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晕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4328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晕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设备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晕车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步,汽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现有的汽车大范围普及方便了大部分人的生活,但是晕车人群依然很难享受到汽车带来的福利。

防止晕车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第一是通过对人体手腕处的内关穴进行按压,可以相对的缓解晕车的症状,第二是保持车内的空气畅通,使车内具有充足的新鲜空气,可以有效的缓解晕车症状,现有的这两种途径的操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关内穴的按压大多是双手交错或者佩戴按摩手环的模式,持续性和按摩力度难以把控,保持空气畅通大多都是通过开窗实现的,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晕车座椅,在座椅的扶手上设置与人体内关穴配合的振动装置实现振动缓解晕车,同时在座椅的靠背内设置新鲜空气气囊,并使气囊连接呼吸器,通过气囊和呼吸器使座椅上的人员能够时刻呼吸到新鲜空气,进而能够持续有效的起到防晕车的效果,大大的缓解晕车症状。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晕车座椅,它包括座椅活动装置(41)和其上的座板(42),所述的座板(42)连接有靠背(43),且座板(42)上通过扶手转臂(44)连接有扶手(45),所述的扶手(45)的侧面设置有扣带(2),且扶手(45)内设置有振动按摩柱(53)穿出扶手(45)上部并与手腕内关穴配合的振动装置(47),所述的靠背(43)包括相互配合的靠背座(54)和靠背布(55),且它们组成的闭合空间内设置有气囊(56),所述的气囊(56)内设置有出气泵(59),所述的出气泵(59)连接有穿出气囊(56)的呼吸器(60),所述的呼吸器(60)放置在靠背座(54)侧壁内设置的存放筒(57)内,所述的存放筒(57)配合有可开合的存放盖(58),且存放盖(58)与靠背座(54)的外侧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的振动装置(47)包括扶手(45)上开设的竖直的振动槽(49),所述的振动槽(49)内设置有竖直走向的振动偏心轮(50),所述的振动偏心轮(50)与扶手(45)内的振动偏心电机(51)配合,所述的振动偏心轮(50)的上部配合有输出轴竖直向上的振动转动电机(52),所述的振动按摩柱(53)设置在振动转动电机(52)上,所述的振动按摩柱(53)的上端中心为圆柱,四周由不少于3块倾斜度各部相同的倾斜板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呼吸器包括与出气泵(59)连接的呼吸软管(61)和呼吸软管(61)连接的呼吸罩(62),所述的存放盖(58)的内侧中部开设有卡罩口,且存放盖(58)连接有穿入到卡罩口内的卡罩弹性柱(63),所述的卡罩弹性柱(63)连接有与卡罩口内的呼吸罩(62)配合的卡罩块(64)。

进一步的,所述的存放盖(58)上还设置有与卡罩口连通的防晕车出气口(65),所述的防晕车出气口(65)的下侧配合有防晕车出气转盖(66)。

进一步的,所述的呼吸罩(62)上开设有吸气孔(32)和呼气孔(31),所述的吸气孔(32)与呼吸软管(21)连通,且吸气孔(32)和呼气孔(31)内均设置有单向阀,且两个单向阀的通气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的气囊(56)还与靠背座(54)内设置的充气橡胶套(67)连通,所述的充气橡胶套(67)的外侧封闭,内侧开设有与气囊连通的充气口,所述的充气橡胶套(67)配合有充气装置,所述的充气装置包括设置在车顶板(1)上设置的行李架(2),所述的行李架(2)为l形空心方钢,其水平部分的下板上均匀的开设有吸气口(6),所述的吸气口(6)的下部连接有吸气斜管(7),所述的行李架(2)竖直部分的下部穿过车顶板(1)并与车顶板(1)下表面设置的空气流入管(4)连通,所述的行李架(2)竖直部分设置有吸气泵(5),所述的车顶板(1)的下表面还设置有与空气流入管(4)末端配合的充气放料筒(9),所述的充气放料筒内放置有与空气流入管(4)连通的充气软管(8),且充气放料筒(9)的下表面配合可开合的充气放料盖(68),所述的充气软管(8)的末端连接有可穿过充气橡胶套(67)和充气放料盖(68)的充气针(69),所述的充气针(69)外侧设置有充气手柄(70),所述的车顶板(1)的下方设置有包裹空气流入管(4)和充气放料筒(9)的装饰软板(3)。

进一步的,所述的吸气斜管(7)的末端套接有过滤套(11),所述的过滤套(11)的下部为竖直套,且最下部固连有滤网层(12),所述的滤网层(12)的上方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帘层、活性炭层(14)和pm2.5过滤层(15)。

