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钢丝胎体反包外延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3984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钢丝胎体反包外延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钢丝胎体反包外延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属于无内胎子午线轮胎【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胎体反包端头外延到轮胎外表面,其位置在轮辋轮廓边缘曲线和轮胎水平轴位置之间,端头的设计有两种方式:1、胎体反包端头超出轮胎外表面,轮胎外表面轮廓无凹槽;2、在轮胎外轮廓上设计一光滑凹槽,端头置于凹槽之中。本发明使用钢丝包布保护胎体钢丝,并将胎体帘布反包端头外延到轮胎外表面,从而避免了轮胎胎圈部位在胎体反包端头部位的刚度突变,从根本上解决了轮胎中橡胶材料在胎体帘布反包端头的应力集中,很好地解决了胎体帘布反包端头的破坏问题,从而延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1.3~1.8倍。
【专利说明】一种全钢丝胎体反包外延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全钢丝胎体反包外延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属于无内胎子午线轮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普通的具有钢丝包布的全钢丝子午线无内胎轮胎其胎体反包端头都置于胎圈部位橡胶材料内部,由于钢丝材料与橡胶材料的杨氏模量相差很大,这种结构会导致轮胎胎圈部位的刚度突变。而轮胎行驶时,胎圈部位会发生反复的曲挠变形,刚度的突变会使橡胶材料变形不均匀,在胎体反包端头部位出现应力集中,橡胶材料应力应变幅度增大,胎圈部位在轮胎工作过程中热量积累增多,较高的温度和较大的应力应变导致轮胎胎体反包端头部位的橡胶材料发生破坏,极大的降低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即由于钢丝材料与橡胶材料的杨氏模量相差很大,这种结构会导致轮胎胎圈部位的刚度突变。而轮胎行驶时,胎圈部位会发生反复的曲挠变形,刚度的突变会使橡胶材料变形不均匀,在胎体反包端头部位出现应力集中,橡胶材料应力应变幅度增大,胎圈部位在轮胎工作过程中热量积累增多,较高的温度和较大的应力应变导致轮胎胎体反包端头部位的橡胶材料发生破坏,极大的降低了轮胎的使用寿命。进而提供一种全钢丝胎体反包外延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全钢丝胎体反包外延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
方案一,包括:胎体帘布、钢丝包布、钢丝包布反包端头和胎体反包端头,所述的胎体反包端头外延超出普通轮胎外轮廓曲线。
[0005]方案二,包括:胎体帘布、钢丝包布、钢丝包布反包端头和胎体反包端头,所述胎体反包端头放置在轮胎外轮廓曲线上的三段圆弧组成的凹槽内。
[0006]本发明的胎体反包端头外延到轮胎外表面,其位置在轮辋轮廓边缘曲线和轮胎水平轴位置之间,端头的设计有两种方式:1、胎体反包端头超出轮胎外表面,轮胎外表面轮廓无凹槽;2、在轮胎外轮廓上设计一光滑凹槽,端头置于凹槽之中。本发明使用钢丝包布保护胎体钢丝,并将胎体帘布反包端头外延到轮胎外表面,从而避免了轮胎胎圈部位在胎体反包端头部位的刚度突变,从根本上解决了轮胎中橡胶材料在胎体帘布反包端头的应力集中,很好地解决了胎体帘布反包端头的破坏问题,从而延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1.3-1.8倍。
[0007]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现有典型的具有钢丝包布的全钢丝无内胎子午线轮胎胎圈结构示意图;
图2为胎体帘布端头左端点和右端点不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全钢丝胎体反包外延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结构示意图(外轮廓无凹槽);图4为本发明全钢丝胎体反包外延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结构示意图(外轮廓有由三段圆弧组成的凹槽,胎体反包端头置于凹槽之中)。
[0009]图中的附图标记,I为胎体帘布,2为钢丝包布,3为钢丝包布反包端头,4为胎体反包端头,5为轮胎水平轴位置,6为轮辋轮廓边缘曲线弧的顶点,7为轮胎外轮廓曲线,8为三段圆弧组成的凹槽。
