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闩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3526发布日期:2018-10-23 22:41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根据35U.S.C.§119(a)-(d)要求于2018年3月14日提交的第102018 203 862.7号德国专利申请和2017年4月3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2/480,621的美国临时申请的外国优先权权益,这些申请的公开内容据此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各种实施方案涉及座椅闩锁组件。

背景

在Lear公司美国专利申请公布第US 2012/0301212 A1号中公开了一种座椅闩锁组件。

概述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一种座椅闩锁组件设置有安装板和用于接纳撞击器的接受部。棘爪枢转地连接到安装板。输入构件可操作地连接至棘爪并且相对于接受部定向以接合撞击器并且在相对于棘爪移动时将棘爪致动至锁定位置。

根据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接受部被设定尺寸为以撞击器的宽度的至少正或负一半的位置公差接纳撞击器。

根据另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棘爪包括闩锁钩,以将撞击器保持在锁定位置。

根据另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案,输入构件被设定尺寸成在解锁位置延伸到接受部中以接合撞击器。

根据至少另一个实施方案,座椅闩锁组件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具有一对安装孔和用于接纳撞击器的接受部。棘爪枢转地连接到安装板的安装孔中的一个。输入构件可操作地连接到棘爪并且相对于接受部定向以接合撞击器并且将棘爪致动到锁定位置。

根据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施加在所锁定的撞击器上的闩锁载荷大致垂直于所述一对安装孔。

根据另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一对衬套各自被接纳在所述一对安装孔中的一个内,其中,所述棘爪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一对衬套中的一个衬套。

根据另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案,凸轮捕捉件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一对安装孔的第二安装孔。偏置构件可操作地连接到凸轮捕捉件和棘爪以将棘爪偏置到解锁位置。

根据另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案,偏置构件连接到凸轮捕捉件和输入构件。

根据另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案,当撞击器未被接纳在接受部中时,偏置构件将凸轮捕捉件偏置成抵靠处于解锁位置的棘爪以保持解锁位置。

根据另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案,凸轮夹具与凸轮捕捉件协作地枢转地连接到第二安装孔。第二偏置构件可操作地连接到凸轮夹具,以将凸轮捕捉件偏置成接合棘爪并将棘爪保持在锁定位置中。

根据另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案,凸轮夹具枢转地连接到第二安装孔。第二偏置构件可操作地连接到凸轮夹具以将凸轮夹具偏置成接合棘爪并将棘爪夹紧在锁定位置中。

根据进一步的实施方案,盖板安装到安装板并与安装板间隔开,以将棘爪和输入构件包围在盖板和安装板之间。

根据进一步的实施方案,引导件形成在安装板和盖板中的至少一个中。输入构件与引导件协作以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期间相对于安装板枢转和滑动。

根据进一步的实施方案,在从解锁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期间,输入构件朝向枢转地连接到棘爪的安装孔滑动。

根据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一对衬套各自被接纳在所述一对安装孔中的一个安装孔内。输入构件被设定轮廓以为所述一对衬套中的一个衬套提供间隙,以使座椅闩锁组件在锁定位置中紧凑。

根据另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所述一对安装孔间隔高达四十毫米的距离。

根据另一个进一步的实施方案,输入构件还包括输入连杆,输入连杆枢转地连接到安装板的一对安装孔的第二安装孔。

根据另外的实施方案,第二连杆连接至棘爪以相对于具有棘爪的第一安装孔枢转。从动件安装到第二连杆,与输入连杆上的凸轮轨道接合,使得当撞击器被接纳在接受部中并接合输入连杆时,输入连杆和第二连杆靠拢,同时使棘爪旋转以接合并且锁定撞击器。

