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驾驶汽车两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97079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两用座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驾驶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驾驶汽车两用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均得到了极为显著的成果,随着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成果不断完善,完全无人驾驶的汽车或面包车等,取消了方向盘,油门,刹车,档位器等,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者对车辆进行控制,在远程行驶途中,使用者在休息时,只能坐在车辆座椅上进行,目前对于汽车座椅来说,其每个座椅结构是固定的,人们想要休息时只能靠调节座椅靠背的角度来增加一定的舒适度,但由于座椅上的坐垫面积较小,使用者不能随意移动身体,使其舒适度有限,极大的影响了使用者休息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驾驶汽车两用座椅,具备床椅两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无人驾驶汽车中乘车人员休息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两用座椅,包括汽车内饰底板,所述汽车内饰底板的两侧设有车身,其汽车内饰底板的顶部从左到右还分别设有左移动滑槽和右移动滑槽,所述左移动滑槽和右移动滑槽的内侧还分别滑动安装有左承接台和右承接台,所述左承接台和右承接台的顶部均设有主承接板,所述主承接板靠近车身的一侧通过活动轴安装有副承接板,所述主承接板和副承接板的顶部均安装有海绵垫。

所述左承接台和右承接台的正面均设有控制器,所述左移动滑槽靠近车身一端的外侧与右移动滑槽靠近车身一端的外侧均设有液压阀,所述汽车内饰底板两侧车身的内侧均设有承接架,所述承接架的内侧活动安装有第一液压柱,所述第一液压柱的顶端与副承接板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左移动滑槽靠近车身一端的内侧与右移动滑槽靠近车身一端的内侧均设有第二液压柱,所述左移动滑槽上的第二液压柱远离车身的一端与左承接台相连接,所述右移动滑槽上的第二液压柱远离车身的一端与右承接台相连接,所述左承接台和右承接台的内腔均安装有小型液压泵,所述小型液压泵与液压阀之间通过高压连接管相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柱和第二液压柱与液压阀之间均通过液压连接管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承接板和副承接板均为条形板状结构,其主承接板和副承接板的大小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液压柱与副承接板之间为活动连接结构,所述副承接板靠近主承接板一侧的底部设有承力架。

优选的,所述高压连接管为软管,其高压连接管的中部为螺旋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左承接台上的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左承接台内腔的小型液压泵的输入端以及左移动滑槽左侧液压阀的输入端相电性连接,所述右承接台上的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右承接台内腔的小型液压泵的输入端以及右移动滑槽右侧液压阀的输入端相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左承接台和右承接台的顶部设置主承接板,以及主承接板上通过活动轴安装的副承接板,以及主承接板与副承接板的顶部设置的海绵层,再配合设置的左移动滑槽和右移动滑槽,以及小型液压泵、第一液压柱、第二液压柱和液压阀,使得该无人驾驶汽车两用座椅在使用过程中可进行自由伸缩折叠,达到了床椅两用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左承接台和右承接台的底部设置左移动滑槽和右移动滑槽,使得左承接台和右承接台能够配合设置的小型液压泵、液压阀和第二液压柱进行移动,同时由于主承接板和副承接板之间通过活动轴相连接,使得主承接板和副承接板之间能够通过配合设置的第一液压柱进行折叠操作,使得主承接板与副承接板之间形成夹角从而构成座椅,需要进一步说明:该无人驾驶汽车两用座椅在使用时,转换为床时,使用者通过控制器向小型液压泵和液压阀传递指令,第二液压柱进行延伸,使得左承接台和右承接台均向汽车内饰底板顶部的中央移动,直至左承接台顶部的主承接板与右承接台顶部的主承接板相接触,同时第一液压柱进行收缩,使得副承接板以活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直至副承接板与主承接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即可构成床,转换为座椅时,第一液压柱进行延伸,使得副承接板以活动轴为中心进行转动,使得副承接板向上翘起并与主承接板之间形成夹角,与此同时第二液压柱进行收缩,使得左承接台和右承接台均朝汽车内饰底板的两侧移动,当第二液压柱收缩完成后,即可构成座椅,在左承接台和右承接台朝汽车内饰底板两侧移动的过程中,左承接台和右承接台之间形成过道,为使用者提供方便,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无人驾驶汽车中乘车人员休息不方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撑开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撑开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汽车内饰底板、2车身、3左移动滑槽、4右移动滑槽、5左承接台、6右承接台、7主承接板、8活动轴、9海绵垫、10承力架、11控制器、12液压阀、13承接架、14第一液压柱、15第二液压柱、16液压连接管、17小型液压泵、18高压连接管、19副承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无人驾驶汽车两用座椅,包括汽车内饰底板1,汽车内饰底板1的两侧设有车身2,其汽车内饰底板1的顶部从左到右还分别设有左移动滑槽3和右移动滑槽4,左移动滑槽3和右移动滑槽4的内侧还分别滑动安装有左承接台5和右承接台6,左承接台5和右承接台6的顶部均设有主承接板7,主承接板7靠近车身2的一侧通过活动轴8安装有副承接板19,主承接板7和副承接板19的顶部均安装有海绵垫9,主承接板7和副承接板19均为条形板状结构,其主承接板7和副承接板19的大小相同。

