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减振器的锁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724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的减振器的锁止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类型的、用于机动车的减振器的锁止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锁止装置被现有技术充分公开并且尤其是用于将新车辆装载和运送到车轮悬架中,从而例如在汽车运输过程中途径陡峭的坡道时防止大幅度倾斜以及由此避免新车辆被损坏。

de102008034767a1公开了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所有特征的锁止装置。公开的这种锁止装置的特征在于:使用两个相同的轴向彼此插接的锁止件,这两个锁止件具有侧面缺口并且通过形锁合而被保持在减振器的活塞杆上。通过构造在锁止件的端面中的突起或在轴向方向上定向的隆起以及与此相对应地构造的凹陷,这两个锁止件在插接状态下防止扭转地彼此连接。其缺陷在于:轴向彼此插接的锁止件在某些情况下会自行彼此松脱,从而导致锁止装置从活塞杆上掉落,由此可能使得新车辆在装载时被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如下方式改进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类型的、用于机动车的减振器的锁止装置:尽可能避免两个锁止件的不期望的松脱并且由此尽可能避免车辆损坏。

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的特征结合其前序部分特征来实现上述目的。

从属权利要求构成了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

在公知的方法和方式中,用于机动车的减振器的锁止装置具有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其中,第一锁止件具有在径向方向上敞开的、用于安装到减振器的活塞杆上的插接口。

根据本发明,第一锁止件具有接纳部,第二锁止件能够被插入到该接纳部中,其中,第二锁止件被以如下方式构造且能够被插入到接纳部中,即,第二锁止件被在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上形锁合地、以在径向方向上闭锁第一锁止件中的插接口的方式保持在第一锁止件中。按照本发明的锁止装置的该设计方案被证明尤其具有优点,因为按照本发明的两个锁止件无论是在轴向方向上还是在径向方向上均形锁合地相互连接,从而使得两个锁止件难以出现彼此之间不期望的松脱。由于第二锁止件被在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上形锁合地保持在第一锁止件中且由此锁止件的高度不会影响两个锁止件相互锁定,所以通过相应地改变接纳部的尺寸即可确保锁止装置的模块化构造。也就是说,通过锁止件的高度和/或插接口的尺寸之间的相互匹配,根据本发明的锁止装置针对车辆和所配备的具有不同弹簧行程、即活塞杆行程的撞击减振器、平衡设备以及活塞杆直径(单管、双管减振器)具有高的可变性。另外的优点在于:按照本发明的锁止装置可堆叠在任意高度上。

优选地在第一锁止件上构造有第一锁定元件,在第二锁止件上构造有能够与第一锁定元件相互接合的第二锁定元件,其中,第一锁定元件和第二锁定元件被以如下方式构造和相对彼此布置,即,在第二锁止件被插入到第一锁止件中之后,锁定元件相互接合,从而阻止两个锁止件彼此间的相对运动。由此以有利的方式确保两个锁止件彼此间的防丢失的连接。也就是说,另外使两个锁止件难以不期望的方式松脱。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形式,第二锁止件也具有在径向方向上敞开的、用于安装到活塞杆上的插接口。此外,第一锁止件中的接纳部和第二锁止件被以如下方式构造,即,第二锁止件能够通过朝向轴向方向运动而被插入到第一锁止件中。另外,锁定元件被以如下方式构造和相对彼此布置,即,在两个锁止件相对彼此扭转之后,锁定元件彼此接合。这种实施形式业已证明是有利的,因为两个锁止件的彼此同心的布置确保了紧凑的结构形式。

为了使得两个锁止件彼此对齐并且由此使得第二锁止件更容易轴向地插入到第一锁止件中,在第一锁止件或第二锁止件上构造有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导向槽,并且相应地在第二锁止件或第一锁止件上构造有与所述导向槽相对应地构造的导向突块。

优选地,轴向的导向槽过渡到接纳导向突块的、在周向方向上延伸且在轴向方向上封闭的槽中,其中,该槽具有上升的、楔形的坡道,使得导向突块在越过坡道之后被以防止扭转的方式保持在该坡道的侧面上。这种设计方案有利的是:导向突块不仅用于使得两个锁止件彼此对齐,还在与坡道的侧面相互配合的情况下用来形成防扭转安全性或防丢失安全性。

优选地,位于所述槽中的导向突块和坡道被以如下方式构造,即,在坡道的最高点处,在导向突块和坡道之间存在间隙配合。其效果在于能够不费力地卸下锁止件,因为形锁合是由重力产生的,也就是说,在越过坡道之后,第二锁止件会在楔形坡道后面掉落并且为了解除形锁合,第二锁止件仅必须被相对于楔形坡道抬起并且被扭转回到初始位置中。

