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使用主动的拉回系统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74897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用于使用主动的拉回系统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用机动车的主动的拉回系统(rückhaltesystem,有时也称为约束系统)的方法,该拉回系统至少由带有带件(gurtband)和布置在带件的一个端部处的联结件的安全带(sicherheitsgurt)以及可主动地电控制的带件锁(gurtschloss)和可主动地电控制的、拉入或抛出安全带的带件卷收器(gurtaufroller)组成。



背景技术:

除了目前在机动车制造中占主导地位的努力,即减小车辆的燃料消耗以及有害物排放,目标在于对于提高车辆乘客的舒适性的不同的努力。

此外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舒适性的提高,即,改善底盘、减小车辆噪声、提高在内部空间中的功能性、要不然也使车辆座椅自动地与车辆驾驶员相匹配。然而,除了这些可能性以外,在舒适性的范围中,也存在至今很少关注的领域,其应被进一步考虑。

在一些范围中,除了舒适性的方面,也存在必须考虑的与安全有关的点。这例如涉及车辆乘客的系上或解开(安全带)过程。

目前,由带有固定在带件处的特征性的带件舌(gurtzunge)的安全带以及常规的带件锁组成的乘客拉回系统一如既往地广泛分布。在此,带件舌用于将安全带锁定在带件锁中。该传统的乘客拉回系统通过车辆乘客由手操作,其中,必须将带件舌安放在带件锁中。

此外在文件de102014002771a1中公开了具有铁磁性的锁舌(schlosszunge)的用于车辆的另一特征显著的安全带。在未超过确定的距离时,该锁舌通过位于从属的带件锁中的磁体被拉入到该带件锁中并且借助于锁销锁定在带件锁中。此外,带件锁在入口区域中具有漏斗形的开口,必须手动地将带件锁定位在该漏斗形的开口附近。

此外,在文件de102013104028a1中描述了一种用于安全带的两个锁舌的布置,其中,如此设计这些锁舌的把手,以至于它们可部分地形状配合地彼此接合。在锁舌中的一个中设置有磁体,通过该磁体,两个锁舌由于通过磁体生成的磁性力可松开地彼此固定。在此,本发明的基本想法在于,在已使用安全带的情形下,带件舌可共同地被放入到安置在车辆处的支架中,为了安放(anlegen)然而分离地并且锁入到单独的带件锁中。

此外,对所描述的解决方案不利的是,较低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几乎不存在的到目前存在的高网络化的车辆系统中的结合,以便例如可确保更高的舒适性但是也可确保与系上过程和解开过程相结合的更高的安全性。

然而,为了提高车辆乘客在系上过程或解开过程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至少已知一些方式。例如,在文件de102013011025a1和文件de102011008775a1中描述了一种带件锁提供器(gurtschlossbringer),其中,这种带件锁提供器通常可用于,通过在车辆乘客的方向上指向的移动简化系上过程,以及例如在事故的情况中通过移动减小作用到胸部上的压力,这可涉及使受伤风险最小化。



技术实现要素:

在该背景面前,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如此实施开头提及的类型的方法,即使得进一步提高车辆乘客的舒适性和/或安全性。

该任务利用根据专利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方法解决。从属权利要求涉及本发明的特别适宜的改进方案。

因此,根据本发明,设置一种用于使用机动车的主动的拉回系统的方法,该拉回系统至少由带有带件和布置在带件的一个端部处的联结件的安全带以及可主动地电控制的带件锁和可主动地电控制的、拉入或抛出安全带的带件卷收器组成。在此,在使用方法时,根据事件改变带件锁和/或安全带的位置和/或带件锁的运行状态。

带件锁和/或安全带的位置的主动改变可在于,其以电的方式在两个或多个位置之间运动。可设想的是,该运动由于一个或多个事件实现。也可由于这种事件改变带件锁的运行状态,这整体上有助于,可提高用于车辆乘客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其中,这作为结果得出拉回系统的特性匹配于车辆状态或当前行驶事件(fahrgeschehen)。

