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挂钩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9854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用挂钩和车辆。



背景技术:

如图1至图4所示,在目前的车型中,顶棚拉手1上通常集成有衣帽钩2。在图1中,顶棚拉手1处于闭合状态,在图2中,顶棚拉手1处于拉开状态。从图1可以看出,衣帽钩2与顶棚拉手1距离近,挂附物品时不易操作。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当衣帽钩2挂上物品时,致使人手握持顶棚拉手1的空间减少,影响用户的舒适性。从图4中可以看出,顶棚拉手1通常位于车窗3的中间上部,衣帽钩2挂上物品4后,会遮挡视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挂钩,该车用挂钩在闲置时能够隐藏,提升车内美观性,且能在车内不同位置通用。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使用本公开提供的车用挂钩。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用挂钩,包括挂钩支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挂钩支架上且具有挂附位置和闲置位置的挂钩本体,所述挂钩本体绕转动轴线转动,以从所述挂附位置切换至所述闲置位置,使得所述挂钩本体收纳于所述挂钩支架中,所述挂钩本体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以从所述闲置位置切换至所述挂附位置,使得所述挂钩本体的挂钩部伸出于所述挂钩支架。

可选地,所述挂钩本体还具有限位部,所述挂钩本体绕所述转动轴线沿正向转动,并通过所述限位部保持于所述闲置位置,所述挂钩本体绕所述转动轴线沿反向转动,并通过所述限位部保持于所述挂附位置。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形成为限位挡板,所述挂钩支架包括位于所述转动轴线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底壁和第二底壁,在所述闲置位置,所述限位挡板搭持在所述第一底壁上,在所述挂附位置,所述限位挡板搭持在所述第二底壁上。

可选地,所述挂钩部的挂附点和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旋转轴线的同一侧。

可选地,所述挂钩本体形成为具有所述挂钩部的转动板,所述挂钩支架的底壁上形成有与所述转动板相适应的容纳孔,所述转动板通过转轴安装到所述底壁上,并容纳于所述容纳孔中,所述转轴作为所述转动轴线。

可选地,所述转动板形成为椭圆形板,该椭圆形板的长轴垂直于所述转动轴线。

可选地,所述容纳孔的孔壁上还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挂钩支架的环形罩盖。

可选地,所述环形罩盖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卡脚,所述容纳孔的周缘上形成有环形卡槽,所述多个卡脚卡接到所述环形卡槽中。

可选地,所述挂钩支架还包括一对侧壁和一对安装壁,以与所述底壁围成几字形结构,所述一对侧壁分别从所述底壁的平行于所述转轴的两侧边向上延伸,所述一对安装壁分别从该一对侧壁的上端朝向相反方向水平延伸。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公开提供的车用挂钩。

可选地,所述挂钩支架安装于车身钣金和车内护板之间,且所述车内护板上形成有避让孔,以避让所述挂钩本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挂钩支架安装在车内安装槽中,例如,该车内安装槽可以由间隔设置的车身钣金和车内护板形成。以此方式,在挂附位置时,挂钩部凸出于挂钩支架和车内安装槽,以便供物品挂附;在闲置位置时,挂钩部收纳于挂钩支架和车内安装槽,以隐藏车用挂钩,从而提升车内美观性。另外,该车用挂钩能够与顶棚拉手分开安装,从而消除人手握持顶棚拉手时受到挂钩的不良影响,同时还允许车用挂钩安装在周边空间较充足的位置,从而方便物品的挂附操作;此外,该车用挂钩能够安装到远离车窗的位置,从而避免悬挂物品后影响乘客的视野;而且由于该车用挂钩安装位置灵活,能够在车内不同位置通用。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衣帽钩安装到顶棚拉手附近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顶棚拉手处于闭合状态;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衣帽钩安装到顶棚拉手附近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顶棚拉手处于拉开状态;

图3是现有技术中人手握持顶棚拉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的衣帽钩挂附有物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用挂钩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用挂钩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用挂钩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挂钩本体处于挂附位置;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用挂钩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挂钩本体处于闲置位置。

附图标记说明

1 顶棚拉手 2 衣帽钩 3 车窗

4 物品 10 挂钩支架 100 容纳孔

101 环形卡槽 11 底壁 11A 第一底壁

11B 第二底壁 12 侧壁 13 安装壁

130 安装孔 14 紧固件 20 挂钩本体

21 挂钩部 22 限位部 23 转动板

24 转轴 30 环形罩盖 31 卡脚

40 车身钣金 50 车内护板 500 避让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底、顶、左、右”通常是相对于附图的图面方向而言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车用挂钩,该车用挂钩包括挂钩支架10,可转动地设置于挂钩支架10上且具有挂附位置和闲置位置的挂钩本体20,挂钩本体20绕转动轴线转动,以从挂附位置切换至闲置位置,使得挂钩本体20收纳于挂钩支架10中,挂钩本体20绕转动轴线转动,以从闲置位置切换至挂附位置,使得挂钩本体20的挂钩部21伸出于挂钩支架10。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收纳”是指在闲置位置时挂钩本体20的下表面不凸出于挂钩支架10的底壁,从而保证车内的美观性。

