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伸缩的晴雨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4077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伸缩的晴雨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配件,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伸缩的晴雨挡。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多的人报名学车,在驾校学车过程中,不难发现驾校的车门上均设置有晴雨挡,这些晴雨挡相比路上的晴雨挡比较宽,比较简陋,而教练车要开出驾校上马路进行道路行车时,因晴雨挡宽大,容易刮伤其他车辆或者路人,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将晴雨挡取下,避免影响交通,这样做也比较繁琐,同时在晴雨挡取下后,在一些下雨天气,车窗关闭,车外温度急速下降车内的温度下降比较缓慢,车内空气中的水分就容易凝结在汽车玻璃上,使驾驶员无法看清楚车外的道路等情况,也会使得学员在学车的时候看不清后视镜,影响驾驶;若此时打开车窗,会有雨水流入车内,继而影响驾驶;因教练车中同时会坐好几个学员,没有位置放置晴雨挡,这对晴雨挡的储放带来问题;需要为教练车设计一款可拉伸的晴雨挡,即教练车在驾校内可伸展开来,大范围的遮挡从车窗射入或飘入的阳光或雨水;教练车开到驾校外时可向车门收缩,收缩到符合上路的情况下即可,此时该晴雨挡可小范围的遮挡从车窗射入或飘入的阳光或雨水;且现有中的晴雨挡是有机板,风水雨打几个月就氧化破裂,容易发生意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教练车在校内或校外无需进行拆卸或安装的可伸缩的晴雨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伸缩的晴雨挡,包括有骨杆、防水布、固定板和若干组连杆组,所述固定板的形状与车窗框上边缘的弧形相匹配,若干组所述连杆组均由若干个子连杆组成,若干个所述子连杆依次铰接,且若干个子连杆上对应设置有骨杆,若干个所述骨杆并列设置,若干个骨杆的形状均与固定板的形状相匹配,通过若干个骨杆将若干组连杆组中的子连杆连接起来,若干个骨杆连接有防水布,所述防水布连接至固定板上,连杆组中位于一端的子连杆连接至固定板上,通过相邻两个子连杆旋转展开或者旋转收拢来带动相邻骨杆相互远离或者靠近,从而使得防水布展开或者收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板背离连杆组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卡扣,若干个所述卡扣沿固定板弧形方向分布,卡扣可卡在车窗框与胶条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若干组所述连杆组中与固定板相连的子连杆上均设置有卡件,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限位板、第四弹簧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槽底上设置有斜齿,所述第四弹簧一端与限位槽的槽底相连,另一端与限位板相连,限位板与斜齿相抵触,限位板尺寸小于限位槽槽口的尺寸,限位槽的槽底、两侧壁和限位板的端面形成限位口,斜齿上的斜面正对于限位口,所述卡件与斜齿相适配,所述防水布可拆卸连接于固定板上,在卡件相对斜齿滑动并直至卡件与斜齿相卡的过程中,第四弹簧发生形变与复位,限位板始终与卡件相抵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杆孔、入布槽和可形变的限位杆,所述入布槽由防水布所在固定板侧面延伸至第一杆孔,所述防水布的一边缘上设置有布套口,第一杆孔中套设有可形变的限位杆,限位杆的直径大于入布槽的宽度,通过限位杆套设于布套口中使得防水布定位于固定板上,若干个所述子连杆上均设置有连接件,通过在连接件与骨杆上分别设置滑块和滑槽并通过滑块与滑槽的配合使得连接件与骨杆可滑动连接,当子连杆旋转收拢或者旋转展开时,连接件均相对骨杆沿固