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用运输车的车厢倾卸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8130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用运输车的车厢倾卸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运输车的车厢倾卸机构,属于车厢倾卸机构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农业产业化、农民职业化、农村社区化成为新趋势,对于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说,运输灵活、安全可靠的农用运输自卸车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现有的农用运输车的车厢倾卸机构的转轴都是与车架相连接,存在着翻转铰接点离地高度低、车厢倾卸翻转角度小的问题,当卸载点较高时甚至高于车架时,无法实现卸载,也无法实现此运输车直接向彼动输车转移货物。因此,提供一种翻转点较高的自卸机构,即可克服上述不足。这对于提高农用运输车的自卸效能是很有意义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农用运输车的车厢倾卸机构存在着倾卸翻转铰接离地高度低、车厢倾卸翻转角度小的不足,提供一种农用运输车的车厢倾卸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具体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农用运输车的车厢倾卸机构,包括车架总成,在车架总成上承载着车厢总成,在车架总成的后部设置有举升油缸,举升油缸固定在车架总成后部,活寒杆的端点与车厢总成的前底部连接,在车架总成的后部通过组合螺栓固定有车架翻转架总成,车架翻转总成由翻转架固定杆、翻转架支撑杆及翻转架连接杆呈三角形连接组成,由翻转架固定杆通过组合螺栓与车架总成的后部固定,翻转架支撑杆与翻转架连接杆相接的一端通过转轴与车厢总成的后部形成活连接,翻转架固定杆与翻转架连接杆之间形成的固连夹角呈30-45º。

本发明的原理在于:当液压动力源向两个举升油缸供油时,举升油缸的活塞杆伸出,通过举升油缸与车架总成的转轴,带动车厢总成绕着转轴向上翻转,当两个举升油缸的活塞杆走完全部行程时,车厢完全翻转,与此同时货物的倾卸工作随之完成。当货物的倾卸工作完成以后,两个举升油缸反向供油,使活塞杆收缩,从而带动车厢总成反向翻转,直到车厢总成回到初始位置。

采取以上措施的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倾卸翻转铰接点离地高,倾卸翻转角度大的特点,可实现卸载点高于车架的卸载,以及实现运输车与运输车的货物直接转移运输。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车厢总成1、转轴2、车架翻转架总成3、翻转架支撑杆4、翻转架连接杆5、连接转轴6、翻转架固定杆7、固连夹角8、组合螺栓9、举升油缸10、活寒杆11、车架总成1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主要包括车厢总成1和车架总成12。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本发明的后视结构与图1的主视结构相同,为了描述更简单明了,本实施例只对图1的主视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车架总成12用于承载车厢总成1,并通过举升油缸10和车架翻转架总成3实现。在车架总成12的后部通过组合螺栓9固定着车架翻转架总成3,车架翻转总成3由翻转架固定杆7、翻转架支撑杆4及翻转架连接杆5呈三角形连接组成如图1、图3所示,由翻转架固定杆7通过组合螺栓9与车架总成12的后部固定,翻转架支撑杆4与翻转架连接杆5相接的一端通过转轴2与车厢总成1的后部形成活连接,转轴2作为支点能使车厢总成1绕转轴2转动,翻转架固定杆7与翻转架连接杆5连接,之间形成的固连夹角8呈30-45º。车架总成12的后部设置有举升油缸10,举升油缸10一端固定在车架总成12后部,活寒杆11的端点与车厢总成1的前底部连接,其作用在于将车厢总成1举升。

本发明是这样工作的:当液压动力源向两个举升油缸10供油时,举升油缸10的活塞杆11伸出,通过举升油缸10与车架总成12的连接转轴6,带动车厢总成1绕着转轴2向上翻转,当两个举升油缸10的活塞杆11走完全部行程时,车厢总成1完全翻转,与此同时货物的倾卸工作随之完成。当货物的倾卸工作完成以后,两个举升油缸10反向供油,使活塞杆11收缩,从而带动车厢总成1反向翻转,直到车厢总成1回到初始位置。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运输车的车厢倾卸机构,包括车架总成,在车架总成的后部通过组合螺栓固定有车架翻转架总成,车架翻转总成由翻转架固定杆、翻转架支撑杆及翻转架连接杆呈三角形连接组成,由翻转架固定杆通过组合螺栓与车架总成的后部固定,翻转架支撑杆与翻转架连接杆相接的一端通过转轴与车厢总成的后部形成活连接,翻转架固定杆与翻转架连接杆之间形成的固连夹角呈30‑45º。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倾卸翻转铰接点离地高,倾卸翻转角度大的特点,可实现卸载点高于车架的卸载,以及实现运输车与运输车的货物直接转移运输。

技术研发人员:高巧明;卢龙;黎华;王连其;苏家森;曾福耀;李家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合浦县惠来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4.01
技术公布日:2017.07.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