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5116阅读:2137来源:国知局
滑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门,属于。



背景技术:

去年申请人设计出多套冷藏车箱的车门安装结构,但都不够理想,其结构复杂,生产成本比较高,原设计实用如大型车箱还可以,但要在小型的冷藏车上使用,就很不划算,而且现在小型冷藏车是越来越多。

为此申请人今年也设计出一种下翻车门式冷藏车厢,其结构主要包括车厢,车厢右侧为门洞,在门洞底部通过枢轴铰接有横杆,横杆上安装有门,门由上滑门和下翻门构成,其中上滑门位于下翻门左侧且紧贴,对应上滑门在车厢前后两侧壁均设置有用于上滑门上下自由滑动的滑轨,滑轨由上导轨和下导轨组成,其中上导轨安装在车厢的前后两侧壁上半部,下导轨固定在横杆上;所述上滑门和下翻门均与车厢之间设置有用于上滑门固定的固定件;下翻门固定在横杆上,下导轨右侧壁与下翻门左侧焊接在一起。

上述设计还需要对上滑门和下翻门之间的密封进行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滑门,其结构简单,为原设计中的上滑门和下翻门之间的密封作出了贡献,同时还可以应用在它处的滑门密封,与通用的密封条相比其密封效果好,而且清洁起来也很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门,包括相互配合滑动的右滑门扇和左滑门扇,右滑门扇和左滑门扇关闭后有一重叠面,其特征在于:在左滑门扇对应的重叠面上开设有左滑门凹槽,在左滑门凹槽内安装有沿左滑门凹槽深度方向滑动的密封条,密封条的横截面呈半圆环结构,在半圆环两端均向外延伸有限位块,对应限位块在左滑门凹槽的槽口处设置有防止密封条滑出左滑门凹槽的挡条,对应密封条的半圆环外表面在右滑门扇上开设有右滑门凹槽,在右滑门凹槽内设置有密封组件,密封组件与密封条的半圆环外表面呈弧面密封配合。

进一步,优选所述密封组件为海绵层。价格便宜,方便更换。

也可以优选所述密封组件为弹性橡胶块。方便清洁。

进一步,优选所述密封条与右滑门凹槽之间的配合最大深度为3-5mm。配合尺寸过小时,密封效果会减弱;如果配合尺寸过大时,右滑门扇和左滑门扇之间的打开会用很大的打开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门,其结构简单,本设计采用了密封条与密封组件的弧面配合原理来进行密封,在最短的密封区域内加大了相对的密封面积(如采用通用的密封条,密封条有多宽,其密封区域就有多宽,而本设计在相同宽度的密封条同时,增加了密封区域,有效的提高了密封效果。),为原设计中的上滑门和下翻门之间的密封作出了贡献,同时还可以应用在它处的滑门密封,与通用的密封条相比其密封效果好,而且清洁起来也很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右滑门扇 2、左滑门扇 3、密封组件 4、右滑门凹槽 5、左滑门凹槽 6、弹簧 7、密封条 8、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发明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滑门,包括相互配合滑动的右滑门扇1和左滑门扇2,右滑门扇1和左滑门扇2关闭后有一重叠面,在左滑门扇2对应的重叠面上开设有左滑门凹槽5,在左滑门凹槽5内安装有沿左滑门凹槽5深度方向滑动的密封条7,密封条7的横截面呈半圆环结构,在半圆环两端均向外延伸有限位块8,对应限位块8在左滑门凹槽5的槽口处设置有防止密封条7滑出左滑门凹槽5的挡条,对应密封条7的半圆环外表面在右滑门扇1上开设有右滑门凹槽4,在右滑门凹槽4内设置有密封组件3,密封组件3与密封条7的半圆环外表面呈弧面密封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组件3为弹性橡胶块;所述密封条7与右滑门凹槽4之间的配合最大深度为3mm。

使用原理如下:

关闭状态时,如图2所示,在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将密封条7向右侧弹出,从而与密封组件3进行密封配合,同时在限位块8和挡条的配合的作用下,可以防止密封条7直接被弹簧6弹出。

打开时,如图1所示,在右滑门扇1与左滑门扇2相对滑动力的作用下,会将弧形面的密封条7在克服弹簧6弹力的同时将密封条7向左滑门凹槽5内进行挤压,从而达到轻松打开的目的。

本设计采用的是弧形面密封的方式,如原设计相比,在同等宽度下,本设计的密封宽度在宽(本设计是密封弧面的长度),提高的了密封效果。

本设计由于整个密封面为弧形面,所以非常方便清洁工作。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变换所述密封组件3为海绵层;所述密封条7与右滑门凹槽4之间的配合最大深度为4mm。

其它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变换所述密封条7与右滑门凹槽4之间的配合最大深度为5mm。

其它同实施例一。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