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祸逃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8596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尤其设计一种车祸逃生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是人们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拥有私家车,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多,汽车在道路上发生车祸的几率就会增加,为了防止汽车发生车祸时对人造成损伤,一些汽车上已经安装了车祸逃生系统,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使人可以从汽车内逃离出来,现有技术的车祸逃生系统一般是通过对车窗进行改造和设计,使得汽车在发生车祸时人可以从车窗处逃离,但是大部分车祸是在瞬时内发生的,对车窗的改造和设计一般适用于汽车发生撞击后进行逃离,使用条件较为局限,且车窗一般为玻璃材质,在震碎时玻璃产生的碎片容易对人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祸逃生系统,通过将逃生系统安装在汽车上,使得汽车发生碰撞时可将汽车座椅从汽车的后方弹出车外,从而使得人可以从汽车内逃离出来,避免人受到损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祸逃生系统,包括:座椅部、座舱、撞击触发装置、弹出装置、后备箱门开启装置和控制器,座舱、撞击触发装置、弹出装置分别固定安装于汽车底盘上,撞击触发装置位于汽车前部,座舱和弹出装置均位于汽车中部,后备箱门开启装置安装于汽车后部,座椅部与座舱滑动连接,座椅部的前端与撞击触发装置活动连接,座椅部的后端与后备箱固定连接,弹出装置与座椅部连接,撞击触发装置、弹出装置和后备箱门开启装置分别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撞击触发装置包括:弹簧、连接杆、挡板、钩子和触碰开关,挡板上设有通口,连接杆的后端通过通口与钩子固定连接,弹簧套设于连接杆上,弹簧的前端与连接杆的前端固定连接,弹簧的后端与挡板固定连接,触碰开关安装于汽车底盘上并与控制器信号连接,连接杆上设有用于触发触碰开关的凸起,座椅部的前端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通孔,钩子通过通孔与连接板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弹出装置包括:电机、齿轮和齿条,电机固定安装于汽车底盘上并与控制器信号连接,电机的输出端与齿轮固定连接并可驱动齿轮绕齿轮的轴线旋转,齿条固定连接于座椅部靠近电机的一侧,齿轮与齿条相啮合。

进一步地,后备箱门开启装置包括:后备箱门和弹射开关,后备箱门枢装于汽车底盘的后端,弹射开关安装于汽车后部并与后备箱门活动连接,弹射开关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一种车祸逃生系统还包括:用于将座椅部的前端翘起的翘起开关,翘起开关安装于汽车底盘上并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座椅部的底部设有滑轨,座舱上设有滑槽,座椅部与座舱通过滑轨和滑槽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祸逃生系统,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车祸逃生系统安装在汽车上,使得汽车发生碰撞时可将汽车座椅部通过弹出装置从汽车的后方弹出车体外,使得在汽车发生车祸时,人可以从汽车内逃离出来,从而避免人受到损伤,撞击触发装置可在发生车祸时将逃生指令传输给控制器,然后控制器发出弹出指令并传输给弹出装置使得座椅部可以从汽车内弹出,与此同时,控制器也会发送后备箱门开启指令给后备箱门开启装置,使得后备箱门开启,从而实现在汽车发生车祸时人可以安全逃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祸逃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座椅部;2、座舱;3、撞击触发装置;4、弹出装置;5、后备箱门开启装置;6、控制器;31、弹簧;32、连接杆;33、挡板;34、钩子;35、触碰开关;11、连接板;41、电机;42、齿轮;43、齿条;51、后备箱门;52、弹射开关;7、翘起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将靠近汽车车头的位置称为“前端”或“前部”,将靠近汽车车尾的位置称为“后端”或“后部”。

根据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祸逃生系统,包括:座椅部1、座舱2、撞击触发装置3、弹出装置4、后备箱门51开启装置5和控制器6,座舱2、撞击触发装置3、弹出装置4分别固定安装于汽车底盘上,撞击触发装置3位于汽车前部,座舱2和弹出装置4均位于汽车中部,后备箱门51开启装置5安装于汽车后部,座椅部1与座舱2滑动连接,座椅部1的前端与撞击触发装置3活动连接,座椅部1的后端与后备箱固定连接,弹出装置4与座椅部1连接,撞击触发装置3、弹出装置4和后备箱门51开启装置5分别与控制器6信号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可实现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通过对撞击触发装置3的冲击,使得弹出装置4将座椅部1弹出车外,而此时后备箱门51开启装置5处于开启状态,从而避免了车祸时人造成损伤。

