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双门车辆的顶盖上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5102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用于双门车辆的顶盖上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双门车辆的顶盖上板。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传统双门车辆的天窗安装在顶盖上板上,即顶盖上板上开设有天窗安装口,这样便削弱了顶盖上板的强度,造成顶盖上板的强度不高,影响车辆的碰撞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双门车辆的顶盖上板,其强度有所提高,从而改善了车辆的碰撞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双门车辆的顶盖上板,所述顶盖上板具有天窗安装口,所述顶盖上板包括:依次相连的顶盖上板前横板、顶盖上板左纵板、顶盖上板后横板和顶盖上板右纵板,所述顶盖上板前横板和所述顶盖上板后横板分别位于所述天窗安装口的前侧和后侧,所述顶盖上板左纵板和所述顶盖上板右纵板分别位于所述天窗安装口的左侧和右侧;前横梁,所述前横梁与所述顶盖上板前横板粘接固定且与A柱上端邻接,所述前横梁与所述顶盖上板前横板之间限定出前部盒状空腔;后横梁,所述后横梁与所述顶盖上板后横板粘接固定且与B柱上端对应,所述后横梁与所述顶盖上板后横板之间限定出后部盒状空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双门车辆的顶盖上板,通过设置前横梁与后横梁,提高了顶盖上板的强度。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双门车辆的顶盖上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顶盖上板前横板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顶盖上板后横板在所述车辆长度方向上的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横梁包括前横梁隆起部和设置在所述前横梁隆起部的外周边缘的前横梁翻边,所述前横梁翻边与所述顶盖上板前横板粘接固定,所述前横梁隆起部与所述顶盖上板前横板之间限定出所述前部盒状空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横梁翻边包括:前横梁前翻边、前横梁侧翻边、前横梁后翻边和前横梁后凸翻边,所述前横梁前翻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横梁侧翻边的前端相连,所述前横梁后翻边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前横梁后凸翻边与对应的所述前横梁侧翻边的后端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横梁前翻边、所述前横梁侧翻边、所述前横梁后翻边和所述前横梁后凸翻边中宽度最宽的为所述前横梁侧翻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横梁后凸翻边为两阶台阶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后横梁包括:开口向上的“U”形的后横梁本体,所述后横梁本体的两个侧壁分别设置有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的后横梁翻边,所述后横梁翻边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顶盖上板的下表面粘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后横梁的厚度为中间厚、两端薄,且从中间向两端平缓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上分别设置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的厚度为1mm-2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均为碳纤维件且厚度为2.0mm-2.4mm。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双门车辆的顶盖上板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双门车辆的顶盖上板的俯视图;

图3是前横梁的俯视图;

图4是后横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顶盖上板600、顶盖上板前横板610、顶盖上板左纵板620、顶盖上板后横板630、顶盖上板右纵板640、前横梁650、前横梁隆起部651、前横梁翻边652、前横梁前翻边6521、前横梁侧翻边6522、前横梁后翻边6523、前横梁后凸翻边6524、后横梁660、后横梁本体661、后横梁翻边662、天窗安装口6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双门车辆的顶盖上板600。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双门车辆的顶盖上板600具有天窗安装口670,顶盖上板600可以包括依次相连的顶盖上板前横板610、顶盖上板左纵板620、顶盖上板后横板630和顶盖上板右纵板640。具体而言,顶盖上板前横板610、顶盖上板左纵板620、顶盖上板后横板630和顶盖上板右纵板640合围成一个具有天窗安装口670的框体结构,框体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并且可以为天窗提供安装点。

具体地,顶盖上板前横板610和顶盖上板后横板630分别位于天窗安装口670的前侧和后侧,顶盖上板左纵板620和顶盖上板右纵板640分别位于天窗安装口670的左侧和右侧。