在此应用的安全带例如可构造成两点带件(zweipunktgurt)或也构造成三点带件(dreipunktgurt)。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种极其有利的改进方案中,根据事件使带件锁和/或安全带在静止位置和运行位置之间移动。在此,带件锁在运行位置中位于第一运行状态、基础状态中。在此,在运行位置中,不仅带件锁而且安全带可具有比在静止位置中相对于机动车的车顶更小的距离。带件锁和带有安全带的带件卷收器在此可直接定位在车辆座椅旁边,要不然也可集成在车辆座椅的边界区域中。带件锁以及安全带的移动可构想成,其在机动车未运行的情况中以不可见的方式储存,这此外也可在车辆乘客上车时涉及舒适性的提高,因为其以不干扰的方式被降下。

此外,本发明的一种非常有成功希望的实施方式基于,由于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个:打开与带件锁相关联的车门,车辆乘客坐在与带件锁相关联的车辆座椅上,从带件卷收器中拉出安全带,起动机动车,使带件锁和/或安全带从静止位置中移动到运行位置中。在此,带件锁由此首先位于静止位置中并且由于事件中的一个或所述事件的组合移动到运行位置中。

此外相应地设置成,由于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个:关闭与带件锁相关联的车门,车辆乘客未坐在与带件锁相关联的车辆座椅上,停断机动车,使带件锁和/或安全带从运行位置中移动到静止位置中。在此,带件锁相应地首先位于运行位置中并且由于事件中的一个或所述事件的组合从该运行位置出发移动到静止位置中。可通过应用座椅传感器或甚至应用内部空间摄影机(innenraumkamera)实现识别例如车辆乘客是否位于车辆座椅上。

基于所描述的事件,给出较高的自动化程度,由此,在车辆乘客没有帮助的情况下使带件锁以及安全带移动,这包含另一舒适性提高。

此外可被视为有利的是,在带件锁的第二运行状态、联结状态中,安全带的联结件与带件锁的容纳部力配合地和/或形状配合地相连接,并且由联结件和容纳部组成的复合单元(verbundeinheit)位于接近位置中(zugangposition)。在该接近位置中,联结件可有利地被引入到带件锁的容纳部中或从中被移除。基于力配合和/或形状配合,将联结件保持在带件锁的容纳部中。通过将联结件放入到容纳部中,带件锁的运行状态从基础状态中过渡到联结状态中。可通过应用在容纳部中的磁体,支持和/或实现联结件在容纳部中的放入以及力配合的保持,其中,例如在电磁体的情况中,可在探测到安全带从带件卷收器中拉出之后或者可通过接近传感器(näherungssensor)激活该电磁体。

此外,如果在带件锁的第三运行状态、锁止状态中复合单元存在于锁止位置中,在该锁止位置中相对于接近位置进一步将安全带拉入到带件锁中,则这被视为极其有利的。锁止位置在此可在带件锁的拉入方向上与接近位置间隔开,其中,在该锁止位置中,联结件和容纳部不可彼此分离。在带件锁的该运行状态中,根据规定位于车辆座椅上的车辆乘客系上安全带。为了使运行状态从联结状态中转移到锁止状态中,应以电的方式使复合单元从接近位置中运动到锁止位置中。

