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9702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汽车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目前,儿童汽车安全座椅为了更周全地保护乘坐儿童的安全,大多会在座椅靠背的左右两侧设置安全护翼,现有的安全护翼大多是采用的固定式结构,即固定地设置在靠背的两侧,没有调节宽度的功能。但是由于儿童的年龄、体型均不太一样,靠背两侧的安全护翼之间的距离太小,儿童则无法乘坐,距离太大,安全护翼不能包住乘坐儿童的两侧,儿童与安全护翼之间有空隙,安全护翼的作用将大打折扣,这就失去了儿童汽车安全座椅设置安全护翼的意义。

当然,现有的儿童汽车安全座椅也逐渐有一些能够左右调节位置的安全护翼,但大多调节机构复杂,且靠背左右两侧的安全护翼只能单独操作调节,使用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两侧翼能够同步调节的儿童汽车安全座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包括座位部和设置在座位部后部的靠背,所述靠背立在座位部上方。所述儿童汽车安全座椅还包括分设在靠背左右两侧的左侧翼和右侧翼以及能够调节左侧翼和右侧翼相对靠背位置的调节机构,所述左侧翼和右侧翼能够在靠背上左右滑动,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靠背上的中轴以及交叉地设置在中轴上并绕中轴旋转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翼和右侧翼滑动连接,当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中的一个绕所述中轴旋转或两个同步绕中轴旋转时,所述左侧翼和右侧翼能够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中运动的杆件带动下同步向外滑动打开或向内滑动收缩。

具体的,所述中轴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在中轴上组成X型结构,,所述靠背上在中轴的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和右下方依次开设有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和第四孔,所述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和第四孔均为沿左右方向开设的腰型孔,所述左侧翼上具有伸入在第一孔内的第一连接部和伸入在第二孔内的第二连接部,所述右侧翼上具有伸入在第三孔内的第三连接部和伸入在第四孔内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杆的上部与第一连接部活动连接,下部与第四连接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上部与第三连接部活动连接,下部与第二连接部活动连接,当左侧翼/右侧翼在靠背上左右滑动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能够分别在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三孔和第四孔内左右滑动,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四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的带动下绕中轴转动,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转动带动第四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在第四孔和第三孔/第一孔和第二孔内左右滑动,所述右侧翼/左侧翼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带动下与左侧翼/右侧翼同步滑动,左侧翼和右侧翼的滑动方向相反。

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杆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第五孔和第八孔,所述第二连杆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第七孔和第六孔,所述第五孔和第八孔均为沿第一连杆延伸方向开设的腰型孔,所述第六孔和第七孔均为沿第二连杆延伸方向开设的腰型孔,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依次伸入在第五孔、第六孔、第七孔、第八孔内并能在第五孔、第六孔、第七孔、第八孔内滑动。

具体的,当左侧翼向左滑动时,所述左侧翼相对靠背展开,所述右侧翼同步向右滑动,所述右侧翼也相对靠背展开;当左侧翼向右滑动时,所述左侧翼相对靠背收缩,所述右侧翼同步向左滑动,所述右侧翼也相对靠背收缩;当右侧翼向右滑动时,所述右侧翼相对靠背展开,所述左侧翼同步向左滑动,所述左侧翼也相对靠背展开;当右侧翼向左滑动时,所述右侧翼相对靠背收缩,所述左侧翼同步向右滑动,所述左侧翼也相对靠背收缩。

优选的,所述儿童汽车安全座椅还包括能够将左侧翼和右侧翼与靠背相互锁定的锁定机构,当左侧翼和右侧翼在靠背上滑动至任意位置时,所述锁定机构能够将左侧翼和右侧翼锁定在当前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儿童汽车安全座椅还包括能够将左侧翼和右侧翼与靠背相互锁定的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至少开设在左侧翼和右侧翼中的一个部件上的锁槽以及与锁槽匹配的锁栓,所述锁栓活动地设置靠背上,所述锁栓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锁栓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锁栓卡入锁槽内,所述锁定机构将左侧翼和右侧翼同时锁定在靠背上;当锁栓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锁栓与锁槽分离,所述锁定机构解锁,所述左侧翼和右侧翼能够在靠背上同步滑动。

