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内饰部件的储物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7881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辆的内饰部件的储物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特别是机动车辆的内饰部件的储物箱,该储物箱既具有用于移动终端的第一安放面,也具有用于饮料容器的第二安放面。



背景技术:

如今,智能手机、平板以及其他移动终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由此在机动车辆中,也希望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将这样的移动终端安全地存放在车辆中。在背景技术中已知不同的储物系统,其能够实现移动终端在车辆中的基本的布置。

例如KR 10 2014 0137 083 A公开了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储物容器,其形成一种插槽。该储物容器例如能够布置在变速杆后方的中控台中。终端能够被插入到插槽中以被储存。

然而这样的布置不利的是,其需要相对大的空间。特别是当布置在中控台中时,空间需求增加是个大问题,因为在现代车辆中,中控台用作用于多个功能元件的安装空间,使得仅能使用少量的空间。此外,这样的储物插槽具有如下缺点,即极其难以清理。此外,在存放位置中,终端对于乘客是不可见的。即,在存放状态下,不再可能使用终端。



技术实现要素: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储物方案,在该储物方案中,移动终端对于观看者仍保持可见,并且能够简单地一体化在内饰部件中,并且易于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具有如下特征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内饰部件的储物箱来实现: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内饰部件的储物箱,具有:

第一安放面,该第一安放面用于移动终端;

第二安放面,该第二安放面用于饮料容器;以及

至少一个保持元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放面与所述第二安放面邻接,并且安放面在所述内饰部件中下沉,使得所述第一安放面和所述第二安放面形成共同的储物空间,并且

以如下方式布置所述保持元件:使得所述终端直立地定位在所述第一安放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机动车辆的内饰部件的储物箱包括用于移动终端的第一安放面、用于饮料容器的第二安放面,以及至少一个保持元件。第一安放面和第二安放面互相邻接。此外,第一和第二安放面下沉到内饰部件中,使得两个安放面形成共同的储物空间。如果移动终端定位在第一安放面上,则保持元件将终端保持为直立地定位在第一安放面上。终端竖直地立在第一安放面上,并且被保持元件保持在该位置中。无论终端是否定位在第一安放面上,饮料容器都能够被放置在第二安放面上。因为两个安放面在内饰部件中下沉,所以饮料容器和终端都能够被包围安放面的侧壁支撑。此外,通过保持元件还确保了在没有饮料容器定位在第二安放面上时,终端也能够保持在第一安放面上。此外,保持元件防止终端在车辆的正常行驶操作期间从存放处掉落。

这样的储物箱具有如下优点,即对于终端仅需要少量的空间。然而同时,第一安放面对于乘客是易于使用的,因为不形成插槽,而是通过与其邻接的第二安放面而获得了更大的空间。特别地,终端的屏幕通过共同形成的空间而仍然保持可见,只要终端的屏幕面对第二安放面。此外,能够简单地清洁储物箱,尤其是第一安放面。

例如,保持元件能够包括保持环,饮料容器能够插入该保持环中,并且终端能够靠放在保持环中。依据保持环布置的方式,终端还能够被保持环按压到侧壁上。为此,保持环优选地在储物箱的使用状态中布置在第二安放面的上方,使得饮料容器能够穿过保持环而放置在第二安放面上。特别地,当第二安放面是圆形安放面时,有利的是,保持环的中点与第二安放面的中点位于轴上。在该情况下,保持环的半径至少与安放面的半径一样大,或者大于安放面的半径。

此外,保持环的直径可以选择为,使得其与由下沉的第一子平面形成的子空间邻接,或者其突出到该子空间中。以该方式,终端能够夹在保持环与例如与第一安放面相邻的侧壁之间。

由此,有利的是,保持环至少有比例地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由氨基甲酸乙酯基(Urethanbasis)热塑性弹性体制成。这还能够用于将直径比保持环大的饮料容器插入到保持环中,并且保持环能够通过其弹性材料而胀大。而弹性材料还能够确保移动终端在放置在第一安放面上时不被保持环损坏。

为了确保终端通过保持环而在储物箱中良好地可见,保持环可以具有中断部。由此优选的是,中断部面朝第一安放面。此外,中断部能够用于使得终端或要存放的物件跨过两个安放面地引入储物箱中。