这样,将挂钩支架10安装在车内安装槽中,例如,该车内安装槽可以由间隔设置的车身钣金40和车内护板50形成。以此方式,在挂附位置时,挂钩部21凸出于挂钩支架10和车内安装槽,以便供物品挂附;在闲置位置时,挂钩本体20收纳于挂钩支架10和车内安装槽,以隐藏车用挂钩,从而提升车内美观性。另外,该车用挂钩能够与顶棚拉手分开安装,从而消除人手握持顶棚拉手时受到挂钩的不良影响,同时还允许车用挂钩安装在周边空间较充足的位置,从而方便物品的挂附操作;此外,该车用挂钩能够安装到远离车窗的位置,从而避免悬挂物品后影响乘客的视野;而且由于该车用挂钩安装位置灵活,能够在车内不同位置通用。

为使得挂钩本体20能够稳定地保持在闲置位置和挂附位置,如图5和图6所示,挂钩本体20还具有限位部22,挂钩本体20绕转动轴线沿正向转动,并通过限位部22保持于闲置位置,挂钩本体20绕转动轴线沿反向转动,并通过限位部22保持于挂附位置。换言之,通过限位部22挂钩本体20能够保持持续收纳于挂钩支架10中的状态,或者保持持续伸出于挂钩支架10中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正向”、“反向”是指转动方向相反的两个方向,而不限定具体的转动方向。例如,当“正向”表示逆时针方向时,则“反向”表示顺时针方向,当“正向”表示顺时针方向时,则“反向”表示逆时针方向。

其中,限位部22可以通过磁力作用于挂钩支架10的方式以保持于闲置位置和挂附位置,也可以通过卡接至挂钩支架10的方式保持于闲置位置和挂附位置,为方便挂钩本体10灵活而方便地切换闲置位置和挂附位置,如图7和图8所示,限位部22形成为限位挡板,挂钩支架10包括位于转动轴线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底壁11A和第二底壁11B,在闲置位置,限位挡板搭持在第一底壁11A上,在挂附位置,限位挡板搭持在第二底壁11B上。这样,不仅能够通过结构简单的限位挡板实现挂钩本体20保持在闲置位置和挂附位置,而且限位挡板还能保证挂钩本体20在闲置位置和挂附位置切换灵活而轻松省力。

在挂附位置时,为防止由于挂钩部21上挂附有物品而造成挂钩本体10绕旋转轴线转动,如图7所示,在挂钩部21的挂附点和限位部22位于旋转轴线的同一侧。即,该挂钩部21的钩槽开口朝向限位部22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挂附点”是一个虚拟的概念,它表示物品挂附在挂钩部21上后整个挂钩本体10连同物品的重心的位置。

因此,当挂钩本体处于挂附位置时,挂钩本体10和物品的重心更靠近限位部22这一侧,从而可以保证挂钩本体10挂附物品时的稳定性,防止挂钩本体10在物品的重力作用下进行转动。

挂钩本体20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如图5至图8所示,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挂钩本体20形成为具有挂钩部21的转动板23,挂钩支架10的底壁11上形成有与转动板23相适应的容纳孔100,转动板23通过转轴24安装到底壁11上,并容纳于容纳孔100中,转轴24作为转动轴线。

为保证转动板23转动的灵活性,转动板23形成为椭圆形板,该椭圆形板的长轴垂直于转动轴线。即,该椭圆形板的短轴平行于该转动轴线,且与该转动轴线可以同轴设置。这样,椭圆形板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更容易绕转动轴线进行转动。

为实现对挂钩支架10的容纳孔100的遮丑功能,容纳孔100的孔壁上还设置有用于遮挡挂钩支架10的环形罩盖30。另外,当挂钩支架10安装到由车身钣金40和车内护板50形成的车内安装槽中时,如图7和图8所示,该环形罩盖30也可以用于遮挡车内护板50的避让孔500的孔壁,这样能够补偿挂钩本体20和车内护板50之间的间隙,使得挂钩本体20和车内护板50之间的周向间隙均匀,增强车内的美观性。

为保证环形罩盖30方便地装配到容纳孔100的孔壁上,且保证装配的牢靠性,如图6至图8所示,环形罩盖30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卡脚31,容纳孔100的周缘上形成有环形卡槽101,多个卡脚31卡接到环形卡槽101中。以此方式,首先操作多个卡脚31使得多个卡脚31相对聚拢以穿过容纳孔100,然后松开多个卡脚31使得多个卡脚31相对远离,以卡持到环形卡槽101中,从而实现环形罩盖30快速而又牢靠的装配。

为方便挂钩支架10稳定地安装到车身上,如图5至图8所示,挂钩支架10还包括一对侧壁12和一对安装壁13,以与底壁11围成几字形结构,一对侧壁12分别从底壁11的平行于转轴24的两侧边向上延伸,一对安装壁13分别从该一对侧壁12的上端朝向相反方向水平延伸。具体地,该一对安装壁13上可以分别开设安装孔130,随后通过紧固件14例如安装到车身钣金40上,从而实现挂钩支架10牢牢地安装到车身上。

本公开还要求保护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文详细介绍的车用挂钩。

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挂钩支架10安装于车身钣金40和车内护板50之间,且车内护板50上形成有避让孔500,以避让挂钩本体20。其中,该车用挂钩可以在车内不同位置通用,例如,该车用挂钩可以安装于B柱位置,顶棚位置或者行李箱位置等。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