左承接台5和右承接台6的正面均设有控制器11,左移动滑槽3靠近车身2一端的外侧与右移动滑槽4靠近车身2一端的外侧均设有液压阀12,汽车内饰底板1两侧车身2的内侧均设有承接架13,承接架13的内侧活动安装有第一液压柱14,第一液压柱14的顶端与副承接板19的底部相连接,第一液压柱14与副承接板19之间为活动连接结构,副承接板19靠近主承接板7一侧的底部设有承力架10,能有效的增加副承接板19的承重能力,左移动滑槽3靠近车身2一端的内侧与右移动滑槽4靠近车身2一端的内侧均设有第二液压柱15,左移动滑槽3上的第二液压柱15远离车身2的一端与左承接台5相连接,右移动滑槽4上的第二液压柱15远离车身2的一端与右承接台6相连接,左承接台5和右承接台6的内腔均安装有小型液压泵17,小型液压泵17与液压阀12之间通过高压连接管18相连接,高压连接管18为软管,其高压连接管18的中部为螺旋形结构,第一液压柱14和第二液压柱15与液压阀12之间均通过液压连接管16相连接,左承接台5上的控制器11的输出端分别与左承接台5内腔的小型液压泵17的输入端以及左移动滑槽3左侧液压阀12的输入端相电性连接,右承接台6上的控制器11的输出端分别与右承接台6内腔的小型液压泵17的输入端以及右移动滑槽4右侧液压阀12的输入端相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左承接台5和右承接台6的底部设置左移动滑槽3和右移动滑槽4,使得左承接台5和右承接台6能够配合设置的小型液压泵17、液压阀12和第二液压柱15进行移动,同时由于主承接板7和副承接板19之间通过活动轴8相连接,使得主承接板7和副承接板19之间能够通过配合设置的第一液压柱14进行折叠操作,使得主承接板7与副承接板19之间形成夹角从而构成座椅,为使用者提供方便。

该无人驾驶汽车两用座椅在使用时,转换为床时,使用者通过控制器11向小型液压泵17和液压阀12传递指令,第二液压柱15进行延伸,使得左承接台5和右承接台6均向汽车内饰底板1顶部的中央移动,直至左承接台5顶部的主承接板7与右承接台6顶部的主承接板7相接触,同时第一液压柱14进行收缩,使得副承接板19以活动轴8为中心进行转动,直至副承接板19与主承接板7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即可构成床,转换为座椅时,第一液压柱14进行延伸,使得副承接板19以活动轴8为中心进行转动,使得副承接板19向上翘起并与主承接板7之间形成夹角,与此同时第二液压柱15进行收缩,使得左承接台5和右承接台6均朝汽车内饰底板1的两侧移动,当第二液压柱15收缩完成后,即可构成座椅,在左承接台5和右承接台6朝汽车内饰底板1两侧移动的过程中,左承接台5和右承接台6之间形成过道。

综上所述:该无人驾驶汽车两用座椅,通过左承接台5和右承接台6的顶部设置主承接板7,以及主承接板7上通过活动轴8安装的副承接板19,以及主承接板7与副承接板19的顶部设置的海绵层9,再配合设置的左移动滑槽3和右移动滑槽4,以及小型液压泵17、第一液压柱14、第二液压柱15和液压阀12,使得该无人驾驶汽车两用座椅在使用过程中可进行自由伸缩折叠,达到了床椅两用的效果,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无人驾驶汽车中乘车人员休息不方便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