可选地或者另外地,保持元件也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突出部,其用于支撑终端,并且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安放面与第二安放面之间。突出部例如能够一体化在储物箱的侧壁中,该侧壁通过安放面在内饰部件中的下沉的定位而形成。通过该突出部,能够以简单的方式确保终端或饮料容器不会轻易地分别与另一安放面接触。

特别地,为了在车辆运行期间在强烈震动时也确保终端在第一安放面上的直立定位,能够在第一安放面与第二安放面之间设置高度差。由此优选的是,第一安放面在内饰部件中比第二安放面更深地下沉。通过这样的高度差,在第一安放面与第二安放面能之间将形成边缘,放置的终端能够被挡在该边缘上。因此,在强烈震动时,终端例如也不能够掉入第二安放面中。高度差例如能够是5至20mm。

因为终端被直立地定位在第一安放面上,所以有利的是,第一安放面与间壁相邻,该间壁包括与终端无线通讯的通信单元。这样的依据是,通过直立的定位,间壁与终端之间的仅存在极小的间隔。由此确保了特别稳定的无线通讯。

尤其是当通信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近场通信线圈时,特别是这种情况。在近场通信线圈的情况下,特别重要的是,线圈以距终端极小的间隔来布置。诸如智能手机或平板这样的移动终端中,用于近场通信的天线通常位于蓄电池上,或者一体化在壳体间壁中。通过将这样的通信单元一体化在间壁中,通信单元能够被定位成与这些天线几乎平行,这确保了顺利的通讯。近场通信线圈的另一优点在于,不仅能够实现通信,还能够进行终端的充电。

因为根据所使用的终端,移动终端上的这样的天线的确切位置可能不同,并且终端具有不同的尺寸,所以有利的是,通信单元是能够调节高度的,或者可倾斜的。以该方式,通信单元能够适合各个终端中的天线的个别的布置。

为了增加能够安置的饮料容器的数量,第二安放面可以包括两个子安放面,各个子安放面上都能够放置饮料容器。在该情况下,第一安放面与第二安放面的两个子安放面邻接。通过将第二安放面划分为两个子安放面,能够额外地扩大由第一子安放面和第二子安放面形成的共同的空间。同时,储物箱仍然是紧凑的,并且由此还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一体化在车辆的内饰部件中。

第一安放面能够布置在第二安放面的两个子安放面之间。由此有利的是,壁元件将第一安放面与各个子安放面形成的储物空间互相分开。通过壁元件,能够额外地将第一安放面划分为两个子安放面。以该方式能够实现,通过将两个饮料容器以及例如两个移动终端定位在壁元件的两侧,而能够将它们都放入储物箱中。

壁元件可以被安置成能够围绕垂直于安放面的旋转轴旋转。通过该旋转,能够至少部分地消除由壁元件引起的分割。因此能够产生包括在第二安放面的两个子安放面之上和在第一安放面之上的连续的储物空间,这例如能够用于将例如平板这样的较大的移动终端定位在储物箱中。

这里壁元件能够具有通信单元,使得在插入较大的终端时,也能够实现通信单元与插入的终端之间的通讯。

然而可选地同样可行的是,第二安放面的两个子安放面被并排布置,并且经由底面而互相连接。在该情况下,第一安放面能够沿着第二安放面的两个子安放面延伸。能够通过底面获得较大的放置空间,该底面使得第二安放面的两个子安放面连接、并且优选地同样与第一安放面邻接。

在底面上能够布置至少一个保持唇部(Haltelippe)。这使得终端能够部分地放置在第一安放面中,并且部分地以倾斜的姿态放置在底面上,这有助于例如观看终端的屏幕。由此优选的是,在底面上布置多个互相平行的保持唇部,使得能够实现终端的多个倾斜的姿态。

附图说明

此外,从优选实施方式的下列描述中能够清楚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和特征。能够单独地或组合地实现该处及以上描述的特征,只要特征不相互矛盾。通过参考附图做出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说明。附图中:

图1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物箱的三维视图;

图2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储物箱的俯视图;

图3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储物箱的侧视图;

图4示出在三维视图中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物箱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5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储物箱的另一三维视图;

