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4866发布日期:2019-03-05 21:0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电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从实践中已知的电动车辆具备车身结构、用于驱动电动车辆的车轮的至少一个电机、以及给该或每个电机的提供驱动能量的牵引用蓄电池。

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具备底板总成,其中,在从实践中已知的电动车辆中,牵引用蓄电池布置在车身结构的底板总成下方并被安装在底板总成上。由此,为了维修作业而容易触及牵引用蓄电池。

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的底板总成具有侧向纵梁、前横梁和后横梁、以及车辆底板和乘员厢底板,它们分别至少区段式地在底板总成的纵梁与横梁之间延伸。底板总成的乘员厢在此布置在其车辆底板上方,其中,在底板总成的后侧区段中,电动车辆的后排座安装在乘员厢底板上。

从fr2962376a1中已知了一种机动车辆,其具有底板总成和布置在底板总成下方的牵引用蓄电池。与牵引用蓄电池共同作用的电子组件布置在底板总成下方的、后侧敞开的装备空间内。

从de102011012496a1中已知了另一种电动车辆。根据现有技术,车身结构的底板总成包括车辆底板和乘员厢底板。此外,底板总成包括横梁和纵梁。在形成在车辆底板与乘员厢底板之间的装备空间内,布置有牵引用蓄电池的电池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车辆,该电动车辆在至少牵引用蓄电池和优选至少一个电机具有良好安装性的情况下具有改善的声学性能。

该目的通过根据下述1所述的电动车辆来实现。下述2-11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

1.一种电动车辆,其具有:

该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20)的底板总成(21),该底板总成(21)至少包括以下部件:

侧向纵梁(24,25),

前横梁和后横梁(26,27),

至少区段式地在这些纵梁(24,25)与这些横梁(26,27)之间延伸的车辆底板(30),

至少区段式地在这些纵梁(24,25)与这些横梁(26,27)之间在该车辆底板(30)上方延伸的乘员厢底板(31),

在该底板总成(21)的后侧区段中,在该乘员厢底板(30)与该车辆底板(31)之间形成了装备空间(32),其中后排座(13)在该后侧区段中在该乘员厢底板(30)上方安装在该乘员厢底板(30)上,

用于驱动该电动车辆的车轮的至少一个电机(16),

牵引用蓄电池(17),该牵引用蓄电池给该或每个电机(16)提供驱动能量,且布置在该车身结构(20)的该底板总成(21)下方并且安装在该底板总成(21)上,

其特征在于,

该后横梁(27)从该乘员厢底板(31)起一直延伸到该车辆底板(30)的区域中并且在后端封闭该装备空间(32),以及

该牵引用蓄电池(17)安装在这些侧向纵梁(24,25)以及这些前横梁和后横梁(26,27)上且被环绕地密封。

2.根据上述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该底板总成(21)的该后横梁(27)被设计为用于驱动该电动车辆的后轮(15)的至少一个电机(16)的机组轴承。

3.根据上述2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支撑臂(39)以第一端接合该后横梁(27),其中相应的支撑臂(39)以第二端接合相应的电机(16)。

4.根据上述3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该后横梁(27)在相应的支撑臂(39)以该第一端接合的区段中是以双壁形式设计的。

5.根据上述1至4之一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该底板总成的前横梁(26)被设计为足部空间横梁,其在车辆纵向上看邻近该车身结构的向前界定乘员厢(11)的端壁(22)延伸,其中另外的纵梁(23)从该端壁(22)来看向前延伸,在这些另外的纵梁上固定有或设计有用于电动车辆的前轮的减振支柱支座。

6.根据上述1至5之一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该底板总成的该后横梁(27)在车辆纵向上看邻近后轮罩(28)和/或c柱延伸,其中行李厢底板(29)从该后横梁(27)来看向后延伸。

7.根据上述1至6之一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该底板总成的所述侧向纵梁(24,25)被设计为侧门槛。

8.根据上述1至7之一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该牵引用蓄电池(17)具有蓄电池框(18)和由该蓄电池框(18)容纳的蓄电池单元(19),其中该蓄电池框(18)安装在所述侧向纵梁(24,25)以及前横梁和后横梁(26,27)上并且被环绕地密封。

