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倾斜和滑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638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倾斜和滑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车辆座椅,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提供乘客舱后部进入的至少部分可折叠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各种机动车辆都包括乘客舱内的多个座椅区域。乘客舱的某些区域不具有直接用于乘客舱的该部分的外部门,诸如第三排座椅区域或者在某些双开门车辆中的第二排座椅区域。为了进入这些区域,某些车辆座椅需要能够向前移动以允许进入乘客车厢的这些后部。通常,这些座椅执行倾斜和滑动操作的结合以提供这种进入。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车辆座椅包括具有在后方进入总成处旋转地连接到底座的座椅靠背枢轴的座椅靠背。座椅靠背可围绕座椅靠背枢轴在多个旋转位置之间选择地操作并且底座沿着轨道至少在多个舒适位置之间滑动。后方进入控制杆与座椅靠背枢轴和后方进入总成连接,其中,后方进入操作杆到接合状态的操作将后方进入总成放置在至少部分阻挡座椅靠背枢轴的旋转的预备位置。后方进入总成的轨道过滑动致动器与座椅靠背枢轴和轨道连接,其中,在后方进入总成处于预备位置后,座椅靠背枢轴到后方进入位置的操作激活轨道过滑动致动器以提供超出多个舒适位置之外的底座沿着轨道滑动向前的操作。后方进入总成的互锁致动器与座椅靠背枢轴和轨道连接,其中,当轨道过滑动致动器激活后,底座沿着轨道从起始位置的向前操作激活互锁致动器进入阻塞位置以将座椅靠背枢轴和座椅靠背锁定在后方进入位置中。底座回到起始位置的向后滑动将互锁致动器从阻塞位置分离并且座椅靠背枢轴到竖直位置的移动分离轨道过滑动致动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车辆座椅包括相对于滑动底座可旋转地操作的座椅靠背枢轴。第一凸轮与座椅靠背枢轴连接以当座椅靠背枢轴处于后方进入位置时激活底座的轨道过滑动致动器。第二凸轮与座椅靠背枢轴连接。当轨道过滑动致动器被激活时,底座的向前操作将座椅靠背枢轴锁定在后方进入位置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枢轴总成包括与座椅底座滑动件连接的座椅靠背枢轴,其中,座椅靠背枢轴到后方进入位置的旋转选择性地激活过滑动凸轮以限定座椅底座滑动件的过滑动状态。座椅靠背枢轴在后方进入位置中相对于座椅底座滑动件的向前平移激活将座椅靠背枢轴保持在后方进入位置的互锁凸轮。

在研究下述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和领会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目的以及特征。

附图说明

附图中:

图1是具有并入其中的倾斜和滑动机构的一个形态的座椅的车辆的侧视透视图;

图2是图1的乘客舱内的第二排座椅的透视图;

图3是并入倾斜和滑动机构的一个形态的车辆座椅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是并入倾斜和滑动机构的座椅结构的局部正视图;

图5是具有向前倾斜到后方进入位置的座椅靠背的图3的车辆座椅的示意性表示;

图6是示出了移动到后方进入位置的座椅靠背的图4的座椅框架局部正视图;

图7是具有移动到最靠前的舒适位置的座椅的图5的座椅靠背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8是具有向前移动到最靠前的舒适位置的座椅的图6的座椅框架的局部正视图;

图9是具有移过最靠前的舒适位置到达非就坐位置的座椅的图8的座椅框架的局部正视图;

图10是示出了朝向最靠前的舒适位置向后移动的座椅的图7的座椅靠背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11是示出了向后移回到最靠前的舒适位置的座椅的图9的座椅框架的局部正视图;

图12是示出了朝向起始位置移动的座椅的图10的座椅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13是示出了朝向起始位置移动的座椅框架的图11的座椅框架的局部正视图;

图14是示出了在起始位置中的座椅的图13的座椅框架的局部正视图;

图15是示出了被移动到竖直位置的座椅靠背的图12的座椅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16是示出了移动到竖直位置的座椅靠背的图14的座椅框架的局部正视图;

图17是示出了处于停用状态的轨道过滑动致动器的座椅框架的轨道过滑动致动器的一个形态的放大正视图;

