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侧方位停车的移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2575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用于侧方位停车的移车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侧方位停车的移车结构,可用于联网操控。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汽车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极大地减小人们出行的时间,提高了出行效率。人们驾驶车辆到达某一个地方后往往需要下车,因此需要将汽车停放在合适的位置,由于道路资源紧要,因此道路边较多的是采用侧方位停车的方式,即在道路两旁的马路边缘设置长方形的停车格,侧方位停车时,较常规的方式是通过侧方位停车技术操控车辆,以使车辆驶入已经画好的停车格子中,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

然而,传统的采用侧方位停车技术操控车辆的方式往往需要车辆驾驶人员具备较高的车辆操控水平,同时由于在停车过程中需要多次地挪动车辆,需要消耗车辆的燃油以及增加了轮胎的损耗,而且往往由于人为的因素导致车辆停入停车格的位置不符合标准的停车要求,例如车轮往往压在停车格的白线上,因此采用传统的侧方位停车技术消耗了较大的资源且停车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停车效率高的用于侧方位停车的移车结构。

一种用于侧方位停车的移车结构,包括:

功能装置,所述功能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受力部件、起重装置以及移动装置,所述受力部件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起重装置设置有第一电路板,所述移动装置设置有第二电路板;

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承力部件以及多个起重杆,所述承力部件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多个所述起重杆分别与所述承力部件连接,多个所述起重杆 形成规则的方形爪状结构,

所述起重杆远离所述承力部件的端部设置有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具有夹持空间,所述起重杆于邻近所述夹持件设置有距离传感器;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收发器、所述第一电路板以及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四个起重杆,四个所述起重杆形成所述规则的方形爪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起重装置包括液压式千斤顶,所述液压式千斤顶分别与所述受力部件和所述移动装置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起重装置包括机械式千斤顶,所述机械式千斤顶分别与所述受力部件和所述移动装置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支架和滚轮,所述支架与所述起重装置连接,所述滚轮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发器包括无线收发模块,所述无线收发模块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承力部件铰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为单片机。

上述用于侧方位停车的移车结构,通过控制装置的处理器统一控制功能装置和支撑装置,当支撑装置的起重杆在起重装置的作用下顶起汽车后,由移动装置将汽车侧向的移入侧方位停车格内,实现侧方位停车,而不再需要驾驶员通过多次地挪动车辆以将汽车停入侧方位停车格,减少了车辆燃油的消耗和轮胎的损耗,并且从侧面直接将车辆停入侧方位停车格的方式可以极大的提高停车效率,降低停车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用于侧方位停车的移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用于侧方位停车的移车结构的电路模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用于侧方位停车的移车结构的具体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结合图1、图2和图3,其为一个实施例中用于侧方位停车的移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该用于侧方位停车的移车结构10包括功能装置110、支撑装置120以及控制装置130。功能装置110包括依次连接的受力部件111、起重装置112以及移动装置113,受力部件111设置有连接部114,起重装置112设置有第一电路板301,移动装置113设置有第二电路板302。

支撑装置120包括承力部件121以及多个起重杆122,承力部件与连接部114连接,多个起重杆122分别与承力部件121连接,多个起重杆122形成规则的方形爪状结构。起重杆122远离承力部件121的端部设置有夹持件123夹持件123具有夹持空间。控制装置130包括处理器131和收发器132,处理器131分别与收发器132、第一电路板301以及第二电路板302连接。

使用上述用于侧方位停车的移车结构10时,首先,将夹持件123分别与汽车纵梁连接并夹持住汽车纵梁,并且多个起重杆122分别与汽车纵梁的两侧连接形成规则的受力网;然后,处理器131通过第一电路板301控制起重装置112工作,将汽车顶起离开地面后;最后,处理器131通过第二电路板302控制移动装置113工作,以将汽车移动至侧方位停车格内,从而完成侧方位停车。

上述用于侧方位停车的移车结构10,通过控制装置130的处理器131统一控制功能装置110和支撑装置120,当支撑装置120的起重杆122在起重装置112的作用下顶起汽车后,由移动装置113将汽车侧向的移入侧方位停车格内, 实现侧方位停车,而不再需要驾驶员通过多次地挪动车辆以将汽车停入侧方位停车格,减少了车辆燃油的消耗和轮胎的损耗,并且从侧面直接将车辆停入侧方位停车格的方式可以极大的提高停车效率,降低停车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定义第一电路板301和第二电路板302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进一步的,起重装置112包括液压式千斤顶,液压式千斤顶分别与受力部件111和移动装置113连接。

进一步的,起重装置112包括机械式千斤顶,机械式千斤顶分别与受力部件111和移动装置113连接。

进一步的,移动装置113包括支架和滚轮,支架与起重装置112连接,滚轮与支架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移动装置113设置有链轮以及驱动链轮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起重装置112连接,且与第二电路板302电连接。