9.根据上述1至8之一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在该乘员厢底板(31)中引入了维修活门(38),经由该维修活门能够进入该装备空间(32)。

10.根据上述1至9之一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用于该牵引用蓄电池(17)的电池连接单元(34)被定位在该装备空间(32)中。

11.根据上述1至10之一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在该底板总成的该后横梁(27)中引入了至少一个缺口(37),导线(36)经由该缺口从该装备空间(32)被引导至用于驱动该电动车辆的后轮(15)的该或每个电机(16)。

根据本发明,后横梁从乘员厢底板起一直延伸到车辆底板的区域中并在后端封闭装备空间。牵引用蓄电池安装在侧向纵梁以及前横梁和后横梁上并被环绕地密封。

在本发明的电动车辆中,该底板总成的后横梁从乘员厢底板起被拉长或伸长直至车辆底板的区域中并且在后端封闭在乘员厢底板与车辆底板之间形成的装备空间。牵引用蓄电池在底板总成下方且因而在车辆底板下方被安装在侧向纵梁以及前横梁和后横梁上并且在其上被环绕地密封。由此,可以在声学性能改善的情况下保证牵引用蓄电池的易安装性。

牵引用蓄电池优选具有蓄电池框和由蓄电池框容纳的蓄电池单元,其中,该蓄电池框被安装在侧向纵梁以及前横梁和后横梁上且被环绕地密封。当蓄电池框环绕式地被安装在纵梁和横梁上且被密封时,牵引用蓄电池可以特别有利地被安装和拆卸,尤其在提供良好的电动车辆声学性能的情况下。

根据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乘员厢底板中引入了维修活门,经由该维修活门可以进入装备空间,用于牵引用蓄电池的电池连接单元优选被定位在该装备空间中。优选地,在底板总成的后横梁中引入了至少一个缺口,导线经由该缺口从装备空间被引导至用于驱动电动车辆的后轮的该或每个电机。可容易触及安装在装备空间内的组件、尤其电池连接单元。

根据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底板总成的后横梁被设计为用于驱动后轮的至少一个电机的机组轴承。优选地,至少一个支撑臂以第一端接合后横梁,其中,相应的支撑臂以第二端接合相应的电机。这具备如下优点:用于驱动后轮的该或每个电机也可以被有利地安装。

附图说明

由从属权利要求和以下说明中得到本发明的优选改进方案。结合附图来详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附图中:

图1示出本发明的电动车辆的局部图;

图2示出本发明的电动车辆的一个细节图;

图3示出本发明的电动车辆的另一个细节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辆。

图1示出了在电动车辆10的乘员厢11区域中的电动车辆10的局部图,其中,在乘员厢11内,一方面容纳前排座12并且另一方面容纳后排座13。

电动车辆10具备前轮14及后轮15,其中,前轮14和/或后轮15被电机驱动。

图1示出了电动马达16,其用于驱动电动车辆10的(如图1所示的)后轮15。

电动车辆10还具备牵引用蓄电池17,其用于为电动车辆10的该或每个电动马达16提供驱动电能。在此,牵引用蓄电池17具备蓄电池框18以及由蓄电池框18容纳的蓄电池单元19。

电动车辆10具备车身结构20,在此,在图1中示出了车身结构20的底板总成21以及向前界定乘员厢11的端壁22。底板总成21在前轮14与后轮15之间延伸,其中,牵引用蓄电池17被定位在底板总成21下方且在底板总成21下方与之相连。

图2示出了在底板总成21的后端以及安装在底板总成21上的牵引用蓄电池17的后端以及电动马达16的区域中电动车辆10的局部图,该电动马达用于驱动电动车辆10的(如图1所示的)后轮15。

要指出的是,从车身结构20的向前界定乘员厢11的端壁22起,纵梁23向前延伸,在这些纵梁上尤其形成用于与前轮14共同作用的减振支柱的减振支柱支座。

底板总成21具备侧向纵梁24、25以及前横梁26和后横梁27。侧向纵梁24、25优选是侧门槛。前横梁26尤其是足部空间横梁,其在车辆纵向上看靠近向前界定乘员厢的端壁22延伸。后横梁27在车辆纵向上看邻近后轮罩28和/或邻近电动车辆的c柱延伸,其中,电动车辆10的行李厢底板29从后横梁27来看向后延伸。

