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液储油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9325阅读:8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动液储油壶盖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动液储油壶盖,包括盖头、通气阀座和密封皮碗;盖头与通气阀座卡接;密封皮碗过盈安装在通气阀座上;通气阀座的上表面沿轴心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通气孔、第一环形板、第二环形板和第三环形板;通气孔和第一环形板之间形成第一储液槽,第一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板之间形成第二储液槽,第二环形板和第三环形板之间形成第三储液槽;通气孔的下部设置有圆槽,圆槽与密封皮碗之间形成储液空间;密封皮碗的上表面沿轴心切线设置有通气切缝。本发明的制动液储油壶盖,通过在通气阀座下端增加密封皮碗,利用密封皮碗上的通气切缝将制动液密封在储油壶中,在保证储油壶密封性、通气性的同时,增加制动可靠性和行车安全性。
【专利说明】一种制动液储油壶盖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制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动液储油壶盖。

【背景技术】
[0002]商用车制动液储油壶安装在驾驶室内部的仪表台骨架上,通过出油胶管与制动主缸相连,其作用是储存足够的制动液、向制动主缸及时提供制动液并保证制动液不会泄露。当储油壶向制动主缸提供制动液时,会导致储油壶内制动液液面下降,所以储油壶必须要与外界空气相通,否则储油壶内部将会形成负压,导致制动液无法进入制动主缸,影响汽车的制动性能。
[0003]一般的商用车使用环境较为恶劣,需要经常在颠簸不平的道路上行驶,储油壶内的制动液也会随着车辆的颠簸在储油壶内晃动,当出现剧烈的振动时,制动液会通过储油壶盖上的通气孔溅出,造成储油壶泄露,制动液的减少容易造成车辆制动性能下降,影响行车安全。因此,怎样保证储油壶透气性的同时又不会导致储油壶泄露,成为相关领域技术人员攻关的难题。
[0004]现有的出油壶盖如图1所示,盖头101、通气阀座102与密封圈103组成了储油壶盖。使用时,盖头101拧紧安装在壶身104的壶口处,安装后,密封圈103紧紧贴在壶身104的内壁,起到密封制动液的作用。储油壶内部通过通气阀的通气孔105、通气阀座102与盖头101配合时的间隙与外界大气相通。储油壶壶口处内还安装有滤网106,防止杂物进入储油壶内部。制动液在储油壶中会随着车辆的振动而晃动,通过通气阀座的通气孔105进入到通气阀座102内,所以通气阀座102设计为V形,可以让进入的制动液再次流入储油壶内。但车辆发生剧烈颠簸振动时,制动液会沿着通气阀的通气孔105、通气阀座102与盖头101配合时的间隙流到储油壶外,造成制动液泄露。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动液储油壶盖,在保证储油壶盖整体强度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新的通气结构,在保证储油壶密封性、通气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制动液通过通气结构泄露的概率,保证汽车在恶劣的道路环境中制动性能的可靠性,增加行车安全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制动液储油壶盖,包括盖头、通气阀座和密封皮碗;所述盖头与所述通气阀座卡接;所述密封皮碗过盈安装在所述通气阀座上;所述通气阀座的上表面沿轴心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通气孔、第一环形板、第二环形板和第三环形板;所述通气孔和所述第一环形板之间形成第一储液槽,所述第一环形板和所述第二环形板之间形成第二储液槽,所述第二环形板和所述第三环形板之间形成第三储液槽;所述通气孔的下部设置有圆槽,所述圆槽与所述密封皮碗之间形成储液空间;所述密封皮碗的上表面沿轴心切线设置有通气切缝。
[0008]优选地,所述通气切缝的长度为4.9mm?5.1mm。
[0009]优选地,所述密封皮碗的外侧面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储油壶体的内壁相配合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密封皮碗的顶面内壁上设置有凸起皮圈,所述凸起皮圈与所述通气阀座上的所述通气孔相对应。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板的半径为5.0mm?5.2mm,所述第二环形板的半径为8.5mm?8.7mm,所述第三环形板的半径为12.5mm?12.7mm。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储液槽的深度为5.7mm?5.9mm,所述第二储液槽的深度为10.4mm?10.6mm,所述第三储液槽的深度为7.0mm?7.2mm。