图18是从相反的正视图取得的图17的轨道过滑动致动器的放大正视图;

图19是示出了处于激活状态的轨道过滑动致动器的图17的轨道过滑动致动器的放大正视图;

图20是从相反的正视图取得的图19的轨道过滑动致动器的放大正视图;

图21当座椅靠背处于竖直位置时座椅靠背枢轴的放大正视图;

图22是后方进入总成处于停用状态的第一和第二凸轮的放大局部视图;

图23是具有处于阻挡位置的第一凸轮的图21的座椅靠背枢轴的放大正视图;

图24是具有处于后方进入位置的座椅靠背的图23的座椅靠背枢轴的放大正视图;

图25是具有处于阻塞位置的第二凸轮的图22的第一和第二凸轮的放大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文描述的目的,术语“上”,“下”,“右”,“左”,“后”,“前”,“竖直”,“水平”及其派生词应当如图1中的取向与本发明关联。然而,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可以采取各种替代方向,除非明确地指定为相反。还可以理解的是,在附图中示出的以及在下述说明书中描述的特定装置和方法是附属权利要求中限定的创造性构思的简单示例性实施例。因此,涉及本文公开的实施例的特定尺寸和其它物理特征不认为是限制性的,除非权利要求明确的另有说明。

如图1-17中示出的,附图标记10总体涉及包含在车辆座椅14内的用于车辆12的倾斜和滑动机构,其允许进入车辆12的乘客车厢16的后部。车辆座椅14包括具有在后方进入总成24处可旋转地连接底座22的座椅靠背枢轴20的座椅靠背18。座椅靠背18围绕座椅靠背枢轴20在多个旋转位置26之间选择性地操作。底座22还可沿着轨道28至少在多个舒适位置30之间滑动。后方进入操作杆32被设置为与座椅靠背枢轴20和后方进入总成24连接。后方进入操作杆32从空闲位置34到接合状态36的操作使后方进入总成24放置在预备位置38。可以预期的是,预备位置38至少部分地阻挡座椅靠背枢轴20从限定座椅靠背18的多个旋转位置26的旋转。后方进入总成24的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设置为与座椅靠背枢轴20和轨道28连接。可以预期的是,在后方进入总成24通过后方进入操作杆32的操作被放置在预备位置38后,座椅靠背枢轴20到后方进入位置42的操作用于激活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反之,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的激活用于提供底座22沿着轨道28并且越过多个舒适位置30到达后方进入位置44的滑动向前的操作。后方进入总成24的互锁致动器50被设置为与座椅靠背枢轴20和轨道28连接。当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被激活后,底座22沿着轨道28从起始位置52向前的操作激活互锁致动器50进入阻塞位置54。互锁致动器50的阻塞位置54用于将座椅靠背枢轴20和相应将座椅靠背18锁定在后方进入位置42。底座22随后回到并且进入底座22的起始位置52的向后滑动用于将互锁致动器50从阻塞位置54分离。此外,将座椅靠背枢轴20从后方进入位置42移动到竖直位置56用于分离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

再次参考图3-17,可以预期的是,后方进入操作杆32可在接合状态36和空闲状态34之间操作。当后方进入操作杆32处于空闲状态34并且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被停用时,后方进入总成24与座椅靠背枢轴20分离并且座椅靠背枢轴20可在多个旋转位置26之间选择性地操作。还可以预期的是,后方进入操作杆被设置在靠近车辆座椅14的各个位置。如图2和3示例的,后方进入操作杆32被设置在座椅靠背18的顶部70处。以此方式,车辆12的用户可以朝向车辆12的前部72操纵后方进入操作杆32,使得后方进入操作杆32的拉动帮助将座椅靠背18向前移动到后方进入位置42以激活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后方进入操作杆32的进一步拉动帮助沿着轨道28向前移动底座22并且由于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的驱动而越过多个舒适位置30到达后方进入位置44。

