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旅游附属用品设计开发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改装套件,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高且能在户外车顶露营用的车辆改装套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自驾游在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化的放松旅行方式,然而驾驶车辆越野出游至偏远或无人区时,经常存在住宿难的问题。在移动车辆当中,特别是越野车中,当前未有配备有固定式的顶床,造成乘客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进而影响整个出游体验的舒适性;而传统的商务车通常通过在房车中设置有固定式的顶床,这种的设置虽然能满足使用要求,但是空间有限,只能睡下一个成人,并且这样的设置还占用了移动车辆较大的空间,使其使用空间更加狭小,也不利于提高消费者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拓展顶床空间又能满足乘坐人员要求的车辆改装套件,以解决现有车辆未设有车顶床或现有的车顶床占用空间大,进而影响乘坐人员空间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改装套件,其包括可升降的车顶盖及设于所述车顶盖下方的床体组件,所述床体组件与车身骨架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车顶盖与车体边框之间设有围帘;所述围帘能够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所述车顶盖与车体边框间的高度可调节。
其中,所述车顶盖通过升降机构与所述车体边框活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气压顶杆组件、第二气压顶杆组件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气压顶杆组件及所述第二气压顶杆组件的电机;所述第一气压顶杆组件及所述第二气压顶杆组件分别设于所述车顶盖与所述车体边框间的相对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气压顶杆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电机连接的第一斜撑及第二斜撑,所述第一斜撑的中间位置与所述第二斜撑的中间位置通过活动铰链连接,以构成X型斜撑结构。
其中,所述第二气压顶杆组件包括与所述电机连接的第三斜撑。
其中,当所述围帘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车顶盖的后端高于所述车顶盖的前端。
其中,所述车体边框包括第一窗组件、第二窗组件及第三窗组件,所述床体组件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窗组件与所述第二窗组件的长度之和。
其中,车内对应于所述第三窗组件设有沙发及高度可调节的升降餐桌。
其中,所述床体组件包括底板及设于所述底板上的床垫。
其中,所述围帘上设有至少一个开口。
其中,所述车顶盖采用玻璃钢或碳纤维制成。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改装套件,其包括可升降的车顶盖及设于车顶盖下方的床体组件,床体组件与车壁固定连接;车顶盖与车体边框之间设有围帘,以构成封闭的空间;围帘能够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车顶盖与车体边框间的高度可调节。车辆驻车露营时,车顶盖可调整为升起位置,便于使用车顶床体组件以及增加车内使用空间,有效解决了户外住宿难的问题,也能在优美的环境中舒适体验户外车顶露营。本实用新型无需改变车辆原厂骨架,不影响车身结构安全性;且改装 件安装方便,与原车高度融合,整体美观大气,实用性强。同时,相比于安装在行李架上的车顶帐篷,本申请对车辆外形尺寸高度影响极小,首先不影响车辆在限高路况下的通过性;其次不会增加车辆高速行驶时的风阻,不会对车辆行驶稳定或燃油经济性造成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车辆改装套件中车顶盖位于升起位置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车辆改装套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车辆改装套件中床体组件及餐桌的具体布置示意图。
图中:1-1:第一窗组件;1-2:第二窗组件;1-3:第三窗组件;2:车顶盖;3:沙发;4:保险杠;5:围帘;6-1:第一斜撑;6-2:第二斜撑;6-3:第三斜撑;7:窗户;8:床体组件;9:餐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特别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辆改装套件不仅可用于越野车上,也用于露营车或商务车上,但不仅局限于上述类型的车辆上。
值得说明的是,车的左右定义为:以附图1为例,靠近驾驶位(依据中国大中华地区驾驶习惯)的一侧为左,相对的,远离驾驶位的一侧为右。在本实施例中,以Jeep四门版牧马人的露营车为例加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改装套件,其包括可升降的车顶盖2及设于车顶盖2下方的床体组件8,床体组件 8与车身骨架顶部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车体8的底部可通过螺栓或销轴与车身骨架顶部固定连接,但不仅局限于上述固定连接方式;车顶盖2与车体边框之间设有围帘5;围帘5根据车辆行驶或驻车露营状态能够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车顶盖2与车体边框间的高度可调节,以能为不同体态的人提供舒适的活动空间。其中,围帘5选用软质材质制成,如敞篷布或帐篷布等;且围帘5可根据季节的不同来选择相应防寒等级的材质制成,以满足不同气候及温度下的露营条件。