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三环形板的顶端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盖头的内壁相配合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板上设置有第一切口,所述第二环形板上设置有第二切口,所述第三环形板上设置有第三切口。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切口和所述第二切口均为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通气阀座的切线上;所述第三切口为四个,呈十字交叉设置在所述通气阀座的切线上;所述第三切口中的两个与所述第一切口和所述第二切口位于同一切线上。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切口、所述第二切口和所述第三切口的深度均为3.9mm?4.1mnin
[00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发明的制动液储油壶盖,在保证储油壶盖整体强度的基础上,通过在通气阀座下端增加密封皮碗,同时在密封皮碗的表面沿轴心切线设置有通气切缝,利用通气切缝将制动液密封在储油壶中。当制动踏板没有动作时,储油壶无需向制动主缸提供制动液,密封皮碗上的通气切缝处于闭合状态,制动液完全密封在储油壶中,以此来保证车辆在剧烈颠簸时制动液不会外溢;当踩下制动踏板时,储油壶相制动主缸提供制动液,储油壶内会立刻产生一定的负压,密封皮碗上的通气切缝会张开,使得制动液与外界大气相通;而松开制动踏板时,制动液回流至储油壶,这时储油壶内产生正压,使得密封皮碗上的通气切缝会向反方向张开,把储油壶内的空气排出储油壶。在密封皮碗上的通气切缝张开过程中,难免会有少量的制动液溢出,这时利用通气阀座上通气孔下方设置的圆槽与密封皮碗之间形成的储液空间,可以将溢出的制动液进行存留,当踩下制动踏板使得密封皮碗上的通气切缝张开时,存留在储液空间内的制动液可以回流到储油壶内。同时,在通气阀座上沿轴心由内向外分别设置有第一储液槽、第二储液槽和第三储液槽,当车辆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使用时,如果少量的制动液通过通气阀座上的通气孔溅出,溅出的制动液会存留在三个储液槽内,不会沿着储油壶的通气阀座与盖头之间的间隙向外溢出。此外,在车辆频繁使用制动的过程中,储油壶内的制动液温度会升高,此时制动液会有少量的气化挥发,利用通气阀座上的三个储液槽可以将少量气化的制动液迅速液化,并且存留在三个储液槽内。这种新的通气结构,在保证储油壶密封性、通气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制动液通过通气结构泄露的概率,保证汽车在恶劣的道路环境中制动性能的可靠性,增加行车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0020]图1是现有技术的储油壶盖剖视图;
[0021]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储油壶盖剖视图;
[0022]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通气阀座结构图;
[0023]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通气阀座剖视图;
[0024]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密封皮碗俯视图;
[0025]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密封皮碗侧视图。
[0026]上图中标记:
[0027]现有技术
[0028]101、盖头102、通气阀座103、密封圈
[0029]104、壶身105、通气孔106、滤网
[0030]本发明
[0031]1、盖头2、通气阀座3、密封皮碗
[0032]4、通气孔5、第一环形板6、第二环形板
[0033]7、第三环形板8、第一储液槽9、第二储液槽
[0034]10、第三储液槽 11、圆槽12、储液空间
[0035]13、通气切缝14、密封圈15、凸起皮圈
[0036]16、翻边17、第一切口18、第二切口
[0037]19、第三切口20、储油壶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9]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制动液储油壶盖,包括盖头1、通气阀座2和密封皮碗3 ;盖头I与通气阀座2卡接;密封皮碗3过盈安装在通气阀座2上;通气阀座2的上表面沿轴心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通气孔4、第一环形板5、第二环形板6和第三环形板7 ;通气孔4和第一环形板5之间形成第一储液槽8,第一环形板5和第二环形板6之间形成第二储液槽9,第二环形板6和第三环形板7之间形成第三储液槽10 ;通气孔4的下部设置有圆槽11,圆槽11与密封皮碗3之间形成储液空间12 ;密封皮碗3的上表面沿轴心切线设置有通气切缝13。