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空三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3728阅读:5961来源:国知局
水陆空三用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专利申请涉及多用交通工具,尤其涉及具有,水上行驶,陆上行驶和空中飞行,三用交通模式的多用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飞机,机动车和船让人们的空中飞行,陆地奔驰和水上航行的梦想变成现实。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希望陆地行驶的机动车还能具有飞机一样空中自由飞行的能力,遇水时还能如船一样水上航行不受阻碍。为此人们给出了多种交通模式能力的交通工具,其中包括,空陆两用机车,以美国在研的用悍马军车为例,在机车的基础上设置直升旋浆和直升旋浆方向垂直的推进浆,即可以陆地行驶,还可以空中飞行,荷兰的pa-v型飞行汽车,该产品,不能垂直起降,需要短跑道辅助起降。两者还存在直升浆直径大,并配置推进浆,需要较大的起飞场地,另一种为水陆两用车,水上应用时,下水,上陆不方便,导致产品难以被广泛接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专利申请的发明目的在于能够简便而快速的完成水上行驶、陆上驾驶、空中飞行三种交通模式的转换,实现水上、陆上垂直起降,起降场地小、驾驶操作方便,提供一种水陆空三用车。本专利申请提供的水陆空三用车技术方案,其主要技术内容是:一种水陆空三用车,车体组装有差速器及其驱动连接的陆地行驶轮、直升旋浆组成、水动力推动组成和驱动传动组成;驱动传动组成的动力为发动机部,发动机部经飞行传动部传动至直升旋浆,经航行传动部传动至水动力推动组成,经陆地行驶传动部传动至差速器;所述的的飞行传动部由第一滑动离合器和第一锥齿转向传动部组成,航行传动部由第二滑动离合器和第二锥齿转向部组成,陆地行驶传动部同由第三滑动离合器和第三锥齿转向部组成。

在上述的整体技术方案中,直升旋桨为旋向互为反向的上、下双桨,分别安装在滑动套装的内外轴上,内轴下端穿出外轴,其上安装的锥齿轮盘与外轴下端的锥齿轮盘共同啮合连接于发动机部。

本专利申请公开的水陆空三用车技术方案,其空用、陆用、水用,结构简单,特别是空用、陆用、水用之间的转换操作简单,变化快捷,大大减轻了产品自身重量,其桨叶旋转半径小,仍具备良好的垂直起降能力,其起降场地小,驾驶操作方便,其应用领域更为广泛,使具有水、陆、空三用交通模式的交通工具产品对普通人群而言也可望可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申请的双桨且具有水上航行的总结构图。

图2为本专利申请的双层双桨的前视方向的结构图。

图3为在图2的基础上具有水上行驶的总结构图。

图4为专利申请的驱动传动机构的实施结构构成图。

图5为桨叶的可折叠转变的实施结构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说明本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附图给出的是本水陆空三用车一实施例构造图,但本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不受本实施例结构所限。

本水陆空三用车,其车体100上安装差速器及其驱动的陆地行驶轮200、直升旋浆组成、水动力推动组成和驱动传动组成,还平时收缩设置的浮体气囊。

其中的驱动传动组成包括发动机部、飞行传动部、航行传动部和陆地行驶传动部。所述的发动机部为发动机8动力输出部,由发动机8和发动机8输出轴传动连接的一级传动轴11构成;如图4所示的本实施结构,发动机8水平输出轴经锥形齿轮付传动连接垂直的一级传动轴11。一级传动轴11上端经飞行传动部驱动连接直升旋浆组成,下端为连接航行传动部和陆地行驶传动部的输出端。

所述的飞行传动部包括一级传动轴11上的第一滑动离合器10,第一滑动离合器10上端经第一锥齿转向传动部9将发动机8动力传递至直升旋浆,第一锥齿转向传动部9的从动锥齿轴上设有主锥齿轮4。