定板的弧形方向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若干个所述连接件的高度随着远离固定板而依次减小,使得防水布张开后呈一个弧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水布采用透明的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子连杆包括有长杆和短杆,所述长杆和短杆连接在一起呈l字型,相邻子连杆通过长杆和短杆铰接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长杆上设置有限位墙,所述短杆上设置有限位孔,相邻两个子连杆通过轴铰接在一起,该轴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均沿切线方向延伸,一端与长杆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限位孔且朝向长杆弯折出限位部,所述限位墙沿长杆的长度方向延伸,限位墙的两侧壁呈斜面或者弧面,通过切换限位部13在限位墙11的左侧或者右侧控制子连杆1的收拢与展开,当子连杆收拢时,限位部位于限位墙的左侧,第一弹簧形变;当施力使得子连杆张开时,限位部相对限位墙滑动,直至限位部移动到限位墙的右侧,通过第一弹簧复位促使相连的子连杆张开到最大角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远离固定板的子连杆固定连接有推杆,当拉动或者推动推杆时,通过拉动或者推动推杆使得限位部位于限位墙左侧或者右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杆组中设置有拉绳,固定板上设置有绳孔,短杆和长杆铰接处的轴上套设有第一扭簧,所述扭簧分别与短杆和长杆相连接,所述固定板内部设有空腔,空腔中设置有滑轮、棘轮、单向限位机构和第三弹簧,所述拉绳的一端与远离固定板的子连杆固定连接,拉绳的另一端先后穿过绳孔,绕过滑轮,缠绕在棘轮的轴上,所述单向限位机构包括有底板、挡柱和限位件,所述挡柱立于底板的端面上,所述限位件与底板铰接,且在该铰接处套设有第二扭簧,第二扭簧分别与限位件和底板相连,限位件与挡柱相抵触,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底板和固定板内壁连接,所述限位件与棘轮相抵触,挡柱延伸出固定板,棘轮的轴延伸出固定板外,当转动棘轮时,棘轮的棘齿推动限位件转动,第二扭簧形变,拉绳往棘轮的轴上缠绕,子连杆均相互收拢,扭簧形变,直至不再转动棘轮,第二扭簧复位,限位件受到挡柱阻挡而限制棘轮逆转;当拉动挡柱相对固定件移动时,第三弹簧形变,限位件与棘轮相分离,扭簧复位,子连杆均相互张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固定板安装于车门上,若干组连杆组分布于固定板上,对骨杆和防水布进行多处支撑,使得防水布和骨杆承受的风力有所减小,提高了防水布和骨杆的寿命;通过每组中子连杆的相向运动或相离运动控制各个连杆间的距离,骨杆间的距离改变,防水布随骨杆的运动而张开或者收缩,使得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可调性,教练车在出入驾校时,无需对本发明进行拆卸或者安装,方便了教练的操作,实用性高且不会磕碰到行人与其他车辆;连杆的分布、固定板的形状和骨杆的形状均与车窗框上边缘的轮廓一致,提高了骨杆和防水布的抗风能力,延长了本发明的使用寿命;利用防水布做的晴雨挡相比现有技术中利用有机板做的晴雨挡,成本低,制作简单,不会受氧化而破裂;防水布柔软不会磕碰伤人或挂坏其他车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防水布撑开时的仰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防水布收拢时的仰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连杆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的连杆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固定板