前横梁650与后横梁660位于顶盖上板600的朝向车内空间的表面。在具体实施例中,前横梁650与顶盖上板前横板610粘接固定且与A柱上端邻接,前横梁650与顶盖上板前横板610之间限定出前部盒状空腔。后横梁660与顶盖上板后横板630粘接固定且与B柱上端对应,后横梁660与顶盖上板后横板630之间限定出后部盒状空腔。前横梁650与后横梁660提高了顶盖上板600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双门车辆的顶盖上板600,通过设置前横梁650与后横梁660,显著提高了顶盖上板600的强度,进而提高了车辆的碰撞性能。同时,前横梁650和后横梁660处分别形成了前部盒状空腔和后部盒状空腔,使得该顶盖上板600的前部和后部的强度进一步加强。另外,采用粘接固定方式也能更好地适应顶盖上板600采用轻质材料如碳纤维材料等。

参照图2所示,顶盖上板前横板610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顶盖上板后横板630在车辆长度方向上的尺寸。换言之,顶盖上板前横板610的宽度大于顶盖上板后横板630的宽度。又由于前横梁650固定在顶盖上板前横板610上,后横梁660固定在顶盖上板后横板630上,因此优选地,前横梁650的宽度大于后横梁660的宽度,如图1所示。

参照图3所示,前横梁650包括前横梁隆起部651和设置在前横梁隆起部651的外周边缘的前横梁翻边652,前横梁隆起部651与前横梁翻边652不在同一平面内。前横梁650上设置有粘接层,具体地,前横梁翻边652上设置有粘接层,装配时,前横梁翻边652与顶盖上板前横板610粘接固定,从而将前横梁650固定在顶盖上板前横板610上。前横梁隆起部651为中空结构,因此前横梁隆起部651与顶盖上板前横板610之间限定出前部盒状空腔,这样有利于减轻前横梁650的重量,同时提高顶盖上板600的前部强度。

前横梁翻边652可以包括前横梁前翻边6521、前横梁侧翻边6522、前横梁后翻边6523和前横梁后凸翻边6524。具体地,前横梁前翻边6521的两端分别与前横梁侧翻边6522的前端相连,前横梁后翻边6523的两端分别通过前横梁后凸翻边6524与对应的前横梁侧翻边6522的后端相连。

前横梁前翻边6521、前横梁侧翻边6522、前横梁后翻边6523和前横梁后凸翻边6524中宽度最宽的为前横梁侧翻边6522,这样,前横梁650与顶盖上板前横板610在侧面上的粘接面积最大,使连接最为牢固。

进一步地,前横梁后凸翻边6524为两阶台阶形。前横梁后凸翻边6524凸出前横梁后翻边6523,并且向天窗安装口670所在方向延伸,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天窗安装口670位置的强度,极大地改善了顶盖上板600由于开设天窗安装口670而造成的强度降低的情况。

参照图4所示,后横梁660可以包括开口向上的“U”形的后横梁本体661,后横梁本体661的两个侧壁分别设置有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的后横梁翻边662。同样地,后横梁翻边662上也设置有粘接层,装配时,后横梁翻边662的至少一部分与顶盖上板600的下表面粘接固定,具体而言,后横梁翻边662与顶盖上板后横板630粘接固定,从而将后横梁660固定在顶盖上板后横板630上。

后横梁660的厚度为中间厚、两端薄,且从中间向两端平缓过渡。具体地,如图4所示,后横梁翻边662呈拱形结构,由于顶盖上板后横板630也为拱形结构,因此后横梁翻边662可以与顶盖上板后横板630完全贴合,从而增加了二者粘接固定的牢固程度,此外,后横梁660的中间较厚也为顶盖上板600提供了更大的支撑力,使顶盖上板600的后部强度更高。

在具体实施例中,前横梁650和后横梁660上分别设置的粘接层的厚度为1mm-2mm,例如,粘接层的厚度可以是1.5mm。

优选地,前横梁650和后横梁660均为碳纤维件且厚度为2.0mm-2.4mm,例如,厚度可以是2.2mm。由于碳纤维材质的密度较小,由此可进一步减轻前横梁650和后横梁660的重量,使得顶盖上板600在不显著增加重量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增加强度,从而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