再次参考图2-17,当底座22移动越过多个舒适位置30时,互锁致动器50被激活使得座椅靠背18被锁定在后方进入位置42,并且不能从后方进入位置42旋转移动。因此,当用户拉、推或者其它方式操纵后方进入操作杆32并且在朝向车辆12的前部72的向前方向操作车辆座椅14时,此单一运动用于操作座椅靠背18、底座22、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以及互锁致动器50从而操作车辆座椅14的倾斜和滑动机构10。类似地,因为当座椅被向前完全地移动到后方进入位置44以提供对部分乘客车厢16的进入时座椅靠背18被锁在后方进入位置42处,所以用户可以将车辆座椅靠背18移动到起始位置52并且通过在朝向车辆12的后部74的向后方向上拉动座椅靠背18的单一运动来停用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和互锁致动器50。当车辆座椅14向前完全移动到后方进入位置44时,处于后方进入位置42中的锁定位置的座椅靠背18提供坚固的抓握点,利用抓握点,用户可以操纵车辆座椅14以将车辆座椅14向后移回到起始位置52。

再次参考图3-17,当底座22沿着轨道28向后移动到多个舒适位置30内时,互锁致动器50被停用并且座椅靠背18被允许从后方进入位置42向外倾斜回到竖直位置56。一旦座椅靠背18移回竖直位置56,则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被停用以将车辆座椅14保持在车辆座椅14的多个舒适位置30中的一个内。后方进入操作杆32的特定操作、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以及互锁致动器50将在下文中更加全面的描述。

现参考图3-17和图22-25,后方进入总成24的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包括选择性地接合座椅靠背枢轴20的过滑动表面82的第一凸轮80。座椅靠背枢轴20的过滑动表面82可以是形成座椅靠背枢轴20的盘形的一部分的向外延伸的表面。可以预期的是,过滑动表面82可以从座椅靠背枢轴20的圆形向外延伸或者可以是座椅靠背枢轴20的成形部分。当后方进入操作杆32移动到接合状态36时,第一凸轮80朝向过滑动表面82被操纵使得第一凸轮80设置在过滑动表面82处座椅靠背枢轴20的旋转路径84内。

如图3-7和图22-25示例的,当后方进入操作杆32处于空闲状态时,座椅靠背枢轴20自由地通过多个旋转位置26操作而没有来自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的第一凸轮80的阻挡或干扰。可替选地,当后方进入操作杆32被移动到接合状态36时,第一凸轮80被放置在选择性地接合座椅靠背枢轴20的过滑动表面82的位置,使得当座椅靠背枢轴20被移动到后方进入位置42时,座椅靠背枢轴20的过滑动表面82移动第一凸轮80并且激活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

现参考图3-17,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还包括可操作挡块90,其选择性地接合限定在部分轨道28内的舒适挡块92。当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被停用后,可操作挡块90接合轨道28的舒适挡块92以限定最靠前的舒适部分94。以此方式,当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的可操作挡块90被停用后,底座22沿着轨道28仅在多个舒适位置30之间操作。当座椅靠背枢轴20的过滑动表面82移动第一凸轮80以激活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时,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将可操作挡块90操作到回避位置96。在回避位置96中,可操作挡块90被移动到使得可操作挡块90选择性地绕过舒适挡块92并且允许底座22在滑动操作中越过多个舒适位置30移动并且进入包括车辆座椅14的底座22的后方进入位置44的多个非就座位置98中的任何一个的配置。

再次参考图3-17和图22-25,在后方进入操作杆32移动到接合状态36并且第一凸轮80移动到座椅靠背枢轴20的第一过滑动表面82的路径之后,座椅靠背枢轴20朝向后方进入位置42的操作也将后方进入操作杆32移回到空闲状态34。因此,在空闲状态34中后方进入操作杆32被移回到原始加载位置110并且准备一旦车辆座椅14移回到起始位置52,则将后方进入总成24放置在预备位置38中。可以预期的是,当车辆座椅14朝向车辆座椅14的后方进入位置42移动时,后方进入操作杆32的重新加载可以在车辆座椅14的移动的各种阶段发生。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因为后方进入操作杆32在座椅靠背18从竖直位置56朝向后方进入位置42移动的初始阶段移回到加载位置110,所以如果不必完全执行后方进入总成24的各种操作,则用户可以立即将座椅靠背18移动到竖直位置56。

