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02582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公开的技术涉及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作为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公知有例如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装置。如图8所示,该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具备下轨101、以及相对于该下轨101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图8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地连结的上轨111。
[0003]下轨10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具有大致恒定的剖面,并具有在宽度方向两侧向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纵壁部102以及连结上述第一纵壁部102的下端彼此的底壁部103。从各第一纵壁部102的上端连续地延伸有第一凸缘104,该第一凸缘104从各第一纵壁部102的上端向宽度方向内侧伸出进而朝向底壁部103折回。
[0004]上轨11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具有大致恒定的剖面,并具有在下轨101的两第一凸缘104间向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纵壁部112以及连结上述第二纵壁部112的上端彼此的盖壁部113。从各第二纵壁部112的下端连续地延伸有第二凸缘114,该第二凸缘114从各第二纵壁部112的下端向宽度方向外侧伸出进而朝向第一纵壁部102和第一凸缘104之间折回。
[0005]在各第一纵壁部102与底壁部103的连结部位形成有第一下侧滚珠引导件105,在各第二凸缘114的下端部位形成有第二下侧滚珠引导件115,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下侧滚珠引导件105、115之间能够滚动地配置有下侧滚珠120a。另外,在各第一纵壁部102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凸缘104的连结部位形成有第一上侧滚珠引导件106,在各第二凸缘114的上端部位形成有第二上侧滚珠引导件116,在上述第一上侧滚珠引导件106以及第二上侧滚珠引导件116之间能够滚动地配置有上侧滚珠120b。
[0006]下侧滚珠120a以及上侧滚珠120b在上轨111与下轨101之间能够滚动,由此上轨111被支承为相对于下轨10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自如。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26381号公报
[0008]在专利文献I中,例如,若车辆前后方向的较大载荷随着车辆碰撞输入至座椅以及座椅滑动装置,则以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下侧滚珠120a的位置为支点,在下轨101以及上轨111产生上下方向的弯曲扭矩。此时,如图9所示,认为第二纵壁部112以被下侧滚珠120a引导的方式向内侧进行变形,从而以使上轨111的长边方向前端(前端或者后端)下降的方式使该上轨111弯曲变形。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只要上轨111的前端(前端或者后端)不与下轨101的内底面(底壁部103的上表面)抵接,就难以停止上轨111的弯曲变形的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能够迅速地抑制输入了车辆前后方向的较大载荷时的上下方向的弯曲变形的进行。
[0010]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具备:第一导轨,其适合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设,该第一导轨具有:第一横壁部、从该第一横壁部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端延伸的第一纵壁部、以及在上述宽度方向上从该第一纵壁部的前端向上述第一横壁部所处的一侧伸出进而朝向上述第一横壁部折回的第一凸缘;第二导轨,其相对于上述第一导轨以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连结,该第二导轨具有: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相对于上述第一凸缘配置于上述第一纵壁部的相反侧并具有与上述第一横壁部接近的端部的第二纵壁部、在上述宽度方向从该第二纵壁部的上述端部朝向上述第一纵壁部伸出进而朝向该第一纵壁部和上述第一凸缘之间地折回的第二凸缘、以及设置于上述第二纵壁部与上述第二凸缘之间的连接壁部;第一滚珠引导件,其形成于上述第一横壁部与上述第一纵壁部的连结部位;第二滚珠引导件,其形成于上述第二凸缘的基端部位;第一滚珠,其能够滚动地配置于上述第一滚珠引导件和第二滚珠引导件之间;以及限制部件,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至少在相对于上述第一滚珠靠上述第一导轨的前端的位置突出地设置于上述第一横壁部,将上述连接壁部与上述第一横壁部之间存在的上下方向的空隙缩小,该限制部件构成为:当由于以使上述第一滚珠与上述第二导轨之间产生按压力的方式施加载荷而导致上述第二纵壁部产生变形时能够与上述连接壁部抵接。
[0011]在上述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一导轨为下轨,该下轨形成为:所述第一纵壁部从所述第一横壁部的所述至少一端向上侧延伸,并且所述第一凸缘从该第一纵壁部的上端向所述宽度方向伸出进而朝向下侧折回,所述第二导轨为上轨,该上轨形成为:所述第二凸缘从所述第二纵壁部的下端向宽度方向伸出进而朝向所述第一纵壁部和所述第一凸缘之间向上侧折回,所述第一滚珠为下侧滚珠,该下侧滚珠能够滚动地配置于作为所述第一滚珠引导件的第一下侧滚珠引导件和作为所述第二滚珠引导件的第二下侧滚珠引导件之间,所述限制部件构成为:当由于对所述第二导轨向下方施加的载荷而导致所述第二纵壁部产生变形时能够与所述连接壁部抵接。