此外,可从以下出发,即,更符合实际的是,当在带件锁的第四运行状态、危险状态中,复合单元存在于张紧位置(spannposition)中,在该张紧位置中,相对于锁止位置将安全带进一步拉入到带件锁中。在此,张紧位置应再次在拉入方向上与锁止位置间隔开。为了使运行状态从锁止状态中转移到危险状态中,应以电的方式使复合单元从锁止位置中运动到张紧位置中。通过过渡到危险状态中,同时可设想,安全带存在于预紧状态中,并且例如对于事故的情况,由此将车辆乘客预定位在最优的座位位置中。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系上的过程中,使位于基础状态中的带件锁转移到联结状态中,并且根据事件从联结状态中转移到锁止状态中,或者根据事件使从锁止状态中转移到联结状态中的带件锁重新转移到锁止状态中。由此,安全带首先被引入到带件锁中,也就是说确切地说将联结件放入到带件锁中的容纳部中并且基于事件被拉入到带件锁中。例如可在应用传感器、例如霍尔传感器的情况下实现正确地被放入的联结件的控制。在识别出正确地被放入的联结件之后,带件锁位于联结状态中,如已经描述的那样,由于另一事件,使该带件锁从该联结状态中转移到锁止状态中。此外可设想,在中途停留(在其期间带件锁已经转移到联结状态中)、也就是说车辆暂时停止之后,在继续行驶的情况中重新将带件锁带到锁止状态中。

此外,如果在解开的过程中,使带件锁从联结状态中转移到基础状态中和/或根据事件从锁止状态中转移到联结状态中,则首先从以下出发,即,带件锁在解开过程的情况中位于锁止状态中,根据事件,使该带件锁从该锁止状态中过渡到联结状态中并且接着过渡到基础状态中。例如可通过从带件锁的容纳部中移除连接件、通过车辆乘客从车辆座椅站起要不然也通过附加的抛出机构实现从联结状态到基础状态中的过渡。用于使联结件从容纳部分离所需的力在此取决于在联结件和容纳部之间的形状配合的实施。在分离之后,作为有利的显示了,带件或安全带通过带件卷收器卷起。因此,乘客可舒适地从机动车中下车。此外可设想的是,在中途停留时,带件锁仅仅过渡到联结状态中并且取决于继续行驶从该联结状态中重新过渡到锁止状态中。在这种情况中,未设置带件锁偏移到基础状态中。

此外也通过以下方式显示了一种有利的实施方式,即,由于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个:联结件被放入到带件锁的容纳部中,通过车辆乘客操纵开关元件(schaltelement),识别出车辆乘客的手势,接通机动车的点火,启动机动车的发动机,机动车的速度超过预定的极限,自占据联结状态起超过预定的时间段,使带件锁从联结状态中转移到锁止状态中。此外,由于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车辆乘客操纵开关元件,识别出车辆乘客的手势,停止机动车的发动机,切断机动车的点火,机动车的速度未超过预定的极限,到达机动车的导航目的地,打开与带件锁相关联的车门,实现使带件锁从锁止状态中转移到联结状态中。由此可设想,所述事件中的一个或组合触发从联结状态中到锁止状态中的过渡或从锁止状态中到联结状态中的过渡。通过事件的类型可有利地创造如下可能性,一方面手动地通过车辆乘客触发过渡并且另一方面自动化地实现过渡,这结合提高的安全性与较高的舒适性相联系。

此外通过以下方式给出一种大有希望的改进方案,在危险情况中,使位于锁止状态中的带件锁转移到危险状态中,其中,可由于事件识别危险状态并且在危险情况的给定的结束之后使带件锁从危险状态中转移到锁止状态中。例如,可通过以下方式引起危险情况,即,存在危急的行驶情况或探测到威胁性的事故。在此,与此相关的事件此外处于电子稳定程序的作用中要不然也处于完全制动中。如果识别出危险情况,带件锁的运行状态变化,其中,可进一步将安全带拉入到带件锁中并且安全带由此位于预绷紧的状态中。如果危险情况消失而未发生事故,带件锁的运行状态可回到之前的状态。

也通过以下方式给出一种非常有利的实施方式,即,根据事故发生(unfallgeschehen)的结束的事件,使带件锁从危险状态中直接转移到联结状态或基础状态中或者间接通过解开的过程转移到联结状态或基础状态中。因此,有利地由此可设想的是,安全带在事故结束之后自动地和完全地或部分地松开,由此,可更简单地从车辆中释放或解救车辆乘客。为此,以有意义的方式提出的是,设置用于执行安全带的电动移动的能量储备。同样可设想的是,设置机械的弹簧元件,通过该弹簧元件可实现带件锁的运行状态的转移。

