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轮,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双刹式脚轮。
背景技术:
按,所谓的脚轮,是装设于一物体底部,以凭借可转动的脚轮便于移动该物体,常见装于病床、柜子等大型物体上。
然而,脚轮的构造主要具有一轮座、一穿设于该轮座顶部的转轴及至少一枢设于该轮座底部的轮体,以由该转轴与病床连接,而能凭借该轮体相对该轮座的转动而带动该病床进行前后与后退,并由于该轮座相对该转轴的转动,而能调整该病床的前进与后退方向。
然而,上述的脚轮为早期使用的老旧型式,现今使用的脚轮,会在轮座上增设一控制钮及多数设于该轮座内的连动组件,以由该控制钮带动该连动组件,将该轮体与该轮座进行固定,以防止滑动。但,现有在轮座内所设置的连动组件相当的复杂而繁多,对于制造者而言,其过多的零件将导致制造成本提高,且组装上也相对耗时耗力,对于消费者而言,其过多的零件将导致零件易损坏,不仅使用寿命短,而会使得后续维修与更换费用增加,更有制动稳定性不佳等问题。
另外,如中国台湾专利第M504015证书号所揭,其主要系揭示一种能进行双向刹车的脚轮,系能在控制单一控制钮的情况下,凭借一制动组同时对轮组及转轴进行制动刹车,以防止轮组前进及防止转轴转向者。然而,上揭的专利案在控制钮作动时,由于制动组呈完全的同动,因此一但制动组与转轴间产生咬合不准确时(即无法正确咬入时),该制动组便会无法被推动至正确位置,导致不仅对该转轴的制动刹车失效,连该轮组的制动刹车也同时失效,而产生双刹车都失效的情形。
技术实现要素:
缘此,本实用新型乃提供一种双刹式脚轮,是为;人改善背景技术中,现有脚轮有着制造成本高、组装耗时耗力、零件易损坏、使用寿命短、后续维修与更换费用增加、制动稳定性不佳及容易同时产生双刹车失效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刹式脚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
一轮座,具有一转轴孔、一轮轴孔及一控制钮槽;
一转轴,穿置于该轮座的转轴孔中,该转轴的外周面具有若干的转轴咬合齿;
一制动组,具有一轮制动块、一轴制动块、一活动轴、一轮制动块弹簧及一轴制动块弹簧;该轮制动块具有若干的卡制齿、一长槽及一轴孔,该轴制动块具有若干的制动咬合齿及一活动长槽,该活动轴穿枢于该轮制动块的轴孔与该轴制动块的活动长槽中,使该轴制动块能相对该轮制动块进行适度的位移,该轮制动块弹簧抵接于该轮座与该轮制动块之间,该轴制动块弹簧抵接于该轴制动块与该轮制动块之间;
一轮组,具有一轮轴及两个轮体,该轮轴穿经该轮座的轮轴孔与该制动组的长槽,而将该两个轮体连接于该轮座的相对侧上,各该轮体的内侧周面上具有若干的轮制动槽;
一控制钮,枢接于该轮座的控制钮槽中,能够受外力作用在一上摆位置至一下摆位置间进行往复的枢摆;
当该控制钮位于下摆位置时,该控制钮推移该制动组往该转轴方向位移,以由该制动咬合齿与该转轴的转轴咬合齿咬合,并由该卡制齿卡入于该轮制动槽内。
其中,轮座具有一轮座本体及一以一体连接于该轮座本体内部的中隔板;该转轴孔自该轮座本体的顶面往下延伸而成,该轮座本体并在位在该中隔板两侧前后相对应位置设有若干的滑动槽,供该轮制动块滑接,该控制钮槽位于该轮座本体上,该中隔板上具有一连通该转轴孔的制动滑槽,供该轴制动块滑接,该轮轴孔横向贯穿该中隔板。
其中,该转轴咬合齿位于该轮座的滑动槽的对应位置处。
其中,该轮制动块是一体制成,具有两个立板部及一连接于该两个立板部底部间的连接部,使该两个立板部间相隔有一预定间距,该两个立板部的前端分别具有若干的该卡制齿,该两个立板部在对应位置分别形成有该长槽及该轴孔,该两个立板部的后端分别形成有一弧面,该轴制动块前端具有一弧槽,该弧槽壁面上具有若干的该制动咬合齿,该两个立板部位于该轮座的中隔板两侧,且该两个立板部的前后端滑接于该轮座的滑动槽中,而能够在该滑动槽内滑移,该轴制动块位于该轮座的制动滑槽中,并能够在该制动滑槽内滑移,该轮制动块弹簧用以提供该轮制动块远离该转轴方向的弹性预力,该轴制动块弹簧用以提供该轴制动块一往该转轴靠近的弹性预力。
其中,该轮座的底部凸伸有一轮座弹簧定位柱,该轮制动块具有一制动组弹簧定位柱,该轮制动块弹簧抵接于该轮座弹簧定位柱与该制动组弹簧定位柱之间。
其中,该转轴一端穿置于该轮座的转轴孔内,该转轴的另一端伸出于该转轴孔外,用以与一外物连接。