根据至少另一个实施方案,一种座椅闩锁组件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具有接纳部和一对安装孔,所述一对安装孔间隔高达四十毫米的距离,所述接纳部被设定尺寸为以撞击器的宽度的至少正或负一半的位置公差接纳所述撞击器。一对衬套分别被接纳在一对安装孔中的一个内。棘爪枢转地连接到所述一对衬套中的第一衬套,并具有闩锁钩以将撞击器保持在锁定位置。输入构件可操作地连接到棘爪,并且相对于接受部被定向和设定尺寸以在解锁位置延伸到接受部中以接合撞击器,并且在相对于棘爪移动时,将棘爪致动到锁定位置。施加在所锁定的撞击器上的闩锁载荷大致垂直于所述一对安装孔。盖板安装到安装板并且与安装板间隔开以将棘爪和输入构件包围在盖板和安装板之间。引导件形成到安装板和盖板中的至少一个中。输入构件与引导件协作,以在从解锁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期间相对于安装板并且朝向第一衬套枢转和滑动。输入构件被设定轮廓以为第一衬套提供间隙以使座椅闩锁组件在锁定位置中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方案的闩锁组件的侧视透视图,闩锁组件被示出为在解锁位置被局部拆卸;

图2是图1的闩锁组件的另一侧视透视图,闩锁组件被示出为在解锁位置进一步被拆卸;

图3是图1的闩锁组件的另一侧视透视图,闩锁组件被示出为在锁定位置进一步被拆卸;

图4是图1的闩锁组件的另一侧视透视图,闩锁组件被示出为在解锁位置;

图5是图1的闩锁组件的另一侧视透视图,闩锁组件被示出为在锁定位置;

图6是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闩锁组件的侧视示意图,闩锁组件被示出为在解锁位置;

图7为图6的闩锁组件的另一个侧视示意图,闩锁组件被示出为在锁定位置;

图8是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闩锁组件的前侧透视图,闩锁组件被示出为在解锁位置被局部拆卸;

图9是图8的闩锁组件的另一个前侧透视图,闩锁组件被示出为在解锁位置;

图10是图8的闩锁组件的另一个前侧透视图,闩锁组件被示出为在锁定位置;

图11是图8的闩锁组件的另一个前侧透视图,闩锁组件被示出为在解锁位置;

图12为图8的闩锁组件的另一个前侧透视图,闩锁组件被示出为在锁定位置;以及

图13是图8的闩锁组件的后侧透视图,闩锁组件被示出为在锁定位置被局部拆卸。

详细描述

根据需要,在本文中公开了本发明的详细实施方案;然而,应理解的是,所公开的实施方案仅仅是本发明的示例,本发明可以以各种形式和替代形式来实施。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的;一些特征可能被放大或最小化以示出特定部件的细节。因此,本文中所公开的特定的结构细节和功能细节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而是仅仅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各种方式利用本发明的代表性基础。

在常规的座椅闩锁组件中,棘爪具有集成的闭合功能,其具有由撞击器致动的驱动轮廓。撞击器可以在不同的位置被接纳在闩锁组件的接受部中。棘爪被设计成在撞击器的极端位置处接纳撞击器以使棘爪的夹紧轮廓通过并且将撞击器接纳在棘爪的驱动轮廓上。由于这种设计原理,因此安装孔或座椅闩锁组件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宽,一般来说大约五十至六十毫米。用于座椅闩锁组件的常规安装孔图案包括相对于闩锁载荷阻力施加(latch load resistance application)以锐角定向的两个孔,并且载荷不在安装孔之间居中。这种关系可能导致两个安装孔之间的不利的载荷分布。

图1-5图示了根据实施方案且由标记10指代的座椅闩锁组件。闩锁组件10可以用于交通工具中的任何锁定装置,例如在后排座椅中将座椅靠背闩锁到交通工具主体。当然,可以设想使用闩锁组件10的任何锁定应用。

