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3529发布日期:2018-10-23 22:41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装置,尤其涉及用在可执行乘员通过转向装置使车辆转向的手动转向和无需乘员介入便可控制车辆转向的自动转向的车辆中的车辆用座椅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乘员不介入驾驶的自动驾驶车辆受人瞩目。自动驾驶车辆中,车辆的加速减速控制和前方行驶车辆追随行驶控制等也很重要,但包括障碍物躲避行驶控制和车道追随行驶控制在内的、乘员非介入的转向控制、即所谓的自动转向占有较大比例。作为进行这种自动转向的车辆,例如有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该自动转向车辆根据所谓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和地图信息获取车辆的行驶道路信息,根据该行驶道路信息设置目标行进道路,以消除车辆的推定行进道路与目标行进道路的差异的形式进行转向控制。具体而言,例如以消除推定行进道路的曲率与目标行进道路的曲率的差异的形式进行转向控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81015号公报

但是,若关注这种自动转向控制状态下的乘员,则由于乘员无需操作转向装置,因此可以考虑其例如放倒座椅装置的靠背、即座椅靠背来放松。在放倒座椅靠背的状态下,若立起支撑臂部的扶手则会不自然,因此可以考虑在放倒座椅靠背时,也将扶手降至下方。在从这种自动转向控制时的放松状态向手动转向转移的转移期间内,需要恢复到乘员容易操作转向装置的状态。这时,仅通过立起支撑乘员后背的座椅靠背,乘员的手仍保持下垂状态,无法转移到容易操作转向装置的状态。另外,仅通过在立起座椅靠背的同时抬起扶手,乘员的手远离转向装置,仍无法变成容易操作转向装置的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可进行自动转向的车辆中,在从自动转向向手动转向转移的转移期间内可设为乘员容易操作转向装置的状态的车辆用座椅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可执行乘员通过转向装置使所述车辆转向的手动转向和无需所述乘员介入便可控制所述车辆转向的自动转向,所述车辆用座椅装置中,包括:座椅靠背,其支撑所述乘员的后背;扶手,其支撑所述乘员的臂部;以及控制部,其至少使所述座椅靠背和扶手运动,其中,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车辆从自动转向向手动转向转移的转移期间内,以使所述座椅靠背向立起的方向运动的方式进行控制,并且以使所述扶手的至少一部分向前方运动的方式进行控制。

为了在车辆自动转向时让乘员放松,例如放倒座椅靠背并降低扶手,则乘员的臂部,尤其是肘部会位于自身的稍后方。即使从该状态单纯地立起座椅靠背并抬起扶手,由于乘员的肘部仍位于自身的后方,因此乘员的手远离转向装置,无法变成容易操作转向装置的状态。

根据该构成,在车辆从自动转向向手动转向转移的转移期间内,若座椅靠背处于倒伏状态,则使其向立起方向运动,并且使扶手的至少一部分向前方运动,因此在乘员将臂部放置在扶手上的状态下,乘员的手会被移动到转向装置的附近。由此可以自然地创造出在从自动转向向手动转向转移的转移期间内乘员容易操作转向装置的状态。

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中,包括:肘推出机构,其通过使所述扶手的至少一部分向前方运动,将所述乘员的肘位置向前方推出,其中,所述控制部在从所述自动转向向手动转向转移的转移期间内,以通过所述肘推出机构使所述扶手的至少一部分向前方运动的方式进行控制。

根据该构成,在从自动转向向手动转向转移的转移期间内,通过利用肘推出机构使扶手的至少一部分向前方运动而将乘员的肘位置向前方推出,由此可以将乘员的手切实地移动到转向装置的附近。

第三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中,在所述扶手形成有放置所述乘员的肘部分的肘放置部,所述肘推出机构使所述肘放置部作为所述扶手的至少一部分向前方运动。

根据该构成,可以将形成在扶手上的肘放置部通过肘推出机构向前方移动,可以通过简单的构成,容易且切实地将乘员的手移动到转向装置的附近。

第四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车辆用座椅装置中,所述控制部在从所述自动转向向手动转向转移的转移期间内,以使所述扶手向上方运动的方式进行控制。

