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肉鸭运输车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4750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肉鸭运输车厢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车,尤其涉及一种肉鸭运输车厢。



背景技术:

运输肉鸭的过程中,以往都是将肉鸭进行装笼,继而进行装车,这样一方面需要抓捕,会造成肉鸭的脱毛和惊慌,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强度,因此在运输肉鸭的时候,采取赶的方式集中分层放置,这样避免了脱毛和惊慌捕捉。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强度也比较大。肉鸭在养殖到一定体重时都需运送到屠宰场进行屠宰,目前生产上普遍采取人工抓鸭的方式将鸭从棚舍抓到运输筐中,然后再将运输框搬运到运输车上进行运输,整个过程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并且人工抓鸭的方式极易导致鸭受伤,增加屠宰后成品的残次率,降低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效率的肉鸭运输车厢。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肉鸭运输车厢,包括位于车体后的箱体框架,其中,

所述箱体框架内设置有至少一层单箱,所述单箱为一端开口的箱架,所述单箱两侧壁外设置有滑轨I,所述箱体框架内两侧壁设置有与所述滑轨I相配合的滑槽I;

所述单箱的开口一端的两侧侧壁端部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设置有卷板,所述卷板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轴之间设置有涡卷簧,所述卷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扣;

所述箱体框架后方设置有箱体门板,所述箱体门板两侧边沿设置有滑槽II,所述单箱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滑槽II相配合的滑轮;所述箱体门板的一端两侧设置有至少一组固定挂钩,所述箱体框架两侧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挂钩相配合的固定挂环。

其中,所述单箱上设置有网状箱盖。

其中,所述单箱两侧设置有通气孔。

本运输箱的使用方式为:当需要对肉鸭进行装箱时,将箱体门板的固定挂钩和固定挂环脱离,从而将箱体门板卸下,需要对第一层单箱进行装箱时,将箱体门板的固定挂钩和相应层的箱体框架的固定挂环钩住,此时箱体门板充当坡板的角色,将单箱沿着箱体门板拉下,进行装鸭步骤;

将单箱的两侧的卷板分别向两侧拉开,从而保持一个较大口径和较大范围的拦截范围,防止单箱口径过小,肉鸭不便驱赶,将肉鸭驱赶入单箱,当单箱装满后,卷板回弹,并且两侧的卷板使用卡扣固定,从而保持单箱的开口闭合,将装满的单箱沿着箱体门板上推,单箱的滑轮在箱体门板的滑槽II上滑行,直到将单箱推入箱体框架的相应层级即可。每一层都可以依次装箱。

按照实际需要,单箱可以设置五层或者六层,每一层都可以实现该种方式的装箱。

箱体门板在装箱的过程中都充当坡板的作用。当装完之后,再将箱体门板固定于箱体框架上作为门板,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运输箱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多层运输,保持肉鸭的完整性,并且赶运方便,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I。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II。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III。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单箱使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卷板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箱体门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车体;2、箱体框架;3、单箱;4、滑轨I;5、滑槽I;6、放置槽;7、固定轴;8、卷板;9、涡卷簧;10、卡扣;11、箱体门板;12、滑槽II;13、滑轮;14、固定挂钩;15、固定挂环;16、箱盖;17、通气孔;18、辅助板;19、滑槽III。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肉鸭运输车厢,包括位于车体1后的箱体框架2,其中, 箱体框架2内设置有两层单箱3,单箱3为一端开口的箱架,单箱3两侧壁外设置有滑轨I4,箱体框架2内两侧壁设置有与滑轨I4相配合的滑槽I5;单箱3的开口一端的两侧侧壁端部设置有放置槽6,放置槽6内设置有固定轴7,固定轴7上设置有卷板8,卷板8的一端与固定轴7之间设置有涡卷簧9,卷板8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扣10;箱体框架2后方设置有箱体门板11,箱体门板11两侧边沿设置有滑槽II12,单箱3底部设置有与滑槽II12相配合的滑轮13;箱体门板11的一端两侧设置有四组固定挂钩14,箱体框架2两侧设置有与固定挂钩14相配合的固定挂环15。

其中,单箱3上设置有网状箱盖16。

其中,单箱3两侧设置有通气孔17。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可以对箱体门板作进一步改进,如图6所示,箱体门板11内为空腔结构,所述箱体门板11内套接有辅助板18,辅助板18上设置有相对应的滑槽III19,并且滑槽II12端部设置有圆角,便于两部分的过渡。即当箱体门板11放置时,坡度太大不利于单箱3往上滑行,抽出辅助板18,从而加长箱体门板11的长度,降低坡度,减轻负重。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