闩锁组件10包括基板12。基板12包括一对安装孔14、16,以用于将闩锁组件10安装到座椅部件,例如座椅靠背(未示出)。一对衬套18、20设置在安装孔14、16中,以为闩锁组件10的部件提供枢转连接。接受部22也形成在基板12中,以用于接纳撞击器24A、24B。在图2和图3中图示了撞击器24A、24B。撞击器24A、24B可以是固定的,并且设置在交通工具主体上,以用于在相关联的座椅靠背枢转到交通工具主体时与闩锁组件10接合。撞击器24A、24B被描绘在如由不同的附图标记所表示的两个不同的位置处,以说明由于可接受的尺寸公差引起的极端位置变化。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对于具有十毫米的横向尺寸(例如,宽度或直径)的撞击器,可接受的公差可以是正或负五毫米。换句话说,允许公差为正或负的撞击器的宽度的一半,这允许公差范围总体上等于撞击器的直径。

棘爪26围绕衬套18枢转地连接到基板12。棘爪26包括用于将撞击器24A、24B保持在图3和图5的锁定位置中的闩锁钩28。在图1、图2和图4中,棘爪26被示出处于解锁位置。输入连杆30在销32处枢转地连接到棘爪26。在图1中图示了销32。输入连杆30被设定尺寸成延伸到接受部22中,以接合撞击器24A、24B。输入连杆30由撞击器24A、24B驱动,并将锁定运动传递至棘爪26。因此,当闩锁组件10将撞击器24A、24B从图2和图4接纳至图3和图5时,输入连杆30从接受部22被驱动,由此使棘爪26围绕衬套18旋转,使得闩锁钩28接合撞击器24A、24B并将撞击器24A、24B保持在接受部22内。

闩锁组件10包括如图4和图5中所示的盖板34。盖板34在衬套18、20上紧固到基板12。盖板34与基板12一起包围闩锁组件10。盖板34还包括用于接纳撞击器24A、24B的接受部38。狭槽40形成在盖板34中。销42将输入连杆30连接到盖板34的狭槽40,使得输入连杆30可相对于棘爪26枢转并相对于盖板34枢转和滑动。该运动导致输入连杆30旋转并朝向如图2和图3中所描绘的棘爪26的衬套18平移。因此,输入连杆30和第一衬套18之间的距离减小,同时在输入连杆30和第二衬套20之间提供更多的间隙。输入连杆30的外端相对于第一衬套18的半径R随着闩锁组件10被闩锁到撞击器24A、24B而减小。

具有输入连杆30的闩锁组件10消除了棘爪26上的如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驱动轮廓。输入连杆30还将来自撞击器24A、24B的输入直接传递到棘爪26中,从而与现有技术相比,在衬套18、20之间需要较小距离,例如四十毫米,同时仍然适应对于撞击器24A、24B的位置的正或负五毫米的公差变化。通过减小衬套18、20之间的尺寸,闩锁组件10更紧凑并且闩锁组件10的重量可以减小。此外,并且参考图3,安装孔14、16大致垂直于闩锁载荷施加44定向,使得由此产生的载荷46、48均匀地分布在两个安装孔14、16之间。

现在参考图1、图4和图5,凸轮捕捉件50枢转地连接到第二衬套20。在图4和5中,拉伸弹簧52将凸轮捕捉件50连接到棘爪26,以将棘爪26推动到打开的解锁位置。可选地,拉伸弹簧52可以将凸轮捕捉件50连接到输入连杆30,如图4和5中虚线所图示的,以将棘爪26偏置到打开且解锁位置。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拉伸弹簧52可以将凸轮捕捉件连接到安装为沿着基板12平移的柱53,如图1所示,以接合棘爪26而使棘爪26逆时针枢转。在将撞击器24A、24B接纳到接受部22、38中时,撞击器24A、24B接合输入连杆30并且克服弹簧52的偏置,由此致动输入连杆30并且因此致动棘爪26。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凸轮夹具54也枢转地连接到第二衬套20。扭转弹簧56连接到凸轮夹具54和盖板34,以将凸轮捕捉件50和凸轮夹具54中的至少一个致动成与棘爪26接合。一旦棘爪26处于锁定位置,则凸轮夹具54接合棘爪26以使棘爪26夹紧在撞击器24A、24B上。