本发明的制动液储油壶盖,在保证储油壶盖整体强度的基础上,通过在通气阀座2下端增加密封皮碗3,同时在密封皮碗3的表面沿轴心切线设置有通气切缝13,利用通气切缝13将制动液密封在储油壶中。当制动踏板没有动作时,储油壶无需向制动主缸提供制动液,密封皮碗3上的通气切缝13处于闭合状态,制动液完全密封在储油壶中,以此来保证车辆在剧烈颠簸时制动液不会外溢;当踩下制动踏板时,储油壶相制动主缸提供制动液,储油壶内会立刻产生一定的负压,密封皮碗3上的通气切缝会13张开,使得制动液与外界大气相通;而松开制动踏板时,制动液回流至储油壶,这时储油壶内产生正压,使得密封皮碗3上的通气切缝13会向反方向张开,把储油壶内的空气排出储油壶。在密封皮碗3上的通气切缝13张开过程中,难免会有少量的制动液溢出,这时利用通气阀座2上通气孔4下方设置的圆槽11与密封皮碗3之间形成的储液空间12,可以将溢出的制动液进行存留,当踩下制动踏板使得密封皮碗3上的通气切缝13张开时,存留在储液空间内的制动液可以回流到储油壶内。同时,在通气阀座2上沿轴心由内向外分别设置有第一储液槽8、第二储液槽9和第三储液槽10,当车辆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使用时,如果少量的制动液通过通气阀座2上的通气孔4溅出,溅出的制动液会存留在三个储液槽内,不会沿着储油壶的通气阀座与盖头之间的间隙向外溢出。此外,在车辆频繁使用制动的过程中,储油壶内的制动液温度会升高,此时制动液会有少量的气化挥发,利用通气阀座2上的三个储液槽可以将少量气化的制动液迅速液化,并且存留在三个储液槽内。这种新的通气结构,在保证储油壶密封性、通气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制动液通过通气结构泄露的概率,保证汽车在恶劣的道路环境中制动性能的可靠性,增加行车安全性。
[0040]如图5所示,通气切缝13的长度为4.9mm?5.1mm。在本发明中,密封皮碗3上的通气切缝13的尺寸是设计重点,如果通气切缝13的尺寸过大,会导致通气切缝13在剧烈颠簸产生振动时无法保持闭合状态,从而使得大量的制动液从储油罐中溢出;而通气切缝13的尺寸过小,会导致储油壶向制动主缸提供制动液时无法迅速使制动液与大气相通,影响储油壶的通气性。本发明优选通气切缝13的长度为4.9mm?5.1mm,既可以保证制动液无法从储油罐中溢出,也可以使储油罐中的制动液与外界大气相通,以此来保证制动的可靠性。
[0041]从图3和图6中可以看出,密封皮碗3的外侧面设置有密封圈14 ;密封圈14与储油壶体20的内壁相配合连接。利用密封圈14可以使得密封皮碗3与储油壶体20的内壁形成过盈配合,以此来解决储油壶的密封问题,在本发明中,优选密封圈14的材质为橡胶,不仅可以通过橡胶材质的柔性进行密封,而且还可以利用橡胶材质较为耐腐蚀的特性,增强储油壶盖的使用寿命。当然,对于密封圈14也可以采用金属或其他柔性材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0042]另外,从图2还可以看出,密封皮碗3的顶面内壁上设置有凸起皮圈15,凸起皮圈15与通气阀座2上的通气孔4相对应。由于密封皮碗3倒扣安装在通气阀座2的下方,凸起皮圈15与通气阀座2上的通气孔4相对应,可以在通气孔4和通气切缝13之间形成一个环绕空间,以此来保障从通气切缝13溢出的少量制动液可以存留在这个环绕空间内,当踩下制动踏板使得密封皮碗3上的通气切缝13张开时,存留在这个环绕空间内的制动液可以回流到储油壶内。由凸起皮圈15形成的这个环绕空间可以使得少量溢出的制动液不会四处飞溅,更加便于制动液的回流,在减少溢出的制动液通过通气孔4向外渗漏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储液壶的密封可靠性。
[0043]如图3和图4所示,在通气阀座2上的第一环形板5的半径为5.0mm?5.2mm,第二环形板6的半径为8.5mm?8.7mm,第三环形板7的半径为12.5mm?12.7mm,而位于三个环形板之间的第一储液槽8的深度为5.7mm?5.9mm,第二储液槽9的深度为10.4mm?10.6mm,第三储液槽10的深度为7.0mm?7.2mm。三个不同半径的环形板可以使得通气阀座2上形成三个储液槽,利用环形板可以将挥发气化的少量制动液迅速冷却液化,并且利用不同深度的三个储液槽将液化后的制动液存留在通气阀座2内,而不会向储液壶外溢出,增加储液壶的整体密封性,同时减少制动液的损失,增加制动的可靠性。当然,环形板的位置和储液槽的深度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结构的制动液储液壶进行调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0044]另外,在图3中可以看出,第三环形板7的顶端设置有翻边16,翻边16与盖头I的内壁相配合连接。利用翻边16可以使得通气阀座2与盖头I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增加储油壶盖的整体密封性,并且便于拆卸和维修。
