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部运输与储物空间可变式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2904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后部运输与储物空间可变式车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后部运输与储物空间可变式车身结构,将汽车车身后部储物空间部分的顶棚、D柱与车尾后门的窗体部分构成与车身其他部分相对独立的一个可活动的部件,即车身后部箱体覆盖件,此部件通过位于汽车顶棚和车窗下沿的、可以产生滑动位移的连接部件与车身其他部分相连接,并因此可以相对于车身其它部分沿轴向滑动位移。通过该部件的前后移动来实现汽车的后部运输与储物空间在封闭式箱体与敞开式箱体之间的转换。
【专利说明】一种汽车后部运输与储物空间可变式车身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工程领域,涉及一种汽车车身结构,特别是一种使汽车后部运输与储物空间样式和功能可以改变的车身箱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越来越多的进入家庭消费,家庭使用者对汽车的运输与储物功能提出了多种要求,例如:日常上下班、购物、郊游、搬家和偶尔运输大件货物。目前现有家用汽车后部箱体结构都是采用某种固定、不可改变空间尺寸与样式的结构,这种固定式的汽车后部储物空间结构很难同时满足家庭使用者在各种情况下的不同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改变的汽车车身后部箱体结构。用以实现汽车后部运输与储物空间在封闭式箱体与敞开式箱体之间的转换,以便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将其快速改变成所需的车型样式。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覆盖汽车车身后部储物空间部分的顶棚、D柱与车尾后门的窗体部分作为与其他车身部分相对独立的一个结构部件,即:后部箱体覆盖件。这个后部箱体覆盖件与车身的其他部分通过位于汽车顶棚和车窗下沿的、可以产生滑动位移的连接部件相连接。
[0005]使后部箱体覆盖件与车身其他部分能够产生滑动位移的连接部件,可以采用滚轮、滚珠、悬挂等滑轨形式,这个连接部件使后部箱体覆盖件可以沿车身轴向方向在轨道上滑动。
[0006]车尾后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即车尾后门的窗体部分通过转轴连接在后部顶棚后端,成为后部箱体覆盖件的一部分,可随后部箱体覆盖件一起滑动并可以开合;车尾后门下半部分与车尾固定,或者通过转轴与车尾下端连接,可以开合。
[0007]在车身的C柱与D柱之间的车窗部分可以向下收缩进车身两侧,或者可以直接从车身上拆卸下来和再安装上去。
[0008]车身前部设有卡锁装置,后部箱体覆盖件移动到C柱与D柱贴合位置时,卡锁装置与后部箱体覆盖件上对应的装置可互相扣住锁死。
[0009]车身前部设有卡锁装置,后部箱体覆盖件移动到D柱与车尾重合、车尾后门上半部分与车尾后门下半部分对齐位置时,卡锁装置与后部箱体覆盖件上对应的装置可互相扣住锁死。
[0010]汽车后排座椅后部设有挡板,该挡板设计成固定式,当后部箱体覆盖件移动到C柱与D柱贴合位置时,该挡板与车尾后门的窗体部分闭合,把前部乘坐仓与后部货物仓分隔开。
[0011]汽车后排座椅后部设有挡板,该挡板设计成活动式,包括旋转式、伸缩式、拆卸式,当后部箱体覆盖件移动到C柱与D柱贴合位置时,该挡板与车尾后门的窗体部分闭合,把前部乘坐仓与后部货物仓分隔开。
[0012]将后部箱体覆盖件沿轨道向后滑动到D柱与车尾重合、车尾后门上半部分与车尾后门下半部分对齐的位置,并通过卡锁装置固定。然后将C、D柱间的车窗向上伸出或安装好。此时车身后部的储物空间形成封闭式结构。
[0013]将C、D柱间的车窗向下缩进车身两侧或拆卸下来,将后部箱体覆盖件沿轨道向前滑动到C柱与D柱贴合的位置,并通过卡锁装置固定。车尾后门上半部分与后排座椅后部的挡板闭合,把前部乘坐仓与后部货物仓分隔开。此时车身后部的储物空间形成敞开式结构。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快速方便的转换车身后部储物空间结构,可以实现单辆车的后部储物空间在封闭式与敞开式之间转换,可以实现不同的储物与运输功能,从而满足消费者更多样的使用需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后部箱体覆盖件与车身其余部分分离时的部件结构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结构分别处于封闭式与敞开式状态时的侧视示意图。
[0017]图中1:后部箱体覆盖件,2:车身其余部分,3:C、D柱间的车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图所示:图1中,后部箱体覆盖件I包括车身后半部分顶棚18与D柱15,车尾后门的窗体部分13通过轴14与车身后半部分顶棚18的尾部连接。