上述撞击触发装置3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很多种,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撞击触发装置3包括:弹簧31、连接杆32、挡板33、钩子34和触碰开关35,挡板33上设有通口,连接杆32的后端通过通口与钩子34固定连接,弹簧31套设于连接杆32上,弹簧31的前端与连接杆32的前端固定连接,弹簧31的后端与挡板33固定连接,触碰开关35安装于汽车底盘上并与控制器6信号连接,连接杆32上设有用于触发触碰开关35的凸起,座椅部1的前端设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上设有通孔,钩子34通过通孔与连接板11活动连接,在汽车受到撞击时,通过弹簧31的压缩使得连接杆32带动钩子34向汽车的后方移动,同时座椅部1前端的翘起开关7接收到控制器6的指令后可以将座椅部1的前端翘起,使得钩子34和连接板11上的通孔完全脱离,从而实现座椅部1的解锁,连接杆32上的凸起可以触发触碰开关35,使触碰开关35将弹出的指令传送给控制器6,当然,撞击触发装置3的具体结构也可以为连接杆32配合压力传感器的结构,而将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6信号连接,通过压缩弹簧31进而推动连接杆32向汽车的后方移动,连接杆32在移动时可以对压力传感器挤压,当达到一定力度时,压力传感器会将弹出指令传递给控制器6。

上述弹出装置4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很多种,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弹出装置4包括:电机41、齿轮42和齿条43,电机41固定安装于汽车底盘上并与控制器6信号连接,电机41的输出端与齿轮42固定连接并可驱动齿轮42绕齿轮42的轴线旋转,齿条43固定连接于座椅部1靠近电机41的一侧,齿轮42与齿条43相啮合,通过控制器6控制电机41的启动并带动齿轮42的旋转,通过齿轮42和齿条43的啮合将座椅部1向汽车的后方弹出,当然,上述齿轮42齿条43的结构也可以替换为蜗轮蜗杆的结构,通过在电机41的输出端处连接涡轮,而在座椅部1靠近电机41的一侧的前后两端设置两个凹槽,然后将涡轮架设于凹槽内,是涡轮可以在凹槽内旋转,通过涡轮蜗杆的啮合将座椅部1弹射出去。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后备箱门51开启装置5包括:后备箱门51和弹射开关52,后备箱门51枢装于汽车底盘的后端,弹射开关52安装于汽车后部并与后备箱门51活动连接,弹射开关52与控制器6信号连接,后备箱门51枢装于汽车底盘上是为了在打开后备箱门51时,后备箱门51可以向下方翻开,而在座椅部1弹出车体外时,可以作为座椅部1底部的缓冲板使用,使得座椅部1弹出时不会砸落到地面上,而是滑落到地面上,使得人从汽车上逃离时更加安全,当控制器6将弹出指令传送给弹射开关52时,弹射开关52可以迅速将后备箱门51弹开。

优选的,座椅部1的底部设有滑轨,座舱2上设有滑槽,座椅部1与座舱2通过滑轨和滑槽滑动连接,滑轨和滑槽的滑动连接可以更易于座椅部1的滑出,当然,也可以将滑槽和滑轨的配合形式替换为滑槽和滑轮的配合形式,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和效果,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祸逃生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汽车在行驶中如果前方收到碰撞,碰撞后产生的变形会将弹簧31进行压缩,弹簧31的压缩会驱使连接杆32向汽车的后方移动,从而使得钩子34和座椅部1脱离,连接杆32上的凸起可以触发触碰开关35,使得触碰开关35可以将弹出指令传送给控制器6,然后控制器6会将弹出指令同时传送给电机41和弹射开关52,使得电机41旋转并通过齿轮42齿条43的啮合作用将座椅部1弹出车外,与此同时,弹射开关52也将后备箱门51弹开,使得座椅部1不会受到阻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祸逃生系统,其优势在于:通过将车祸逃生系统安装在汽车上,使得汽车发生碰撞时可将汽车座椅部通过弹出装置从汽车的后方弹出车体外,使得在汽车发生车祸时,人可以从汽车内逃离出来,从而避免人受到损伤,撞击触发装置可在发生车祸时将逃生指令传输给控制器,然后控制器发出弹出指令并传输给弹出装置使得座椅部可以从汽车内弹出,与此同时,控制器也会发送后备箱门开启指令给后备箱门开启装置,使得后备箱门开启,从而实现在汽车发生车祸时人可以安全逃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性高,且用途较广,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汽车上,是一个实用性较强的一种车祸逃生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