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监护方法及车载机器人座椅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3583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监护方法及车载机器人座椅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人工智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监护方法及车载机器人座椅。



背景技术:

不论假日还是周末,带小孩出行的家庭越来越多,但给车辆配备儿童安全座椅的家长却少之又少。有数据显示,我国儿童安全座椅使用率不足三成,每年超过1.85万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事故。其中,安全座椅是一种系于汽车座位上的座椅,有束缚保护作用的汽车副件设备,一般所称呼的安全座椅、儿童安全座椅、儿童汽车安全座椅等,都指的是这个安全座椅。是仅供小童乘坐并能在发生车祸时,束缚着儿童以保障儿童安全的座椅。其科技含量和价值由厂商的不同而不一。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开车的时候,还需要至少一个人坐在车后座看管儿童,并且由于安全座椅中安全带对儿童的强制束缚,很多儿童在使用安全座椅过程中会产生不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监护方法及车载机器人座椅,通过车载机器人座椅看管儿童,使得在无需专人看管的情况下,既能保障儿童的乘车安全,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安全带对儿童的强制束缚,有利于提高儿童乘车的舒适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安全监护方法及车载机器人座椅,应用于车载机器人座椅,包括:检测儿童安全带绑定的松紧程度;将检测到的松紧程度与预设松紧程度进行比较;在检测到的松紧程度大于预设松紧程度时,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并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收紧安全带。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车载机器人座椅,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安全监护方法。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检测儿童安全带绑定的松紧程度,然后再将检测到的松紧程度与预设松紧程度进行比较,在检测到的松紧程度大于预设松紧程度时,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并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收紧安全带,使得在刚开始的安全绑定中,用户可以以一个比较宽松的松紧程度对所述儿童进行安全绑定,使得儿童可以有一定的自由活动、舒展的空间,无需承受安全带过多的束缚,并且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才收紧所述安全带,通过车载机器人座椅看管儿童,使得在无需专人看管的情况下,既能保障儿童的乘车安全,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安全带对儿童的强制束缚,有利于提高儿童乘车的舒适度。

另外,在检测用户对儿童安全带绑定的松紧程度之后,还包括:监测儿童是否处于睡眠状态;若所述儿童未处于睡眠状态,则与儿童进行互动;若所述儿童处于睡眠状态,则开启睡眠模式;其中,在睡眠模式下,车载机器人座椅根据儿童的睡眠姿势对座椅进行调整。在保证所述儿童的乘车安全的前提下,不仅提高了所述儿童的乘车舒适度,通过与所述儿童进行互动,还有利于提升所述儿童的乘车体验。

另外,在检测到的所述松紧程度小于所述预设松紧程度时,调节所述安全带至所述预设松紧程度。通过在检测到的松紧程度小于预设松紧程度时,调节所述安全带至所述预设松紧程度,由于考虑到了所述儿童在安全带偏紧的程度下会产生不适感,因此,调节安全带至预设松紧程度,在保障所述儿童乘车安全的前提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所述儿童的乘车舒适度。

另外,预设条件为车辆的当前行驶速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所述车辆与前方车辆的距离小于预设安全距离。由于在这种情况下,表示车辆的当前行驶速度比较快,并且与前方车辆的距离较近,容易发生追尾事故,因此,将此条件作为预设条件,有利于保障所述儿童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安全监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一种安全监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一种安全监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一种车载机器人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安全监护方法。本实施方式的核心在于检测儿童安全带绑定的松紧程度;将检测到的松紧程度与预设松紧程度进行比较;在检测到的松紧程度大于预设松紧程度时,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并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收紧安全带,使得在刚开始的安全绑定中,用户可以以一个比较宽松的松紧程度对所述儿童进行安全绑定,使得儿童可以有一定的自由活动、舒展的空间,无需承受安全带过多的束缚,并且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才收紧所述安全带,通过车载机器人座椅看管儿童,使得在无需专人看管的情况下,既能保障儿童的乘车安全,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安全带对儿童的强制束缚,有利于提高儿童乘车的舒适度。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安全监护方法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本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安全监护方法,应用于车载机器人座椅,这里所说的车载机器人座椅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儿童安全座椅更具智能化,具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1,检测儿童安全带绑定的松紧程度。

