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风窗除雾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9974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风窗除雾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风窗除雾装置及汽车,涉及汽车领域。该装置应用于一汽车,包括:设置于后风窗周边的除雾窗本体;其中,所述除雾窗本体包括:用于引导气流流向的风道;设置于所述风道一端的进风口;设置于所述风道另一端的出风口;其中,所述出风口的面积大于所述进风口的面积,且所述出风口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将所述风道内气流分离成多股的气流分离板。本实用新型的后风窗除雾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车辆在车内外温差较大湿度较大的环境,易出现车窗凝雾从而影响到驾驶员观察车后方道路状况的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后风窗除雾装置及汽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后风窗除雾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后风窗是为了驾驶员在高速行车或者倒车过程中观察车后方状况的一个窗户,通过车内后视镜可以透过后风窗观察车辆后方路况。但到车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往往会由于车辆内外温度不一致导致后风窗凝雾,造成后风窗被雾气覆盖。如图1所示,车辆在运行过程中车辆顶部都会有高速气流7通过,后风窗8的位置可能会形成空气湍流9造成后风窗8温度下降,后风窗8车外侧温度低于车内侧温度,由于雨天环境湿度较大,造成车窗凝雾,两厢轿车与三厢轿车该位置环境相似。从而驾驶员视线受阻无法清楚了解车辆后方的环境,这就存在了 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后风窗除雾装置及汽车,实现清除后风窗凝雾的功能。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风窗除雾装置,应用于一汽车,包括:
[0005]设置于后风窗周边的除雾窗本体;
[0006]其中,所述除雾窗本体包括:
[0007]用于引导气流流向的风道;
[0008]设置于所述风道一端的进风口 ;
[0009]设置于所述风道另一端的出风口 ;
[0010]其中,所述出风口的面积大于所述进风口的面积,且所述出风口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将所述风道内气流分离成多股的气流分离板。
[0011]其中,所述出风口为分段结构或者和所述后风窗形状相同的周圈结构。
[0012]其中,所述后风窗除雾装置还包括:
[0013]设置于所述风道内且位于所述出风口处,与所述汽车的电源连接的电加热元件。
[0014]其中,所述气流分离板通过转轴与所述除雾窗本体连接。
[0015]其中,所述进风口连接鼓风机、空调管或独立制冷制热装备。
[0016]本实用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后风窗,还包括上述的后风窗除雾装置,其中,所述后风窗除雾装置设置于所述后风窗一侧或绕所述后风窗周边设置。
[00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风窗除雾装置,除雾窗本体设置于后风窗周边,气流通过出风口时,除雾窗内的气流分离板将气流进行分离,并控制其以一特定方向吹向后风窗,利用气流循环和压力空气循环作用,降低后风窗车内侧玻璃表面温度,改变玻璃表面凝雾环境,解决后风窗凝雾现象,提升驾驶安全性能,降低行车风险和倒车便利性。同时,也可以实现车内空气循环,改善车内空气质量,避免凝雾对驾驶员视线的影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表示车辆运行过程中气流示意图;
[0020]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风窗除雾装置示意图;
[0021]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风窗除雾装置在车辆上的应用示意图;
[0022]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风窗除雾装置的加热元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车辆在车内外温差较大湿度较大的环境,易出现车窗凝雾从而影响到驾驶员观察车后方道路状况的问题,提供一种后风窗除雾装置,实现清除后风窗凝雾的功能。
[0025]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风窗除雾装置,应用于一汽车,包括:
[0026]设置于后风窗周边的除雾窗本体I ;
[0027]其中,所述除雾窗本体I包括:
[0028]用于引导气流流向的风道2 ;
[0029]设置于所述风道2 —端的进风口 3 ;
[0030]设置于所述风道2另一端的出风口 4 ;
[0031]其中,所述出风口 4的面积大于所述进风口 2的面积,且所述出风口 4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将所述风道2内气流分离成多股的气流分离板5。
[0032]由于气流分离板5设置在除雾窗本体I的出风口 4内,与出风口的外壁呈一定角度设置,这样在后风窗出现凝雾时,就可通过启动上述装置,在气流通过出风口 4时,气流分离板5将气流进行分离,并控制其方向吹向后风窗,利用气流循环和压力空气循环作用,降低后风窗车内侧玻璃表面温度,改变玻璃表面凝雾环境,解决后风窗凝雾现象,提升驾驶安全性能,降低行车风险和倒车便利性。同时,也可以实现车内空气循环,改善车内空气质量,避免凝雾对驾驶员视线的影响。
[0033]一般而言,不同型号汽车的后风窗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有的汽车在后风窗周围会设置有一些其他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后风窗除雾装置,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出风口为分段结构或者和所述后风窗形状相同的周圈结构。这样,可以按照实际需求来设置除雾窗的结构及分布,与后风窗形状相同的周圈结构可以更大程度的完成凝雾的清除工作,而分段式的结构,可以避开其他设备的位置进行设置,提高空间利用率。如图3所示,给出了一种应用示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分段结构的后风窗除雾装置10设置在后风窗的下方,将风道内的气流分离形成多股气流完成后风窗的除雾工作。
