体300中。虽然图示了安装在阻尼壳体300中的第二阻尼构件230的上端部接触第二反作用活塞210,但是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可以想到的是,第二反作用活塞210在向下移动预定距离之后变得接触第二阻尼构件230。
[0047]踏板模拟器100包括两个反作用弹簧120和220和两个阻尼构件130和230,并且用于通过第一反作用单元和第二反作用单元顺序地提供踏板感觉。换句话说,第一反作用单元的第一反作用活塞110压缩第一反作用弹簧120,并且移动第一行程距离SI直到接触第二反作用单元的第二反作用活塞210以向驾驶员提供反作用力(踏板感觉),并且被第一反作用活塞110加压的第二反作用活塞210加压第二反作用弹簧220和第二阻尼构件230,并且移动第二行程距离S2直到接触阻尼壳体300的上端以向驾驶员提供反作用力。
[0048]更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当来自主缸(见图1中的“10”)的液压压力通过模拟器块100’的油孔103被引入时,第一反作用活塞110被推动以压缩第一反作用弹簧120。从而产生反作用力。另外,安装在第一反作用活塞110处的第一阻尼构件130还被第二反作用活塞210移动和加压以产生反作用力。
[0049]接下来,如图3所示,随着第一反作用活塞110移动并且其下端接触第二反作用活塞210,第二反作用活塞210被推动并且第二反作用弹簧220被压缩以产生反作用力。此时,随着第二反作用活塞210接触并且加压位于其下方的第二阻尼构件230,第二阻尼构件230被加压以产生反作用力。换句话说,通过第二反作用单元移动第二行程距离(见图1中的“S2”)而传递至驾驶员的反作用力对应于第一反作用单元的反作用力与第二反作用单元的反作用力的组合。因为反作用力顺序组合并且以二次曲线形状传递至驾驶员,这类似于常规制动器系统(CBS)的踏板模拟器产生的反作用力,从而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踏板感觉(参见图6)。
[0050]阻尼壳体300组装至第二膛孔102的下端部并且与第二反作用活塞210隔开预定距离。更具体来说,阻尼壳体300包括:支撑部310,其形成为柱形形状,具有敞开的顶表面;凸缘部320,其从支撑部310的外周面沿径向延伸;以及主体部330,其形成在支撑部310下方并且连接至致动器400。如上所述,阻尼壳体300安装至第二膛孔102的下端部以密封膛孔。阻尼壳体被允许滑动,但是,抑制其旋转。
[0051]支撑部310具有敞开的顶表面以在其中形成容纳空间,并且第二阻尼构件230通过该敞开的顶表面被安装在该容纳空间中。此处,支撑部310的上内表面可以向上延伸同时向外倾斜,使得第二阻尼构件230易于弹性变形。
[0052]凸缘部320从支撑部310沿径向延伸,并且凸缘部320的顶表面支撑第二反作用弹簧220的下端。
[0053]主体部330形成在支撑部310下方,并且绕其外周面设置有密封构件340以密封第二膛孔102。主体部330在其下中心部处形成有接合孔331,该接合孔构造有螺纹用于与致动器400的主轴410螺纹接合,稍后将对其进行描述。主体部330进一步设置有防旋转机构,以通过接收来自致动器400的旋转力而线性移动。
[0054]防旋转机构包括:突起334,它们从主体部330的外周面沿径向突出并且彼此隔开预定间隔;以及凹槽104,它们形成在第二膛孔102的对应于突起334的位置处并且具有匹配突起334的形状。凹槽104在第二膛孔102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主体部330的突起334接合凹槽104以被抑制以防旋转,相应地,主体部330通过主轴410的前后旋转而线性移动。凹槽104的上端用作止挡件以限制主体部330的移动距离。
[0055]支撑部310、凸缘部320和主体部330可以彼此一体形成。
[0056]致动器400包括:主轴410,其螺栓联接至阻尼壳体300 ;以及电动机420,其连接至主轴410以向主轴410提供旋转力。致动器400布置于阻尼壳体300下方,并且用于将由于电动机420的前后旋转产生的旋转力传递至阻尼壳体300。
[0057]通过控制电动机420和形成在主轴410d的外周面的螺纹的节距来确定阻尼壳体300的移动距离。因而,可精确地控制阻尼壳体300的移动距离。
[0058]下文,将说明第一和第二反作用单元的行程距离SI和S2会根据因致动器400滑动运动引起的阻尼壳体300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0059]首先,如图4所示,当联接至主轴410的阻尼壳体300根据电动机420的向前(顺时针)旋转而向上移动时,由阻尼壳体300支撑的第二反作用单元一起向上移动,因而改变了初始安装位置。此时,第二反作用单元的第二行程距离S2保持不变,但是,通过阻尼壳体300的移动距离即第二反作用单元的移动距离缩短了第一反作用单元的第一行程距离SI。这是因为第二反作用单元向上移动同时压缩了第一反作用弹簧120,第一反作用弹簧220的弹力小于第二反作用弹簧220。由于缩短了第一反作用单元的第一行程距离SI,就改变了驾驶员接收的踏板力。换句话说,因为随着第一行程距离SI被缩短使得踏板力被增加,所以驾驶员接收到“硬”踏板感觉。
[0060]接下来,如图5所示,当联接至主轴410的阻尼壳体300根据马达420的向后(逆时针)旋转而向下移动时,由阻尼壳体300支撑的第二反作用单元一起向下移动,因而改变了初始安装位置。此时,第二反作用单元的第二行程距离S2保持不变。从而,第一反作用弹簧120伸展,并且第一反作用单元的第一行程距离SI通过第二反作用单元的向下移动距离而被延长。换句话说,因为随着第一行程距离SI延长使得踏板力被减小,所以驾驶员接收到“软”踏板感觉。
[0061]图6示出了根据第二反作用单元的安装位置的改变,第一行程距离SI和踏板感觉的这种改变。如图所示,应当理解的是,根据第一行程距离Si的改变,驾驶员接收的踏板感觉会改变。换句话说,因为踏板感觉能够根据驾驶员的需求可变地调节,所以为驾驶员提供了改善的踏板感觉。
[0062]虽然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是,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这并不超出本发明的原则和精神,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结构来限定。