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伸缩的晴雨挡,包括有骨杆2、防水布3、固定板4和若干组连杆组0,固定板4的形状与车窗框上边缘的弧形相匹配,将固定板4参照车门上的车窗上边缘弧形制成相同的弧形,这对固定板4的材料用量以及空间利用均更加合理,连杆组0由若干个子连杆1组成,若干个子连杆1依次铰接,且若干个子连杆1上对应设置有骨杆2,若干个骨杆2并列设置,若干个骨杆2的形状均与固定板4的形状相匹配,即骨杆2也呈弧形,通过若干个骨杆2将若干组连杆组0中的子连杆1连接起来,若干个骨杆2连接有防水布3,防水布3连接至固定板4上,连杆组0中位于一端的子连杆1连接至固定板4上,防水布3位于骨杆2和子连杆1的上方,用于遮挡雨水或阳光,通过相邻两个子连杆1旋转展开或者旋转收拢来带动相邻骨杆2相互远离或者靠近,从而使得防水布3展开或者收拢,可设置若干个连杆组0沿固定板4的轮廓分布,连杆组0的个数由实际产家而定,数量越多,防水布3的稳定性也好,一般在关键的弯折处设置连杆组0,最少应该有三组,分别位于固定板4的首尾两端以及固定板4弯折突变的地方,因弯折突变的地方,防水布3受力最大且受力不均匀,通过在突变的地方设置连杆组0,有助于分担防水布3所受的力,对防水布3以及骨杆2均提供保护;骨杆2的延伸方向与固定板4的轮廓一致,若干个骨杆2对防水布3进行支撑,以保证防水布3的长度延伸方向与骨杆2的弯折形状一致,防水布3同车窗上边缘轮廓相同,防水布3呈一个弧度,便于雨水沿倾斜面流动,不会囤积在防水布3的上方,延长了防水布3的寿命,在驾校练车过程中,需要将防水布3撑开,此时拉动边缘骨杆2亦或是防水布3,相互铰接的子连杆1旋转展开,防水布3撑开;当教练车要开出驾校时,推动防水布3靠近车窗方向移动,相互铰接的子连杆1旋转收拢,防水布3折叠在一起,防水布3与子连杆1的存在,在收拢后也可与现有中有机板制作的晴雨挡一样起到小范围的挡雨作用;可通过改变子连杆1相对固定板4的倾斜程度,使得防水布3撑开后也相对地面倾斜,相比防水布3水平地面布置在空间上利用合理,减少了在驾校中触碰到教练或者其他学员的情况,且倾斜的防水布3在承受风力时,将风力往四周引导,利于防水布3、骨杆2和子连杆1的使用寿命延长;固定板4可通过粘胶黏贴在车窗框上亦或者通过挂钩挂在车门上边缘上,使得固定板4定位于车门上;利用防水布3做的晴雨挡相比现有技术中利用有机板做的晴雨挡,成本低,制作简单,不会受氧化而破裂;防水布3柔软不会磕碰伤人或挂坏其他车辆。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所示,因本发明相比现有中的晴雨挡结构复杂,连接处多,稳定性相对较弱,即必要时还需拆卸下来进行检修,即在固定板4背离连杆组0的一侧上设置有若干个卡扣16,若干个卡扣16沿固定板4弧形方向分布,卡扣16可卡在车窗框与胶条之间,卡扣16适配于与车身的车门框上边缘的厚度或车窗框上边缘的厚度,车身的车门框上边缘和车窗框上边缘均包裹着胶条,该胶条用于车门关上后,车门框与车窗框之间形成密封,防止水从车门和车身的夹缝中渗入车内;胶条还用于缓冲车门对车身的撞击,卡扣16与固定板4可通过螺钉连接亦或者一体成型,现有中的胶条安装通过胶条自身的弹性形变包裹在车门框上与车窗框上,在安装过程中,将车身的车门框上边缘或车窗框上边缘的胶条拉至与车身的车门框或车窗框分离,胶条形变,将卡扣16夹持于车门框上或车窗框上,松开胶条,胶条复位并对卡扣16限位,凭借胶条的自身弹性使得防水布3在受风力吹动下,卡扣16的连接稳定性强,车门关上后,由于车门框和车窗框相互抵触,进一步提高了卡扣16的定位稳定性;卡扣16的数量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数量越多,连接越稳定;通过卡扣16相对车门或车身可拆卸与安装,相比使用粘胶将固定板贴在门上更加的方便,便于对本发明的检修;优选地将卡扣16扣在车窗框上,本发明随车门一起移动,相比装在车身上,避免了车门不慎磕碰到本发明或人下车时不慎撞到本发明而带来对本发明的损坏。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3至图4所示,固定板4不论是通过粘胶还是通过卡扣16进行安装,在本发明拆装的方面均会对车窗框或者胶条造成损坏,为减缓损坏,即在若干组连杆组0中与固定板4相连的子连杆1上均设置有卡件18,固定板4上设置有限位板42、第四弹簧43和限位槽41,限位槽41的槽底上设置有斜齿412,第四弹簧43一端与限位槽41的槽底相连,另一端与限位板42相连,限位板42与斜齿412相抵触,限位板42尺寸小于限位槽41槽口的尺寸,限位槽41的槽底、两侧壁和限位板42的端面形成限位口413,斜齿412上的斜面正对于限位口413,卡件18与斜齿412相适配,即卡件18的形状与直角尺去掉一直角边的形状一致,所述防水布3可拆卸连接于固定板上,初始状态下,第四弹簧43处于自然状态,限位板42与斜齿412相抵触,在安装过程中,将子连杆1和卡件18从限位槽41未被限位板42遮挡的部分槽口伸入限位槽41