根据该构成,当在车辆自动转向时扶手处于降低的状态时,在车辆向手动转向转移的转移期间内,扶手会向上方运动,由此可以更加自然地将乘员的手移动到转向装置的附近。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车辆从自动转向向手动转向转移的转移期间内,若座椅靠背处于倒伏状态,则使其向立起方向运动,并且使扶手的至少一部分向前方运动,因此在乘员将臂部放置在扶手上的状态下,乘员的手会被移动到转向装置的附近,由此可以自然地创造出在从自动转向向手动转向转移的转移期间内乘员容易操作转向装置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装置的车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俯视图;

图2是图1的车辆用座椅装置的系统构成图;

图3是通过图1或图2的座椅控制单元执行的运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4(A)和图4(B)是图3的运算处理产生的作用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0 方向盘

12 驾驶席座椅

20 座椅靠背

22 扶手

28 肘放置部

30 直线运动装置(肘推出机构)

32 扶手旋转促动器(肘推出机构)

36 扶手移动促动器(肘推出机构)

47 座椅控制单元(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应用了该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装置的车辆的概略构成俯视图。该车辆例如为旅行车型的轿车,可进行驾驶员(乘员)操作方向盘(转向装置)10使车辆转向的手动转向,并且也可进行无需驾驶员介入而使车辆转向的自动转向。需要说明的是,众所周知,转向装置不仅具有方向盘10,还具有公知的转向系统而构成,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进行自动转向,例如具有电动动力转向装置而构成。另外,乘员就座的座椅配设有驾驶席座椅12、副驾驶席座椅14和一排后座座椅16。

在自动转向中,执行驾驶员不介入驾驶的、所谓的自动驾驶。因此,该实施方式的车辆具有:发动机控制单元41,其控制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的运行状态;传动装置控制单元42,其控制用于高效传递发动机驱动力的变速机的工作状态;制动器控制单元43,其例如控制设置在各车轮上的制动装置的工作状态;导航系统44,其用于检测车辆的行驶位置并根据预先存储的地图信息获取车辆的行驶道路和其周围区域的信息;周围识别装置45,其获取车辆周围的状况,尤其是车辆前方的障碍物等信息;转向控制单元46,其根据车辆的行驶道路信息和车辆前方的障碍物信息等控制转向装置的工作状态;座椅控制单元47,其控制乘员用座椅,尤其是驾驶席座椅12的状态;以及自动驾驶控制单元48,其与这些控制单元进行综合控制,进行包括自动转向在内的自动驾驶。

这些控制单元41~48例如搭载微型计算机等运算处理装置而构成,具有高级运算处理功能。因此,这些控制单元41~48与计算机系统相同,除了运算处理部以外,还具有输入输出部、存储部等而构成。另外,与近年来的车辆相同,也构成为有时与搭载在车辆中的其他控制单元彼此进行相互通信,进行相互协调控制,有时接收、发送、共享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控制单元41~48可以通过电信号来控制设置在控制对象中的促动器的工作状态。

图2是该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装置的系统构成图,具体表示驾驶席座椅12。该驾驶席座椅12本身与现有的驾驶席座椅相同,至少包括驾驶员就座的座垫18、支撑驾驶员后背的座椅靠背20和支撑驾驶员臂部的扶手22。其中,座垫18和座椅靠背20等同或大致等同于现有品。另一方面,该实施方式的扶手22与现有品存在少许不同。该扶手22包括支撑驾驶员前臂部的前臂支撑部24、支撑驾驶员上臂部的上臂支撑部26、以及在二者之间形成的肘放置部28。就前臂支撑部24来说,其车辆前后方向前方(以下记作前方)高,车辆前后方向后方(以下记作后方)低。上臂支撑部26后方高,前方低。在二者之间形成的肘放置部28为所谓的凹部,放置在此的驾驶员的肘部被容纳保持在凹部中。