具体的说,这里所说的儿童主要是针对12岁以下、坐在车后座的儿童,在儿童坐上车后,用户可以通过车载机器人座椅上的安全带对儿童进行安全绑定,在刚开始的安全绑定中,用户可以以一个比较宽松的程度对所述儿童进行安全绑定,在这个比较宽松的安全绑定中,由于儿童可以有一定的自由活动、舒展的空间,因此,使得所述儿童无需承受安全带过多的束缚,提高了所述儿童乘车的舒适程度。在用户以一个比较宽松的程度对所述儿童进行安全绑定后,所述车载机器人座椅可以通过安全带上的锁扣绑定的等级确定对儿童安全带绑定的松紧程度,比如说,所述车载机器人座椅安全带上的锁扣上刻有a、b、c、d、e、f这六种刻度,a至f表示的安全带的松紧程度为越来越松。如果检测到的安全带锁扣的刻度指示为f,则表示为所述儿童选择了一个在有限范围内最宽松的方式使用所述安全带。

另外,本申请中的车载机器人座椅中的座椅设计,也可以针对不同体重(或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设计,以满足不同体重(或年龄段)的儿童的需求,这一点与现有技术中的儿童安全座椅大致相同。

步骤102,判断检测到的所述松紧程度是否大于预设松紧程度。若判定检测到的所述松紧程度大于预设松紧程度,则进入步骤103;否则,该流程结束。

也就是说,在检测到儿童安全带绑定的松紧程度后,需要将检测到的所述松紧程度与预设松紧程度进行比较。此处仍然沿用步骤101中所述车载机器人座椅安全带上的锁扣上刻有a、b、c、d、e、f这六种刻度进行举例说明,比如说,a刻度可以代表适用于4岁以内的儿童的松紧程度,b刻度可以代表适用于4至6岁儿童的松紧程度,c刻度可以代表适用于6至8岁儿童的松紧程度,d刻度可以代表适用于8至10岁儿童的松紧程度,e刻度可以代表适用于10至11岁儿童的松紧程度,而f刻度则可以代表适用于11至12岁儿童的松紧程度。假设所述儿童的年龄为8岁,则适用于c刻度或者d刻度,即c刻度或者d刻度为预设松紧程度,但是若父母为所述儿童绑定的安全带的松紧程度为f刻度时,则判定所述松紧程度大于预设松紧程度,进入步骤103;否则,若用户为所述儿童绑定的安全带的松紧程度为c刻度或者d刻度,则表示当前安全带的松紧程度是最为合适的,该流程结束;同样地,若所述用户绑定的安全带的松紧程度为a刻度或者b刻度(比如所述儿童偏瘦),虽然在此安全带的松紧程度中属于偏紧的程度,但由于所述安全带能够被锁扣,并且所述儿童的安全能够被保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该流程依然结束。

步骤103,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判定满足预设条件,则进入步骤104;否则,该流程结束。

也就是说,在判定用户设定的安全带的松紧程度大于预设松紧程度,所述车载机器人座椅并不立即将所述安全带调节至最合适的松紧程度,而是遵从用户的选择,保持比较宽松的松紧程度,此时所述儿童可以有一定的自由活动、舒展的空间,所述儿童无需承受安全带过多的束缚,有利于提高所述儿童乘车的舒适程度。但是,在判定用户设定的安全带的松紧程度大于预设松紧程度的情况下,需要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可以将所述预设条件看作为触发安全带自动调节至最适合所述儿童松紧程度的触发条件,一切有必要使得安全带由宽松状态调节至最适合的状态(比如将年龄为8岁的儿童的安全带刻度由f刻度调节至d刻度)等以保证所述儿童乘车安全的条件,均可作为所述预设条件

具体的说,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可以为判断车辆的当前行驶速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在车辆的当前行驶速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即为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比如,第一预设阈值可以设置为每小时40公里,当车辆的当前行驶速度大于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时,满足了所述预设条件,进入步骤104,否则,该流程结束。

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还可以为判断车辆的当前行驶速度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并且判断车辆与前方车辆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安全距离,若车辆的当前行驶速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车辆与前方车辆的距离小于预设安全距离,则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预设阈值可以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表示车辆的当前行驶速度比较快,但不是特别快,并且与前方车辆的距离较近(比如预设安全距离为30米时,与前方车辆的距离小于30米),容易发生追尾事故,因此,为了保障所述儿童的安全,进入步骤104,否则,该流程结束。比如,可以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与前方车辆的距离,还可以通过与行车记录仪建立通信连接,接收行车记录仪发送至所述车载机器人座椅的数据,以对当前车辆与前方车辆的距离进行检测。

