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商务客车的扶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2653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用于商务客车的扶手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商务客车的扶手机构。该扶手机构包括扶手本体,所述的扶手本体自上向下设有用于成人抓扶的第一抓扶杆、用于成人与儿童共同抓扶的第二抓扶杆以及用于儿童抓扶的第三抓扶杆,所述的扶手本体及第一、第二、第三抓扶杆整体成型,且扶手本体通过设置在扶手本体侧部的固定座与车门前端的车身骨架相固定。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设有儿童抓扶杆、成人抓扶杆及儿童与成人共用的抓扶杆,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群,同时采用扶手侧部固定的方式,有效缩短了扶手固定点与扶手安装最高点的距离,提高了扶手使用的稳定性。
【专利说明】用于商务客车的扶手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扶手机构,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商务客车的扶手机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国内客车市场中,已相继开发出公交、客运、旅游、团体等车型,整体市场处于平稳饱和状态。其中,越来越多的客户在车型选择上,更倾向于功能性更强、用途更广泛的车型一一MPB (多功能商务客车)。虽然更多的多功能商务客车相继投放市场,但产品功能仍然不完善。由于多功能商务客车可以作为支线客运、短途旅游及公司交通车等使用,面对的人群也较为广泛,所有现有的简单的客运车扶手或公交车扶手已无法满足多功能商务客车车型的功能要求,多功能商务客车市场需要开发出一款专用的扶手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商务客车的扶手机构,该扶手机构可适用于儿童、老人和成人。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该扶手机构包括扶手本体,所述的扶手本体自上向下设有用于成人抓扶的第一抓扶杆、用于成人与儿童共同抓扶的第二抓扶杆以及用于儿童抓扶的第三抓扶杆,所述的扶手本体及第一、第二、第三抓扶杆整体成型,且扶手本体通过设置在扶手本体侧部的固定座与车门前端的车身骨架相固定。
[0005]所述的扶手本体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第二竖杆,所述第一、第二竖杆的底端向同侧弯曲并分别通过两个固定座与车门前端的车身骨架相固定,第一、第二竖杆上还设有两个与车门前端的车身骨架相固定的固定座,所述的第一、第二竖杆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第三抓扶杆,所述的第三抓扶杆倾斜设置,且第三抓扶杆与第二竖杆相固定的点高于第三抓扶杆与第一竖杆相固定的点。
[0006]所述的第一竖杆的顶端向第二竖杆的方向倾斜设有第二抓扶杆,所述的第二竖杆的顶端连接有连续弯折的连接杆,所述的第二抓扶杆与连接杆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第一抓扶杆,所述的第一抓扶杆包括水平方向设置的平杆,及设置在平杆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抓扶杆及连接杆的斜杆及竖杆。
[0007]所述的第一抓扶杆向远离车门前座椅的一侧弯曲,以避让车门前座椅。
[0008]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设有儿童抓扶杆、成人抓扶杆及儿童与成人共用的抓扶杆,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群,同时采用扶手侧部固定的方式,有效缩短了扶手固定点与扶手安装最高点的距离,提高了扶手使用的稳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0]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1]图3是图1的左视图;
[001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001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5]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用于商务客车的扶手机构,该扶手机构包括扶手本体1,扶手本体I自上向下设有用于成人抓扶的第一抓扶杆2、用于成人与儿童共同抓扶的第二抓扶杆3以及用于儿童抓扶的第三抓扶杆4,扶手本体I及第一、第二、第三抓扶杆2、3、4整体成型,且扶手本体I通过设置在扶手本体I侧部的固定座5与车门前端的车身骨架相固定。也就是成人抓扶的区域在最上方,其设计高度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成人抓扶;再往下是共用区,可以给一些身材较为矮小的成人或者身高介于儿童与成人之间的青少年以及老人提供抓扶位置;最下端是特设的儿童抓扶区,儿童通过抓扶这个位置的扶手,可以保证在没有大人的带领下也可以安全的上下车,第一、第二、第三抓扶杆设置的位置,是在设计初期采集了使用人群上下车必要的抓扶点,并将这些抓扶点集成到此扶手机构上,可供以上人群使用。