[0034]众所周知,清除凝雾时,最好是全面的清除,最大范围的恢复驾驶员的可视区,因此,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后风窗除雾装置,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气流分离板均匀设置于除雾窗处。这样,分布均匀的出风口会对后风窗的凝雾进行同时的、全面的清除,保证获得最大的可视区。当然,本实用型性的后风窗除雾装置也可以如图2所示,中间两气流分离板的间距较其他间距要大上一些,即加大后风窗中部位置的除雾力度,虽然首先除去了小范围的凝雾获得的可视区较小,但由于耗时较短,同时也就保证了驾驶安全性。除了上述的两种分布,也可根据具体后风窗结构来安排,通过实验获得最好的气流分离板的设置距离与角度,达到完美的具有针对性的除雾效果。但是,不论如何排布,都要保证气流的运动方向朝向后风窗玻璃,以便能够破坏后风窗凝雾环境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后风窗凝雾现象。
[0035]应该了解到,冷风是不易除去后风窗上的雾气的,所以,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后风窗除雾装置,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
[0036]设置于所述风道内且位于所述出风口处,与所述汽车的电源连接的电加热元件6。
[0037]如此,在电加热元件6通过电源线601与汽车电源连通后,就会对出风口处的气流进行加热,出风口吹出热风到后风窗上,由于温度的上升,后风窗上的凝雾会很快被除去,提高了除雾效率。
[0038]应该知道的是,固定的气流方向会造成气流吹到范围之间出现不能被吹到,后风窗上会出现间隔性的凝雾区,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因此,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后风窗除雾装置,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气流分离板通过转轴与所述除雾窗本体连接。
[003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流分离板通过转轴连接到除雾窗本体上,而转轴连接一电机。需要除雾时,开启电机就可以通过控制转轴来控制气流分离板的转动,进一步来控制气流的方向,将气流吹向原来不能到达的范围,扩大除雾范围。
[0040]当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气流分离板的宽度及可转动的角度不是任意设置的,需要根据实验与研究在保证除雾功能的范围内设定的。优选的,在电机停止工作后,气流分离板转动到与出风口在同一平面位置时能够将出风口封闭,避免杂物进入风管或进风口造成堵塞的问题,而除雾时会在一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
[004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鼓风机、空调管或独立制冷制热装备的进风口。一般情况下,汽车车内的鼓风机,空调或独立制冷制热装备都会包含空气过滤装置,因此,该后风窗除雾装置通过后风窗出风口可有效过滤车内空气中悬浮颗粒以及雨天状况的湿气,使得车内湿度降低,凝雾条件不足。
[004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风窗除雾装置,通过在后风窗周围增加空气出风口,利用气流循环和压力空气循环作用,降低后风窗车内侧玻璃表面温度,改变玻璃表面凝雾环境,解决后风窗凝雾现象,提升驾驶安全性能,降低行车风险和倒车便利性。同时,也可以实现车内空气循环,改善车内空气质量。
[0043]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后风窗,还包括上述的后风窗除雾装置,其中,所述后风窗除雾装置设置于所述后风窗一侧或绕所述后风窗周边设置。该汽车能够通过所述的后风窗除雾装置除去后风窗的凝雾,避免凝雾阻碍驾驶员的后视视线。
[0044]需要说明的是,该汽车是包括上述后风窗除雾装置的汽车,后风窗除雾装置的实现方式适用于该汽车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0045]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后风窗除雾装置,应用于一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于后风窗周边的除雾窗本体; 其中,所述除雾窗本体包括: 用于引导气流流向的风道; 设置于所述风道一端的进风口; 设置于所述风道另一端的出风口; 其中,所述出风口的面积大于所述进风口的面积,且所述出风口内设置有多个用于将所述风道内气流分离成多股的气流分离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风窗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为分段结构或者和所述后风窗形状相冋的周圈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风窗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风窗除雾装置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风道内且位于所述出风口处,与所述汽车的电源连接的电加热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风窗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分离板通过转轴与所述除雾窗本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风窗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连接鼓风机、空调管或独立制冷制热装备。
6.一种汽车,包括后风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后风窗除雾装置,其中,所述后风窗除雾装置设置于所述后风窗一侧或绕所述后风窗周边设置。
【文档编号】B60S1/54GK203713825SQ201420032026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7日
【发明者】高君杰, 顾镭, 乔军平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