中,子连杆1移动到位后将子连杆1朝斜齿412移动,卡件18从限位板42与斜齿412的缝隙中卡入,卡件18相对斜齿412的斜面滑动,限位板42被卡件18推动而远离限位槽41的槽底,第四弹簧43形变,直至卡件18移动过斜齿412的最高点,第四弹簧43复位,限位板42靠近限位槽41的槽底,卡件18钩住斜齿412,即卡件18与斜齿412相卡,将防水布3与固定板4相连;当需要将卡件18拆出时,将限位板42远离限位槽41的槽底拉动,接着将卡件18靠近限位板42移动使得卡件18与斜齿412解除相卡,接着将卡件18远离第四弹簧43移动使得卡件18与限位板42分离,最后将卡件18移出限位槽41,且将防水布3从固定板4上拆下,如此设计,可使得连杆组0和防水布3可相对固定板4进行拆装,无需将固定板4与车门分离,提高了对车门的保护。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3所示,固定板4上设置有第一杆孔48、入布槽49和可形变的限位杆40,入布槽49由防水布3所在固定板4侧面延伸至第一杆孔48,防水布3的一边缘上设置有布套口31,第一杆孔48中套设有可形变的限位杆40,因固定板4的形状是弯曲的,限位杆40选用偏软的塑料管亦或是形变强大铁丝,限位杆40的直径大于入布槽49的宽度,通过限位杆40套设于布套口31中使得防水布3定位于固定板4上,将防水布3连接至固定板4上防止雨水通过防水布3与固定板4之间的缝隙漏尽车内,提高挡雨效果;通过可形变的限位杆40插拔于布套口31,控制布套口31是否定位于第一杆孔48中,可对防水布3进行安装与拆卸,以便对应卡件18的安装与拆卸;因防水布3的边缘被限位,且为避免防水布3随连杆1一起移动造成防水布3容易拉扯坏的情况,即在若干个子连杆1上均设置有连接件15,通过在连接件15与骨杆2上分别设置滑块和滑槽并通过滑块与滑槽的配合使得连接件15与骨杆2可滑动连接,连接件15位于子连杆1的中部,相比将连接件15设置于铰接处更加稳定,避免铰接处因受力,结构复杂而容易损坏,当子连杆1旋转收拢或者旋转展开时,连接件15均相对骨杆2沿固定板4的弧形方向移动,这样一来不会对防水布3进行拉扯,提高了防水布3的使用寿命。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3所示,若干个连接件15的高度随着远离固定板4而依次减小,使得防水布3张开后呈一个弧面,弧面使得防水布3呈一个拱形,提高了抗风能力,加强了防水布3与连杆组0的结构稳定性,延长防水布3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化,参照图3所示,连接件15中包括有基座部151和连接部152,基座部151与子连杆1连接,连接部152与骨杆2可滑动连接,基座部151的内部镂空,连接部152套设于基座部151中,基座部151中设置有第二弹簧153,在防水布3张开或者收拢的过程中,防水布3每个部位的受力均不相同,使得骨杆2不同位置受力不同,通过第二弹簧153的缓冲作用,在不同位置上产生不同的形变,减小了防水布3和骨杆2的受力形变程度,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以及防水布3和骨杆2的寿使用寿命;且在防水布3抗风时,第二弹簧153通过形变产生弹力,进一步提高了防水布3的抗风能力。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6所示,因防水布3可调,所遮挡的范围大,对后视镜和车窗的光线有阻挡作用,即防水布3采用透明的材料,可提高采光性,使得照射在后视镜上的光不会减弱,便于驾驶员观察后视镜,不会影响到学员练车的效率。