直升旋浆组成的直升旋浆轴经万向转动轴承3安装在车体100顶部。直升旋浆为旋向互为反向的上、下浆1、2的双浆,上浆1、下浆2分别安装在滑动套的内轴26、外轴25上,内轴26经转动轴承27、28转动安装在外轴25的轴管内,内轴26下端穿出外轴25,轴端设有锥齿轮6,外轴25下端安装锥齿轮5,内轴26的锥齿轮6和外轴25的锥齿轮5同轴相对,上、下共同啮合在主锥齿轮4侧,驱动上浆1和下浆2互为反向旋转直升浆。第一锥齿转向传动部9的从动锥齿轴上设置万向节连接的伸缩杆7,伸缩杆7的设置实现了一级传动轴11至主锥齿轮4装配位置的调整。

飞行方向控制部操纵直升旋浆前、后、左、右倾斜方向及倾斜角度,实现前行加速、减速或后退、左转、右转飞行方向的改变。飞行方向控制部包括飞行方向操纵杆30和方向传递u型杆34,方向传递u型杆34前、后端分别经万向转动轴承35、33安装在车体100并分别连接飞行方向操纵杆30和内轴26下端的万向节31、32上。

为增强直升旋浆的浆动力、并有效的缩短浆叶长度,上浆1和下浆2均为连体双层浆,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上浆1或下浆2的连体双层浆为两层浆的浆叶相对表之间由人型拉撑36固定连接,本人型拉撑36最好固定在大于浆叶长度一半的位置,由人型拉撑36降低了气流流动在双层浆间引起的颤动,且人型拉撑36的结构符合气流动力,其气流阻力影响不大,而双层浆间由人型拉撑36连体连接,能够有效的缩短浆叶长度和双浆1、2间的轴间距,使直升旋浆轴轴长较图1的双浆结构缩短了约30%,使本三车整体更为紧凑和小巧,有利于其飞行性能的灵活、充分的发挥。如图5所示,直升旋浆上采用浆叶折叠结构,浆叶41内端铰接在浆座44上,并由固位销40锁定浆叶41在桨叶座44上的伸展位置,图中的虚线为浆叶41折叠后的状态,此时,浆叶41的销孔使插入的固定销40卡在浆座44侧体上,限制浆叶41转动,折叠后的浆叶延伸方向与陆地行驶方向一致,使浆叶不影响本三用车在陆地或水上航行使用。

水动力推动组成包括水下推动浆18和将水下推动浆引入水中的浆传动轴16,浆传动轴16经锥齿传动付与水下推动浆18传动连接。浆传动轴16输入端与航行传动部传动连接,所述的航行传动部由浆传动轴16驱动端的第二锥齿转向传动部14和第二滑动离合器15与发动机的一级传动轴11下输出端传动连接。车体100上以锁销结构可拆卸组装浮体300,航行用浮体300还可以是气囊,排气后收藏在车体100底盘内。

车体100上组装有差速器20和差速器20输出连接的陆地行驶轮200,陆地行驶传动部由差速器输入端的第三滑动离合器19和第三锥齿转向部13传动连接于一级传动轴11下输出端的锥齿轴上,如图4所示。

本水陆空三用车水、陆、空三行驶模式转换操作是:分离第三滑动离合器19和第二滑动离合器15,选择第一滑动离合器10接合,完成发动机8与飞行传动部至直升旋浆组成的驱动连接,并展开销锁浆叶41,进入飞行模式状态;分离第一滑动离合器10和第三滑分理处离合器19,连接第二滑动离合器15,完成发动机8与航行传动部至水动力推动组成的驱动连接,浆叶41折叠销锁,组装销锁浮体300或使气囊浮体充气展开,进行水上航行模式状态;分离第一滑动离合器10和第二滑动离合器15,接合第三滑动离合器19,完成发动机8与陆地行驶传动部、经差速器至陆地行驶轮200的驱动连接,且浆叶41折叠销锁,即转换为陆地行驶模式。

由上可知,水、陆、空三交通模式间转换操作非常简便、快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