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4644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车辆租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分时租赁的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互联网+分时租赁”模式出行的应用,接受度越来越高。

目前市面上传统的租赁业务提供的app租车服务存在以下缺点:1)用户体验不够好,当车辆进入无信号区域时,租车app无法下发操作指令到车辆,导致无法正常操作车辆,影响了用户的租车体验。2)租车安全性不够高,传统租车app在车辆进入无信号区域之后只能使用租车卡进行开关车门、锁车等操作,卡片遗失后需要指定的地点办理补卡挂失业务,部分系统还不具备卡片挂失功能,挂失前其他人持遗失的卡可以租车,造成损失。

因此,如何创设一种安全便捷、并且可在无信号区域实现车辆控制的车辆控制方法及系统,从而实现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租车服务的目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便捷、并且可在无信号区域实现车辆控制的车辆控制方法及系统,从而实现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租车服务的目的,以克服现有租车方法不安全和在无信号区域无法控制车辆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用户当前位置信息,并从服务器获取用户当前位置附近的车辆信息;通过移动终端选取车辆,向服务器提交租车订单,并从服务器获取车辆解锁声码音频信号;通过移动终端向车载控制终端播放车辆解锁声码音频信号,车载控制终端根据接收的车辆解锁声码音频信号控制车辆解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车载控制终端根据接收的车辆解锁声码音频控制车辆解锁,具体包括如下步骤:车载控制终端接收移动终端播放的车辆解锁声码音频信号;将接收的车辆解锁声码音频信号解码为车辆解锁控制信号;验证车辆解锁控制信号的有效性和合法性;验证车辆解锁控制信号有效且合法后,根据车辆解锁控制信号控制车辆解锁。

进一步改进,在完成车辆解锁后还包括如下步骤: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向车载控制终端播放其他声码音频控制信号,所述车载控制终端根据接收的其他声码音频控制信号控制车辆。

进一步改进,所述其他声码音频控制信号为鸣笛声码音频信号、开门声码音频信号、关门声码音频信号或还车声码音频信号。

进一步改进,在完成车辆解锁后还包括如下步骤:通过移动终端计算租车费用。

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包括服务器、移动终端和车载控制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用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用户当前位置信息,从服务器获取用户当前位置附近的车辆信息,选取车辆,向服务器提交订单,并从服务器获取车辆解锁声码音频信号;还用于向所述车载控制终端播放获取的车辆解锁声码音频信号;所述车载控制终端,用于根据接收的车辆解锁声码音频信号控制车辆解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车载控制终端包括声码接收装置和车辆控制装置,所述声码接收装置包括声码接收模块、声码解码模块和声码验证模块;所述声码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播放的车辆解锁声码音频信号;所述声码解码模块,用于将接收的车辆解锁声码音频信号解码为车辆解锁控制信号;所述声码验证模块,用于验证车辆解锁控制信号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所述车辆控制装置,用于在验证所述车辆解锁控制信号有效且合法后,根据车辆解锁控制信号控制车辆解锁。

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终端,还用于向车载控制终端播放其他声码音频控制信号;所述车载控制终端,还用于根据接收的其他声码音频控制信号控制车辆。

进一步改进,所述其他声码音频控制信号为鸣笛声码音频信号、开门声码音频信号、关门声码音频信号或还车声码音频信号。

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终端,还用于在完成车辆解锁后计算租车费用。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车辆控制方法及系统,移动终端通过向车载控制终端播放声码音频信号,实现对车辆的解锁操作,用户可安全便捷完成车辆租赁过程,车辆进入无信号区域之后用户也可以控制车辆,给用户带来更多便利,效率更高,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分时租赁车辆控制而言,能够扩大车辆控制区域范围,同时提升了用户用车过程中的安全性,使用户可以获得安全高效的租车体验。

(2)对声码音频信号解码后,还对其进行有效性和合法性验证,有益于进一步提高该方法及系统的安全性,避免给客户造成损失。

(3)在完成解锁后,通过移动终端向车载控制终端播放其他声码音频控制信号,从而实现通过移动终端控制车辆,提高了该方法及系统的可操作性,有益于提高用户的租车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车辆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车辆控制系统的车载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安全便捷,并且可在无信号区域实现对车辆的控制,能够实现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的租车服务的目的。

本发明的车辆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移动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用户当前位置信息,从服务器获取用户当前位置附近的车辆信息;

步骤2:通过移动终端选取车辆,向服务器提交订单,并从服务器获取车辆解锁声码音频信号;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可通过2g网络、3g网络、4g网络、5g网络、wifi或蓝牙通信,但不仅限于上述通信方式。

