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4731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传送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石方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传送车。



背景技术:

为有效治理城市土石方运输车污染道路的现象,维护干净整洁的环境,政策明确规定工地车辆禁止带泥土上路。具体地,土石方运输车在驶离施工现场时,必须采取措施清扫车体,洗净车轮,严禁轮胎带泥上路。运载有土石方的运输车辆要经过清洗才能离开工地,再行驶至预定位置,该操作麻烦。此时,土石方要通过沙泥船水运至其它位置,在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将运输车辆上的土石方传输至沙泥船的技术,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送车,旨在解决难以将工地的土石方通过现有运输车转移至沙泥船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传送车,包括:

车体;

用于盛装土石方的集装箱,所述集装箱的上侧壁开设有一接收口,所述集装箱的前侧壁开设有倾泻口,所述倾泻口处设有一活动门;

用于支撑所述集装箱的翻转托架,其具有枢接于所述车体的枢接端部及相对于所述枢接端部的自由端部;

用于将所述集装箱固定于所述翻转托架上的锁定机构;以及

安装于所述车体上且用于驱动所述翻转托架翻转以倾倒所述集装箱内的土石方的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具有相对设置的左侧壁与右侧壁,所述翻转托架上设有与所述左侧壁对应的第一定位件及与所述右侧壁对应的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的间距与所述集装箱的宽度相当;所述第一定位件具有用于引导所述左侧壁至预定位置的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二定位件具有用于引导所述右侧壁至预定位置的第二引导面。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托架上设有与所述集装箱的后侧壁对应的第三定位件;所述第三定位件具有用于引导所述后侧壁至预定位置的第三引导面。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自由端部的第一抱架及设于所述枢接端部的第二抱架,所述第一抱架与所述第二抱架具有供所述集装箱放置于所述翻转托架上的敞开位及用于使所述集装箱固定于所述翻转托架上的合拢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抱架包括枢接于所述翻转托架上的两个第一摆动臂及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摆动臂之间的第一限位臂,所述第一限位臂抵接于所述集装箱的上侧壁以使所述集装箱的后端固定于所述自由端部;

所述第二抱架包括枢接于所述翻转托架上的两个第二摆动臂及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摆动臂之间的第二限位臂,所述第二限位臂抵接于所述集装箱的前侧壁的上边缘以使所述集装箱的前端固定于所述枢接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摆动臂由第一直线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件包括第一安装座及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的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安装座枢接于所述翻转托架上,所述第一输出轴枢接于所述第一摆动臂上;

所述第二摆动臂由第二直线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件包括第二安装座及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的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二安装座枢接于所述翻转托架上,所述第二输出轴枢接于所述第二摆动臂上。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托架的枢接端部设有阻挡件,所述第一摆动臂上设有用于推动所述集装箱的后侧壁以使所述集装箱的前侧壁移动至所述阻挡件的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车体包括车架、安装于所述车架上的车轮及用于驱动所述车架移动的动力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自由端部设有一连接臂;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包括缸筒及滑动安装于所述缸筒的活塞杆,所述缸筒的侧壁枢接于所述连接臂,所述活塞杆的端部枢接于所述车架。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托架上设有用于检测所述集装箱是否到位的到位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集装箱通过接收口接收土石方,传送车的翻转托架平放于车体上,货柜车将装有土石方的集装箱运送至翻转托架,锁定机构将集装箱固定于翻转托架上,车体将集装箱传送至靠近于沙泥船处,驱动机构驱动翻转托架翻转,集装箱的活动门打开,使得集装箱内的土石方由倾泻口倾倒至沙泥船,从而将工地的土石方转移至沙泥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车的工作示意图,其中第一抱架与第二抱架处于敞开位;

图2是图1的传送车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的传送车的另一工作示意图,其中第一抱架与第二抱架处于合拢位;

图4是图1的传送车的另一工作示意图,其中第一抱架与第二抱架处于合拢位,驱动机构驱动翻转托架翻转。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车100,包括车体110;用于盛装土石方的集装箱120,集装箱120的上侧壁开设有一接收口121,集装箱120的前侧壁开设有倾泻口122,倾泻口122处设有一活动门123;用于支撑集装箱120的翻转托架130,其具有枢接于车体110的枢接端部130a及相对于枢接端部130a的自由端部130b;用于将集装箱120固定于翻转托架130上的锁定机构140;以及安装于车体110上的驱动机构150,用于驱动翻转托架130翻转以倾倒集装箱120内的土石方。