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7和图8所示,子连杆1包括有长杆19和短杆10,长杆19和短杆10连接在一起呈l字型,相邻子连杆1通过长杆19和短杆10铰接相连,使得连杆组0收拢到位后,所有子连杆1均边靠边的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可在长杆19和短杆10相连接的一端切除一部分,使得连杆1相互安装后,长杆19和短杆10共同形成的厚度与连杆1的厚度一致,则子连杆1均处于同一平面内,节约空间,同时每个连杆1互不干扰,不会对连接件15造成损坏。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长杆19上设置有限位墙11,短杆10上设置有限位孔14,相邻两个子连杆1通过轴铰接在一起,该轴上套设有第一弹簧12,第一弹簧12的两端均沿切线方向延伸,一端与长杆19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限位孔14且朝向长杆19弯折出限位部13,限位墙11沿长杆19的长度方向延伸,限位墙11的两侧壁呈斜面或者弧面,当相连的两根子连杆1旋转收拢且限位部13与限位墙11相抵触时,第一弹簧12因旋转而形变;子连杆1继续旋转收拢,限位部13相对限位墙11的侧壁滑动,第一弹簧12因轴向力而形变,直至限位部13移动过限位墙11到达限位墙11的左侧,即第一弹簧12轴向复位,相邻子连杆1的侧边相互平行,松开子连杆1,因限位部13被限位墙11限位,第一弹簧12的旋转形变无法复位,此时防水布3处于折叠状态;当将相邻子连杆1旋转展开时,第一弹簧12相对限位墙11的侧壁滑动,第一弹簧12因轴向力而形变,直至限位部13移动回原来的侧壁,第一弹簧12轴向复位,松开子连杆1,第一弹簧12因旋转而形变的弹性势能做功,使得相连的两根子连杆1继续旋转展开,直至第一弹簧12复位,两根子连杆1不再转动;子连杆1间的转动角度由第一弹簧12的两端延伸方向所呈角度大小来决定,即防水布3能张开多宽由第一弹簧12来决定;第一弹簧12在上述两种状态的转换中,第一弹簧12处于限位孔14中的延伸端均沿限位孔14来回移动;通过限位部13被限位在限位墙11的两侧,教练在教练车外只需推拉防水布3边缘,便可控制防水布3两种状态的切换,即防水布3的收拢和张开,限位操作简单。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6所示,远离固定板4的子连杆1固定连接有推杆102,因若干个连杆组0通过骨杆2联系在一起,推杆102只需设置一根,则通过拉动或者推动推杆102改变其中一个连杆组0的第一弹簧12的限位部13在限位墙11的左侧或者右侧,并通过骨杆2带动其余各个连杆组0收拢或者展开,从而控制防水布3的收拢或者张开;可在推杆102上设置手把供人推动,推杆102的长度不宜超过连杆组0收拢后的宽度,推杆102的设计是便于车内人员身手去调控防水布3的状态,不用下车。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9至图10所示,连杆组0中设置有拉绳5,固定板4上设置有绳孔51,短杆10和长杆19铰接处的轴上套设有第一扭簧,扭簧分别与短杆10和长杆19相连接,固定板4内部设有空腔,空腔中设置有滑轮44、棘轮45、单向限位机构46和第三弹簧47,拉绳5的一端与远离固定板4的子连杆1固定连接,拉绳5的另一端先后穿过绳孔51,绕过滑轮44,缠绕在棘轮45的轴上,单向限位机构46包括有底板461、挡柱462和限位件463,挡柱462立于底板461的端面上,限位件463与底板461铰接,且在该铰接处套设有第二扭簧,第二扭簧分别与限位件463和底板461相连,限位件463与挡柱462相抵触,第三弹簧47的两端分别与底板461和固定板4内壁连接,限位件463与棘轮45相抵触,挡柱462延伸出固定板4,棘轮45的轴延伸出固定板4外,当转动棘轮45时,棘轮45的棘齿推动限位件463转动,第二扭簧形变,拉绳5往棘轮45的轴上缠绕,子连杆1均相互收拢,扭簧形变,直至不再转动棘轮45,第二扭簧复位,限位件463受到挡柱462阻挡而限制棘轮45逆转;当拉动挡柱462相对固定件4移动时,第三弹簧47形变,限位件463与棘轮45相分离,扭簧复位,子连杆1均相互张开;此方案相比前者通过第一弹簧12和推杆102的控制具有多范围的可调性,通过棘轮45转动的多少,控制防水布3的撑开大小;前者推杆102远离固定板4,不利于人手伸出,本方案通过调动固定板4上的棘轮45和单向限位件46控制防水布3的收拢和张开,相比之下,后者更方便使用者操作,手无需伸出窗外太远,提高了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