进一步的,所述的行李架(2)竖直部分的底部内侧设置有通气固定座(16),所述的通气固定座(16)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的通气道,且通气固定座(16)上设置有与通气道连通的通气配合插管(19),所述的通气固定座(16)与行李架(2)为密封配合,所述的通气配合插管(19)与通气固定座(16)为密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气固定座(16)的上部听过通气复位弹簧(18)连接有通气活动座(17),且通气配合插管(19)穿过通气活动座(17)并与其密封配合,所述的通气配合插管(19)的上端为密封端,上部侧面沿圆形均匀的开设有通气孔(20),所述的通气活动座(17)的中部设置有台阶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在座椅的扶手上设置与人体内关穴配合的振动装置实现振动缓解晕车,同时在座椅的靠背内设置新鲜空气气囊,并使气囊连接呼吸器,通过气囊和呼吸器使座椅上的人员能够时刻呼吸到新鲜空气,进而能够持续有效的起到防晕车的效果,大大的缓解晕车症状。

2、振动装置的结构设计巧妙,能够实现振动按摩柱的往复升降和转动,配合振动按摩柱上端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持续稳定的内关穴按压效果。

3、呼吸器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够将呼吸罩卡紧在存放盖上,进而在存放的时候能够进行卡位,方便呼吸器的整体取放。

4、防晕车出气口和防晕车出气转盖的配合设计,可以在不打开存放盖的情况下实现新鲜空气的流入。

5、呼吸罩上的吸气孔和呼气孔设计,配合单向阀,可以确保呼气和吸气单独进行,避免相互之间产生干扰。

6、充气装置的设计,将现有车顶上的行李架做成空心方钢的结构,并在行李架的下表面开设吸气口和吸气斜管,在车顶架下表面设置与车架连通的通空气流入管,并使空气流入管连接充气针,可以实现外部空气的持续充气,极大的方便了气囊内的新鲜空气冲入。

7、过滤套的设计,可以使吸入的空气经过滤网、纸帘、活性炭吸附和pm2.5过滤,可以实现良好的空气处理效果,确保进入到车内的空气质量良好。

8、通气固定座和通气配合插管的设计,可以确保进入到行李架内的水液不会进入到空气流入管内,同时不会影响到空气的流入。

9、通气活动座和通气复位弹簧的配合设计,可以确保吸气泵打开时实现通气效果,在吸气泵关系时实现行李架和空气流入管处于隔开封堵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防晕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扶手的扶手图。

图3为图2中e-e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d-d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f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呼吸器与存放盖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呼吸罩的俯视图。

图8为图4中h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9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9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所示文字标注表示为:1、车顶板;2、行李架;3、装饰软板;4、空气流入管;5、吸气泵;6、吸气口;7、吸气斜管;8、充气软管;9、充气放料筒;10、空调管;11、过滤套;12、滤网层;13、帘层;14、活性炭层;15、pm2.5过滤层;16、通气固定座;17、通气活动座;18、通气复位弹簧;19、通气配合插管;20、通气孔;31、呼气孔;32、吸气孔;41、座椅活动装置;42、座板;43、靠背;44、扶手转臂;45、扶手;46、扣带;47、振动装置;49、振动槽;50、振动偏心轮;51、振动偏心电机;52、振动转动电机;53、振动按摩柱;54、靠背座;55、靠背布;56、气囊;57、存放筒;58、存放盖;59、出气泵;60、呼吸器;61、呼吸软管;62、呼吸罩;63、卡罩弹簧柱;64、卡罩块;65、防晕车出气口;66、防晕车转盖;67、充气橡胶套;68、充气放料盖;69、充气针;70、充气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12所示,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为:一种防晕车座椅,它包括座椅活动装置41和其上的座板42,所述的座板42连接有靠背43,且座板42上通过扶手转臂44连接有扶手45,所述的扶手45的侧面设置有扣带2,且扶手45内设置有振动按摩柱53穿出扶手45上部并与手腕内关穴配合的振动装置47,所述的靠背43包括相互配合的靠背座54和靠背布55,且它们组成的闭合空间内设置有气囊56,所述的气囊56内设置有出气泵59,所述的出气泵59连接有穿出气囊56的呼吸器60,所述的呼吸器60放置在靠背座54侧壁内设置的存放筒57内,所述的存放筒57配合有可开合的存放盖58,且存放盖58与靠背座54的外侧平齐。