进一步地,起重装置112包括剪式千斤顶以及驱动剪式千斤顶的动力电机,剪式千斤顶还分别与受力部件111和移动装置113连接,动力电机还与第一电路板301电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进一步的,每一个起重杆122的杆臂上均设置有LED照明装置,LED照明装置的光线角度朝向远离起重杆122的方向。LED照明装置与处理器131连接,在处理器131的控制下工作。这样设置可以通过LED照明装置,使得在夜晚时功能装置110也可以工作,实现白天和夜晚均可以工作的目的。

进一步的,LED照明装置包括若干LED灯和驱动所述LED灯的控制组件,若干LED灯成一排均匀地分布于起重杆122的杆臂上,控制组件与处理器131连接。成一排均匀地分布于起重杆122的杆臂上的若干LED灯有效地增加了光的流明值,提高了可视范围,有效提高侧方位停车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夹持件123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24,压力传感器124与处理器131连接。例如,压力传感器124设置于夹持件123内,用于感测夹持件123与汽车纵梁之间的受力状态,以确定夹持件123与汽车纵梁连接稳定。

进一步的,支撑装置120包括四个起重杆122,四个起重杆122形成规则的方形爪状结构。

进一步的,连接部114与承力部件121铰接。这样设置可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在工作过程连接部114与承力部件121相互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进一步地,起重杆122为可伸缩式起重杆122。例如,起重杆122腰身金属板材制成,以提高起重杆122的强度。

进一步的,起重杆122于邻近夹持件123设置有距离传感器124。处理器131还与距离传感器124连接。

进一步的,控制装置130包括壳体。壳体与受力部件111连接。处理器131和收发器132设置于壳体内部。这样设置可以将处理器131和收发器132邻近功能装置110设置,同时通过壳体将其包裹,降低外界雨水对处理器131和收发器132的影响。

进一步的,收发器132为无线收发器132。例如采用型号为DMX512的无线收发器132。壳体上还设置有天线,天线与无线收发器132的核心部件连接。这样设置可以增加无线收发器132的发射功率和接收功率,保障通讯效率。

进一步的,收发器132包括无线收发模块,无线收发模块与处理器131连接。进一步地,无线路由器为3G/4G无线路由器。

进一步的,处理器131为单片机,以利用单片机制功耗小,从而降低能耗。

请参阅图4,现以该用于侧方位停车的移车结构应用到汽车为例,对本实施例的用于侧方位停车的移车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该具有用于侧方位停车的移车结构的汽车包括汽车本体150、功能装置110、支撑装置120以及控制装置130。

汽车本体150的底盘具有平行设置的两根纵梁151,两根纵梁151设置有多个支撑位152。功能装置110包括依次连接的受力部件111、起重装置112以及移动装置113,受力部件111设置有连接部114,起重装置112设置有第一电路板301,移动装置113设置有第二电路板302。

支撑装置120包括承力部件121以及多个起重杆122,承力部件121与连接部114连接,每一起重杆122均与承力部件121连接,且每一起重杆122远离承力部件121的端部对应与一支撑位152连接。

控制装置130设置于汽车本体150上,其包括处理器131和收发器132,处理器131分别与收发器132、第一电路板301以及第二电路板302连接,以控制起重装置112和移动装置113的启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进一步地,支撑位152开设有通孔,起重杆122远离承力部件121的端部设置有插杆,插杆插设于通孔中。

进一步地,汽车本体150内设置有与处理器131连接的异步控制系统以及与异步控制系统连接的无线路由器。

进一步地,异步控制系统通过无线路由器与外部连接,例如通过无线路由器与用户的手机连接。具体的,用户的手机设备有与异步控制系统适配的应用 程序,用户通过应用程序向异步控制系统发向控制信息,异步控制系统在接收到控制信息后,向处理器131发送相对应的控制指令。

进一步地,汽车本体150设置有多个摄影装置,多个摄影装置分别与异步控制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摄影装置的数量为六个,以三个为一组分别设置于汽车本体150的两侧边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进一步地,摄影装置在拍摄到车辆的轮子压在停车格子的白线上时,通过无线路由器向用户发送“压线警报”,以提高用户注意;用户可以在收到“压线警报”后,通过手机的应用程序向异步控制系统发送挪车请求。具体的,在应用程序上设置有前后左右的方向控制虚拟按钮,以对应的控制车辆向前后左右的方向挪动预设的距离。例如,该预设的距离可以为用户按压虚拟按钮的时长的函数值;同时,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摄影装置在拍摄到车辆的轮子压在停车格子的白线上时,将车轮与白线之间的距离信息上传至异步控制系统,由异步控制系统进行识别,做出相应的调整处理,并将处理的调整指令通过处理器131发送至功能装置110,由功能装置110实现对车辆的挪动。

进一步地,处理器131设置有数字图像处理模块,数字图像处理模块与摄影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控制装置130的处理器131统一控制功能装置110和支撑装置120,当支撑装置120的起重杆122在起重装置112的作用下顶起汽车后,由移动装置113将汽车侧向的移入侧方位停车格内,实现侧方位停车,而不再需要驾驶员通过多次地挪动车辆以将汽车停入侧方位停车格,减少了车辆燃油的消耗和轮胎的损耗,并且从侧面直接将车辆停入侧方位停车格 的方式可以极大的提高停车效率,降低停车难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