[0019]图1是后部箱体覆盖件I与车身其余部分2分尚时的不意图。安装时后部箱体覆盖件I可以按方向a,通过滑轨11与滑轨21、滑轨12与滑轨22与车身其余部分2连接在一起,从而后部箱体覆盖件I可以沿车身轴向向前方向b和向后方向c滑动。
[0020]车窗3可以向下缩进车身两侧或被拆卸下来,本实施例中采用向下缩进车身内的设计方案。车窗3可沿方向d上下移动,移动上限为车窗上沿到达线e,即与后部箱体覆盖件I的车顶完全闭合;移动下限为车窗下沿到达线f,即车窗3完全缩入车体内。
[0021]如图2所示:当车身结构处于I状态时,后部箱体覆盖件I沿轨道向后滑动到D柱15与车尾重合的位置。后部箱体覆盖件I上的卡锁装置16与车身其余部分2上对应的卡锁装置26扣住锁死,防止在行车时后部箱体覆盖件I产生滑动。车尾后门上半部分13与车尾后门下半部分23闭合,当需要开合车尾后门时,车尾后门上半部分13可以绕轴14旋转开合、车尾后门下半部分23可以绕轴24旋转开合。车窗3上移到达线e,与后部箱体覆盖件I的车顶下沿闭合。此时车身后部储物空间形成一个封闭式箱体。
[0022]如图2所示:当车身结构处于II状态时,车窗3下移到达线f,完全缩入两侧车体。然后后部箱体覆盖件I沿轨道向前滑动到D柱15与C柱25贴合的位置。后部箱体覆盖件I上的卡锁装置17与车身其余部分2上对应的卡锁装置26扣住锁死,防止在行车时后部箱体覆盖件I产生滑动。车尾后门上半部分13与第二排座椅后部的挡板27闭合,挡板27可以设计成活动形式,包括旋转式、伸缩式、拆卸式等,本实施例中采用通过轴28旋转的样式。此时车身后部储物空间变为敞开式。
[0023]本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精神做举例说明,其中所披露的部件的改变是可能的,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本实施例的替换和等效的各种部件是公知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中车身结构与关系的本质特征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各部分可以采用其他连接、固定形式,以及对各部件、材料、位置、比例的替换与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后部运输与储物空间可变式车身结构,其特征是:汽车车身后部储物空间部分的顶棚、D柱与车尾后门的窗体部分构成与车身其他部分相对独立的一个可活动的部件,即后部箱体覆盖件,此部件通过位于汽车顶棚和车窗下沿的、可以产生滑动位移的连接部件与车身其他部分相连接,并因此可以相对于车身其它部分沿轴向进行滑动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部运输与储物空间可变式车身结构,其特征是:车尾后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即车尾后门的窗体部分通过转轴连接在后部顶棚后端,成为后部箱体覆盖件的一部分,可随后部箱体覆盖件一起滑动并可以开合,下半部分与车尾固定,下端通过转轴连接并可以开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部运输与储物空间可变式车身结构,其特征是:车身C柱与D柱之间的车窗可以向下收缩进两侧的车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部运输与储物空间可变式车身结构,其特征是:车身C柱与D柱之间的车窗可以直接从车身上拆卸下来以及再安装上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部运输与储物空间可变式车身结构,其特征是:车身前部设有卡锁装置,后部箱体覆盖件移动到C柱与D柱贴合位置时,卡锁装置与后部箱体覆盖件上对应的装置可互相扣住锁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部运输与储物空间可变式车身结构,其特征是:车身前部设有卡锁装置,后部箱体覆盖件移动到D柱与车尾重合、车尾后门上半部分与车尾后门下半部分对齐的位置时,卡锁装置与后部箱体覆盖件上对应的装置可互相扣住锁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部运输与储物空间可变式车身结构,其特征是:汽车后排座椅后部设有挡板,该挡板设计成固定式,当后部箱体覆盖件移动到C柱与D柱贴合位置时,该挡板与车尾后门的窗体部分闭合,把前部乘坐仓与后部货物仓分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部运输与储物空间可变式车身结构,其特征是:汽车后排座椅后部设有挡板,该挡板设计成活动式,包括旋转式、伸缩式、拆卸式,当后部箱体覆盖件移动到C柱与D柱贴合位置时,该挡板与车尾后门的窗体部分闭合,把前部乘坐仓与后部货物仓分隔开。
【文档编号】B60R5/04GK204124203SQ201420179481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5日
【发明者】于海洋, 付黎明, 李绪明 申请人:于海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