为了确保锁止装置的尤其紧凑的结构形式,两个锁止件优选地被构造成圆柱形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形式,第二锁止件被构造成条棒状的,第一锁止件中的接纳部被构造成两个在轴向方向上封闭的贯穿口的形式。这两个贯穿口被以如下方式相对彼此布置:条棒状的第二块锁止件能够通过相对于减振器的活塞杆基本上切向的运动而被插入到第一锁止件中。此外,锁定元件被以如下方式构造和相对彼此布置,即,在条棒状的第二锁止件被完全插入到第一锁止件中之后,锁定元件相互接合。这个实施形式的效果在于只有一个锁止件、即在此仅有第一锁止件滑动到减振器的活塞杆处,从而以有利的方式确保了迅速且简单地安装锁止装置。

为了确保防扭转安全性或防丢失安全性,优选地在作为第二锁定元件的第二锁止件上,在相应的端部区域上构造有上升的、楔形的固定件,其侧面在条棒状的第二锁止件被完全插入到第一锁止件中之后被分别保持在构造在贯穿口上的保持棱边上。

优选地,第一锁止件被构造成圆柱形的,而条棒状的第二锁止件被构造成弯曲的。由此以有利的方式将第二锁止件最简单地插入到第一锁止件中。

附图说明

在下文的说明书中借助结合附图所示的多个实施例给出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特征以及应用可能,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按照本发明的锁止装置的第一个实施形式的第一和第二锁止件的倾斜俯视图;

图2示出了即将组装的图1的两个锁止件;

图3示出了组装之后的图1的两个锁止件;

图4示出了根据按照本发明的锁止装置的第二个实施形式的第一和第二锁止件的倾斜俯视图;

图5示出了部分装配的图4的两个锁止件;和

图6示出了组装之后的图4的两个锁止件。

在下文以及在附图中,为了避免重复,只要不需要或不必做进一步的区分,相同构件和部件也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示出了整体以附图标记10来表示的根据第一个实施形式的、用于机动车减振器的锁止装置。为了清楚起见没有示出减振器以及减振器活塞杆。

锁止装置10包括第一锁止件12和第二锁止件14。这两个锁止件12,14当前被构造成圆柱形的并且具有各一个在径向方向r上敞开的、用于安装到活塞杆上的插接口16,18。

如图1所示,第一锁止件12在轴向方向a上具有被构造成盲孔形式的接纳部20。接纳部20和第二锁止件14被构造成:第二锁止件14能够同轴地插入到第一锁止件12中,参见图2。

为了将两个锁止件12,14彼此对齐,从而将插接口16,18彼此重叠地对齐,以便由此能够将锁止装置10作为整体插在活塞杆上,在第二锁止件14上构造有导向突块22。与导向突块22相对应地在第一锁止件12上构造有在轴向方向a上对齐的导向槽24。

如图1和图3所示,导向槽24过渡到在周向方向u上延伸且在轴向方向a上封闭的槽26中。此外如图3所示,在槽26中构造有上升的、楔形的坡道28。

为了实现防丢失安全性,锁止件12,14在插接状态下是可相对扭转的。参见图3,在扭转状态下导向突块22越过楔形坡道28并且随后接触到楔形坡道28的侧壁28a。两个插接口16,18随后被相对移动并且锁止装置10被形锁合地固定在活塞杆上。由于楔形坡道28而不能实现反向扭转(没有额外的力消耗,这因此在车辆转移时不会出现)。

基于第二锁止件14在第一锁止件12中的这种形锁合的布置以及通过导向突块22和坡道28构成的防丢失安全性或防扭转安全性,几乎阻止了锁止装置10的不期望的从活塞杆上的松脱。

另外,导向突块22和坡道28在槽26中以如下方式构造,即,在坡道28的最高点处,在导向突块22和坡道28之间存在间隙配合。通过以下方式不费力地卸下锁止件12,14:形锁合仅通过重力产生,第二锁止件14在旋拧之后在楔形坡道28后面掉落。为了解除这种布置,第二锁止件14仅必须被相对于楔形坡道28抬起并且被扭转回到初始位置中。

图4至图6中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锁止装置10的第二个实施形式。为了清楚起见同样没有示出减振器的活塞杆。

与第一个实施形式相一致,根据第二个实施形式的第一锁止件12也被构造成圆柱形的并且具有在径向方向r上敞开的、用于安装到活塞杆上的插接口16,但按照第二个实施形式的第二锁止件14被构造成条棒状的、当前具有弯曲的形状。

如图4所示,第一锁止件12中的接纳部20被构造成两个在轴向方向a上封闭的贯穿口20-1和20-2。如图5所示,两个贯穿口20-1和20-2以如下方式相对彼此布置:条棒状的第二锁止件14能够通过相对于减振器的活塞杆基本上切向的运动而被插入到第一锁止件12中。在第二锁止件14被插入到第一锁止件12中之后,如图3所示,第二锁止件14被在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上形锁合地、以在径向方向r上闭锁所述插接口16的方式保持在第一锁止件12中。

为了实现防丢失安全性或防扭转安全性,在第二条棒状的第一锁止件14的端部区域上构造有各一个上升的、楔形的固定件30,其侧面30a在第二条棒状的锁止件14被完全插入到第一锁止件12中之后被分别保持在构造在贯穿口20-1和20-2上的保持棱边32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