具体地,车辆驻车露营时,车顶盖2可调整为升起位置,便于使用车顶床体组件以及增加车内使用空间,有效解决了户外住宿难的问题,也能在优美的环境中舒适体验户外车顶露营。本实用新型无需改变车辆原厂骨架,不影响车身结构安全性;且改装件安装方便,与原车高度融合,整体美观大气,实用性强。同时,相比于安装在行李架上的车顶帐篷,本申请对车辆外形尺寸高度影响极小,首先不影响车辆在限高路况下的通过性;其次不会增加车辆高速行驶时的风阻,也不会对车辆行驶稳定或燃油经济性造成不利影响。
特别的,为进一步提高乘客的外宿的舒适体验,本申请中的车顶盖2的高度及长度、第三窗组件1-3的长度可适当性的加长,其它尺寸或连接孔位与原车相同;将第三窗组件1-3部分做长的同时,仍然可以与原车的尾灯、高位刹车灯、后风挡玻璃、后雨刮器、备胎架及后备箱盖匹配;但改装后的车顶盖2的高度及长度需满足对应车型的国际标准及规范。相应的,保险杠4的长度也随着第三窗组件1-3的长度增加而适应性的增加,但仍然可以通过原保险杠安装孔位与底盘大梁连接,且同时与第三窗组件1-3连接。
具体地,车顶盖2通过升降机构与车体边框活动连接,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气压顶杆组件、第二气压顶杆组件及用于驱动第一气压顶杆组件及第二气压顶杆组件的电机;且第一气压顶杆组件及第二气压顶杆组件分别设于车顶盖2与车体边框间的相对两侧。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气压顶杆组件设于左侧,第二气压顶杆组件设于右侧。通过电机驱动第一气压顶杆组件及第二气压顶杆组件,使得第一气压顶杆组件及第二气压顶杆组件能带动围帘5从折叠状态向展开状态切换或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以完成车顶盖2的打开与闭合操作。通过电机驱动,一切自动化操作,无需人工操作,省时省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舒适体验。其中,当车顶盖2处于落下位置时,可采用三个或三个以上锁扣将其固定于车顶边框上。本申请中的整套改装件替换四门版牧马人原厂相关部件后,保证与原车结合紧密性,无漏风漏雨问题。
进一步地,第一气压顶杆组件包括分别与电机连接的第一斜撑6-1、第二斜撑6-2,第一斜撑6-1与第二斜撑6-2中间位置通过活动铰链连接,以构成X型斜撑结构,当车顶盖2上升至所需位置时,通过活动铰链对第一斜撑6-1及第二斜撑6-2进行限位;第二气压顶杆组件包括与电机连接的第三斜撑6-3,第三斜撑6-3对应于第一斜撑6-1及第二斜撑6-2设于车顶盖2与车体边框间的另一侧。具体地,第一斜撑6-1及第二斜撑6-2设于车体的左侧,第三斜撑6-3设于车体的右侧;或第一斜撑6-1及第二斜撑6-2设于车体的右侧,第三斜撑6-3设于车体的左侧。其中,由第一斜撑6-1及第二斜撑6-2构成的X型斜撑结构为本申请中的主支撑结构,为保障车顶盖2升起后的平衡性,第三斜撑6-3设于第一斜撑6-1及第二斜撑6-2的相对侧。
特别的,上述第一斜撑6-1、第二斜撑6-2及第三斜撑6-3除了采用上述电机驱动,也可通过手动控制,以防止电机出现故障或电力不足时,不能启动车顶盖2升起,从而进一步保障本申请中户外野营的顺利进行。
进一步地,当围帘5处于展开状态时,车顶盖2的后端高于车顶盖2的前端;围帘5上设有至少一个开口,其中,开口可用做窗户7,也可用做进入床位的入口。在本实施例中,床头至床尾的设计方向为车体的后端至前端,原因为:将车体尾部的开口设置大些,便于乘客 从车内尾部或车外软质围帘5的开口处均可进入床位。同时,床位方向的设置也有利于维护车体的平衡。
具体地,车体边框包括第一窗组件1-1、第二窗组件1-2及第三窗组件1-3,床体组件8的长度不小于第一窗组件1-1与第二窗组件1-2的长度之和。同时,床体组件8的宽度与车体的宽度一样,完全能容纳两个成人的体型,有助于进一步地提高了舒适性。
进一步地,车体内对应于第三窗组件1-3设有沙发3及高度可调节的升降餐桌9。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窗组件1-3延长后,后备箱空间加大,在无需拆除后排座椅的情况下,即可用于安装四人位升降式餐桌及沙发改装件。具体为,车体的尾端设有两个沙发3及设于两个沙发3之间的升降餐桌,其中,升降餐桌也是既可以通过电机驱动,也可以通过手动控制,进而提高了舒适体验。
具体地,床体组件8包括底板及设于底板上的床垫。在本实施例中,底板也用于隔离床体组件8与乘坐空间,相当于普通移动车辆内的车顶板。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车顶盖2采用玻璃钢或碳纤维等轻质材料制成,以防止会对车辆顶部结构造成超载情况,以提高安全性能。
本申请中的四门版牧马人改装套件的具体组装方式为:将四门版牧马人原厂车顶(分为前后车顶,后车顶同后窗及后风挡玻璃为一体)、后备箱盖、备胎架、后尾灯、后保险杠依次拆卸下来作为改装套件安装预备工作,其中后风挡玻璃、后备箱盖、备胎架及后尾灯可重复利用来制作车身延长改装件。首先,通过原车后尾灯安装点及后车顶固定点,将第三窗组件螺栓连接或卡扣连接至原车车身后方;再次,通过原后保险杠固定孔位,将保险杠固定于原车底盘大梁,并通过卡扣同第三窗组件连接;再次,将升降餐桌及沙发放置于加长的后备箱空间内并通过螺栓固定;最后,将前车顶、气压顶杆组件及床体组件依次安装至车顶边框上,并通过卡扣方式固定。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实用性强,易于进行标准化生产及推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改装套件,其包括可升降的车顶盖及设于车顶盖下方的床体组件,床体组件与车壁固定连接;车顶盖与车体边框之间设有围帘,以构成封闭的空间;围帘能够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车顶盖与车体边框间的高度可调节。车辆驻车露营时,车顶盖可调整为升起位置,便于使用车顶床体组件以及增加车内使用空间,有效解决了户外住宿难的问题,也能在优美的环境中舒适体验户外车顶露营。本实用新型无需改变车辆原厂骨架,不影响车身结构安全性;且改装件安装方便,与原车高度融合,整体美观大气,实用性强。同时,相比于安装在行李架上的车顶帐篷,本申请对车辆外形尺寸高度影响极小,首先不影响车辆在限高路况下的通过性;其次不会增加车辆高速行驶时的风阻,不会对车辆行驶稳定或燃油经济性造成不利影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