具体的,所述靠背上开设有用于安装锁栓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底部封闭的盲孔,所述锁栓插入在安装孔内,所述锁栓与安装孔的底部之间压抵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锁栓能够上下运动,当锁栓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向上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锁定机构将左侧翼和右侧翼同时锁定在靠背上;当拉动锁栓向下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复位弹簧被压缩,所述锁栓与锁槽分离,所述锁定机构解锁,所述左侧翼和右侧翼能够在靠背上同步滑动。

优选的,所述左侧翼和右侧翼上均设置有锁槽,所述锁栓具有两个且沿靠背的左右方向分布,两个锁栓分别与左侧翼和右侧翼上的锁槽匹配,两个锁栓能够同步上下运动而将左侧翼和右侧翼一起锁定或解锁。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翼和右侧翼上的锁槽均具有多个,所述左侧翼/右侧翼上的多个锁槽沿左右方向线性分布在左侧翼/右侧翼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分设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簧的上部与第一连杆的上部固定连接且下部与第二连杆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部与第二连杆的上部固定连接且下部与第一连杆的下部固定连接,当推动左侧翼和右侧翼向靠背内收缩时,所述左侧翼向右运动,所述右侧翼向左运动,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被左侧翼和右侧翼带动绕中轴转动,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被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拉伸伸长;当松开左侧翼和右侧翼使左侧翼和右侧翼向靠背外展开时,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收缩拉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绕中轴转动,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带动左侧翼和右侧翼自动向靠背外展开。

具体的,所述靠背沿左右方向开设有插槽,所述左侧翼包括呈弧形板状的第一翼部和固定设置在第一翼部的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自靠背的左侧插入插槽中并能在插槽中左右滑动;所述右侧翼包括呈弧形板状的第二翼部和固定设置在第二翼部的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二滑动部自靠背的右侧插入插槽中并能在插槽中左右滑动。

以上所涉及到的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是在所述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的正常使用时的方位作定义的。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采用能够绕中轴旋转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与左侧翼和右侧翼滑动连接,使左侧翼和右侧翼能够同步向相反方向滑动,实现左侧翼和右侧翼的同步展开和收缩。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的调节两侧翼的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的靠背和左右侧翼部分在左右侧翼收缩时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的靠背和左右侧翼部分在左右侧翼收缩时的俯视图;

图5为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的靠背和左右侧翼部分在左右侧翼展开时的主视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左侧翼;2、右侧翼;3、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锁槽;6、锁栓;7、复位弹簧;8、第一弹簧;9、第二弹簧;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第一翼部;14、第一滑动部;21、第三连接部;22、第四连接部;23、第二翼部;24、第二滑动部;31、第五孔;32、第八孔;41、第七孔;42、第六孔,61、卡齿部;100、靠背;101、第一孔;102、第二孔;103、第三孔;104、第四孔;105、安装孔;110、中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儿童汽车安全座椅,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包括座位部(图未示)和设置在座位部后部的靠背100。所述靠背100立在座位部上方。

所述儿童汽车安全座椅还包括分设在靠背100左右两侧的左侧翼1和右侧翼2、能够调节左侧翼1和右侧翼2相对靠背100位置的调节机构以及能够将左侧翼1和右侧翼2锁定在靠背100上的锁定机构。

所述靠背100沿左右方向开设有插槽(图未示)。所述左侧翼1包括呈弧形板状的第一翼部13和固定设置在第一翼部13的第一滑动部14。所述第一滑动部14自靠背100的左侧插入插槽中并能在插槽中左右滑动。所述右侧翼2包括呈弧形板状的第二翼部23和固定设置在第二翼部23的第二滑动部24,所述第二滑动部24自靠背100的右侧插入插槽中并能在插槽中左右滑动。所述左侧翼1和右侧翼2左右对称。所述第一滑动部14和第二滑动部24在插槽内左右滑动能够使左侧翼1和右侧翼2相对靠背100左右收缩和展开。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靠背100上的中轴110以及交叉地设置在中轴110上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所述中轴110沿前后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所述中轴110水平设置并自靠背的后中部向外伸出。所述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在中轴110上组成X型结构,所述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能够分别绕中轴110旋转。所述靠背100上在中轴110的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和右下方依次开设有第一孔101、第二孔102、第三孔103和第四孔104。所述第一孔101、第二孔102、第三孔103和第四孔104均为沿左右方向开设的腰型孔且均贯穿至插槽与插槽连通。