[0045]如图3所示,第一环形板5上设置有第一切口 17,第二环形板6上设置有第二切口18,第三环形板7上设置有第三切口 19,且第一切口 17和第二切口 18均为两个,对称设置于通气阀座2的切线上;第三切口 19为四个,呈十字交叉设置在通气阀座2的切线上,第三切口 19中的两个与第一切口 17和第二切口 18位于同一切线上;同时第一切口 17、第二切口 18和第三切口 19的深度均为3.9mm?4.1mm。三个切口的主要作用是使得液化后的制动液能够流入不同的储液槽内,三个切口位于同一条切线上,可以方便加工制造,减少制造成本。
[0046]本发明的制动液储油壶盖可以应用在汽车制动领域上,清洗或润滑等其他领域使用的储油壶在符合安装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本发明对储油壶盖进行改进。
[0047]虽然本发明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发明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动液储油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盖头、通气阀座和密封皮碗;所述盖头与所述通气阀座卡接;所述密封皮碗过盈安装在所述通气阀座上; 所述通气阀座的上表面沿轴心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通气孔、第一环形板、第二环形板和第三环形板;所述通气孔和所述第一环形板之间形成第一储液槽,所述第一环形板和所述第二环形板之间形成第二储液槽,所述第二环形板和所述第三环形板之间形成第三储液槽;所述通气孔的下部设置有圆槽,所述圆槽与所述密封皮碗之间形成储液空间; 所述密封皮碗的上表面沿轴心切线设置有通气切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液储油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切缝的长度为4.9臟?5.1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液储油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皮碗的外侧面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储油壶体的内壁相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液储油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皮碗的顶面内壁上设置有凸起皮圈,所述凸起皮圈与所述通气阀座上的所述通气孔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液储油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板的半径为5.0111111?5.2111111,所述第二环形板的半径为8.5111111?8.7111111,所述第三环形板的半径为12.5臟?12.7臟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液储油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液槽的深度为5.7臟?5.9臟,所述第二储液槽的深度为10.4臟?10.6臟,所述第三储液槽的深度为7.0臟?7.2臟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液储油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环形板的顶端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盖头的内壁相配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液储油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板上设置有第一切口,所述第二环形板上设置有第二切口,所述第三环形板上设置有第三切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动液储油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口和所述第二切口均为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通气阀座的切线上;所述第三切口为四个,呈十字交叉设置在所述通气阀座的切线上;所述第三切口中的两个与所述第一切口和所述第二切口位于同一切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动液储油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口、所述第二切口和所述第三切口的深度均为3.9臟?4.1臟。
【文档编号】B60T17/06GK104494592SQ201410798691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9日
【发明者】陈伟, 解海龙, 谢飞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