根据各种实施例,可以预期的是,后方进入操作杆32从空闲状态34到接合状态36的移动用于分离座椅靠背枢轴20的斜倚机构112。因此,后方进入总成24的预备位置38限定斜倚机构112的分离,使得座椅靠背枢轴20可以向前旋转到后方进入位置42。当座椅靠背枢轴20移回到竖直位置56时,斜倚机构112被重新接合进行操作,以在多个旋转位置26之间操纵座椅靠背枢轴20。

再次参考图4-17,在装置的各种实施例中,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位于车辆座椅14内的两个位置处。第一是第一凸轮80,其靠近座椅靠背枢轴20放置。第二是靠近车辆座椅14的轨道28放置的可操作挡块90。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的这两个部件通过第一连杆机构120连接。第一连杆机构120可以是各种连杆机构中的一个,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线缆、链条、电线、气动机构、液压机构、各种马达、它们的组合以及其它类似的连杆机构。因为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的这些部分被分离,所以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的第一凸轮80和可操作挡块90的各种旋转运动具有相对短的径向长度,使得为了操作第一凸轮80和可操作挡块90需要最小量的力。因此,各种偏置机构可以包括在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内以进一步协助第一凸轮80和可操作挡块90的各种运动。为了进一步协助这些运动,后方进入操作杆32被放置在座椅靠背18的顶部70处,使得座椅靠背18的整个长度用作用于使座椅靠背枢轴20旋转到后方进入位置42和从后方进入位置42旋转的操作杆以用于接合和分离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

现参考图18-21,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的可操作挡块90可以包括偏置机构,其用于将可操作挡块90偏置到停止位置130,使得可操作挡块90的静止状态132是限制将车辆座椅14沿着轨道28到舒适位置30的移动的位置。当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被激活时,过滑动致动器总成134接合可操作挡块90以将可操作挡块90移动到回避位置96,使得底座22可以越过多个舒适位置30移动并且到达非就座位置98。在过滑动致动器总成134内,次级调节表面136可以接合调节机构138以当可操作挡块90在停止位置130和回避位置96之间移动时控制可操作挡块90的运动。此调节机构138可以是阻尼器140并且当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被激活和停用时可以用于限制发源于可操作挡块90的振动和噪音的量。阻尼器140和各种偏置机构还可以合作以在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被停用后将可操作挡块90移回到停止位置130。还可以预期的是,过滑动致动器总成134的各种阻尼器140和其它调节结构138可以用于在车辆座椅14的倾斜和滑动机构10的操作期间激活并且停用与车辆座椅14的运动有关的各种机电功能和指示器。

再次参考图3-17和图22-25,后方进入总成24的互锁致动器50可以包括第二凸轮150,其选择性地并且直接地接合座椅靠背枢轴20的互锁表面152。座椅靠背枢轴20的互锁表面152可以是从座椅靠背枢轴20的过滑动表面82分离的座椅靠背枢轴20的区别部分。当互锁致动器50被激活时,互锁表面152至少部分地围绕第二凸轮150以限定第二凸轮150的阻塞位置54,该第二凸轮150的阻塞位置54将座椅靠背枢轴20保持在后方进入位置42,并且防止座椅靠背18离开后方进入位置42的所有旋转运动,直到互锁致动器50被停用为止。根据各种实施例,可以预期的是,座椅靠背18的后方进入位置42限定车辆座椅14基本不可使用的状态154。因此,当座椅靠背18移动到后方进入位置42时,在倾斜和滑动机构10的操作期间,基本上可以防止用户坐在车辆座椅14中。

再次参考图3-21,互锁致动器50可以包括限定在部分轨道28内的互锁凸架(ledge)160。互锁凸架160用于选择性地接合互锁致动器50的轨道部分162。当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被接合并且底座22沿着轨道28滑动时,在底座22沿着轨道28运动的某一点处,轨道部分162可以变得与互锁凸架160分离。轨道部分162与互锁凸架160分离用于将第二凸轮150放置在阻塞位置54处。如图4-17示例的,轨道部分162当其与互锁凸架160分离时向下旋转。此向下旋转反过来导致第二凸轮150旋转到阻塞位置54。当车辆座椅14移回到起始位置52时,互锁致动器50的轨道部分162与互锁凸架160的重新接合将轨道部分162向上旋转,并且使第二凸轮150移出阻塞位置54,并用于限定从后部进入位置42和朝向竖直位置56的座椅靠背18的至少部分旋转。