本发明的电动车辆10的底板总成21还具备至少区段式地在纵梁24、25与横梁26、27之间延伸的车辆底板30以及同样至少区段式地在纵梁24、25与横梁26、27之间延伸的乘员厢底板31,该乘员厢底板被定位在车辆底板30上方。

底板总成21的车辆底板30与底板总成21的乘员厢底板31之间的间距是变化的,其中,在底板总成21的后排座13被安装在乘员厢底板31上的后侧区域中,在形成装备空间32的情况下在车辆底板30与乘员厢底板31之间形成了相对较大的间距。

底板总成21的后横梁27(行李厢底板29从该后横梁向后延伸)从乘员厢底板31起延伸直到车辆底板30的区域中并在其后端封闭装备空间32。由此提供封闭的装备空间32,其提供乘员厢11与该或每个电机16(其用于驱动电动车辆10的后轮16)的良好声学隔断。

被定位在底板总成21下方且与底板总成21相连的牵引用蓄电池17与侧向纵梁24、25以及横梁26、27环绕相连并相对于这些梁24、25、26和27被环绕密封。

图3(其示出了从下方看向车身结构20的底板总成21的视图)展示了环绕密封件33,该环绕密封件沿着两个侧向纵梁24、25以及横梁26和27延伸并且用于在已安装状态下相对于底板总成21密封牵引用蓄电池17,其中,尤其牵引用蓄电池17的蓄电池框18贴靠该环绕密封件33,该蓄电池框同样具有沿纵向和横向延伸的框区段。

牵引用蓄电池17本身并没有容纳在装备空间32内,而是装备空间32用于容纳其他组件,尤其容纳用于牵引用蓄电池17的电池连接单元34。电池连接单元34用于对牵引用蓄电池17与用于驱动电动车辆的前轮14和后轮16的电机16进行布线连接。因此,图3示出了:一方面,导线35从电池连接单元34起向前延伸向用于驱动电动车辆10的前轮14的电机;另一方面,电导线36从电池连接单元34起向后延伸向用于驱动电动车辆的后轮15的该或每个电机16。在后端封闭装备空间32的横梁27中,在此引入了至少一个缺口37,以便使导线36从装备空间32出来引导向相应的电机16,这些导线用于将驱动后轮15的该或每个电机16与电池连接单元34接通。

从图1、图2中可以看到:在后端封闭装备空间32的横梁27可以至少区段式地以双壁形式来设计,以改善用于驱动后轮15的该或每个电机16的声学隔断。

根据图2,在乘员厢底板31(其界定出上方邻接乘员厢11的装备空间32)中优选引入了维修活门38,经由该维修活门可以进入装备空间32,以允许例如在安装作业中触及容纳在装备空间32内的电池连接单元34。

本发明的一个有利改进方案提出:在其后侧区域处封闭装备空间32的后横梁27还被设计为用于驱动后轮15的该或每个电机16的机组轴承。因此,图2示出:支撑臂39的一端接合后横梁27、尤其接合其以双壁形式设计的区段,其中,支撑臂39的相反端被联接至用于驱动后轮15的电机16。由此,电机16可以特别有利地联接在车身结构20上,即,在其后横梁27的区域内联接在底板总成21上。

根据本发明的电动车辆10允许将牵引用蓄电池17以及用于驱动后轮15的电机16最佳地联接至电动车辆10的车身结构的底板总成21。

此外,保证了电机16与乘员厢11的良好声学隔断,并且由此保证了电动车辆10的良好声学性能。

底板总成21的后横梁27(该后横梁在车身结构20的后轮罩28的区域中延伸)在其后端封闭装备空间32,尤其其方式为:该横梁27一直延伸到车辆底板30的区域中。

底板总成21的后横梁27在此不仅用于封闭装备空间32,而且此外优选还用于联接牵引用蓄电池27并用于联接用于驱动电动车辆10的该或每个后轮15的该或每个电机16。

在后横梁27的区域中,将牵引用蓄电池17联接至底板总成21上也是环绕地进行的。

用于驱动电动车辆10的后轮15的该或每个电机16的联接是经由在后横梁27上的支撑臂39来进行的,尤其在后横梁27的双壁区段的区域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