优选的,所述的振动装置47包括扶手45上开设的竖直的振动槽49,所述的振动槽49内设置有竖直走向的振动偏心轮50,所述的振动偏心轮50与扶手45内的振动偏心电机51配合,所述的振动偏心轮50的上部配合有输出轴竖直向上的振动转动电机52,所述的振动按摩柱53设置在振动转动电机52上,所述的振动按摩柱53的上端中心为圆柱,四周由不少于3块倾斜度各部相同的倾斜板组成。

优选的,所述的呼吸器包括与出气泵59连接的呼吸软管61和呼吸软管61连接的呼吸罩62,所述的存放盖58的内侧中部开设有卡罩口,且存放盖58连接有穿入到卡罩口内的卡罩弹性柱63,所述的卡罩弹性柱63连接有与卡罩口内的呼吸罩62配合的卡罩块64。

优选的,所述的存放盖58上还设置有与卡罩口连通的防晕车出气口65,所述的防晕车出气口65的下侧配合有防晕车出气转盖66。

优选的,所述的呼吸罩62上开设有吸气孔32和呼气孔31,所述的吸气孔32与呼吸软管21连通,且吸气孔32和呼气孔31内均设置有单向阀,且两个单向阀的通气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的气囊56还与靠背座54内设置的充气橡胶套67连通,所述的充气橡胶套67的外侧封闭,内侧开设有与气囊连通的充气口,所述的充气橡胶套67配合有充气装置,所述的充气装置包括设置在车顶板1上设置的行李架2,所述的行李架2为l形空心方钢,其水平部分的下板上均匀的开设有吸气口6,所述的吸气口6的下部连接有吸气斜管7,所述的行李架2竖直部分的下部穿过车顶板1并与车顶板1下表面设置的空气流入管4连通,所述的行李架2竖直部分设置有吸气泵5,所述的车顶板1的下表面还设置有与空气流入管4末端配合的充气放料筒9,所述的充气放料筒内放置有与空气流入管4连通的充气软管8,且充气放料筒9的下表面配合可开合的充气放料盖68,所述的充气软管8的末端连接有可穿过充气橡胶套67和充气放料盖68的充气针69,所述的充气针69外侧设置有充气手柄70,所述的车顶板1的下方设置有包裹空气流入管4和充气放料筒9的装饰软板3。

优选的,所述的吸气斜管7的末端套接有过滤套11,所述的过滤套11的下部为竖直套,且最下部固连有滤网层12,所述的滤网层12的上方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帘层、活性炭层14和pm2.5过滤层15。

优选的,所述的行李架2竖直部分的底部内侧设置有通气固定座16,所述的通气固定座16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的通气道,且通气固定座16上设置有与通气道连通的通气配合插管19,所述的通气固定座16与行李架2为密封配合,所述的通气配合插管19与通气固定座16为密封配合。

优选的,所述的通气固定座16的上部听过通气复位弹簧18连接有通气活动座17,且通气配合插管19穿过通气活动座17并与其密封配合,所述的通气配合插管19的上端为密封端,上部侧面沿圆形均匀的开设有通气孔20,所述的通气活动座17的中部设置有台阶柱。

具体使用时,充气过程如下,先将充气放料盖68取下,将充气针69穿过充气放料盖68和充气橡胶套67,之后通过车上的控制系统控制吸气泵5运作,进而会从吸气斜管7的外端吸入外界空气,吸入的外界空气会依次经过滤网层12、纸帘层13、活性炭层14和pm2.5过滤层,确保进入到行李架2内的空气质量优良,之后吸入的空气会进入到行李架2的竖直部分,进而会在压力的作用下带动通气活动座17向下活动,进而会使通气配合插管19开设通气孔20的部位穿出通气活动座17,使空气从通气配合插管19进入到空气流入管4内,之后通过空气流入4进入到充软管8内,之后进入到气囊56内,完成充气,当座椅上坐有晕车人员时,先将存放盖58取下,然后通过拉动卡罩弹性柱63的方式使卡罩块64脱离呼吸罩62,进而将呼吸罩62取出来,然后罩在乘坐人员的口鼻处,通过出气泵59的运转可以使乘坐人员时刻呼吸到新鲜空气,且在充气和呼吸放气的过程中,可以控制气囊的大小,进而可以调节靠背的舒适程度,乘坐人员的手放在扶手上并穿过扣带46,使内关穴与振动按摩柱53接触,之后控制振动偏心电机51和振动转动电机52运转,进而带动振动按摩柱53实现上下往复和转动运动,实现持续稳定的关内穴按压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