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还可以为判断车辆当前行驶的路段是否处于颠簸路段,若车辆当前行驶的路段处于颠簸路段,则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其中,可以具体通过行车记录仪、陀螺仪中任意之一或其组合进行检测,判断车辆当前行驶的路段是否处于颠簸路段。比如,可以通过与行车记录仪建立通信连接,接收行车记录仪发送至所述车载机器人座椅的数据,结合当前路况,对车辆即将进入颠簸路段做出提前判断。再比如,还可以通过陀螺仪对当前行驶的路段是否处于颠簸路段进行判断,也可以将行车记录仪与陀螺仪结合起来进行判断,可以有效避免误判。若车辆当前行驶的路段是否处于颠簸路段,则进入步骤104,否则,该流程结束。

步骤104,收紧所述安全带。

即,若在刚开始的安全绑定中,用户以一个比较宽松的程度对所述儿童进行安全绑定,使得儿童可以有一定的自由活动、舒展空间,而无需承受安全带过多的束缚,提高儿童乘车的舒适程度的情况下,若满足步骤103中的保证所述儿童乘车安全的预设条件时,收紧所述安全带,至与所述儿童相适应的松紧程度,而不是处于宽松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用户的设置,若满足预设条件,收紧所述安全带后,可以在一定时间后车辆是否仍然满足所述预设条件进行检测,若检测到车辆已不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还可以再次调整所述安全带的松紧程度至用户刚开始对所述儿童进行安全绑定后的松紧程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安全监护方法,通过检测儿童安全带绑定的松紧程度,然后再将检测到的松紧程度与预设松紧程度进行比较,在检测到的松紧程度大于预设松紧程度时,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并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收紧安全带,使得在刚开始的安全绑定中,用户可以以一个比较宽松的松紧程度对所述儿童进行安全绑定,使得儿童可以有一定的自由活动、舒展的空间,无需承受安全带过多的束缚,并且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才收紧所述安全带,通过车载机器人座椅看管儿童,使得在无需专人看管的情况下,既能保障儿童的乘车安全,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安全带对儿童的强制束缚,有利于提高儿童乘车的舒适度。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安全监护方法。本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具体改进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检测用户对儿童安全带绑定的松紧程度之后,进一步监测所述儿童是否处于睡眠状态,根据所述儿童是否处于睡眠状态执行相应的操作:若所述儿童未处于睡眠状态,则与所述儿童进行互动;若所述儿童处于睡眠状态,则开启睡眠模式,其中,在所述睡眠模式下,车载机器人座椅根据所述儿童的睡眠姿势对座椅进行调整,在保证所述儿童的乘车安全的前提下,不仅提高了所述儿童的乘车舒适度,通过与所述儿童进行互动,还有利于提升所述儿童的乘车体验。具体流程图如图2所示。

步骤201,检测儿童安全带绑定的松紧程度。

本实施方式中步骤201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101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2,判断检测到的所述松紧程度是否大于预设松紧程度。若判定检测到的所述松紧程度是否大于预设松紧程度,则进入步骤203;否则,进入步骤205。

本实施方式中步骤202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102的不同点在于,若判定检测到的所述松紧程度不大于预设松紧程度,则进入步骤205,进一步检测所述儿童是否处于睡眠状态,而不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102的流程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05中的监测所述儿童是否处于睡眠状态是在所述检测用户对儿童安全带绑定的松紧程度之后执行的,也就是说只要在步骤201之后执行即可,此处不作具体限定,将监测所述儿童是否处于睡眠状态的步骤限定于步骤205中,只是为了对本实施方式进行更好的说明,并不应以此为限。

步骤203,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判定满足预设条件,则进入步骤104;否则,该流程结束。

步骤204,收紧所述安全带。

由于本实施方式中步骤203至步骤204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步骤103至步骤104大致相同,旨在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并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收紧安全带,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5,监测所述儿童是否处于睡眠状态。若所述儿童处于睡眠状态,则进入步骤206;否则,进入步骤207。

