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通气点阀的燃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795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具有通气点阀的燃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5年3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139,776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该美国申请并入,就像在本文中阐述一样。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客用车上的燃料箱,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允许在极端侧翻角度期间进行点通气的燃料箱。



背景技术:

对于燃料箱而言,需要对燃料和燃料蒸气进行适当的通气和处理。更特别地,对于客用机动车辆而言,燃料箱必须适当地进行通气。此外,燃料箱必须适当地考虑液体燃料的密闭度。

在此提供的背景技术描述的目的是为了总体呈现本发明的背景。目前署名的发明人的工作(就其在该背景技术部分中描述的程度而言)以及所作描述的提交时不构成现有技术的各个方面既非明确地承认也非隐含地承认是就本发明而言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构成的燃料箱系统包括燃料箱、集液器和箱通气组件。燃料箱可被构造成用于保持待供应给内燃发动机的燃料的储器。燃料箱可限定第一蒸气空间和位于与第一蒸气空间不同的区域的第二蒸气空间。箱通气组件可包括通气阀、第一通气管线,第二通气管线和第三通气管线。通气阀可具有可移动部件,该可移动部件构造成在前通气点打开的第一打开位置与前通气点关闭的第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第一通气管线可流体地连接在集液器与通气阀之间。第二通气管线可流体地连接在通气阀与第一蒸气空间处的辅助通气点之间。第三通气管线可流体地连接在集液器与第二蒸气空间处的上通气点之间。通气阀构造成在燃料液位达到预定液位时移动到关闭位置。在关闭位置,辅助通气点和上通气点保持打开并与集液器相通。

根据附加特征,该燃料箱还在通气阀处限定第三蒸气空间。第三蒸气空间可占据与第一蒸气空间和第二蒸气空间不同的区域。集液器还可包括排放机构。可移动部件在第二关闭位置可密封地接合阀座。可移动部件可包括构造成相对于液体燃料浮动的杯状物。通气阀在第一打开位置可容许蒸气在第一通气管线与第二通气管线之间流过。辅助通气点和上通气点在燃料再加注期间可同时打开。辅助通气点和上通气点在燃料液位满的状态下同时打开。该燃料箱系统还可包括净化罐/吹洗罐,该净化罐适于收集由燃料箱排放的燃料蒸气并随后将该燃料蒸气释放到内燃发动机。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构成的燃料箱系统包括燃料箱、集液器和箱通气组件。燃料箱可被构造成用于保持待供应给内燃发动机的燃料的储器。燃料箱可具有第一蒸气空间、第二蒸气空间和第三蒸气空间。第一蒸气空间、第二蒸气空间和第三蒸气空间可位于燃料箱内的不同区域。集液器可配置在燃料箱中。箱通气组件可包括通气阀、第一通气管线、第二通气管线和第三通气管线。通气阀可具有可移动部件,该可移动部件构造成在位于第三蒸气空间处的前通气点打开的第一打开位置与前通气点关闭的第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第一通气管线可流体地连接在集液器与通气阀之间。第二通气管线可流体地连接在通气阀与第一蒸气空间处的辅助通气点之间。第三通气管线可流体地连接在集液器与第二蒸气空间处的上通气点之间。通气阀可构造成在燃料液位达到预定液位时移动到关闭位置。在关闭位置,辅助通气点和上通气点保持打开并进行通气。

根据其它特征,第三蒸气空间占据位于集液器与辅助通气点之间的高度处并且在燃料箱的前部附近的区域。集液器还可包括排放机构。可移动部件在第二关闭位置可密封地接合阀座。可移动部件可包括构造成相对于液体燃料浮动的杯状物。通气阀在第一打开位置可容许蒸气在第一通气管线与第二通气管线之间流过。辅助通气点和上通气点在燃料再加注期间可同时打开。辅助通气点和上通气点在燃料液位满的状态下同时打开。

根据附加特征,燃料箱系统可包括适于收集由燃料箱排放的燃料蒸气并随后将该燃料蒸气释放到内燃发动机的净化罐。该燃料箱系统还可包括净化罐,该净化罐适于收集由燃料箱排放的燃料蒸气并随后在吹洗期间将该燃料蒸气释放到内燃发动机。该燃料箱系统还可包括流体地连接在集液器与净化罐之间的第一蒸气管线。

附图说明

根据详细描述和附图,将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一个示例构成的燃料箱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30%下倾示例的图1的燃料箱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30%上倾构型的图1的燃料箱的示意图;

图4是具有嵌入阀并且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构成的燃料箱的示意图;

图5a是被示出处于打开位置的图4的嵌入阀的详图;以及

图5b是被示出处于关闭位置的图4的嵌入阀的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图1,根据现有技术的一个示例构成的燃料箱被示出并且总的用附图标记10表示。典型地,燃料箱可具有至少两个通气点以允许在各种坡度进行通气。就这一点而言,当燃料箱由于车辆位于各种坡度上而倾斜时,燃料箱必须充分通气。燃料箱10以大致l形的布局构成,包括大致前部12和大致后部14。前部12可比后部14浅。前部12可包括第一通气口20。后部14可包括第二通气口22。燃料箱10在100%加注示例中被示出,其中第一通气口20被燃料水平面浸没。如果第一通气口20和第二通气口22两者需要完全的燃料再加注流动,则第一通气口20必须达到100%的蒸气空间。然而,在图1所示的构型中,第一通气口20被暂时阻塞。