所述左侧翼1的第一滑动部14具有伸入在第一孔101内的第一连接部11和伸入在第二孔102内的第二连接部12。所述右侧翼2的第二滑动部24具有伸入在第三孔103内的第三连接部21和伸入在第四孔104内的第四连接部22。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第三连接部21、第四连接部22均呈圆柱状向后延伸。所述第一连杆3的上部与第一连接部11活动连接,下部与第四连接部22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4的上部与第三连接部21活动连接,下部与第二连接部12活动连接。具体地说,所述第一连杆3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第五孔31和第八孔32。所述第二连杆4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第七孔41和第六孔42,所述第五孔31和第八孔32均为沿第一连杆3延伸方向开设的腰型孔。所述第六孔42和第七孔41均为沿第二连杆4延伸方向开设的腰型孔。所述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第三连接部21、第四连接部22依次伸入在第五孔31、第六孔42、第七孔41、第八孔32内并能在第五孔31、第六孔42、第七孔41、第八孔32内滑动。

当左侧翼1/右侧翼2在靠背100上左右滑动时,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第三连接部21和第四连接部22能够分别在第一孔101和第二孔102/第三孔103和第四孔104内左右滑动,所述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分别在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第四连接部22和第三连接部21的带动下绕中轴110转动,所述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转动带动第四连接部22和第三连接部21/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分别在第四孔104和第三孔103/第一孔101和第二孔102内左右滑动,所述右侧翼2/左侧翼1在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的带动下与左侧翼1/右侧翼2同步滑动,左侧翼1和右侧翼2的滑动方向相反。

当左侧翼1和右侧翼2在靠背100上滑动至任意位置时,所述锁定机构均能够将左侧翼1和右侧翼2锁定在当前位置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开设在左侧翼1和右侧翼2上的锁槽5以及与锁槽5匹配的锁栓6。所述左侧翼1和右侧翼2上的锁槽5均具有多个,所述左侧翼1/右侧翼2上的多个锁槽5沿左右方向线性分布在左侧翼1/右侧翼2的底部。本实施例中,左侧翼1的第一滑动部14和右侧翼2的第二滑动部24的底边部均呈锯齿状,所述锯齿的齿槽构成所述的锁槽5。

所述锁栓6具有两个且沿靠背100的左右方向分布。两个锁栓6分别与左侧翼1和右侧翼2上的锁槽5匹配,两个锁栓6能够同步上下运动而将左侧翼1和右侧翼2一起锁定或解锁。具体地说,靠背100上沿左右方向间隔地开设有用于安装锁栓6的安装孔105,所述安装孔105为底部封闭的盲孔。所述锁栓6自安装孔105的上部开口插入在安装孔105内。所述锁栓6与安装孔105的底部之间压抵安装有复位弹簧7。所述锁栓6位于第一滑动部14和第二滑动部24的下方,锁栓6能够在安装孔105内上下运动。所述锁栓6的上端部具有能够插入锁槽5的卡齿部61。所述锁栓6具有向上伸出安装孔105的第一位置和向下运动收缩回安装孔105内的第二位置。当锁栓6在复位弹簧7作用下向上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卡齿部61插入上方的对应位置的锁槽5内将左侧翼1和右侧翼2同时锁定在靠背100上。当拉动锁栓6向下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复位弹簧7被压缩,所述卡齿部61与锁槽5分离,所述锁定机构解锁,所述左侧翼1和右侧翼2能够在靠背100上自由地同步滑动。所述锁定机构的解锁可以通过牵引索拉扯两个锁栓6向下运动即可实现,当然还可以用其他现有的解锁方式来实现锁定机构的解锁,由于解锁结构不是本申请的重点,此处不再赘述。另外,仅在左侧翼1和右侧翼2中的一个部件上设置锁槽5以及只用一个锁栓6来与锁槽5配合,同样可以实现左侧翼1和右侧翼2同步锁定和解锁,只是锁定机构将左侧翼1和右侧翼2锁定在靠背100上的强度需要巩固。