附图说明

本发明允许多种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阐明其原理,由此在附图中示出且随后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种改进方案;

图2示出了在其可能的运行状态中的带件锁;

图3示出了在其可能的位置中的带件锁。

附图标记列表

1基础位置

2联结状态

3锁止状态

4危险状态

5系上

6解开

7危险情况

21安全带

22带件

23联结件

24带件锁

25静止位置

26运行位置

27车辆座椅

28容纳部

29复合单元

30接近位置

31锁止位置

32张紧位置

33拉入方向

e1‘,e1‘‘事件

e2‘,e2‘‘事件

e3,e4事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用于使用机动车的主动的拉回系统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种改进方案。在此,主动的拉回系统至少由在图2中示出的带有带件22和布置在带件22的一个端部处的联结件23的安全带21以及可主动地电控制的带件锁24以及可主动地电控制的、拉入或抛出安全带21的带件卷收器组成。根据事件e1‘,e1‘‘,e2‘,e2‘‘,e3,e4,主动地改变在图2中示出的带件锁24和/或安全带21的位置25,26和/或带件锁24的运行状态1,2,3,4。尤其,在图2中绘出的带件锁24和/或安全带21的位置25,26的改变在于,它们根据事件e1‘,e1‘‘在同样在图3中示出的静止位置25和运行位置26之间移动,其中,带件锁24在运行位置26中位于第一运行状态1,2,3,4、基础状态1中。图1显示了,如何在系上5的过程中,使位于基础状态1中的带件锁24转移到联结状态2中,并且根据事件e2‘从联结状态2中转移到锁止状态3中,或者根据事件e2‘使从锁止状态3中转移到联结状态2中的带件锁24重新转移到锁止状态3中。

相反地,在解开6的过程中,使带件锁24从联结状态2中转移到基础状态1中和/或之前根据事件e2‘‘从锁止状态3中转移到联结状态2中。此外示出,在危险情况7中,使位于锁止状态3中的带件锁4转移到危险状态4中,其中,由于事件e3可识别危险状态4,其中,在危险情况7的给定的结束之后,使带件锁24从危险状态4中又转移到锁止状态3中。可通过以下方式引起危险情况7,即,存在危急的行驶情况或者探测到威胁性的事故。在此,与这种危险情况7相关的事件e3此外可处于电子稳定程序的作用中要不然也处于完全制动中。此外,图1示出,如何根据事件e4、事故发生的结束,使带件锁24从危险状态4中直接转移到联结状态2或基础状态1中或间接通过松开6的过程转移到联结状态2或基础状态1中。

图2示出了在其可能的运行状态1,2,3,4中的带件锁24。在此,带件锁是主动的拉回系统的一部分,该拉回系统至少由带有带件22和布置在带件22的一个端部处的联结件23的安全带21以及带件锁24和带件卷收器组成。除了基础状态1以外,带件锁24此外存在于联结状态2中,在该联结状态2中,安全带21的联结件23与带件锁24的容纳部28力配合地且形状配合地相连接,并且由联结件23和容纳部28组成的复合单元29位于接近位置30中。此外,示出了带件锁24的锁止状态3。在该锁止状态3中,复合单元29存在于锁止位置31中,在该锁止位置31中,相对于接近位置30进一步将安全带21拉入到带件锁24中。在危险状态4中,复合单元29再次存在于张紧位置32中,在该张紧位置32中,相对于锁止位置31进一步将安全带21拉入到带件锁24中。在此,分别在拉入方向33上实现到带件锁24中的拉入。

在图3中示出了在其可能的位置25,26中的带件锁24。在此,图3的上部分示出了在车辆座椅27旁边的布置中的带件锁24,其中,一方面示出了静止位置25并且另一方面示出了运行位置26。在图3的下部分中,示出了在这样的布置中的带件锁24,即,在该布置中,该带件锁24被集成到车辆座椅27中。再次在静止位置25以及运行位置26中呈现出带件锁2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