在棘爪上使用延伸的指状臂的常规闩锁组件已经具有对于在棘爪的枢轴和夹紧凸轮的枢轴之间的较大距离(这也是闩锁固定螺钉的螺栓连接距离)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在闩锁棘爪补偿棘爪轮廓内的正或负五毫米的公差的情况下。这些设计细节有助于常规闩锁组件的整体尺寸和重量。另外的闭合指状零件或输入连杆30打破了常规的设计限制,并且闩锁组件10可以被设计成,在输入连杆30在闩锁组件10内旋转并且滑动时,在安装孔14、16之间仅有四十毫米的螺栓连接距离。

图6和图7示出了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闩锁组件60。闩锁组件60被示出为在图6中处于解锁位置,并且在图7中处于锁定位置。闩锁组件60包括基板62,该基板62具有一对安装孔64、66和接纳撞击器70的接受部68。第一输入连杆72枢转地连接到第一安装孔64。在第一输入连杆72中设置有凸轮轨道74。第二连杆76枢转地连接到第二安装孔66。第二连杆76包括与第一输入连杆72的凸轮轨道74接合的销78。第二连杆76还连接到棘爪80,棘爪80也枢转地连接到第二安装孔66。

当撞击器70被接纳在接受部68内时,撞击器70接合第一输入连杆72。撞击器70致动第一输入连杆72和第二连杆76以使它们靠拢,同时使棘爪80旋转以接合并且锁定撞击器70。闩锁组件60用一对输入连杆72、76提供与现有闩锁组件60相同的益处和优点。

图8-13图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案并由标记90指代的座椅闩锁组件。类似于第一实施方案,闩锁组件90包括基板92,该基板具有一对安装孔94、96,以用于将闩锁组件90安装至座椅部件,例如座椅靠背(未示出)。一对衬套98、100设置在安装孔94、96中以为闩锁组件90的部件提供枢转连接。接受部102也形成在基板92中以接纳撞击器104A、104B(图9和图10)。撞击器104A、104B可以是固定的,并且设置在交通工具主体上,以用于在相关联的座椅靠背枢转到交通工具主体时与闩锁组件90接合。撞击器104A、104B被描绘在如由不同的附图标记所表示的两个不同的位置处,以说明由于可接受的尺寸公差引起的极端位置变化。根据一个实施方案,可接受的公差可以是正或负五毫米。

棘爪106围绕衬套98枢转地连接到基板92。棘爪106包括用于将撞击器104A、104B保持在图10、图12和图13的锁定位置的闩锁钩108。棘爪106在图8、图9和图11中被图示为处于解锁位置。输入连杆110在销112处枢转地连接到棘爪106。在图8-10和图13中图示了销112。输入连杆110被设定尺寸成延伸到接受部102中以接合撞击器104A、104B。输入连杆110由撞击器104A、104B驱动,并将锁定运动传递至棘爪106。因此,当闩锁组件90将撞击器104A、104B从图8、图9和图11接纳至图10、图12和图13时,输入连杆110从接受部102被驱动,由此使棘爪106围绕衬套98旋转,使得闩锁钩108接合撞击器104A、104B并将撞击器104A、104B保持在接受部102内。

闩锁组件90包括如图11-13中所示的盖板114。盖板114在衬套98、100上紧固到基板92。盖板114与基板92一起包围闩锁组件90。盖板114还包括用于接纳撞击器104A、104B的接受部118。狭槽120形成在盖板114中。销122将输入连杆110连接到盖板114的狭槽120,使得输入连杆110可相对于棘爪106枢转并相对于盖板114枢转和滑动。该运动导致输入连杆110旋转并朝向如图10和图12所描绘的棘爪106的衬套98平移。因此,输入连杆110和第一衬套98之间的距离减小,同时在输入连杆110和第二衬套100之间提供更多的间隙。如图9和图10中所图示的,输入连杆110的外端相对于第一衬套98的半径R2随着闩锁组件90锁定到撞击器104A、104B而减小。