该实施方式的扶手22中,使扶手支撑臂22a从上臂支撑部26的后方端部向图2的后上方向突出,使该扶手支撑臂22a的突出端部向座椅靠背20侧弯曲并插入座椅靠背20的侧面。在该扶手支撑臂22a的突出端插入部,连结有配设于座椅靠背20内的直线运动装置30,在该直线运动装置30连结有电动马达等扶手移动促动器36。该直线运动装置30用于使扶手支撑臂22a的突出端插入部在座椅靠背20的立设方向直线移动,即在大致上下方向上直线移动,由此使扶手2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移动。另外,在扶手支撑臂22a的突出端插入部连结有同样配设于座椅靠背20内的电动马达等扶手旋转促动器32。该扶手旋转促动器32用于例如使扶手22的前端部,即前臂支撑部24,从图2的状态向后方旋转,或使其转回到前方。另外,用于放倒或立起座椅靠背20的电动马达等座椅靠背倾斜促动器34配设于座垫18。

例如,当将座椅靠背倾斜促动器34从图2的座椅靠背立起状态向规定方向旋转时,座椅靠背20的上端部会向后方旋转,座椅靠背20放倒。在座椅靠背20如此放倒的状态下,若扶手22的位置相对于座椅靠背20保持为图2的状态,则对变为倒伏在座椅靠背20上这样的姿势的驾驶员而言,放置(支撑)在扶手22上的臂部会立起,而不自然。如后所述,在类似倒伏于座椅靠背20上的姿势下,臂部位于驾驶员的体侧,肘部位于驾驶员自身的稍后方,这样才自然。因此,该实施方式中,在座椅靠背20向后方倒下的状态下,通过扶手旋转促动器32使扶手22旋转(后滚)以降低扶手22的前方部即前臂支撑部24,并且通过扶手移动促动器36驱动直线运动装置30使整个扶手2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后退。由此,驾驶员的臂部会被移动到类似倒伏于座椅靠背20上的姿势的驾驶员的体侧,变为自然的姿势。这时,驾驶员的肘部从图2的座椅靠背立起姿势移动到后下方,位于类似倒伏姿势的驾驶员自身的稍后方。

当从该状态恢复到驾驶员容易操作方向盘10的姿势时,通过使座椅靠背倾斜促动器34向与上述相反的方向旋转,座椅靠背20的上端部会向前方旋转,座椅靠背20立起。相应地,使扶手22旋转(前滚)以抬起扶手22的前方部即前臂支撑部24,并且通过扶手移动促动器36向与上述相反的方向驱动直线运动装置30以使整个扶手2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前进。由此,驾驶员的上身立在座垫18上,臂部在肘被容纳和保持在肘放置部28上的状态下向前上方移动,因此驾驶员的手被配置在方向盘10的附近。

即使仅使扶手22旋转(前滚)以抬起扶手22的前方部即前臂支撑部24,肘部被肘放置部28保持的驾驶员的臂会向前上方移动,但当座椅靠背20立起时,驾驶员的后背会例如由于腰部支撑而处于远离座椅靠背20的趋势。因此,通过使旋转中心存在于座椅靠背20侧面的上方的扶手22整体前进并将扶手22向前方旋转,可以使扶手22进一步前进,由此,扶手22的肘放置部28,即驾驶员的肘部会以被推出的方式向更前方移动,最终可以将驾驶员的手配置在方向盘10的附近。因此,扶手22的肘放置部28、直线运动装置30、扶手移动促动器36、扶手旋转促动器32构成了本发明的肘推出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座椅靠背倾斜促动器34立起座椅靠背20的控制也称作座椅靠背立起控制,放倒座椅靠背20的控制也称作座椅靠背后倾控制。