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燃料箱10被示出处于30%下倾构型,其中第一通气口20被淹没且第二通气口22未被淹没。在本例中,燃料箱10将仅能够从第二通气口22而不能从第一通气口20进行通气。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燃料箱10被示出处于30%上倾构型,其中第二通气口22被淹没且第一通气口20未被淹没,在本例中,燃料箱10将只能从第一通气口20而不能从第二通气口22进行通气。应该了解的是,虽然该示意图示出“前”通气口20和“后”通气口22,但是通气口可位于别处。例如,通气口可附加地或替代地位于燃料箱10的一侧或两侧。此外,虽然前通气口20和后通气口22的位置被示出处于燃料箱10的特定区域,但是它们可移动到燃料箱的前部12和/或燃料箱的后部14的不同位置。无论如何,在车辆处于任何合理的坡度水平时,都希望至少一个通气口20、22在燃料加注动作期间打开。此外,当车辆驻车或行驶时,燃料箱14中需要一定量的通气。一般而言,与行驶或在驻车时相比,在燃料再加注动作期间希望更大量的通气。

以下公开内容还可应用于电子通气系统,诸如2015年9月24日提交的共同拥有的pct/us2015/051950,通过引用将该申请的公开内容清楚地并入本文中。

参考图4、5a和5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构成的燃料箱系统110。燃料箱系统110可包括燃料箱112,该燃料箱112被构造为用于保持要经由包括燃料泵116的燃料输送系统供给到内燃发动机114的燃料的储器。燃料泵116可构造成将燃料经燃料供给管线118输送到车辆发动机114。燃料蒸气回收系统120可构造成回收燃料箱系统110中排放的燃料蒸气。燃料蒸气回收系统120一般可包括歧管组件124、安全阀126、集液器130和炭罐或净化罐/吹洗罐132。

第一蒸气管线140可在集液器130与净化罐132之间流体地连接。第一蒸气管线140可由连接在集液器130与安全阀126之间的蒸气管线140a和连接在歧管组件124与净化罐132之间的蒸气管线140b共同形成。第二蒸气管线142可连接在净化罐132与发动机114之间。在该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歧管组件124可构造成控制燃料蒸气在燃料箱112与净化罐132之间的流动。净化罐132可适于收集由燃料箱112排放的燃料蒸气并且可随后将该燃料蒸气经第二蒸气管线142释放到发动机114。罐通气管线144可从净化罐132与大气连接。在吹洗动作期间,新鲜空气经净化罐123吸入。在一个示例中,安全阀126可抑制流体进入蒸气管线140b。

根据本公开的燃料箱系统110还可包括箱通气组件150。如应该了解的,箱通气组件150在车辆处于各种坡度时的燃料再加注期间可提供充分的通气。箱通气组件150包括第一通气管线160、第二通气管线162和第三通气管线164。通气阀170可将第一通气管线160和第二通气管线162流体地联接。第一通气管线160可在集液器130与通气阀170之间流体地连接。第二通气管线162可具有与通气阀170流体地连接的第一端和延伸到第一蒸气空间180处的辅助通气点176的第二端174。第三通气管线164可具有与集液器130流体地连接的第一端和延伸到第二蒸气空间190处的上通气点178的第二端184。通气阀170一般可位于第三蒸气空间192处。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蒸气空间180和第二蒸气空间190可大致位于燃料箱112的上部区域附近。第三蒸气空间192可大致位于燃料箱112的前部区域附近。第三蒸气空间192在车辆位于平地上时占据位于集液器130与辅助通气口176之间的高度处并且在燃料箱112的前部附近的区域。在所示的示例中,燃料箱的前部区域一般可比燃料箱112的其余部分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的是,燃料箱112的几何形状是示例性的且本教导可适用于具有其它构型的燃料箱。

通气阀170可包括构造成在第一打开位置(图5a)与第二关闭位置(图5b)之间移动的可移动部件或杯状物210。在打开位置,杯状物210偏离阀座212,使得第一通气管线160向前通气点220开放。一般而言,杯状物210相对于燃料箱112中的液体燃料浮动。杯状物210具有大致圆锥形。然而应该了解的是,杯状物210可具有在本公开的范围内的其它形状。还应该了解的是,可使用其它阀构型代替通气阀170以提供选择性地与燃料箱112的期望区域相通的机构。

当燃料液位低于杯状物210时,杯状物210将占据图5a中的位置,使得第一通气管线160与前通气点220相通。在一个示例中,通气阀170也可容许蒸气在第一通气管线160与第二通气管线162之间流过。根据附加特征,集液器130可包括用于辅助通气点176、上通气点178和/或前通气点220的通/断机构。集液器130还可包括排放机构。在一个示例中,集液器130可包括在燃料泵116接通时借助于真空将液体从集液器30排出的文丘里型喷射器。

当燃料液位上升至杯状物210上方时,杯状物210密封地接合阀座212。在该位置,前通气点220关闭。然而,第二通气管线162在辅助通气点176处保持打开。就这一点而言,当燃料液位在通气阀170上方——诸如在燃料液位满(100%满)线230——时,通气阀170关闭,从而容许在辅助通气点176(以及上通气点178)处进行通气。进一步地说,当通气阀170关闭时,上通气点178和辅助通气点176保持通气,从而使得在燃料再加注动作期间可以获得两个不同的通气点。

为了示出和描述的目的已提供了对实施例的上述说明。这并非意在穷举,也非意在限制本发明。特定实施例的各个要素或特征通常不限于该特定实施例,而是在适用的情况下可互换并且可用于所选择的实施例中,即使未特别示出或描述。其也能以多种方式改变。这些改变不应视为脱离了本发明,并且所有这类修改意图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