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铁两用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8220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公铁两用车轮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轮,尤其适用于公铁两用车辆行驶过程中使用的车轮,属于车辆零部件领域。



背景技术:

公路铁路两用车又称为公铁两用车,或者公铁车,或者公铁两用牵引车,是轨道交通的配套设备,用于车辆在轨道上牵引列车,并在轨道上准确对位。公铁两用车也可用于段内其他调车和对位作业。公铁两用车一般采用蓄电池为电源,既可走行于车辆段内轨距1435mm的各种轨道上,也可在平整路面上行驶。公铁两用车具备人工驾驶、无线遥控两种控制方式。公铁两用车配备固定式自动车钩,具有与地铁等列车自动车钩挂钩的功能,同时列车驾驶台具备自动解钩功能。

在现有技术中,公铁两用车辆一般都分别安装有一套公路行走轮系和一套铁路行走轮系,这样在车辆转换行驶状态时往往都需要借助一套复杂的轮系切换机构进行切换,这样的车辆设计无疑大大降低了车辆运行时的行驶效率,进而影响了车辆的正常使用。此外,由于车辆安装有两套行走轮系,因此在车辆不同的行驶模式下还需要各自专属的传动系统分别驱动公路轮和铁路轮,使车辆能够正常行驶,这样的设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车辆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公铁两用车辆的实用性。

因此,如何便捷地实现公铁两用车行驶状态的自由切换,从而提高公铁两用车的行驶效率,增强车辆的实用性,扩大车辆的适用范围,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适用于公铁两用车辆行驶过程中使用的公铁两用车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公铁两用车轮,可同时满足车辆在公路状态及铁路状态下的驱动行驶要求,包括车轮轮毂,所述车轮轮毂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用于车辆在铁路上行使时使用的轨道槽,还包括固定嵌设于所述车轮轮毂两侧端面内的轮毂轴承以及至少一条固定套设于所述车轮轮毂的外圆周面上、用于车辆在公路上行使时使用的轮胎。

优选地,所述车轮轮毂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一条轨道槽,所述轨道槽与铁路轨道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车轮轮毂的中心位置处贯穿设置有用于车轮固定的固定孔,所述车轮轮毂借助所述固定孔与车轴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车轮轮毂两侧端面的中心位置处均开设有轴承固定槽,所述轴承固定槽的数量与所述轮毂轴承的数量相同,所述轴承固定槽的内径与所述轮毂轴承的外径相匹配,所述轮毂轴承借助所述轴承固定槽固定设置于所述车轮轮毂上。

优选地,所述轮毂轴承为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外圈旋转式轴承、内圈旋转式轴承或ABS传感器内藏式轴承。

优选地,所述车轮轮毂的外圆周面上固定套设有两条轮胎,两条轮胎分别设置于所述轨道槽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车轮轮毂的外圆周面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轮胎、防止所述轮胎发生侧向滑动的轮胎定位凸起,所述轮胎定位凸起与所述轮胎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车轮轮毂与所述轮胎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车轮轮毂与所述轮胎粘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轮胎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用于防滑的花纹,所述花纹包括纵向花纹、横向花纹、纵横向花纹以及块状花纹。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公铁两用车辆轮胎具备在公路和铁路等两种路面的行驶能力,从而简化了公铁两用车辆行走轮系的结构,省去了车辆中实现公路行走轮系与铁路行走轮系之间的状态切换的切换机构,大大节约了车辆运行过程中行走轮系的切换时间,提高了车辆的行驶效率。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作用下,车辆始终使用一种轮胎行驶,因此只需要一套驱动装置就能够同时满足车辆在两种状态下驱动行驶功能的要求,从而降低了公铁两用车辆的制造成本,提高了车辆的实用性,扩大了车辆的适用范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效果优异,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轮轮毂11、固定孔12、轴承固定槽13、轮胎定位凸起14、轨道槽2、轮毂轴承3、轮胎4、铁路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适用于公铁两用车辆行驶过程中使用的公铁两用车轮。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公铁两用车轮,可同时满足车辆在公路状态及铁路状态下的驱动行驶要求,包括车轮轮毂1,所述车轮轮毂1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用于车辆在铁路上行使时使用的轨道槽14,还包括固定嵌设于所述车轮轮毂1两侧端面内的轮毂轴承2以及至少一条固定套设于所述车轮轮毂1的外圆周面上、用于车辆在公路上行使时使用的轮胎3。

所述车轮轮毂1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一条轨道槽14,所述轨道槽14与铁路轨道4相匹配。

所述车轮轮毂1的中心位置处贯穿设置有用于车轮固定的固定孔11,所述车轮轮毂1借助所述固定孔11与车轴传动连接。

所述车轮轮毂1两侧端面的中心位置处均开设有轴承固定槽12,所述轴承固定槽12的数量与所述轮毂轴承2的数量相同,所述轴承固定槽12的内径与所述轮毂轴承2的外径相匹配,所述轮毂轴承2借助所述轴承固定槽12固定设置于所述车轮轮毂1上。

所述轮毂轴承2可以是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外圈旋转式轴承、内圈旋转式轴承或ABS传感器内藏式轴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轮毂轴承2优选为ABS传感器内藏式轴承,这样的结构选用是为了更好的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更为具体的装置选择应当视实际的使用需要来进一步确定。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轮轮毂1的外圆周面上固定套设有两条轮胎3,两条轮胎3分别设置于所述轨道槽14的两侧。这样的设置是为了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性能,避免因所述轮胎3数量过少而导致的磨损加快、降低车轮使用寿命的情况。

所述车轮轮毂1的外圆周面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轮胎3、防止所述轮胎3发生侧向滑动的轮胎定位凸起13,所述轮胎定位凸起13与所述轮胎3相匹配。

所述车轮轮毂1与所述轮胎3过盈配合。这样的结构设置是在避免所述轮胎3发生打滑现象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后续的车轮维护及轮胎更换所形成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保证所述轮胎3能够充分与所述车轮轮毂1固定连接,避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所述轮胎3与所述车轮轮毂1打滑的现象,所述车轮轮毂1与所述轮胎3采用粘接方式固定。

所述轮胎3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用于防滑的花纹,所述花纹包括纵向花纹、横向花纹、纵横向花纹以及块状花纹。由于不同的轮胎花纹的防滑效果、适应的路面环境、天气环境均不尽相同,因此所述轮胎3的外周面花纹的具体样式及纹路需要视实际的车辆行驶情况来进一步决定,在此仅提供一个粗略的选择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公铁两用车辆轮胎具备在公路和铁路等两种路面的行驶能力,从而简化了公铁两用车辆行走轮系的结构,省去了车辆中实现公路行走轮系与铁路行走轮系之间的状态切换的切换机构,大大节约了车辆运行过程中行走轮系的切换时间,提高了车辆的行驶效率。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作用下,车辆始终使用一种轮胎行驶,因此只需要一套驱动装置就能够同时满足车辆在两种状态下驱动行驶功能的要求,从而降低了公铁两用车辆的制造成本,提高了车辆的实用性,扩大了车辆的适用范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效果优异,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