再次参考图3-21,类似于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的互锁致动器50分开成至少两部分。如上所述的,第二凸轮150位于靠近座椅靠背枢轴20处并且互锁致动器50的轨道部分162被设置在靠近轨道28处。如上所述的,互锁致动器50的这两部分通过第二连杆机构170连接,该第二连杆机构170类似于设置在第一凸轮80和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的可操作挡块90之间的部件。因此,当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的操作基于从座椅靠背枢轴20传递到可操作步骤的座椅靠背枢轴20的旋转运动时,互锁致动器50的操作通过从轨道28传递到座椅靠背枢轴20的沿着轨道28滑动的底座22的横向操纵来提供。因此,互锁致动器50的轨道部分162接合和分离互锁凸架160以操作第二凸轮150进入和离开阻塞位置54以选择性地将座椅靠背18的旋转部分26固定在后方进入位置42中。

再次参考图22-25,互锁致动器50的第二凸轮150连同互锁致动器50的轨道部分162可以包括各种偏置机构,以在底座22沿轨道28移动期间帮助其操作,以限定多个舒适位置30以及超出限定倾斜和滑动机构10的舒适位置30的各种非就座位置98。还可以预期的是,此各种偏置机构可以与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的各种偏置机构一起操作。例如,但是不是限制性的,第一弹簧180和第二弹簧182可被连接到位于第一凸轮80和第二凸轮150之间的凸轮弹簧支架184。当后方进入总成24被停用时,此第一弹簧180和第二弹簧182操作以将第一凸轮80和第二凸轮150保持在与座椅靠背枢轴20分离或至少脱离的位置(参见图22和23)。在将座椅靠背枢轴20操作到后方进入位置44以操纵第一凸轮80时,第一凸轮80可以延伸第一弹簧180从而拉动凸轮弹簧支架184。以此方式,由第一弹簧180施加的偏置力用于在阻塞位置54方向上对第二凸轮150施加第一偏置力186。当底座22沿着轨道28滑动地操作以将互锁致动器50的轨道部分162与互锁凸架160分离时,由第一弹簧180施加的偏置力协助将第二凸轮150操作到阻塞位置54并与座椅靠背枢轴20的互锁表面152接合。连接凸轮弹簧支架184的第二弹簧182然后将相反的第二偏置力188施加到第二凸轮150上以当互锁致动器50的轨道部分162与限定在部分轨道28内的互锁凸架160接合时协助第二凸轮150移出阻塞位置54。以此方式,第一弹簧180和第二弹簧182可以结合使用以协助操作第一凸轮80和第二凸轮150,从而最小化操纵后方进入总成24的各种部件的必须力的量。可以预期的是,第一弹簧180和第二弹簧182可被调谐使得第二弹簧182的第二偏置力188仅略大于第一弹簧180的第一偏置力186以便当后方进入总成24被停用时,将第二凸轮150保持在阻塞位置54之外。

再次参考图3-25,根据各种实施例,车辆座椅14可以包括相对于滑动底座22可旋转地操作的座椅靠背枢轴20。第一凸轮80适合与座椅靠背枢轴20连接以当座椅靠背枢轴20处于后方进入位置42时激活至少部分连接底座22的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第二凸轮150适合与座椅靠背枢轴20连接。当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被激活时,底座22沿着轨道28的向前操作用于操作第二凸轮150以将座椅靠背枢轴20锁定在后方进入位置42中。如上面讨论的,当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被停用时,滑动底座22接合轨道28并且限定滑动底座22的多个舒适位置30。当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被激活时,轨道28将进一步限定滑动底座22越过多个舒适位置30到非就座位置98和后方进入位置44的向前滑动。

再次参考图22-25,后方进入操作杆32适合从间隙位置200选择性地操作第一凸轮80,其中,座椅靠背枢轴20相对于第一凸轮80自由地旋转到阻挡位置202。在阻挡位置202中,第一凸轮80与座椅靠背枢轴20的旋转路径84相交,使得将座椅靠背枢轴20到后方进入位置42的旋转激活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