其中,该控制钮具有一外控制部及一与该外控制部一体连接的内控制部,该外控制部的外侧面上具有若干的止滑纹路,该内控制部自该轮座的控制钮槽穿入进行枢接,使该外控制部位于该轮座外,该内控制部具有两个凸出的推抵端,由该推抵端与该轮制动块抵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如该轴制动块的制动咬合齿与该转轴的转轴咬合齿产生咬合不准确的情形时,由于该轴制动块弹簧抵接于该轴制动块与该轮制动块间,因此可作为轴制动块相对该轮制动块位移的缓冲,以让轮制动块仍可推动,而将卡制齿卡入于轮制动槽内形成制动,再将该转轴稍加旋转,由该轴制动块弹簧将该轴制动块推动,以将该轴制动块的制动咬合齿与转轴咬合齿进行准确咬合,而完成双刹车功效,以达到降低制造成本、减少组装程序时间、零件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及能避免双刹车都失效等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双刹式脚轮100;轮座10;轮座本体11;转轴孔111;滑动槽112;控制钮槽113;中隔板12;制动滑槽121;轮座弹簧定位柱122;轮轴孔123;转轴20;转轴咬合齿21;制动组30;轮制动块31;立板部311;卡制齿313;长槽315;轴孔316;弧面317;连接部312;制动组弹簧定位柱314;轴制动块32;弧槽321;制动咬合齿322;活动长槽323;活动轴33;轮制动块弹簧34;轴制动块弹簧35;轮组40;轮轴41;轮体42;轮制动槽421;控制钮50;外控制部51;止滑纹路511;内控制部52;推抵端52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其特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兹列举以下较佳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8,系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双刹式脚轮100,其主要包含有一轮座10、一转轴20、一制动组30、一轮组40及一控制钮50,其中:
请参阅图1至图3,该轮座10,具有一轮座本体11及一以一体连接于该轮座本体11内部的中隔板12;该轮座本体11的顶面往下延伸有一转轴孔111,该轮座本体11并于位在该中隔板12两侧前后相对应位置设有若干的滑动槽112,该轮座本体11上具有一控制钮槽113,该中隔板12上具有一连通该转轴孔12的制动滑槽121,该中隔板12的底部凸伸有一轮座弹簧定位柱122,该中隔板12横向贯穿一轮轴孔123。
请参阅图1至图3,该转轴20,一端穿置于该轮座10的转轴孔111内,并可受外力作用而原地轴转,该转轴20的另一端则伸出于该转轴孔111外,用以与一外物连接。该转轴20的外周面上具有一呈环状设置的转轴咬合齿21,且该转轴咬合齿21位于该轮座10的制动滑槽121的对应位置处。
请参阅图1至图3,该制动组30,具有一轮制动块31、一轴制动块32、一活动轴33、一轮制动块弹簧34及一轴制动块弹簧35;该轮制动块31是一体制成,该轮制动块31具有两个立板部311及一连接于该两个立板部311底部间的连接部312,使该两个立板部311间相隔有一预定间距,该两个立板部311的前端分别具有若干的卡制齿313,该两个立板部311于对应位置分别形成有一长槽315及一轴孔316,该两个立板部311的后端分别形成有一弧面317,该连接部312上具有一制动组弹簧定位柱314,该轴制动块32前端具有一弧槽321,该弧槽321壁面上具有若干的制动咬合齿322,该轴制动块32具有一贯穿二相对侧的活动长槽323,该活动轴33穿枢于该轮制动块31的轴孔316与该轴制动块32的活动长槽323中,以将该轴制动块32连接于该轮制动块31的前端位置处;该两个立板部311位于该轮座10的中隔板12两侧,且该两个立板部311的前后端并滑接于该轮座10的滑动槽112中,而可于该滑动槽112内滑移,该轴制动块32则位于该轮座10的制动滑槽121中,并可于该制动滑槽121内滑移,该轮制动块弹簧34一端抵接于该轮座10的轮座弹簧定位柱122,另一端则抵接于该制动组30的制动组弹簧定位柱314,以提供该轮制动块31一远离该转轴20方向的弹性预力,该轴制动块弹簧34一端抵接于该轴制动块32上,另一端则抵接于该轮制动块31上,以提供该轴制动块32一往该转轴20靠近的弹性预力。