步骤3:通过移动终端向车载控制终端播放车辆解锁声码音频信号,车载控制终端根据接收的车辆解锁声码音频信号控制车辆。车载控制终端包括声码接收装置和车辆控制装置,声码接收装置包括声码接收模块、声码解码模块和声码验证模块。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31:通过声码接收模块接收移动终端播放的车辆解锁声码音频信号;

步骤32:通过声码解码模块将接收的车辆解锁声码音频信号解码为车辆解锁控制信号;

步骤33:通过声码验证模块验证车辆解锁控制信号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步骤34:确定车辆解锁控制信号有效且合法后,车辆控制装置根据车辆解锁控制信号控制车辆。

在完成车辆解锁后,还可包括步骤4: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向车载控制终端播放其他声码音频控制信号,车载控制终端根据接收的其他声码音频控制信号控制车辆。该其他声码音频控制信号可为鸣笛声码音频信号、开门声码音频信号、关门声码音频信号或还车声码音频信号,以实现通过移动终端控制车辆鸣笛、开门、关门及还车操作。车载控制终端同样需要对其他声码音频控制信号进行解码和验证有效性及合法性操作。

在完成还车操作后,还可包括步骤5:移动终端可根据解锁时间和还车时间计算租车费用,并将计算的租车费用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完成扣款或支付操作。当然,在完成车辆解锁后,移动终端也可根据解锁时间和实时时间,计算截止至实时时间点的租车费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车辆控制方法的车辆控制系统,包括服务器、移动终端和车载控制终端。

移动终端,用于向服务器发送用户当前位置信息,从服务器获取用户当前位置附近的车辆信息,选取车辆,向服务器提交订单,并从服务器获取车辆解锁声码音频信号;还用于向车载控制终端播放获取的车辆解锁声码音频信号。移动终端与服务器之间可通过2g网络、3g网络、4g网络、5g网络、wifi或蓝牙通信,但不仅限于上述通信方式。

车载控制终端包括声码接收装置和车辆控制装置,声码接收装置包括声码接收模块、声码解码模块和声码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车辆解锁声码音频信号控制车辆解锁。

具体的,声码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移动终端播放的车辆解锁声码音频信号;声码解码模块,用于将接收的车辆解锁声码音频信号解码为车辆解锁控制信号;声码验证模块,用于验证车辆解锁控制信号的有效性和合法性;车辆控制装置,用于在验证该车辆解锁控制信号有效并且合法后,根据车辆解锁控制信号控制车辆解锁。

作为优选方案,移动终端还可用于向车载控制终端播放其他声码音频控制信号,车载控制终端根据接收的其他声码音频控制信号控制车辆。该其他声码音频控制信号可为鸣笛声码音频信号、开门声码音频信号、关门声码音频信号及还车声码音频信号,以实现通过移动终端控制车辆鸣笛、开门、关门及还车操作。

移动终端还用于在完成还车操作后,根据解锁时间和还车时间计算租车费用,并将计算的租车费用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完成扣款或支付操作。当然,在完成车辆解锁后,移动终端也可根据解锁时间和实时时间,计算截止至实时时间点的租车费用。

此外,车载控制终端还包括其他功能模块和电源模块,其他功能模块与车辆控制装置连接,电源模块分别与声码接收装置、车辆控制装置及其他功能模块连接,其他功能模块包括定位模块、辅助控制协议转换模块、辅助蓝牙模块、辅助读卡模块、指示模块及语音模块。

工作时,移动终端显示用户当前位置可用车辆,用户通过移动终端选取车辆并提交订单,移动终端引导用户找到车辆位置,通过移动终端播放车辆解锁声码音频信号使车辆解锁,辅助用户在车辆无信号情况下解锁车辆。在车辆使用过程中,还可通过移动终端播放鸣笛声码音频信号、开门声码音频信号及关门声码音频信号,以实现通过移动终端控制车辆鸣笛、开门及关门操作。用户使用完车,将车辆停放后,使用移动终端播放还车声码音频控制信号还车锁车,移动终端根据用户使用的时间和里程进行计费,当然,移动终端也会实时计算组合费用,以供用户实时查。

本发明的车辆控制方法及系统,用户可安全便捷完成车辆租赁过程,车辆进入无信号区域之后用户也可以控制车辆,给用户带来更多便利,效率更高,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分时租赁车辆控制而言,能够扩大车辆控制区域范围,同时提升了用户用车过程中的安全性,使用户可以获得安全高效的租车体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