[00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12]实施例1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全钢丝胎体反包外延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包括:胎体帘布1、钢丝包布2、钢丝包布反包端头3和胎体反包端头4,所述的胎体反包端头4外延超出普通轮胎外轮廓曲线7。
[0013]所述的胎体反包端头4外延超出轮胎外轮廓曲线7为15~20mm。
[0014]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全钢丝胎体反包外延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包括:胎体帘布1、钢丝包布2、钢丝包布反包端头3和胎体反包端头4,所述胎体反包端头4放置在外轮廓上的三段圆弧组成的凹槽8内。
[0015]所述胎体反包端头4的右端点与轮胎外轮廓曲线7持平或低于轮胎外轮廓曲线7。
[0016]上述实施例是将胎体反包端头外延到轮胎外表面以外,胎体反包端头直接超出轮胎外表面,或者将胎体反包端头放置在轮胎外表面上的弧形凹槽内,这样避免了胎体反包端头在橡胶材料内部引起的刚度突变,从根本上杜绝了胎体反包端头引起的橡胶材料应力集中现象,解决了轮胎在胎体反包端头破坏的问题。
[0017]在本实施例设计时(参见图3),第一种方案,胎体反包端头4外延直接超出轮胎外表面(外轮廓),其胎体反包端头4的左端点与过轮辋轮廓边缘曲线弧的顶点6的水平线垂直距离为62mm,以胎体反包端头4的左端点为圆心做半径为1.5mm的圆,与普通轮胎外轮廓曲线7相切,以此确定了胎体反包端头4的左端点位置,通过胎体反包端头4的左端点与普通子午线轮胎的胎体反包端头左端点做半径为58_的圆弧与普通子午线轮胎的胎体反包轮廓相切,将上述所做圆弧向内平移胎体帘布层厚度,钢丝包布与胎圈其他部分与普通全钢丝无内胎子午线轮胎所包括的结构部件相同。
[0018]第二种方案,将胎体反包端头放置在轮胎外表面上的弧形凹槽内(参见图4),其右端点与过轮辋轮廓边缘曲线弧的顶点6的水平线垂直距离为59mm,以胎体反包端头4的右端点为圆心做半径为0.6mm的圆,与普通轮胎外轮廓曲线7相切,以此确定了胎体反包端头4的右端点位置;通过胎体反包端头4的右端点与普通子午线轮胎的胎体反包端头右端点做半径为46mm的圆弧与普通子午线轮胎的胎体反包轮廓相切,将上述所做圆弧向外平移,平移距离为胎体帘布层厚度,以此确定了胎体反包端头4的左端点;过以胎体反包端头4的右端点为圆心的圆与轮胎外轮廓曲线7相切的切点做此圆的切线,以胎体反包端头4的左端点为圆心做半径为0.8的圆,平移上述切线与此圆相切,过此切点做一半径为31mm的圆,圆心在切点的右侧并在上述切线的垂线上;然后,分别做两个圆弧平滑连接上述半径为31mm的圆与轮胎原始外轮廓,靠近水平轴位置的圆弧半径为30_,靠近胎圈部位的圆弧半径为22mm,以此光滑曲线形成的凹槽作为新轮胎的外表面轮廓;钢丝包布与胎圈其他部分与普通全钢丝无内胎子午线轮胎所包括的结构部件相同。
[001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发明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全钢丝胎体反包外延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包括:胎体帘布(1)、钢丝包布(2)、钢丝包布反包端头(3)和胎体反包端头(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胎体反包端头(4)外延超出轮胎外轮廓曲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钢丝胎体反包外延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胎体反包端头(4)外延超出轮胎外轮廓曲线(7)为15~20mm。
3.一种全钢丝胎体反包外延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包括:胎体帘布(1)、钢丝包布(2)、钢丝包布反包端头(3)和胎体反包端头(4),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反包端头(4)放置在轮胎外轮廓曲线(7)上的三段圆弧组成的凹槽(8)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钢丝胎体反包外延的无内胎子午线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反包端头(4)的右端点与轮胎外轮廓曲线(7 )持平或低于轮胎外轮廓曲线(7 )。
【文档编号】B60C15/04GK104494368SQ201510031985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5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5年1月22日
【发明者】王友善, 崔志博, 吴健, 粟本龙, 刘强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