[0063]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64]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6月10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0.2013-0065587的利益,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该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用于调节设置在踏板模拟器中的反作用活塞的行程距离,所述踏板模拟器构造为向驾驶员提供踏板感觉,所述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包括: 踏板模拟器,该踏板模拟器包括:模拟器块,在该模拟器块的上部形成有油孔并且在该模拟器块中形成有膛孔,所述油孔连接至主缸以接收由驾驶员的踏板力引起的液压压力,并且所述膛孔与所述油孔连通;第一反作用单元和第二反作用单元,它们连续地布置在所述膛孔中并且构造为被踏板力顺序地加压;以及阻尼壳体,该阻尼壳体构造为支撑所述第二反作用单元并且被安装至所述膛孔的下部同时被抑制以防旋转;以及 致动器,该致动器包括:主轴,该主轴螺纹联接至所述阻尼壳体;以及电动机,该电动机连接至所述主轴以向所述主轴供给旋转力, 其中,通过所述主轴的前后旋转,所述阻尼壳体被线性移动并且改变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反作用单元包括第一反作用活塞,并且所述第二反作用单元包括第二反作用活塞, 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反作用单元的所述第一反作用活塞通过移动第一行程距离来提供踏板感觉并且接触所述第二反作用单元的所述第二反作用活塞,并且被所述第一反作用活塞加压的所述第二反作用单元的所述第二反作用活塞通过移动第二行程距离来提供踏板感觉, 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反作用单元根据所述阻尼壳体的位置的改变来改变位置,同时所述第二行程距离保持不变,因而所述第一反作用单元的所述第一行程距离被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其中,通过控制所述电动机和形成在所述主轴的外周面处的螺纹的节距,来调节所述阻尼壳体的移动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其中,所述阻尼壳体包括: 支撑部,该支撑部形成为具有敞开的顶表面的柱形形状,并且与所述第二反作用活塞隔开预定距离; 凸缘部,该凸缘部从所述支撑部的外周面沿径向延伸;以及 主体部,该主体部形成在所述支撑部的下方并且在该主体部的下中心部处具有用于螺纹接合所述主轴的接合孔,并且所述主体部具有防旋转机构,该防旋转机构将所述主轴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其中,所述防旋转机构包括:突起,所述突起从所述主体部的外周面沿径向突出并且彼此隔开预定间隔;以及凹槽,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膛孔的与所述突起对应的位置处同时在所述膛孔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凹槽具有与所述突起匹配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其中,所述阻尼壳体绕其外周面设置有密封构件以密封所述膛孔的下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反作用单元包括: 第一反作用活塞,该第一反作用活塞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膛孔中; 第一阻尼构件,该第一阻尼构件安装至所述第一反作用活塞以与所述第一反作用活塞一起移动;以及 第一反作用弹簧,该第一反作用弹簧构造为被所述第一反作用活塞压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反作用活塞具有插入凹部,所述插入凹部以凹入方式形成在所述第一反作用活塞的下端部处并且向上延伸,所述第一阻尼构件插入所述插入凹部中, 并且其中,所述插入凹部设置有阶梯部,所述阶梯部支撑所述第一反作用弹簧的上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反作用单元包括: 第二反作用活塞,该第二反作用活塞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膛孔中并且与所述第一反作用活塞隔开预定距离以支撑所述第一反作用弹簧; 第二反作用弹簧,该第二反作用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二反作用活塞和所述阻尼壳体之间,并且构造为被所述第二反作用活塞压缩;以及 第二阻尼构件,该第二阻尼构件安装在所述阻尼壳体中并且构造为被所述第二反作用活塞加压而弹性变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反作用活塞包括: 突出部,该突出部朝向所述第一阻尼构件突出,并且与所述第一阻尼构件隔开预定距离;以及 延伸部,该延伸部从所述突出部的下端沿径向向外延伸, 并且其中,所述突出部插入所述第一反作用弹簧中,并且所述第一反作用弹簧的下端由所述延伸部支撑。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反作用弹簧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第二反作用弹簧,使得当所述阻尼壳体被所述主轴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二反作用活塞由于所述第二反作用弹簧的弹力而一起移动并且压缩所述第一反作用弹簧。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踏板感觉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阻尼构件和所述第二阻尼构件由可弹性变形的橡胶制成。
【文档编号】B60T7/06GK104228791SQ201410252121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0日
【发明者】柳栋耀, 孙宗九 申请人:株式会社万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