图6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物箱的第三实施例的三维视图。

参考标记列表

1 内饰部件

2 第一安放面

3 终端

4 第二安放面

5 保持元件

6 储物空间

7 保持环

8 固定元件

9 中断部

10 突出部

11 间壁

12 通信单元

13 壁元件

15 底面

16 杯架

17 保持唇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物箱的第一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物箱由彼此邻接的第一安放面2和第二安放面4构成。安放面2、4下沉地布置在内饰部件1中。以这种方式,安放面2、4形成整体的储物空间6。该内饰部件1是用于乘用车的中控台。第二安放面4划分为两个子安放面4.1、4.2,该两个子安放面经由底面15互相连接。两个子安放面4.1和4.2以及底面15都直接地与第一安放面2 邻接。

在底面15上布置了互相平行的保持唇部17。保持唇部17能够使得终端3能够稍微倾斜地直立地(stehend)放置在底面15上,使得例如终端3的屏幕能够更好地由乘客识别。

此外,在储物箱中布置两个保持元件5,各个保持元件5都由突出部10和保持环7构成。第二安放面4的两个子安放面4.1、4.2实施为圆形,其中,在安装状态下,在各个子安放面4.1、4.2的上方均定位了保持环7,饮料容器能够插入其中。各个保持环7均与位于其下方的子安放面4.1、4.2同心地布置。为了能够将饮料容器固定在第二安放面4上,包围第二安放面4的子安放面4.1、4.2的侧壁具有压片16,该压片16是弹簧加载(federgelagert/spring-loaded)的,并且通过放置在各个子安放面4.1、4.2上的饮料容器而张紧(gespannt)。所产生的弹性力于是将饮料容器保持固定在第二安放面4上。保持环7与第一安放面2相邻,即与通过下沉的第一安放面2形成的空间相邻,使得布置在第一安放面2上的两个终端3被保持环7支撑,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终端3被示为智能手机。

为了确保终端3的屏幕不被保持环7损坏,保持环7由热塑性弹性材料制成。此外,保持环7能够围绕其中心轴旋转,使得位于保持环7上的突出的固定元件8能够被压在终端3上。以该方式,终端3 能够被压紧在保持环7与对置于保持环7的间壁11之间。

间壁11具有两个通信单元12,该两个通信单元形式为用于两个终端3的近场通信线圈(Nahfeldkommunikationsspulen)。近场通信线圈具有如下优点:其不仅能够实现与终端3的数据交换,而且能够为终端3的蓄电池充电,而不需要与智能手机的额外的电线连接。在图3 中还示出,通信单元12是能够调节高度的。如图3所示,由此不同尺寸的终端也能够放置在第一安放面2上,并且与通信单元12进行连接。

为了额外地有助于终端3在第一安放面2上的定位,突出部10在第二安放面4的子安放面4.1、4.2与第一安放面2之间延展,该突出部10额外地支撑终端3。然而突出部10以彼此间一定的距离布置,使得突出部10不互相接触。

额外的保持唇部17安置在底面上,该保持唇部17能够实现将终端3倾斜地搁放在储物箱中。在本实施例中,虽然还只能将一个移动终端3放置在储物箱中,但以该方式能够更好地看到终端3的屏幕。

图4和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储物箱的可选的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第一安放面2被布置在第二安放面4的子安放面 4.1与4.2之间。此外,壁元件13布置在第一安放面2中,该壁元件将第一安放面2和第二安放面4形成的储物空间分割为两个子空间4.1和 4.2。通信单元12一体化在壁元件13中,该通信单元能够与布置在壁元件两侧的两个移动终端3通讯。在本实施例中,这通过两个分隔开的近场通信线圈实现。保持环7在朝向第一安放面2的一侧上具有中断部9。为了确保定位在第一安放面2上的终端3被充分地固定,在储物箱中引入橡胶板(Gummilaschen)形式的额外的固定单元8。此外,第一安放面2比第二安放面4在内饰部件1中下沉得深一厘米,从而产生边缘,使终端3能够抵着该边缘而定位。

壁元件13能够围绕其旋转轴360°旋转。以该方式,能够例如将较大的终端3横越过第二安放面4而放置到第一安放面2上。此时固定在保持环7上的固定元件8用于固定终端3。

图6示出第三实施方式,其中第一储物面2同样布置在第二安放面4的子安放面4.1、4.2之间。然而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保持环7 不具有中断部9。代替中断部9,安装了形状灵活的、双稳定(bistabil) 的元件,其持续地将终端3压向壁元件13。以该方式,终端3保持固定在第一安放面2上。为了将饮料容器固定在第二安放面4内部,在储物箱的侧壁上布置了额外的压片16。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