如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具有输入连杆110的闩锁组件90消除了棘爪106上的驱动轮廓。输入连杆110还将来自撞击器104A、104B的输入直接传递到棘爪106中,从而与现有技术相比,在衬套98、100之间需要较小距离,例如四十毫米,同时仍然适应对于撞击器104A、104B的位置的正或负五毫米的公差变化。通过减小衬套98、100之间的尺寸,闩锁组件80更紧凑并且闩锁组件80的重量可以减小。另外并且参考图10,安装孔94、96定向为大致垂直于闩锁载荷施加124,使得由此产生的载荷126、128均匀地分布在两个安装孔94、96之间。

现在参考图8-13,凸轮捕捉件130枢转地连接到第二衬套100。拉伸弹簧132将凸轮捕捉件130连接到输入连杆110,以将输入连杆110推动到接受部102、118中,这因此将棘爪106推动到打开的解锁位置。在撞击器104A、104B接纳到接受部102、118中时,撞击器104A、104B接合输入连杆110并且克服弹簧132的偏置,由此致动输入连杆110并因此致动棘爪106。

弹簧132可以在销134上连接到凸轮捕捉件130。销134延伸穿过凸轮捕捉件130并延伸到穿过基板92形成的弧形狭槽136中(在图10和12中被描绘)。

如图8-13中所图示的,凸轮夹具138也枢转地连接到第二衬套100。凸轮夹具138被定向在凸轮捕捉件130和基板92之间。孔140穿过凸轮夹具138形成以允许销134穿过凸轮夹具138。孔140还接合销以连接凸轮夹具138和凸轮捕捉件130。

扭转弹簧142连接到凸轮夹具138和盖板114以将凸轮夹具138致动成与销134接合,从而将凸轮捕捉件130偏置成与棘爪106接合。一旦棘爪106处于图10、图12和图13的锁定位置,则凸轮夹具138接合棘爪106,以使棘爪106夹紧在撞击器104A、104B上。

通过直接手动致动凸轮夹具138或通过单独的机构(诸如,由手柄驱动的线缆),可允许闩锁组件90的手动解锁。逆时针旋转来致动凸轮夹具克服了扭转弹簧142,从而接合销134,并且逆时针枢转凸轮捕捉件130以提供间隙,以允许棘爪106逆时针旋转到解锁位置。凸轮捕捉件130的旋转使弹簧132延伸,这使输入连杆110抵靠撞击器104A、104B枢转以与撞击器104A、104B脱离。输入连杆110的枢转因此使棘爪106枢转到解锁位置。

在图8、图9和图11中的棘爪106的解锁位置中,扭转弹簧142将凸轮夹具138致动成与销134接合,以使凸轮捕捉件130抵着棘爪106枢转,从而将棘爪106保持在解锁位置。

现在参考图13,突起144从棘爪106的后表面朝向基板92(在图13中未示出)延伸。凸轮夹具138在锁定位置接合棘爪突起144,以消除可能引起公差变化的任何自由游隙和相关的不希望的振动(本领域中称为嗡嗡声、吱吱声和嘎嘎声)。类似地,凸轮夹具138也在解锁位置接合突起144以消除自由游隙。闩锁组件90的基于凸轮的操作解决了来自制造公差、磨损或变化的温度的公差变化,而不需要本领域已知的橡胶缓冲器。

尽管上文描述了各种实施方案,但是并不意图这些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的所有可能的形式。而是,在说明书中使用的词语是描述性的词语而非限制性的词语,并且应理解,可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此外,各种实现的实施方案的特征可被组合以形成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