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举升缓冲油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9685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驾驶室内座椅的升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举升缓冲油缸。



背景技术:

目前,重卡汽车驾驶室液压翻转器用油缸主要有:

1.动浮油缸:驾驶室下降过程中,油缸活塞进入随动区,驾驶室将自由下落,速度快、冲击大。

2.柱塞缸:驾驶室下降过程中,油缸在驾驶室自重的作用下缩回,其速度主要靠回油口的节流控制,对液压系统要求高。

3.机械随动:驾驶室下降过程中,靠液压力将活塞杆缩回,在油缸行程末端产生冲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驾驶室内座椅下落冲击大,不平稳的缺点,提供一种举升缓冲油缸。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举升缓冲油缸,包括下支座和缸体,下支座与缸体固定连接,缸体内设有上下升降的活塞杆,缸体下端部与活塞杆之间密封连接有活塞组件,活塞杆下端面固定有缓冲杆,下支座上设有与缓冲杆配合的缓冲孔,缓冲杆与缓冲孔之间设有供油液通过的间隙,下支座内设有与缓冲孔连通的通道,通道内设有钢珠和支撑钢珠的弹性元件,弹性元件挤压钢珠并密封供油液进出的通道口,活塞杆下降时,缓冲杆伸入到缓冲孔内并顶开钢珠,打开通道口。本实用新型增有缓冲杆和缓冲孔,活塞杆向下移带动驾驶室内座椅下移,缓冲杆伸入到缓冲孔内,缓冲杆外壁与缓冲孔壁之间的间隙较小,使得座椅下落缓慢,当缓冲杆顶开钢珠,钢珠紧密的靠在缓冲杆上,使得间隙进一步减小,油液流通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油液只能缓慢的通过间隙流回到油泵油箱中,驾驶内的座椅下落就会更加的缓慢,不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

作为优选,下支座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油泵油箱的第一接头,第一接头连通到通道口。第一接头方便本实用新型装置与油泵油箱连接。

作为优选,缸体上端部与活塞杆之间固定密封有密封组件,活塞组件与密封组件形成腔体。腔体用于储存油液,当座椅要下落时,油泵油箱向腔体内输入高压油液,油液推动活塞组件下移的同时带动活塞杆下移。

作为优选,下支座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油泵油箱的第二接头,下支座内还设有与第二接头连通的油道,缸体外侧设有与腔体连通的油管,油管的另一端与油道连通。油泵油箱通过第二接头向腔体内供油,供油方便,结构紧凑。

作为优选,缓冲杆杆体为圆柱缓冲杆,缓冲杆顶端为圆锥形,缓冲杆与活塞杆一体式,缓冲杆垂直于活塞杆的端面。缓冲杆在顶开钢珠时,顶端为圆锥形的缓冲杆能够轻易的顶开钢珠,不会使得缓冲杆在顶开钢珠时卡死或者损坏。

作为优选,缓冲孔穿透通道侧壁与其连通,缓冲孔的中轴线垂直于通道的中轴线。使得缓冲杆在顶开钢珠时,钢珠能够紧压在缓冲杆上,减小缓冲间隙。

作为优选,还包括堵住通道的堵头,堵头与下支座固定连接,堵头上端面支撑弹性元件。堵头一方面防止油液泄漏,另一方用于支撑弹性元件,在不升降时,钢珠能够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密封通道口。

作为优选,弹性元件为锥形弹簧。锥形弹簧稳定性高,当缓冲杆与钢珠分离时,钢珠能够及时的复位并密封通道口。

作为优选,缸体上端设有防尘盖,防尘盖与活塞杆之间设有密封件。防尘盖一方面防止灰尘等杂质落入到腔体内,另一方面通过密封件防止油液流出缸体外。

作为优选,还包括上支座,活塞杆上端部伸出缸体并与上支座连接。上支座用于连接座椅,当活塞杆上下移动时,座椅也能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增有缓冲杆和缓冲孔,缓冲杆伸入到缓冲孔内减少油液流通的空间,座椅下落缓慢,当缓冲杆顶开钢珠时,缓冲孔内供油液流通的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座椅下落更加的缓慢,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座椅下落时平稳、冲击力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0—下支座、11—缸体、12—活塞杆、13—活塞组件、14—缓冲杆、15—间隙、16—钢珠、17—弹性元件、18—第一接头、19—密封组件、20—腔体、21—第二接头、22—油管、23—堵头、24—防尘盖、25—密封件、26—上支座、27—弹性挡圈、101—缓冲孔、102—通道、103—油道、111—限位台阶、1021—通道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举升缓冲油缸,如图1-2所示,包括下支座10和缸体11,下支座10与缸体1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下支座10与缸体11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缸体11内设有上下升降的活塞杆12,缸体11下端部与活塞杆12之间密封连接有活塞组件13,活塞组件13与活塞杆12固定在一起,活塞杆12随着活塞组件13上下移动,活塞杆12下端面固定有缓冲杆14,下支座10上设有与缓冲杆14配合的缓冲孔101,缓冲杆14与缓冲孔101之间设有供油液通过的间隙15,下支座10内设有与缓冲孔101连通的通道102,通道102内设有钢珠16和支撑钢珠16的弹性元件17,弹性元件17挤压钢珠16并密封供油液进出的通道口1021,活塞杆12下降时,缓冲杆14伸入到缓冲孔101内并顶开钢珠16,打开通道口1021。

下支座10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油泵油箱的第一接头18,第一接头18连通到通道口,座椅上升时,油泵油箱通过第一接头18向通道102内输入高压油液,油液顶开钢珠16并进入通道102,油液通过间隙15流入到缸体11内并使得活塞组件13向上移动,活塞杆12作随动运动。

缸体11上端部与活塞杆12之间固定密封有密封组件19,缸体11内设有限位台阶111,密封组件19卡合在限位台阶111上,密封组件19的上端面卡合有弹性挡圈27,弹性挡圈27限制活塞组件13移动,活塞组件13与密封组件19形成腔体20。

下支座10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油泵油箱的第二接头21,下支座10内还设有与第二接头21连通的油道103,缸体11外侧设有与腔体20连通的油管22,油管22与缸体11焊接在一起,油管22的另一端与油道103连通,油管22的另一端焊接在下支座10上,座椅下落时,油泵油箱通过第二接头21、油道103和油管22将高压油液输入到腔体20内,高压油液推动活塞组件13下移,活塞杆14顶开钢珠16,从而打开通道口1021,活塞组件13下方的油液被其挤压并通过间隙15、通道102和第一接头18流回到油泵油箱内。

缓冲杆14杆体为圆柱缓冲杆,缓冲杆14顶端为圆锥形,缓冲杆14与活塞杆12一体式,缓冲杆14垂直于活塞杆12的端面。

缓冲孔101穿透通道102侧壁与其连通,缓冲孔101的中轴线垂直于通道102的中轴线。

本实施例还包括堵住通道102的堵头23,堵头23上设有密封圈,该密封圈防止通道102内的油液泄漏,堵头23与下支座1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堵头23与下支座10螺纹连接,堵头23上端面支撑弹性元件17,弹性元件17为锥形弹簧。

缸体11上端设有防尘盖24,防尘盖24与活塞杆12之间设有密封件25,密封件15为橡胶制成的密封件。

还包括上支座26,活塞杆12上端部伸出缸体11并与上支座26连接。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