另外,通过扶手移动促动器36和扶手旋转促动器32将驾驶员的肘位置向前上方移动的控制也称作肘位置上升前进(扶手前进前滚)控制,将肘位置向后下方移动的控制也称作肘位置下降后退(扶手后退后滚)控制。其中,座椅靠背立起控制将座椅靠背向前方立起直到预设的或驾驶员适当设置的座椅靠背立起状态为止。同样地,座椅靠背倾斜控制将座椅靠背向后方倾斜直到预设的或驾驶员适当设置的座椅靠背倾斜状态为止。另外,肘位置下降后退控制使肘位置下降后退直到预设的或驾驶员适当设置的肘位置下降后退位置为止。同样地,肘位置上升前进控制使肘位置上升前进直到预设的或驾驶员适当设置的肘位置上升前进位置为止。

图3是通过座椅控制单元47执行的运算处理的流程图。该运算处理例如通过每个预设的采样周期的计时器中断处理(タイマ割込み処理)来执行,首先在步骤S1中,通过与自动驾驶控制单元的相互通信,判定当前,车辆是否正在自动驾驶(自动转向)中,若正在自动驾驶(自动转向)则转移到步骤S2,否则返回。

在步骤S2中,通过与自动驾驶控制单元的相互通信,判定从当前开始是否结束自动驾驶(自动转向),若结束自动驾驶(自动转向)则转移到步骤S3,否则转移到步骤S4。

在步骤S3中,按照未图示的个别运算处理,通过上述座椅靠背倾斜促动器34进行座椅靠背立起控制,通过扶手移动促动器36和扶手旋转促动器32进行肘位置上升前进(扶手前进前滚)控制,然后返回。

另一方面,在步骤S4中,按照未图示的个别运算处理,通过上述座椅靠背倾斜促动器34进行座椅靠背后倾控制,通过扶手移动促动器36和扶手旋转促动器32进行肘位置下降后退(扶手后退后滚)控制,然后返回。

该运算处理中,关于自动驾驶(自动转向),如图4(A)所示,向后方放倒座椅靠背20并让扶手22后退后滚,将驾驶员的臂部向后下方即体侧部分移动,并且让肘位于驾驶员自身的稍后方,由此可以让驾驶员以自然的姿势倒伏在座椅靠背20上,驾驶员从而可以在自动驾驶(自动转向)控制中放松。另一方面,在从自动驾驶(自动转向)向自动驾驶结束(手动转向)转移的转移期间内,如图4(B)所示,将座椅靠背20向前方立起并让扶手22前进前滚,使驾驶员的臂部向前上方移动并以推出驾驶员肘位置的形式向前方移动,由此可以使驾驶员的手位于方向盘10的附近,让驾驶员的上身在座垫18上立起。因此,可以在手动转向之前督促驾驶员注意,在转移到手动转向之后立即握住方向盘10进行操作。

如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车辆从自动转向向手动转向转移的转移期间内,若座椅靠背20处于倒伏状态,则使其向立起方向运动,并且使扶手22的至少一部分向前方运动,因此在乘员将臂部放置在扶手22上的状态下,乘员的手会被移动到方向盘10的附近。由此可以自然地创造出在从自动转向向手动转向转移的转移期间内乘员容易操作方向盘10的状态。

另外,在从自动转向向手动转向转移的转移期间内,通过利用肘推出机构控制扶手22的至少一部分向前方运动而将乘员的肘位置向前方推出,由此可以将乘员的手切实地移动到方向盘10的附近。

另外,可以将形成在扶手22上的肘放置部28通过肘推出机构向前方移动,由此可以通过简单的构成将乘员的手容易且切实地移动到方向盘10的附近。

另外,将在车辆自动转向时降低的扶手22,在车辆向手动转向转移的转移期间内向上方移动,由此可以更加自然地将乘员的手移动到方向盘10的附近。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将驾驶员(乘员)的肘位置向前方推出的肘推出机构,也可以为上述实施方式以外的结构,例如列举有在笔直的扶手的上面设置与肘部抵接的可动突出部并且利用直线运动装置等促动器将该可动突出部向前方推出等的结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驾驶员(乘员)操作的转向装置例举了方向盘,但可进行自动驾驶的车辆的转向装置(转向输入装置)并不限于方向盘。

本发明当然包括上述以外的各种实施方式等。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仅由根据上述说明被认为妥当的权利要求范围所记载的发明特定事项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