集装箱120通过接收口121接收土石方,传送车100的翻转托架130平放于车体110上,货柜车将装有土石方的集装箱120运送至翻转托架130,锁定机构140将集装箱120固定于翻转托架130上,车体110将集装箱120传送至靠近于沙泥船处,驱动机构150驱动翻转托架130翻转,集装箱120的活动门123打开,使得集装箱120内的土石方由倾泻口122倾倒至沙泥船,从而将工地的土石方转移至沙泥船。

土石方可以为余泥、渣土或砂石。翻转托架130采用框架结构,质量轻。集装箱120的长度范围是5至13米,宽度约为2米。活动门123开合设于倾泻口122处。锁定机构140将集装箱120固定于翻转托架130上,驱动机构150驱动翻转托架130翻转或复位,从而实现集装箱120的翻转或复位。倾泻口122设于集装箱120的末端,活动门123枢接于倾斜口的上边缘。在驱动机构150驱动翻转托架130翻转时,打开活动门123,集装箱120内的土石方会倾泻出去。活动门123处设有将活动门123锁紧于倾泻口122的锁紧机构,锁紧机构与活动门123可以人工或自动打开。

进一步地,集装箱120具有相对设置的左侧壁120a与右侧壁120b,翻转托架130上设有与左侧壁120a对应的第一定位件131及与右侧壁120b对应的第二定位件132,第一定位件131与第二定位件132的间距与集装箱120的宽度相当;第一定位件131具有用于引导左侧壁120a至预定位置的第一引导面131a,第二定位件132具有用于引导右侧壁120b至预定位置的第二引导面132a。装有土石方的集装箱120由货柜车运输,通过门吊将集装箱120转移至翻转托架130上。第一定位件131与第二定位件132的间距稍微大于集装箱120的宽度,在门吊将集装箱120往下放置于翻转托架130的过程中,第一引导面131a可引导集装箱120左侧壁120a,第二引导面132a可引导集装箱120右侧壁120b,使得集装箱120自动对中。优选地,第一引导面131a与第二引导面132a均为斜面,且两者相对设置,容易加工,容易对集装箱120定位。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件131具有与第一引导面131a相接的第一定位面131b,第二定位件132具有与第二引导面132a相接的第二定位面132b。第一定位面131b与第二定位面132b相对设置,两者对集装箱120的左侧壁120a、右侧壁120b分别定位。翻转托架130其中一侧布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件131,另外一侧布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件132,能将集装箱120可靠定位于翻转托架130。

进一步地,翻转托架130上设有与集装箱120的后侧壁对应的第三定位件133;第三定位件133具有用于引导后侧壁至预定位置的第三引导面133a。在门吊将集装箱120往下放置于翻转托架130的过程中,第三引导面133a可引导集装箱120后侧壁,使得集装箱120进入预定位置。优选地,第三引导面133a为斜面,容易加工,容易对集装箱120定位。

进一步地,第三定位件133具有与第三引导面133a相接的第三定位面133b,对后侧壁定位。翻转托架130自由端部130b布置有至少两个第三定位件133,能将集装箱120可靠定位于翻转托架130。

进一步地,锁定机构140包括设于自由端部130b的第一抱架141及设于枢接端部130a的第二抱架142,第一抱架141与第二抱架142具有供集装箱120放置于翻转托架130上的敞开位(图1所示)及用于使集装箱120固定于翻转托架130上的合拢位(图3所示)。在两个抱架处于敞开位时,集装箱120可放置于翻转托架130上,或者从翻转托架130上取出集装箱120。在两个抱架处于合拢位时,集装箱120固定于翻转托架130上。

进一步地,第一抱架141包括枢接于翻转托架130上的两个第一摆动臂1411及连接于两个第一摆动臂1411之间的第一限位臂1412,第一限位臂1412抵接于集装箱120的上侧壁以使集装箱120的后端固定于自由端部130b。该结构容易加工与控制。通过调节第一摆动臂1411的位置,第一限位臂1412可抵接于集装箱120的上侧壁,使集装箱120的后端固定于自由端部130b。优选地,第一限位臂1412上设有一翘起板1412a,能提高于集装箱12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抱紧集装箱120。翻转托架130上设有安装座136,第一摆动臂1411通过销枢接于该安装座136上,该方案容易装配。