再次参考图3-21,作为用于车辆座椅14的枢轴总成的一部分的后方进入总成24包括与车辆座椅14的座椅底座滑动件或者轨道28连接的座椅靠背枢轴20。座椅靠背枢轴20到后方进入位置42的旋转用于选择性地激活对应于第一凸轮80的过滑动凸轮,其限定包括可操作步骤的回避位置96的车辆座椅14的座椅底座滑动件的过滑动状态210。车辆座椅14的座椅底座滑动件可以通常对应轨道过滑动致动器40。因此,座椅靠背枢轴20在后方进入位置42中相对于座椅底座滑动件的向前平移用于激活通常由将座椅靠背枢轴20保持在后方进入位置42中的第二凸轮150限定的互锁凸轮。在这种实施例中,可以预期的是,座椅靠背枢轴20在后方进入位置42中相对于座椅底座滑动件的向前平移对应于底座22沿着轨道28的滑动运动,该滑动运动限定底座22的舒适位置30和各种非就座位置98,在该各种非就座位置98中,底座22越过舒适位置30以用于限定后方进入总成24的后方进入位置44。如上讨论的,第一凸轮80通过操作后方进入操作杆32从间隙位置200操作到阻挡位置。间隙位置200以不受第一凸轮80接合或者另外被其阻挡的方式通过座椅靠背枢轴20的操作来限定。阻挡位置202由处于座椅靠背枢轴20的过滑动表面82中的旋转路径84的第一凸轮80限定。还可以预期的是,当座椅靠背18移回到竖直位置56时实现了将第一凸轮80移回到间隙位置200,使得过滑动表面82与第一凸轮80分离并且第一凸轮80通过过滑动表面82被偏置回到间隙位置200。

再次参考图22-25,第二凸轮150在座椅靠背枢轴20相对于第一凸轮80自由旋转的偏移位置212和互锁凸轮接合座椅靠背枢轴20的互锁表面152的阻塞位置54之间操作。当第一凸轮80处于偏移位置212时,可以预期的是,第一凸轮80可以沿着座椅靠背枢轴20的外边缘214滑动,或者可以远离座椅靠背枢轴20的外边缘214定位。如上讨论的,当第二凸轮150与座椅靠背枢轴20的互锁表面152接合时,互锁表面152至少部分地围绕第二凸轮150,使得座椅靠背枢轴20锁定在适当位置中并且不会从后方进入位置42旋转出。可以预期的是,当座椅靠背18处于后方进入位置42时,座椅靠背枢轴20的互锁表面152仅与第二凸轮150接合,以将第二凸轮150接收在阻塞位置54中。

再次参考图3-25,在车辆座椅14移动到后方进入位置44后,作为车辆座椅14的非就座位置98中的一个,座椅靠背枢轴20从座椅底座滑动件的过滑动状态210向后平移,也被定义为互锁致动器50的轨道部分162与互锁凸架160接合,座椅底座滑动件将第二凸轮150与座椅靠背枢轴20分离,以限定座椅靠背枢轴20从后方进入位置42到竖直位置56的选择性操作。因此,座椅靠背枢轴20从后方进入位置42到竖直位置56的操作用于将第一凸轮80与座椅靠背枢轴20分离以在多个旋转位置26之间并且以不受第一凸轮80和第二凸轮150阻拦的方式限定座椅靠背枢轴20的旋转。

再次参考图1,可以预期的是,本文描述的后方进入总成24可以用于各种座椅中的任意一个,该各种座椅包括但不限于前排座椅230、中排座椅232、船长椅式座椅、长凳式座椅、永久固定座椅、可移动座椅以及在各种车辆12内的座椅,该各种车辆包括但不限于小汽车、越野车(suv)、混合型多用途车(crossoverutilityvehicle(cuv))、卡车、厢式货车、及其组合、其它运输车辆、公共交通车辆以及其它的车辆。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观念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结构上进行变形和修改,并且进一步理解的是,这种观念旨在被下述权利要求覆盖除非这些权利要求由其语言明确的另有说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