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盘横梁贯穿电池包的电池系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4865发布日期:2019-03-05 21:06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底盘横梁贯穿电池包的电池系统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动专用车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适用于汽车底盘与动力电池系统一体化设计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纯电动专用车底盘布置,基本采用将电池系统物理连接在车身纵梁两侧,电池系统的结构件通过一些钢结构固定在底盘上,未与底盘进行共用结构骨架的设计,且没有适用于底盘结构一体化方案的电池包。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的电池系统与汽车底盘一体化的电池系统结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实现底盘结构一体化的电池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底盘纵梁之间的电池包本体、上横梁、贯穿横梁、转接支架、底部倒“几”字型托架、外置电器盒。所述电池包本体由上、下两个箱体构成,所述上横梁跨过上箱体依附纵梁型面固定在两侧纵梁上,所述底部倒“几”字型托架和电池包本体与贯穿横梁三者固定在一起,所述外置电器盒与下箱体固定在一起,所述转接支架与纵梁固定在一起,所述带有电池包本体、底部倒“几”字型托架的贯穿横梁固定在纵梁或转接支架上。所述下箱体在箱壁上依据贯穿横梁形状开槽,贯穿横梁贯通下箱体。所述上横梁依据汽车底盘纵梁宽度、形式决定尺寸造型且与纵梁固定在一起,同时与贯穿横梁、纵梁三者固定在一起。所述电器盒与电池包本体分离开,单独放置在电池箱体一端或侧面。其原理是:拥有一根贯穿横梁贯通电池包下箱体,贯穿横梁、底部倒“几”字型托架、下箱体三者固定在一起构成的结构托付下层模组重量,上层模组通过中层托架担负在贯穿横梁上,外置电器盒固定在电池包一端或侧面,电池包整体通过贯通电池包的贯穿横梁固定在汽车纵梁或转接支架上,上横梁也固定在纵梁或转接支架上。所述贯穿横梁、底部倒“几”字型托架、下箱体三者焊接在一起;所述贯穿横梁、上横梁和纵梁或转接支架通过螺栓或铆钉固定;所述上横梁与纵梁通过螺栓或铆钉连接;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电池包整体框架明确、牢固。单独的外置电器盒使得电器件与电池隔离开,在检修与更换电器件时避免开电池包箱盖,有利于电池包密封。电池包与汽车底盘共用横梁,减少了整车重量,提高了底盘的一致性,节省空间。附图说明图1电池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正视截面图图3结构侧视图图4下箱体结构图图5电器盒位于后端结构视图图6电器盒位于侧面结构视图图7带转接支架方案结构视图图8转接支架部分方案详细视图。附图标记。1电池系统本体9上下箱体连接螺栓2上横梁10电池包纵梁连接螺栓3贯穿横梁11上横梁与总量铆接螺栓4底部“几”型托架12下箱壁横梁槽5外置电器盒总成13金属焊接防水板6上箱盖14线束孔7下箱体15转接支架8纵梁16横向螺栓/销子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方案一:电池系统本体(1),由电池模组、固定模组框架、箱体、箱盖等传统结构,下箱体箱壁在适当位置依据贯穿横梁(3)外形开槽,贯穿横梁(3)贯通箱壁,贯通连接缝隙处焊接固定且做防水处理。上横梁(2)车身纵梁物理连接,且在合适位置焊接螺母,安装螺栓贯通贯穿横梁(3)、底盘纵梁、紧固在上横梁(2)之上。贯穿横梁(3)贯通下箱体,与底部倒“几”型托架(4)连接成一体,构建成下层模组的支撑基座,同时贯穿横梁又是上层模组的支撑基座,再同时贯穿横梁又作为底盘的结构件,连接左右两侧纵梁,起到类似原有底盘横梁的结构作用。底部倒“几”型托架(4)呈倒几字形,托架通过两端结构与贯穿横梁(3)连接为一体,且托架与下箱体也连接为一体,三者共同构建成承担下层模组重量的基座。外置电器盒总成(5),所述外置电器盒总成为单独组件单元,单独放置于箱体之外。电器盒与箱体连接部分均为焊接为一体,且电器盒与下箱体均在合适位置开孔贯通,以便高低压线束通过。图1是整个电池系统结构图,图2是专用车底盘电池一体化架构主视截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将传统底盘上的横梁拿掉,新增上横梁(2)、底盘电池贯穿横梁(3)一起构成新的横梁结构,起到与原传统横梁一样的功能(拉住左右两侧纵梁)。在此结构中注意的是,新增上横梁(2)不是动力电池包的部件,而底盘电池贯穿横梁(5)同时也是动力电池包的结构部件,同样起到动力电池包的横梁作用。贯穿横梁(5)在电池包结构中,受到上下纵向方面力,起到托付电池模组的作用,电池底部托架(4)、下箱体(7)与贯穿横梁(3)焊接在一起,起到托付下层模组的结构作用,而上层模组的重量则有贯穿横梁(3)承担。在底盘结构中,贯穿横梁受到左右横向方面的力,通过安装螺栓(10)与车架(8)连接到一起,起到拉住两侧纵梁的作用。图3是结构的侧视图,表明改动的横梁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多根,可根据电池系统的整体尺寸、重量来确定。侧视图表明了上横梁(2)与车身纵梁(8)是通过螺栓或铆钉形式固定。上横梁(2)既起到拉住两侧横梁的左右,其依附于纵梁内侧的型面还起到加强纵梁的作用。图4是下箱体的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贯通贯穿横梁(3)的对应适当位置,下箱体(7)对应开槽(12),已让贯穿横梁(3)贯通。底部几字型支架(4)与贯穿横梁(3)、下箱体(7)均焊接在一起,加之箱体内部的加强筋构成牢固的下箱体结构。在箱壁内次有防水板(13)焊接在贯穿横梁与箱壁的连接缝隙处。图5、图6是局部结构视图,表明外置电器盒(5)与电池箱体本体(1)是相对独立的两个部件,其中在下箱体和对应的电器盒外壳上开线束孔(14),以便高低压线束通过,电器盒(5)焊接在电池箱本体(1)上,线束孔对接处满焊,以保证电池箱本体的密封性。两幅图还表明,独立的电器盒可以放置在箱体一端,也可以放置在箱体侧面。方案二:如图7、8所示,贯穿横梁(3)与汽车纵梁(8)通过转接支架(15)连接,转接支架(15)通过螺栓或铆钉与纵梁(8)固定,贯穿横梁(3)所附带的电池包结构通过纵向螺栓及横向的螺栓或销子与转接支架(15)固定。其余布置均与方案一一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