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电机控制器固定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1421阅读:1042来源:国知局
电动车电机控制器固定框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电机控制器附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电机控制器固定框架。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为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汽车企业为了在将来有一席立足之地,都在积极准备开发新能源电动汽车。新能源电动汽车,相对传统燃料汽车,需要将动力系统进行更换,将原有的动力传动系统更改为电机控制器、充电机、电机等零部件。

现有的电动车底盘普遍上仍采用燃料汽车的结构,传统燃料车的发舱部分用于充电机、高压配电盒、空调压缩机、转向泵的布置,但对于电机控制器来说,由于其体积较大,占用空间较大,采用传统的车辆底盘无法布置,重新设计开发底盘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车电机控制器固定框架,以期解决现有的电机控制器由于其体积较大,占用空间较大,采用传统的车辆底盘无法布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车电机控制器固定框架,其固定在后车轮处的车身纵梁上,所述固定框架为等腰梯形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包括顶部水平的安装面和设在安装面各角处的支撑杆,在各支撑杆的底端分别固定有一支脚。

优选地,各所述支脚均为沿车身纵梁方向开口的U型结构,所述支脚的顶边与安装面平行,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脚的顶边相连。

优选地,在支撑杆与支座间还设有一V型板,V型板的一侧与支撑杆的内侧面固定连接,V型板的另一侧沿支撑杆的底面水平伸出所述支撑杆后与所述支脚的顶面固定相连。

优选地,在支脚的顶边沿支脚的开口方向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横向连接板,各所述横向连接板均为向U开口方向二次弯折而成,其二次弯折面为其固定面,两所述固定面的高度不一致。

优选地,同一侧的两支撑杆间设有横向连接杆,横向连接杆横向的设在支撑杆的中部,其两端分别与支撑杆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一矩形框架相连,所述安装面为矩形框架的顶面,在所述矩形框架的各边上还分别水平延伸有至少一个托架,各托架的顶面与安装面平行,各所述托架上分别开设有安装孔。

优选地,在所述支撑杆与矩形框架的连接处还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一端与支撑杆固定相连,加强筋的另一端与矩形框架的侧边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矩形框架的中部还设有一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横向连接杆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本方案中电机控制器固定框架采用等腰梯形结构,其顶部向上凸出,中部避让车身其他零部件,不影响车辆的常规布置的前提下实现了电动机的安装固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动车电机控制器固定框架的轴侧图。

图2为图1中支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本实用新型图中:1-矩形框架 2-支撑杆 3-支脚 4-V型板 5-横向连接板 6-托架 7-加强筋 8-横向连接杆 9-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车电机控制器固定框架,其固定在后车轮处的车身纵梁上,固定框架为等腰梯形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框架本体包括顶部水平的安装面和设在安装面各角处的支撑杆2,其中,安装面用于固定电机控制器,采用等腰梯形首先其结构稳定,其次,其顶部向上凸出,中部避让车身其他零部件,不影响车辆的常规布置的前提下,实现了电机控制器的安装固定。在各支撑杆2的底端分别固定有一支脚3,支脚3用于与车身纵梁连接。本方案通过采用等腰梯形框架,在不影响车辆正常布置的情况下,开辟了电机控制器固定位置,同时,其自身结构稳定,支撑效果较好。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各支脚3均为沿车身纵梁方向开口的U型结构,支撑杆2与支脚3的顶边相连,支脚的顶边安装后与安装面平行,以确保上固定面在安装后是水平的;支脚的两侧边安装时,与车身纵梁焊接固定,支脚的三个面均与车身纵梁相贴合。为了方便支脚与撑杆的连接固定,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在支撑杆与支座间还设有一V型板4,V型板4的一侧与支撑杆的内侧面固定连接,V型板4的另一侧沿支撑杆2的底面水平伸出支撑杆2后与支脚3的顶面固定相连。V型板4的采用,相当于在支撑杆2的底部增设一连接面,通过连接面与支脚相连,增加了焊接面积。同时,V型板还具有定位支脚的安装作用。

另外,由于本方案中,固定框架安装在后车轮处的车身纵梁上,此处的车身纵梁其表面常见的上表面为凸凹不一致的平面,仅仅采用U型支架并不能满足装配要求,由此,本实施例中,在U型支架顶边沿其开口方向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横向连接板5,结合图2和图3所示,各横向连接板为向U开口内二次弯折而成,各横向连接板5的二次弯折面为其固定面,两固定面的高度不一致,以适应顶面高度不一致时的使用,确保其顶面平行的同时保证其与车身纵梁的固定稳固。使用时,支脚的两侧通过U型支架的侧边固定,支脚的另外两侧分别与车身纵梁的顶面焊接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的顶端与一矩形框架1相连,安装面为矩形框架1的顶面,在矩形框架1的各边分别水平延伸有至少一个托架6,以对矩形框架充分利用,各托架6的顶面与安装面平行,各托架6上分别开设有安装孔,电机控制器通过采用托架固定在托架的顶面,当然,托架也可设置在支撑杆上,只需保证其顶面与安装面平行即可。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固定框架的强度,在支撑杆与矩形框架的连接处还设有加强筋7,加强筋7的一端与支撑杆2固定相连,加强筋7的另一端与矩形框架1的侧边相连。

继续参照图1所示,同一侧的两支撑杆间设有横向连接杆8,横向连接杆横向的设在支撑杆的中部,其两端分别与支撑杆焊接固定。另外,在矩形框架的中部还设有一固定杆9,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横向连接杆相互平行,固定杆9和横向连接杆8均起到提升固定框架整体结构强度的作用。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