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轨电车触线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7435阅读:2256来源:国知局
无轨电车触线网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轨电车触线网结构。其包括两条第一供电触线,其特征在于,对应每条第一供电触线设有至少一条第二供电触线,所述至少一条第二供电触线通过若干导电夹紧组件夹持固定在第一供电触线的上方。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实用的特点,在有效提升触线网输、送电能力的同时,不会对无轨电车的营运造成影响,而且大量节省了增建电车整流站的资金投入以及避免了因增设埋地供电馈线电缆而受市政路面开挖的限制。
【专利说明】无轨电车触线网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轨电车触线网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电车触线网作为电车供电输送网络,为城市无轨电车线路的正常营运提供了电能和供电支撑。但随着城市无轨电车的发展,尤其是在广州市全面实现电车空调化后,电车供电网的供电压力、供电负荷日益增大,使无轨电车线路密集和比较集中的路段、区域的触线网供电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如经常出现过载掉闸、触线网末端电压不足等,给无轨电车的正常营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一般可采用增建电车整流站或增设埋地供电馈线电缆的方式解决,但存在耗资较大以及报建审批难度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无轨电车触线网结构,以有效提高无轨电车触线网的供电能力。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无轨电车触线网结构,包括两条第一供电触线,其特征在于,对应每条第一供电触线设有至少一条第二供电触线,所述至少一条第二供电触线通过若干导电夹紧组件夹持固定在第一供电触线的上方。
[0006]作为优选,对应每条第一供电触线设有一条第二供电触线。
[0007]作为优选,每个导电夹紧组件包括:一导电夹紧座,其上对应所述第一供电触线设有第一夹持部和对应所述第二供电触线设有第二夹持部;一支撑架片,其通过螺丝将第二供电触线夹持在所述导电夹紧座的第二夹持部中;和一小夹板,其通过螺丝将第一供电触线夹持在所述导电夹紧座的第一夹持部中。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供电触线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供电触线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0009]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实用的特点,在有效提升触线网输、送电能力的同时,不会对无轨电车的营运造成影响,而且大量节省了增建电车整流站的资金投入以及避免了因增设埋地供电馈线电缆而受市政路面开挖的限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
[0013]I一第一供电触线;2—第二供电触线;3—导电夹紧组件;31—导电夹紧座;311—第一夹持部;312—第二夹持部;32—支撑架片;321—MlO螺丝;33—小夹板;331—M14内六角铜螺丝。
[0014]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轨电车触线网结构,主要由两条第一供电触线1、两条第二供电触线2和若干导电夹紧组件3组成。
[0016]两条第一供电触线I按常规水平相互平行架设,构成常规无轨电车触线网的正、负触线。两条第二供电触线2的横截面形状与第一供电触线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并分别通过若干导电夹紧组件3设置在一条供电触线I的正上方。其中,每个导电夹紧组件主要由一个导电夹紧座31、支撑架片32和小夹板33组成。导电夹紧座31上设有第一夹持部311和第二夹持部312。支承架片32通过MlO螺丝321将第二供电触线2的线体夹持固定在导电夹紧座31的第二夹持部312中。小夹板33通过M14内六角铜螺丝331将第一供电触线I的线体夹持固定在导电夹紧座31的第一夹持部311中。
[0017]一般无轨电车供电触线的截面为80?100mm2,其载流能力有限,本实施例是在常规触线上叠加一对截面相同的触线,使其供电截面增大I倍,从而大大提升了无轨电车触线网的供电能力。
【权利要求】
1.无轨电车触线网结构,包括两条第一供电触线,其特征在于,对应每条第一供电触线设有至少一条第二供电触线,所述至少一条第二供电触线通过若干导电夹紧组件夹持固定在第一供电触线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轨电车触线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对应每条第一供电触线设有一条第二供电触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轨电车触线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导电夹紧组件包括: 一导电夹紧座,其上对应所述第一供电触线设有第一夹持部和对应所述第二供电触线设有第二夹持部; 一支撑架片,其通过螺丝将第二供电触线夹持在所述导电夹紧座的第二夹持部中;和 一小夹板,其通过螺丝将第一供电触线夹持在所述导电夹紧座的第一夹持部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无轨电车触线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电触线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供电触线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文档编号】B60M1/12GK203995750SQ201420393935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6日
【发明者】冯伟强, 李析, 张文栋, 黄建华, 黄英武 申请人:广州市电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