具体的说,可以通过心率传感器以及加速度传感器监测所述儿童是否处于睡眠状态,这就类似于运动手环监测用户是否处于睡眠状态,它们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在通过心率传感器以及加速度传感器监测所述儿童是否处于睡眠状态之前,还可以通过设置于所述车载机器人座椅的摄像头对所述儿童进行监测,比如,监测所述儿童的眼部,若所述儿童的眼部处于闭合状态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长,则再启动心率传感器以及加速度传感器监测所述儿童是否处于睡眠状态,若所述儿童的眼部处于非闭合状态,则不启动心率传感器以及加速度传感器进行监测,由于所述儿童的眼部若处于非闭合状态,则可以推断出所述儿童一定不处于睡眠状态,避免了通过心率传感器以及加速度传感器对所述儿童进行繁复的监测,提高了监测效率。

步骤206,开启睡眠模式;其中,在所述睡眠模式下,所述车载机器人座椅根据所述儿童的睡眠姿势对座椅进行调整。

具体的说,在睡眠模式下,车载机器人座椅可以根据所述儿童的睡眠姿势对座椅进行调整,主要为自动调整车载机器人座椅的倾斜角度,由于车载机器人可坐可躺,大大提高了所述儿童的睡眠体验。

步骤207,与所述儿童进行互动。

具体的说,车载机器人座椅可以根据用户选择,进入相应的模式与所述儿童进行互动,比如可以通过语音控制功能和所述儿童进行对话,还可以给所述儿童唱歌、讲故事等等,通过与所述儿童进行互动,有利于提升所述儿童的乘车体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安全监护方法,通过在检测用户对儿童安全带绑定的松紧程度之后,进一步监测所述儿童是否处于睡眠状态,根据所述儿童是否处于睡眠状态执行相应的操作:若所述儿童未处于睡眠状态,则与所述儿童进行互动;若所述儿童处于睡眠状态,则开启睡眠模式,其中,在所述睡眠模式下,车载机器人座椅根据所述儿童的睡眠姿势对座椅进行调整,在保证所述儿童的乘车安全的前提下,不仅提高了所述儿童的乘车舒适度,通过与所述儿童进行互动,还有利于提升所述儿童的乘车体验。。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安全监护方法。本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具体改进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检测到的松紧程度小于预设松紧程度时,调节所述安全带至所述预设松紧程度,由于考虑到了所述儿童在安全带偏紧的程度下会产生不适感,因此,调节安全带至预设松紧程度,在保障所述儿童乘车安全的前提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所述儿童的乘车舒适度。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步骤301,检测儿童安全带绑定的松紧程度。

本实施方式中步骤301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步骤101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2,判断检测到的所述松紧程度是否大于预设松紧程度。若判定检测到的所述松紧程度是否大于预设松紧程度,则进入步骤303;否则,进入步骤305。

本实施方式中步骤302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102的不同点在于,若判定检测到的所述松紧程度不大于预设松紧程度,则进入步骤305,而不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102的流程结束。

步骤303,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判定满足预设条件,则进入步骤304;否则,该流程结束。

步骤304,收紧所述安全带。

由于本实施方式中步骤303至步骤304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步骤103至步骤104大致相同,旨在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并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收紧安全带,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5,判断检测到的所述松紧程度是否小于预设松紧程度。若判定检测到的所述松紧程度小于预设松紧程度,则进入步骤306;否则,该流程结束。

具体的说,在儿童坐上车后,由于用户可以通过车载机器人座椅上的安全带对儿童进行安全绑定,在刚开始的安全绑定中,若用户对所述儿童进行的安全绑定属于偏紧的程度,则进入步骤306。

步骤306,调节安全带至预设松紧程度。

具体的说,考虑到所述儿童在安全带偏紧的程度会产生不适感,因此,在检测到的所述松紧程度小于预设松紧程度时,通过调节安全带至预设松紧程度,有利于提高所述儿童的乘车舒适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安全监护方法,通过在检测到的松紧程度小于预设松紧程度时,调节所述安全带至所述预设松紧程度,由于考虑到了所述儿童在安全带偏紧的程度下会产生不适感,因此,调节安全带至预设松紧程度,在保障所述儿童乘车安全的前提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所述儿童的乘车舒适度。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车载机器人座椅,如图4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01;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4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402;其中,所述存储器402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401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401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401能够执行上述的安全监护方法。

其中,存储器402和处理器401采用总线方式连接,总线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将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2的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总线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在总线和收发机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401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401。

处理器401负责管理总线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402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4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