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式蓄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948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式蓄电装置,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汽车,成了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汽车只有自带的蓄电装置,出现突发情况或者外出时没有应急蓄电装置很麻烦,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对生活享受需求的提升,自驾越来越盛行,现有的车载蓄电设备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车载式蓄电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车载式蓄电装置,通过横向支架的设置保证了折叠支架与太阳能电池板的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的多个安装孔,第三支撑杆可以随意组合实现角度调节,通过折叠支架的设置,方便携带,通过稳压器的设置,可以滤除谐波,稳定电压,太阳能电池板的设置,节能环保,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式蓄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底部设有横向支架和控制器,所述横向支架通过卡槽与太阳能电池板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支架与折叠支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折叠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均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通过安装孔实现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连接,所述控制器输出线与稳压器连接,所述稳压器与蓄电池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逆变装置与用电设备连接。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横向支架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底部的上端和下端,所述横向支架设有连接孔。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支撑杆通过选择不同安装孔组合调节角度。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杆折叠后置于第二支撑杆内侧。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电池为太阳能蓄电池。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车载式蓄电装置,通过横向支架的设置保证了折叠支架与太阳能电池板的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的多个安装孔,第三支撑杆可以随意组合实现角度调节,通过折叠支架的设置,方便携带,通过稳压器的设置,可以滤除谐波,稳定电压,太阳能电池板的设置,节能环保,随着汽车在生活中的普及,很适合随车携带,提供应急电源,为出行保驾护航,整个结构设计简单易实现,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车载式蓄电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车载式蓄电装置太阳能电池板底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车载式蓄电装置折叠支架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太阳能电池板;2-横向支架;3-卡槽;4-折叠支架;5-第一支撑杆;6-第二支撑杆;7-第三支撑杆;8-控制器;9-稳压器;10-蓄电池;11-逆变装置;12-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发明一种车载式蓄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底部设有横向支架2和控制器8,所述横向支架2通过卡槽3与太阳能电池板1固定连接,所述横向支架2与折叠支架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折叠支架4包括第一支撑杆5、第二支撑杆6和第三支撑杆7,所述第一支撑杆5和第二支撑杆6上均匀设有安装孔12,所述第一支撑杆5和第二支撑杆6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7通过安装孔12实现与第一支撑杆5和第二支撑杆6的连接,所述控制器8输出线与稳压器9连接,所述稳压器9与蓄电池10连接,所述蓄电池10通过逆变装置11与用电设备连接。所述横向支架2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1底部的上端和下端,所述横向支架2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三支撑杆7通过选择不同安装孔12组合调节角度,所述第一支撑杆5折叠后置于第二支撑杆6内侧,所述蓄电池10为太阳能蓄电池,所述横向支架2的设置起到固定太阳能电池板1的作用,同时作为与折叠支架4的连接载体,所述第三支撑杆7通过不同安装孔12组合根据情况选择适合的角度,保证合理利用资源,所述蓄电池10为太阳能蓄电池,最后通过逆变装置11与用电设备连接,保证连接效果,实现为蓄电池充电。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为一种车载式蓄电装置,工作时,太阳能电池板1通过卡槽3固定在横向支架2上,将第一支撑杆5、第二支撑杆6和第三支撑杆7取出,将第一支撑杆5和第二支撑杆6本身固定连接,再将第一支撑杆5和第二支撑杆6分别与横向支架2连接,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安装孔12将第三支撑杆7连接,将太阳能电池板1底部控制器8输出线依次与稳压器9和蓄电池10连接,这样就可以为蓄电池10充电了,最后通过逆变装置11与用电设备连接,可以作为应急电源为用电设备供电,整个结构设计简单易实现,且节能环保,适合推广使用。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