请参阅图1至图3,该轮组40,具有一轮轴41及二轮体42;该各轮体42的内侧周面上环状排列有若干的轮制动槽421,该轮轴41穿经该轮座10的轮轴孔123与该制动组30的长槽315,并与该二轮体42的中心位置连接,以将该二轮体42以可原地转动地固定于该轮座10的两侧。
请参阅图1至图3,该控制钮50,是一体成形,具有一外控制部51及一与该外控制部51一体连接的内控制部52,该外控制部51的外侧面上具有若干的止滑纹路511,该内控制部52自该轮座10的控制钮槽113穿入进行枢接,使该外控制部51位于该轮座10外,该内控制部52具有二凸出的推抵端521;该控制钮50可受外力作用于一上摆位置至一下摆位置间进行往复的枢摆。
是以,上述即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双刹式脚轮100各部构件及其组装方式的介绍,接着再将其使用特点说明如下:
首先,本实用新型的转轴20顶端可固接于一外物上,该外物可为病床或其他欲进行移动的物体。
当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钮50受外力作用往下摆位置移动时,此时该控制钮50的推抵端521系对该制动组30的弧面317进行抵推(如图4所示),使该制动组30于该轮座10的滑动槽112内被推往该转轴20的方向,进而压缩该轮制动块弹簧34,使由该制动咬合齿322与该转轴20的转轴咬合齿21形成相互咬合(如图4所示),因而此时该轮座10与该轮组40无法进行相对该转轴20转动,以将该轮组40的方向加以固定,且此时该制动组30的卡制齿313并卡入于该轮组40的轮制动槽421内形成制动(如第5及图6所示),使该轮组40无法相对该轮座10进行旋转,而无法进行前进与后退,而达到定位的功效。
当本实用新型的该控制钮50被作用于一上摆位置时,此时该控制钮50并未对该制动组30进行抵推,因此该轮制动块弹簧34的弹性预力便将该制动组30往远离该转轴20的方向推移,使该制动组30的制动咬合齿322不再与该转轴20的转轴咬合齿21咬合(如图3所示),因而此时该轮座10与该轮组40可进行相对该转轴20的转动,以便于使用者调整行进的方向(如调整病床的行进方向),且此时该制动组30的卡制齿313也未与该轮组40的轮制动槽421卡接(如图6所示),因此该轮组40可相对该轮座10进行旋转,以便于使用者推动而前进或后退(如推动病床前进或后退)。
如此,本实用新型可凭借对控制钮50进行单一的动作(将控制钮扳动至下摆位置),而达到同时对该轮座10与该轮组40形成制动,以达到确实定位的功效。当然,也可凭借对该控制钮50进行单一的动作(将控制钮扳动至上摆位置),以达到释放制动,而使该轮座10能相对该转轴20进行转动及该轮组40能相对该轮座10进行转动的功效。
另外,当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钮50受外力作用往下摆位置移动时,该轴制动块32上的制动咬合齿322有可能发生与该转轴20的转轴咬合齿21产生咬合不准确的情形(如图7所示),此时由于该轴制动块32与该轮制动块31间系经由该活动轴33穿枢于该活动长槽323中,使该轴制动块32能相对该轮制动块31进行适度的位移(经由该活动轴33在该活动长槽323内的位移所达到)。使得纵使该轴制动块32上的制动咬合齿322与该转轴20的转轴咬合齿21产生咬合不准确的情形时,该轴制动块弹簧35抵接于该轴制动块32与该轮制动块31间,因此可作为轴制动块32相对该轮制动块31位移的缓冲,以让轮制动块31仍可被推动,而将卡制齿313卡入于该轮组40的轮制动槽421内形成制动。再将该转轴20稍加旋转便可由该轴制动块弹簧35将该轴制动块32上的制动咬合齿322推入于该转轴20的转轴咬合齿21内进行准确的咬合(如图8所示),以达到双刹车的功效。
因此,本实用新型仅需极少的构件,而能减少制造的成本及减少组装的时间,进而提升生产效率,对生产制造者而言,能大量生产,以供应市场的需求。
况且,由于本实用新型极简的构件,因此可减少零件发生损坏的情形,进而减少维修及更换的成本,此对购买的消费者而言,更能减少后续的维修与更新费用。
再者,由于该轴制动块32与该轮制动块31间系经由该活动轴33穿枢于该活动长槽323中,使该轴制动块32能相对该轮制动块31进行适度的位移(经由该活动轴33在该活动长槽323内的位移所达到)。使得纵使该轴制动块32上的制动咬合齿322与该转轴20的转轴咬合齿21产生咬合不准确的情形时,该轮制动块31仍可被推动,而将卡制齿313卡入于该轮组40的轮制动槽421内形成制动,以避免发生双刹车都无法制动的情况。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