[0016]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扶手本体I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第二竖杆11、12,第一竖杆设置在低踏步上,第二竖杆设置在较高位置的踏步上,第一、第二竖杆11、12的底端向同侧弯曲并分别通过两个固定座5与车门前端的车身骨架相固定,第一、第二竖杆11、12上还设有两个与车门前端的车身骨架相固定的固定座5,即第一、第二竖杆上分别设置两个固定座,一共设置四个固定座与车身骨架相固定,采用这种侧面固定的方式,是利用了全承载车身骨架的优势,有效缩短扶手固定点与扶手安装最高点的距离,根据杠杆原理,可以减少受力点与固定点之间的距离,以此来提高扶手长期使用的稳定性,优化结构受力点,提高扶手机构长期使用的稳定性。第一、第二竖杆11、12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第三抓扶杆4,第三抓扶杆4倾斜设置,且第三抓扶杆4与第二竖杆12相固定的点高于第三抓扶杆4与第一竖杆11相固定的点,也就是第三抓扶杆倾斜的与乘客上车的方向一致,即从低踏步向高踏步方向倾斜。
[0017]进一步的,第一竖杆11的顶端向第二竖杆12的方向倾斜设有第二抓扶杆3,第二竖杆12的顶端连接有连续弯折的连接杆13,也就是扶手本体包括了第一、第二竖杆及与第二竖杆相连的连接杆,第二抓扶杆3与连接杆13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第一抓扶杆2,第一抓扶杆2包括水平方向设置的平杆21,及设置在平杆21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抓扶杆3及连接杆13的斜杆22及竖杆23,也就是平杆的一端设有垂直于它的竖杆,竖杆与连接杆相连,平杆的另一端设有连接第二抓扶杆的斜杆。
[0018]进一步的,第一抓扶杆2向远离车门前座椅的一侧弯曲,以避让车门前座椅。即在设计时,将扶手机构的上端也就是第一抓扶杆自由向后延伸弯曲,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腾出乘客乘坐空间,主动避让中门前座椅,提高车内空间的使用率,第一抓扶杆的曲线走向及整体结构,随乘客上车动作的方向往车内方向延伸,乘客在上下车过程中,如图5所示,相继经过第二抓扶杆和第一抓扶杆,整体抓扶动作更具连贯性,在乘客到达车厢内部时,仍有扶手可供的点高于第三抓夫,提高了乘客上下客的舒适性。
[00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采集不同人群在上车时的必要抓扶点,并将这些抓扶点集中到此扶手机构上,使本扶手机构适用于各类人群;同时通过侧面固定的方式,缩短受力点与固定点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扶手安装的稳定性;再通过扶手机构上端向后的自由弯曲,主动避让车门前座椅,充分考虑了车门前乘客的乘坐空间,保证了乘客乘坐与上下车过程中的舒适、安全。
[0020]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商务客车的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扶手机构包括扶手本体(1),所述的扶手本体(I)自上向下设有用于成人抓扶的第一抓扶杆(2)、用于成人与儿童共同抓扶的第二抓扶杆(3)以及用于儿童抓扶的第三抓扶杆(4),所述的扶手本体(I)及第一、第二、第三抓扶杆(2、3、4)整体成型,且扶手本体(I)通过设置在扶手本体(I)侧部的固定座(5 )与车门前端的车身骨架相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手本体(I)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第二竖杆(11、12),所述第一、第二竖杆(11、12)的底端向同侧弯曲并分别通过两个固定座(5)与车门前端的车身骨架相固定,第一、第二竖杆(11、12)上还设有两个与车门前端的车身骨架相固定的固定座(5),所述的第一、第二竖杆(11、12)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第三抓扶杆(4),所述的第三抓扶杆(4)倾斜设置,且第三抓扶杆(4)与第二竖杆(12)相固定的点高于第三抓扶杆(4)与第一竖杆(11)相固定的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竖杆(11)的顶端向第二竖杆(12)的方向倾斜设有第二抓扶杆(3),所述的第二竖杆(12)的顶端连接有连续弯折的连接杆(13),所述的第二抓扶杆(3)与连接杆(13)之间设有连接两者的第一抓扶杆(2),所述的第一抓扶杆(2)包括水平方向设置的平杆(21),及设置在平杆(21)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抓扶杆(3 )及连接杆(13 )的斜杆(22 )及竖杆(23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抓扶杆(2)向远离车门前座椅的一侧弯曲,以避让车门前座椅。
【文档编号】B60N3/02GK204196751SQ201420632970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9日
【发明者】汪阳, 周廷淼, 吴东, 陆宇, 吴祖川, 吴和平 申请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