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车发动机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7849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三轮车发动机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三轮车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三轮车发动机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三轮车驱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同时由于内在的的扭矩变化和外部行驶路面的不平整带来的振动,都对发动机的安装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传统的安装方式是,发动机安装耳与托架进行焊接,无支撑结构,焊缝直接受力,容易导致托架变形和断裂损坏,安装可靠性差,减振效果也不好,乘坐舒适性大大降低,同时由于托架占用空间大,形状复杂,安装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三轮车发动机悬挂装置,该悬挂装置结构件与发动机外形相适应,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减振效果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

一种三轮车发动机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悬挂架、第二悬挂架、缓冲弹簧,连接螺栓,所述第一悬挂架的第一主体与发动机的一端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悬挂架的第二主体与发动机的另一端螺栓连接,所述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分别通过固定设置在两侧底部的第一底座、第二底座支撑在车架支座上且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第二底座分别与车架支座间设置缓冲弹簧,所述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均呈与发动机外形相适应的C字形,所述第一底座、第二底座均为平板周边翻边后形成的凹槽结构。

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的顶部还分别设置有垫板,且通过连接螺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垫板为弹性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悬挂架的第一主体为由两个呈C字形的第一侧板和连接在两个第一侧板凸边之间的第一背板围成,其横截面呈凹形结构,在所述两个第一侧板上均设置用于固定发动机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分别设置于第一侧板上的两端部。

作为优选,第二连接孔为长条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一侧板相互垂直,其端部为半圆形,所述第一底座的凹槽开口朝向缓冲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悬挂架的第一背板外侧还固定设置L形支架,且在该支架上设置固定孔。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孔为长条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悬挂架的第二主体由两个第二侧板和连接在两个第二侧板同一侧边之间的第二背板围成,且两个第二侧板另一侧边内凹形成C型凹陷部,所述第二主体横截面呈凹形结构,在所述两个第二侧板上均设置用于固定发动机的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的两端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连接孔为长条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底座包括呈平板状结构的主体,该主体两端部向同侧弯曲形成弯折部,所述第二底座从第二主体的第二背板嵌入第二主体内并与之固定连接,第二底座的两弯折部对称设置在第二主体的两侧,所述第二底座与第二侧板相互垂直,其端部为半圆形,所述第二底座的周边设置翻边,该翻边朝向缓冲弹簧。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通过与发动机外形相应的支架将发动机柔性连接到三轮车车架上,占用安装空间小,安装方便,减振效果好,整体结构可靠。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第一悬挂架(1)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的A-A视图;

图6为图3中的B-B视图;

图7为第二悬挂架(2)的主视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图9为图8中的C-C视图;

图10为图7中的D-D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附图10所示的三轮车发动机悬挂装置,包括第一悬挂架1、第二悬挂架2、缓冲弹簧3,连接螺栓5。

所述第一悬挂架1的第一主体11为由两个呈C字形的第一侧板111和连接在两个第一侧板111凸边之间的第一背板112围成,其横截面呈凹形结构,该C字形侧板及凹形结构与发动机外形相适应,充分利用空间,并与发动机安装支耳安装面结合良好。在所述两个第一侧板111上的两端部均设置用于固定发动机的第一连接孔12和第二连接孔13,所述第一悬挂架1的第一主体11与发动机的一端的支耳螺栓连接,为弥补加工误差便于安装,其中第二连接孔13为长条孔。所述第一悬挂架1的第一背板112外侧还固定设置用于安装发动机附属零件的L形支架15,且在该支架15上设置固定孔151,该固定孔151为长条孔,以弥补加工误差。

所述第二悬挂架2的第二主体21由两个第二侧板211和连接在两个第二侧板211同一侧边之间的第二背板212围成,且两个第二侧板211另一侧边内凹形成C型凹陷部213,所述第二主体21,横截面呈凹形结构,该C字形边和凹形结构作用与第一悬挂架1相同,在所述两个第二侧板211的两端部均设置用于固定发动机的第三连接孔22和第四连接孔23,所述第二悬挂架2的第二主体21与发动机的另一端安装支耳螺栓连接,为弥补加工误差,第四连接孔23设置为长条孔。

所述第一主体11、第二主体21分别通过固定设置在两侧底部的第一底座14、第二底座24支撑在车架支座上且通过连接螺栓5连接,在所述第一底座14、第二底座24分别与车架支座间设置缓冲弹簧3。这样发动机与车身机架件通过弹簧缓冲,减振效果大大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并增加连接强度,在所述第一底座14、第二底座24的顶部还分别设置有由弹性材料制作的垫板4,且通过连接螺栓5连接。

所述第一底座14、第二底座24均为平板周边翻边后形成的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底座14与第一侧板111相互垂直,其端部为半圆形,所述第一底座14的凹槽开口朝向缓冲弹簧3,所述第二底座24包括呈平板状结构的主体,该主体两端部向同侧弯曲形成弯折部,所述第二底座24从第二主体21的第二背板212嵌入第二主体21内并与之固定连接,第二底座24的两弯折部对称设置在第二主体21的两侧,所述第二底座24与第二侧板211相互垂直,其端部为半圆形,所述第二底座24的周边设置翻边,该翻边朝向缓冲弹簧3。底座的这种凹槽结构既可以增强底座的强度,也可以限制弹簧的自由度,增加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