第二抱架142包括枢接于翻转托架130上的两个第二摆动臂1421及连接于两个第二摆动臂1421之间的第二限位臂1422,第二限位臂1422抵接于集装箱120的前侧壁的上边缘以使集装箱120的前端固定于枢接端部130a。第二抱架142的结构可参考第一抱架141。第二抱架142的第二限位臂1422具有包围集装箱120的前侧壁的上边缘的包围结构,让集装箱120的前端可靠固定于枢接端部130a。

两个抱架同时抱紧集装箱120时,第一摆臂与第二摆臂两者的延伸方向相平行,使得集装箱120可靠固定于翻转托架130上,集装箱120无法滑落。

进一步地,第一摆动臂1411由第一直线驱动件143驱动,第一直线驱动件143包括第一安装座1431及滑动安装于第一安装座1431上的第一输出轴1432,第一安装座1431枢接于翻转托架130上,第一输出轴1432枢接于第一摆动臂1411上。在第一输出轴1432伸出于第一安装座1431时,第一输出轴1432将第一摆动臂1411推离于第一安装座1431,即第一摆动臂1411往外摆动,第一限位臂1412处于敞开位(图1所示)。在第一输出轴1432收缩于第一安装座1431时,第一输出轴1432将第一摆动臂1411往第一安装座1431拉,即第一摆动臂1411往内摆动,第一限位臂1412处于合拢位(图3所示)。优选地,第一直线驱动件143为液压缸。

第二摆动臂1421由第二直线驱动件144驱动,第二直线驱动件144包括第二安装座1441及滑动安装于第二安装座1441上的第二输出轴1442,第二安装座1441枢接于翻转托架130上,第二输出轴1442枢接于第二摆动臂1421上。第二直线驱动件144的结构可参考第一直线驱动件143。

该方案容易调节第一抱架141与第二抱架142,使两者在敞开位与合拢位之间切换。可以理解地,还可以采用转动驱动件或手工调节第一抱架141与第二抱架142的位置。

可以理解地,锁定机构还可以为其它方案,集装箱的侧壁上开设有插孔(图未示),锁定机构包括安装于翻转托架上的直线驱动件(图未示)及由直线驱动件驱动移动以插接于插孔内的插销(图未示)。该结构容易加工与控制。具体地,集装箱底的四个端部分别设有一插孔,翻转托架上设有四个直线驱动件,四个直线驱动件一一对应驱动插销插设于四个插孔内,从而将集装箱固定于翻转托架上。直线驱动件驱动对应插销复位,即可将集装箱分离于翻转托架。

进一步地,翻转托架130的枢接端部130a设有阻挡件134,第一摆动臂1411上设有用于推动集装箱120的后侧壁以使集装箱120的前侧壁移动至阻挡件134的滚轮1413。在门吊将集装箱120转移至翻转托架130上后,第一摆动臂1411往内摆动,滚轮1413随第一摆动臂1411移动以向前推动集装箱120,阻挡件134阻挡集装箱120的前侧壁,使得集装箱120可靠定位于集装箱120。两个第一摆动臂1411之间连接有安装臂1414,安装臂1414上设有两个安装座1415,每一安装座1415上转动安装有一滚轮1413,该方案容易装配。

进一步地,车体110包括车架111、安装于车架111上的车轮112及用于驱动车架111移动的动力机构(图未示)。该结构容易制作,能运行以传送集装箱120。车架111采用框架结构,质量轻。动力机构可以为马达、液压动力、电动动力或其它动力机构。

进一步地,自由端部130b设有一连接臂135;驱动机构150为液压缸,液压缸包括缸筒151及滑动安装于缸筒151的活塞杆152,缸筒151的侧壁枢接于连接臂135,活塞杆152的端部枢接于车架111。该结构容易装配与操作。在活塞杆152逐渐伸出于缸筒151时,翻转托架130逐渐翻转,集装箱120内的土石方倾泻于沙泥船。在活塞杆152逐渐回缩至缸筒151时,翻转托架130逐渐复位至车架111上。优选地,翻转托架130的枢接端部130a与车体110之间的枢接轴线、缸筒151与连接臂135之间的枢接轴线、活塞杆152的端部与车体110之间的枢接轴线相平行,该结构容易装配,可让驱动机构150驱动翻转托架130翻转以使集装箱120内的土石方倾泻于沙泥船。优选地,翻转托架130与连接臂135呈L字型分布,该结构容易加工,结构强度好。

进一步地,翻转托架130上设有用于检测集装箱120是否到位的到位传感器(图未示)。到位传感器可以为光电传感器或其它到位传感器,用于检测集装箱120是否平衡放置翻转托架130的预定位置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