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引擎盖的隔热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8422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引擎盖的隔热垫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引擎盖配件。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高热量,热量通过水箱的水在发动机缸体周围循环,通过水箱风扇旋转产生的气流带走热温。发动机体内的润滑机油也起散热作用,它在机体内循环除了润滑摩擦表面、清洁杂削外还将热温带走,通过机油散热器完成。发动机引擎盖位于发动机上方,长时间受发动机热量烘烤易导致引擎盖上层的漆层受温差破坏,目前市场上针对发动机高温导致汽车引擎盖漆面破坏而使用隔热棉,但由于隔热棉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并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需求,因此现有技术中会采用多种材质单纯的多层叠加的方式借以达到隔热效果,但是这种方式一来增加加工成本二来也不方便实际的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相对应的技术方案,且尽可能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在于提供起到相应隔热作用的用于引擎盖的隔热垫。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引擎盖的隔热垫,包括上隔热垫、下隔热垫以及夹设在上隔热垫以及下隔热垫之间的隔温层,所述隔温层内部具有泡沫结构,其中上隔热垫和下隔热垫与隔温层均为可拆卸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隔热垫和下隔热垫主要是直接接触汽车引擎盖以及汽车发动机的,而起到阻隔两隔热垫的隔温层起着很重要的隔温作用,在已知的物质中,空气是导热性最差的物质之一,在隔温垫内部设置上许多泡沫结构,实际上就相当于在隔温垫内部填充上起到隔温作用的空气,借此达到相对应的隔温作用,而由于上隔热垫和下隔热垫与隔温层均为可拆卸连接,因此不论是哪一部件坏了,都可将其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提高了产品的整体使用寿命。上述的技术方案很好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隔热垫以及下隔热垫之间连接有若干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高度等于隔温层的厚度。

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如果上隔热垫和下隔热垫在力的作用下不断压合中间的隔温层,就很有可能会破坏隔温层内部的泡沫结构,降低其实际的隔温效果,为避免上述的技术问题,特设置上固定杆,起到相对应的支撑作用。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隔热垫上开设有螺纹孔,下隔热垫相对应位置处同样开设有与之相对的螺纹孔,固定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螺纹,固定杆借此可拆卸连接在两螺纹孔之间。

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使得固定杆不仅可以连接在隔热垫之间,且实现了可拆卸连接,增强了其结构的灵活性。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隔热垫个下隔热垫相对隔温层的一面分别开设有燕尾槽,隔温层与之相对的两面分别呈相适配连接的结构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很好的实现上隔热垫和下隔热垫与隔温层均为可拆卸连接。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隔热垫和下隔热垫均为陶瓷材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隔热垫和下隔热垫是直接接触汽车引擎盖以及汽车发动机的,而陶瓷是导热较差的材质,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热效果。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温层采用塑料材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塑料的导热性较差但是其结构加工的灵活性较强,较为适合作为加工隔温层的材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隔热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隔热垫;2、下隔热垫;3、隔温层;4、固定杆;5、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于引擎盖的隔热垫,包括上隔热垫1、下隔热垫2以及夹设在上隔热垫1以及下隔热垫2之间的隔温层3,所述隔温层3内部具有很多的泡沫结构,其中上隔热垫1和下隔热垫2与隔温层3均为可拆卸连接。上隔热垫1和下隔热垫2主要是直接接触汽车引擎盖以及汽车发动机的,而起到阻隔两隔热垫的隔温层3起着很重要的隔温作用,在已知的物质中,空气是导热性最差的物质之一,在隔温垫内部设置上许多泡沫结构,实际上就相当于在隔温垫内部填充上起到隔温作用的空气,借此达到相对应的隔温作用,而由于上隔热垫1和下隔热垫2与隔温层3均为可拆卸连接,因此不论是哪一部件坏了,都可将其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提高了产品的整体使用寿命。上述的技术方案很好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所述上隔热垫1以及下隔热垫2之间连接有若干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的高度等于隔温层3的厚度,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如果上隔热垫1和下隔热垫2在力的作用下不断压合中间的隔温层3,就很有可能会破坏隔温层3内部的泡沫结构,降低其实际的隔温效果,为避免上述的技术问题,特设置上固定杆4,起到相对应的支撑作用。

所述上隔热垫1上开设有螺纹孔5,下隔热垫2相对应位置处同样开设有与之相对的螺纹孔5,固定杆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螺纹,固定杆4借此可拆卸连接在两螺纹孔5之间,使得固定杆4不仅可以连接在隔热垫之间,且实现了可拆卸连接,增强了其结构的灵活性。

所述上隔热垫1个下隔热垫2相对隔温层3的一面分别开设有燕尾槽,隔温层3与之相对的两面分别呈相适配连接的结构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很好的实现上隔热垫1和下隔热垫2与隔温层3均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上隔热垫1和下隔热垫2均为陶瓷材质,上隔热垫1和下隔热垫2是直接接触汽车引擎盖以及汽车发动机的,而陶瓷是导热较差的材质,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热效果。

所述隔温层3采用塑料材质,塑料的导热性较差但是其结构加工的灵活性较强,较为适合作为加工隔温层3的材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