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压力发射机及其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7404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轮胎压力发射机及其壳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压力发射机,尤其是涉及轮胎压力发射机的壳体。



背景技术:

压力是轮胎的最关键的参数,轮胎压力过高或者过低均会增加每公里耗油量和减少轮胎的寿命,同时也会产生突发性交通安全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和基于人们对安全驾驶的认知,产生了轮胎压力监测技术,称之为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

TPMS系统通常包括安装在汽车的各个轮胎的轮胎压力发射机和安装在汽车车身内的接收机。当汽车的各轮胎都安装有轮胎压力发射机时,汽车上的接收机会接收到来自各轮胎压力发射机的压力和可选的温度信号,这样驾驶员可实时监控各个轮胎的压力和可选的温度状况。

现有技术中轮胎压力发射机是与气门嘴配合安装在汽车内部轮辋上的。图1是一种已知轮胎压力发射机的壳体结构。参考图1所示,轮胎压力发射机壳体10包括对合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上、下壳体11、12采用激光焊接进行密封。所有电子元器件及电池,传感器的密封胶垫均置于壳体10内。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轻量化要求越来越高,发射机壳体通常采用薄壁结构,这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发射机的体积和降低了发射机的重量。但薄壁结构导致壳体整体承受强度差,受力后容易出现破损、断裂,损坏内部电子元器件或组件,导致发射机功能不良或失去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轮胎压力发射机及其壳体,该壳体具有更高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胎压力发射 机的壳体,包括对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该上壳体具有沿着第一方向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以及沿着第二方向的气门嘴连接部,该第一凸起部上具有沿该第一方向的至少二条第一加强筋和沿第二方向的多条第二加强筋,该第二凸起部上具有沿该第一方向的至少二条第三加强筋和沿第二方向的多条第四加强筋,该气门嘴上具有沿该第二方向的多条第五加强筋和沿第一方向的多条第六加强筋,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相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凸起部具有沿着该第一方向延伸的两边缘,其中每一边缘处设有一条该第一加强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凸起部具有沿着该第一方向延伸的两边缘,其中每一边缘处设有一条该第三加强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条该第二加强筋具有中间部分和外侧部分,该中间部分位于两条该第一加强筋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条该第四加强筋具有中间部分和外侧部分,该中间部分位于两条该第三加强筋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至第六加强筋的长度方向立体成拱桥型、弧形、半圆形或梯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凸起部、该第二凸起部分别与该气门嘴连接部两端汇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气门嘴连接部的端面上具有多条加强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垂直。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轮胎压力发射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壳体。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得发射机壳体的加强筋位四向发散状分布设计。当壳体局部瞬间受到外界压力时,压力根据加强筋的布设分布,从多个方向向周围传导发散出去。因此这种布设增强了发射机壳体因保证同等壁厚所形成的薄弱壳体强度,减小了发射机壳体在承载恶劣工作载荷下所受应力与变形,提高了发射机壳体的整体抗冲击能力,从而保护了电路板上的元器件不受损害。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一种已知轮胎压力发射机壳体的立体图。

图2A、2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轮胎压力发射机壳体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轮胎压力发射机壳体的俯视图,其示出加强筋的总体分布。

图4A、4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轮胎压力发射机壳体的右视图和左视图。

图5A、5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轮胎压力发射机壳体的前视图和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A、2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轮胎压力发射机壳体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轮胎压力发射机壳体的俯视图,其示出加强筋的总体分布。参见图2A、2B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轮胎压力发射机壳体20包括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其中上壳体21的外表面分布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具体来说,上壳体21具有沿着第一方向X的第一凸起部31和第二凸起部32,以及沿着第二方向Y的气门嘴连接部33。第一凸起部31、第二凸起部32分别与气门嘴连接部33的两端汇合。

第一凸起部31上具有沿第一方向X的至少一条第一加强筋31a和沿第二方向Y的多条第二加强筋31b。第二凸起部32上具有沿第一方向X的至少一条第三加强筋32a和沿第二方向的多条第四加强筋32b,气门嘴连接部33上具有沿第二方向Y的多条第五加强筋33a和沿第一方向的多条第六加强筋33b。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其所成的角度最好在70~110度,例如是90度。

结合参考图4B、5A所示,第一加强筋31a的数量例如是2条,第二加强筋31b的数量例如是6条。不过可以理解,第一加强筋31a和第二加强筋31b的数量可随第一凸起部31的尺寸和/或形状来改变。例如,第一凸起部31具有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的两边缘,其中每一边缘处设有一条第一加强筋31a。每条第二加强筋31b包括位于两条第一加强筋之间的中间部分31c和位于第一加强筋 31a之外的外侧部分31d,且这两部分一体成型。外侧部分31d位于第一凸起部31的远离上壳体21中央的一侧。

结合参考图4A、5A所示,第三加强筋32a的数量例如是2条,第四加强筋32b的数量例如是3条。不过可以理解,第三加强筋32a和第四加强筋32b的数量可随第二凸起部32的尺寸和/或形状来改变。例如,第一凸起部32具有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的两边缘,其中每一边缘处设有一条第三加强筋32a。每条第四加强筋32b包括位于两条第三加强筋32a之间的中间部分32c和位于第三加强筋32a之外的外侧部分32d,且这两部分一体成型。外侧部分32d位于第二凸起部32的远离上壳体21中央的一侧。

第五加强筋33a的数量例如是4条,第六加强筋33b的数量例如是9条。不过可以理解,第五加强筋33a和第六加强筋33b的数量可随气门嘴连接部33的尺寸和/或形状来改变。

另外,在上壳体左右两侧也设有第一方向X的第七加强筋34a,它们与第五加强筋33a中最里面的一条加强筋一体成型。

上述的加强筋31a、31b、32a、32b、33a、33b长度方向上例如是立体成拱桥型、弧形、半圆形或梯形。

参考图5B所示,在较佳实施例中,在上壳体21的后端面,即气门嘴与发射机的安装面,以安装孔23为中心,分别在两边增加多条楔形的第八加强筋33c。第八加强筋33c较佳为每边3条,然而其数量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发射机壳体的筋位四向发散状分布设计。当壳体局部瞬间受到外界压力时,压力根据加强筋的布设分布,从图3的箭头所示四个方向传导发散出去。因此这种布设增强了发射机壳体因保证同等壁厚所形成的薄弱壳体强度,减小了发射机壳体在承载恶劣工作载荷下所受应力与变形,提高了发射机壳体的整体抗冲击能力,从而保护了电路板上的元器件不受损害。

另外,针对壳体的整体结构来讲,拱桥型加强筋近似对称分布整个壳体,使得整体结构流线型过渡更通畅,强度更大。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