[0012]在上述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一导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具有一对由所述第一纵壁部、所述第一凸缘以及所述第一滚珠引导件构成的组合,所述第二导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具有一对由所述第二纵壁部、所述第二凸缘以及所述第二滚珠引导件构成的组合,并且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将所述两第二纵壁部中与所述第一横壁部隔离的端部彼此连接的第二横壁部,所述第一滚珠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配设有一对,所述限制部件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在所述第一横壁部配设有一对,所述各限制部件的上下方向上的最顶部的位置相对于对应的所述连接壁部的上下方向上的最顶部的位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配置于靠所述第一导轨以及第二导轨的中心的位置。
[0013]在上述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中,优选,若将所述各限制部件的所述最顶部的位置和与其对应的所述连接壁部的所述最顶部的位置之间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距离设为X,将所述各限制部件的所述最顶部的位置和与其对应的所述连接壁部的所述最顶部的位置之间的上下方向上的距离设为y,将所述各第二滚珠引导件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滚珠的切线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而成的角度设为Θ,则以满足X多y/tan Θ的关系的方式构成以及配置所述各限制部件。
[0014]在上述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中,优选,在所述第二滚珠引导件被所述第一滚珠引导而变形时,所述限制部件配置成:自身的相对于所述最顶部更靠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外侧部位位于所述连接壁部的变形轨迹上。
[0015]在上述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中,优选,具备能够滚动地配置于所述第一纵壁部和所述第一凸缘的连结部位与所述第二凸缘的前端部位之间的第二滚珠,所述第一滚珠的半径比所述第二滚珠的半径大。
[0016]在上述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中,优选,在所述连接壁部的上下方向上的最顶部与所述限制部件的上下方向上的最顶部之间,在上下方向上设定有第一距离,在所述第二凸缘的前端与和该第二凸缘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的所述第一凸缘的部分之间,在上下方向上设定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相等。
[0017]在上述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一导轨具有相对于车辆地板或者车辆座椅进行安装的安装位置,所述第二导轨具有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端,所述限制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二导轨的所述前端相对于所述第一导轨能够移动的范围中的除所述安装位置以外的范围。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表示本公开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侧面图。
[0019]图2是表不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0020]图3中,(a)是图2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的主视图,(b)是其正剖视图。
[0021]图4中,(a)是图2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的侧面图,(b)是其侧剖视图。
[0022]图5是表示图2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的动作的正剖视图。
[0023]图6是表示图2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0024]图7是表示图2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的变形形态的剖视图。
[0025]图8是表示现有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的正剖视图。
[0026]图9是表示图8的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的动作的正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对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将车辆前后方向简称为“前后方向”。
[0028]如图1所示,在车辆地板2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固定有作为第一导轨的下轨3,在该下轨3安装有相对于下轨3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的作为第二导轨的上轨4。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下轨3以及上轨4的长边方向(相对移动方向)在前后方向上一致。
[0029]此外,一对下轨3以及上轨4在宽度方向(在图1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设有两对,这里示出了朝向前方并配置于左侧的一对。而且,在两上轨4固定以及支承有供乘客就座的座椅5。下轨3以及上轨4之间的相对移动基本处于限制状态,该限制状态能够通过操作解除手柄6来解除。
[0030]如图2所示,下轨3由板材构成,其具有在宽度方向两侧向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纵壁部11以及连结上述第一纵壁部11的基端(下端)彼此的作为第一横壁部的底壁部12。从各第一纵壁部11的前端(上端)连续地延伸有第一凸缘13,该第一凸缘13从各第一纵壁部11的前端向宽度方向内侧伸出进而朝向底壁部12地折回。
[0031]在下轨3的各第一凸缘13的长边方向中间部位,以在该长边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间隔地排列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切口 13a。切口 13a以从第一凸缘13的前端(下端)向上将第一凸缘13开槽的方式形成,在各相邻的切口 13a之间形成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