所述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弹簧8和第二弹簧9。所述第一弹簧8和第二弹簧9分设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簧8的上部与第一连杆3的上部固定连接且下部与第二连杆4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9的上部与第二连杆4的上部固定连接且下部与第一连杆3的下部固定连接。当推动左侧翼1和右侧翼2向靠背100内收缩时,所述左侧翼1向右运动,所述右侧翼2向左运动,所述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被左侧翼1和右侧翼2带动绕中轴110转动,所述第一弹簧8和第二弹簧9被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拉伸伸长。当松开左侧翼1和右侧翼2使左侧翼1和右侧翼2向靠背100外展开时,所述第一弹簧8和第二弹簧9收缩拉动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绕中轴110转动,所述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带动左侧翼1和右侧翼2自动向靠背100外展开。

如图1所示,左侧翼1和右侧翼2处于收缩位置,此时左侧翼1和右侧翼2之间距离最小。左侧翼1的第一连接部11与第一孔101的右端以及第五孔31的下端相抵接触,第二连接部12与第二孔102的右端以及第六孔42的上端相抵接触,右侧翼2的第三连接部21与第三孔103的左端以及第七孔41的下端相抵接触,第四连接部22与第四孔104的左端以及第八孔32的上端相抵接触。左部的锁栓6的卡齿部61卡入左侧翼1最左侧的锁槽5中,左部的锁栓6的卡齿部61卡入右侧翼2最右侧的锁槽5中,所述第一弹簧8和第二弹簧9被拉伸。

如图5所示,左侧翼1和右侧翼2处于最大的展开位置,此时左侧翼1和右侧翼2之间距离最大。左侧翼1的第一连接部11与第一孔101的左端以及第五孔31的上端相抵接触,第二连接部12与第二孔102的左端以及第六孔42的下端相抵接触,右侧翼2的第三连接部21与第三孔103的右端以及第七孔41的上端相抵接触,第四连接部22与第四孔104的右端以及第八孔32的下端相抵接触。左部的锁栓6的卡齿部61卡入左侧翼1最右侧的锁槽5中,左部的锁栓6的卡齿部61卡入右侧翼2最左侧的锁槽5中。

在将处于收缩位置的左侧翼1和右侧翼2展开时,先将锁定机构解锁,即将两个锁栓6向下拉使锁栓6与锁槽5分离并保持,所述第一弹簧8和第二弹簧9收缩拉动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绕中轴110转动,所述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直接带动左侧翼1和右侧翼2自动地同步向靠背100外展开至最大展开位置,此时若需调整左侧翼1和右侧翼2的展开位置,可以向内推动左侧翼1和右侧翼2收缩至合适位置时,松开锁栓6,锁栓6在复位弹簧7的作用下向上伸入卡入对应位置的锁槽5,此时左侧翼1和右侧翼2就被同时锁定在合适的展开位置。

在将处于某一展开位置的左侧翼1和右侧翼2收缩时,由于锁栓6与锁槽5向靠背100外侧方向的接触配合面均为斜面,从而锁栓6与锁槽5形成形成斜锲结构,所以无需单独将锁定机构解锁,直接向内推动左侧翼1和右侧翼2,在向内推动过程中锁定机构自动解锁,在左侧翼1和右侧翼2收缩至合适位置时,锁栓6在复位弹簧7的作用下向上伸入卡入对应位置的锁槽5,锁定机构又再次处于锁定状态,此时左侧翼1和右侧翼2就被同时锁定在合适的位置。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采用能够绕中轴105旋转的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分别与左侧翼1和右侧翼2滑动连接,使左侧翼1和右侧翼2能够同步向相反方向滑动,实现左侧翼1和右侧翼2的同步展开和收缩。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的调节两侧翼的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展开时,第一弹簧8和第二弹簧9能够辅助带动左侧翼1和右侧翼2展开,省力方便。通过锁栓6和锁槽5的配合能够实现左侧翼1和右侧翼2展开在任意位置锁定,满足不同儿童体型的需求。

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技术领域的从业者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